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2012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拟定于2012年8月27日9:00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2012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2012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

活动描述

  •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拟定于2012年8月27日9:00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2012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外国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早上好。初秋的北京,景色宜人,非常高兴我们又一次相聚在这美好的季节。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集团承办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在此,我代表主办方向莅临论坛的中外嘉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本次座谈会的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会议的主要领导: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女士,国务院参事、中国建筑学会车书剑理事长,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陈英明副司长。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启动以来,为中国图书走出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外国顾问委员会是我们中国出版单位的智囊团和顾问,也是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各位专家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互动作出了非常有益的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工作小组向顾问委员会各位外国专家致以真诚的谢意和敬意。今后,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还将推动中国的数字出版走出去,加快推进优秀出版物通过数字出版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今天外国专家座谈会的主题为科技出版的数字化,期待各位的精彩发言和大家共享。

    2012-08-27 08:51:44

  • 主持人:

    下面,首先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女士致词。

    2012-08-27 08:57:12

  • 崔玉英: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与各位朋友相聚在一起,共同来参加“2012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向参加座谈会的各位专家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外国专家表示诚挚的问候,向本次受聘的专家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承办这次座谈会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

    8月28日,全球出版界的盛会——北京图书国际博览会即将开幕。今天“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围绕着科技出版数字化进行沟通、交流和对话,从而让世界进一步地了解中国,让中国科技更好地服务人类。为有力地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2006年、2009年我们分别启动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截止到目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已与57个国家、412家出版机构签订了695项资助协议,涉及1798个项目,36个文版。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工程已与14个国家、31个出版机构签订了44项资助协议,涉及到图书657种8个文版,科技出版始终是这两项工程的重要内容。在中外科技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下,两个工程中的科技图书项目已经达到531项,这些项目不仅向世界介绍了中国最新的科技成果,而且向世界分享了中国优秀的科技资源,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2012-08-27 08:57:20

  • 崔玉英:

    目前,数字化是出版界最具活力的市场,也是出版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从去年的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就数字出版理念和技术如何进行商业运营等问题,和国内出版界的人士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数字出版方面,我们的成员单位也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中南传媒与全球第二大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公司进行资本合作,共同注资3亿元重组中南传媒旗下的天文数媒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NTT开展手机漫画业务合作等等。科技出版是数字化出版领域的排头兵,科技出版的数字化进程势头强劲。与此同时,数字化又不断地推动科技出版的发展,数字出版在科技出版的销售额当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纵观全球出版行业,科技出版数字化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数字化形式,科技出版的服务对象由科技专业人士扩展为普通的民众,科技出版的数字化使全世界的原创性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实现了跨界交流。据有关学会的科技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有望在2013年成为世界上科技出版物数量最大的国家。

    2012-08-27 09:00:06

  • 崔玉英:

    面对全球性的科技出版数字化浪潮,我们如何加快中国科技出版的数字化进程,将中国科技出版的数字化产品推向全世界,让中国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技资源与全世界分享,加速全球科技信息的共融、共通,如何让中国科技出版通过数字化从出版走出去的排头兵成长为主力军,这些都是我们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里,我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介绍你们科技出版数字化好的经验和案例,对中国的科技出版数字化提出建议和意见,支持和帮助我们推广中国的优秀文化。同时,在座的国内各位出版界的精英们,也请你们积极地与各位专家交流与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多向他们介绍中国出版的情况,提出你们的问题,聚集你们的优势,继续努力打造精品,继续提升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数量和质量。今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国内外出版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的力度,努力加快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的步伐,不断提高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为世界科技发展和创造更美好的人类生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座谈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2-08-27 09:02:31

  • 主持人:

    谢谢崔玉英主任精彩的致辞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期望与要求。非常感谢。下面请新闻出版总署陈英明司长致辞。

    2012-08-27 09:03:00

  • 陈英明: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2012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首先,我谨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年座谈会的主题是“科技出版的数字化”,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次座谈会,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外科技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012-08-27 09:04:56

  • 陈英明:

    中国一贯重视科技出版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科技类图书和期刊的品种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出版数量上看,2011年我国共出版图书37万种、77亿册,出版期刊9849种、32.8亿册,这其中共出版科技类图书8万余种,出版科技类期刊近5千种。2011年科技类图书品种数已经超过图书品种数总数的20%,科技类期刊品种占到全部期刊总数的50%。从出版的内容上看,中国的科技类图书和期刊已经覆盖了自然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紧密跟踪世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发现。从出版机构上看,目前中国有580家出版社,其中有100多家大学出版社和100多家科技出版社,为加快科技出版的发展,2011年以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为主体,由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参股组建成立了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其业务包括图书、期刊、文献信息与服务,网络出版、进出口印刷等,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家科技出版集团。

    2012-08-27 09:07:01

  • 陈英明:

    科技出版的数字化也得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年来与同方之网、万方数据、北普咨询等为代表的科技期刊数据库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中国科技期刊整体的数字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1377.88亿元,比2010年整体收入增长了31%,全年共出版电子图书90万种,互联网期刊2.5万种,数字报纸900种,总收入达到28.34亿元。中国科技出版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与世界出版强国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内容的数字化出版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出版与合作,虚心向走在数字出版前沿的外国出版公司学习,推动我国科技出版数字化的快速发展。

    最后,预祝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2-08-27 09:09:10

  • 陈英明:

    最后,预祝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2-08-27 09:10:30

  • 主持人:

    谢谢陈英明司长。陈英明司长从科技出版在出版业的占比及其相关的数据给我们下一步的科技出版数字化指明了方向,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紧跟形势,更好地发展。下面请中国建筑学会车书剑理事长致辞。

    2012-08-27 09:11:44

  • 车书剑:

    尊敬的崔玉英主任、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能够参加“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我本人感到非常高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局面,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蓬勃发展。《国家“十二五”计划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实施对外文化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是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是一次良好的契机,可以加强我国出版机构与境外出版集团良好的合作,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使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同时也使国内的出版机构更好地了解各国读者对中国图书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出版业的合作,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的专业科技出版社,成立60年来一直以弘扬建筑文化、传播建设科技为已任,为社会和行业奉献了2万多种优秀图书,这次能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承办本次会议,作为建筑行业的出版社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希望本次会议也能够带动科技出版物的发展,让更多的介绍中国科技成果、建设成果的图书走向世界。科技成果的再生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而科技成果的研发、推广、积累、传承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图书这样的媒介,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璀璨夺目,一些经典剧作正是我国科技发展渊源流长的鉴证,比如明代的《天工开物》是我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科技巨著,并流传到日本、欧洲,被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科技出版物原则性强,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总结,反映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做好科技图书出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2-08-27 09:12:28

  • 车书剑: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实力增强,软实力提升,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我国的出版物特别要注重反映当代中国发展状况和当代中国学术、文化、科技研究成果,注重介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为推动科技进步作出应有贡献。现在我们也能深切感受到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为主的数字化阅读对我们工作和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科技数据为我们实现数字化,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多的方便,大大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非常支持并期待出版机构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学习应用高新技术建立自己的科技系统,加强数字内容加工,存储、传输、阅读等新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加快发展有声阅读、电子书、数字报等,发展以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云出版为代表的出版新业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加强与国外出版企业的交流和沟通,共同探索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出版物。

    总之,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出版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希望这次会议能更好地促进中国出版机构与国外出版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出版行业该如何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帮助广大的中国出版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最后,我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2-08-27 09:15:08

  • 主持人:

    谢谢车书剑理事长,感谢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感谢中国建筑学会。下面我代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非常高兴地宣布新聘外国专家的名单。按照姓氏的首字幕排序,他们是:美国霍顿·美夫林·哈考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安德列斯·罗德里格斯先生、泰勒弗朗西斯亚太区总经理巴里•邓肯•克拉克先生、汤姆森路透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葛凌浩先生。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三位新聘专家走上主席台。同时请主席台三位领导给三位专家颁发聘书。

    再次向三位专家表示祝贺,请坐。

    2012-08-27 09:22:12

  • 主持人:

    接下来按照会议安排,请本次会议的承办方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德克·汉克先生发言。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集团在电子出版方面和网络出版方面占有领先地位,拥有全球最大的STM电子图书数据库,欢迎德克·汉克和我们一起分享施普林格的经验。

    2012-08-27 09:26:14

  • 德克·汉克:

    尊敬的崔玉英女士,车书剑先生,陈英明先生,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我们成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我们觉得非常荣幸,希望我们能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一起成功地举办这次会议。这张照片主要是为了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以前来过中国,而且做外国专家已经做了很多年,参加了很多活动。主办方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施普林格在科技出版领域都做了些什么,在我们今天的会议上主要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2012-08-27 09:26:56

  • 德克·汉克:

    人们经常说社会发展非常迅速,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领域发生了什么呢?我们认为革命和进化都在发展,我们的革命已经发展了,我们现在需要去进化。在进化当中我们非常依赖于网络,在现在或者今后,我们会有很多的变化,我们发明了互联网,在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当中正是充分利用了这样一种新的发展。在期刊的出版当中,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些革命,但进化的过程还没有完成。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我们属于进化的革命过程当中,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商业模式,适应新的社会。如果我们看未来8—10年的情况,就像我所说的,革命已经完成了,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在电子化的社会当中,已经看到了一些新的发展,而且也可以看到新的商业模式。

    从我们过去的发展来说,是很小的一部分。说到电子化、数字化,施普林格是一个以电子科技为主导的公司,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印刷不重视。对我们来说,取决于客户想使用哪种方式,是电子化的方式还是直板的方式。所以今后我们所有的书籍都会电子化,但我们也会给读者提供印刷的书籍。现在我们在科技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中,科技出版也是基于研究的,这样的话会使我们的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更多发展,并且在研发上投入更多的资金。科研工作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新的研究者也意味着我们在两年当中会有更多书籍研究成果,我们没有办法加速这个进程,我们也没有办法把这个进程减缓,实际上我们并不想减缓这个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取得不断的进展。假设我们的成果在接下来会不断增长。现在很多期刊都电子化了,但它不是最先电子化的,以后也会电子化,在学术交流终将会保持核心的作用。这些期刊从印刷到电子出版的过程中存活了下来,我们觉得它会一直存在。

    2012-08-27 09:27:58

  • 德克·汉克:

    在期刊的出版当中,我们还会有一些新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产品,同时也是商业模式方面的。我们有更加开放的商业模式,在此我们会有更多的讨论,比如开源。实际上开源是商业模式的一种进化,而开放式的出版跟电子是一样的,跟出版物是同样的速度,同样的用途,唯一的不同是商业模式已经不是读者或者图书馆去付钱,而是研究人员支付出版费用,这样的话世界范围内的读者都可以阅读这些成果,而且并不需要人们去订阅了,或者说订阅模式会变成开放式的模式。我们觉得它是这一个领域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在科技出版当中会成为非常重要的部分,但不会成为唯一的模式。 现在图书馆的运营模式也会继续发展下去。

    2012-08-27 09:29:46

  • 德克·汉克:

    下面要谈到的是技术。技术是能够帮助出版的,但并不能够主导领导出版。对出版社来说,我们必须要有组织的方式,而且能够确保我们技术的质量,因为技术只是用于辅助支持的作用,使用技术作为一个平台,这是唯一的变化。还有一个变化,由于现在电子出版的变化,我们发现分销分配的成本开始有变化了,成本变得低了。我们能够给更多人以同样的成本提供服务,同时我们现在已经能够覆盖到除了传统客户之外的客户群。在之前的时候,我们只是覆盖全世界最顶尖的人,学校或者是大学的职员,现在已经有更多人可以获取到我们的服务,学校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到我们的服务,学校之外也是如此。所以不仅是以前关键领域的用户,还可以涉及到我们的二级用户领域,因为我们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我们的服务,阅读我们的内容。

    现在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全世界的人提供服务,我们使用数字电子出版的方式,使得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有多种多样的方式能够为客户服务,我们使用的辅助方式是电子平台,很多人都能够拥有这样一种服务,他们可以使用机构的论文等等其他一些内容,我们也会用一些新的方式。我们认为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的范围内给大家提供我们所出版的内容,使大家有这样一种便利获得服务,我们希望为中国做同样的事情,这是我们在过去超过150年的时间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做的事情,我们希望能够做的是从一个国家获得的研究成果传播到其他的国家。对中国来说,就是我们希望将中国的研究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2012-08-27 09:30:24

  • 德克·汉克:

    我们当然不是自己单独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做这样的事情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非常好的进步,进一步加强了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的发展更加迅速。我们和很多中国出版社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而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取得的这些成果对双方来说都是非常满意的。合作伙伴关系主要意味着几点内容:首先,我们的内容是由施普林格全球电子网络联系起来的,全文数据库网络平台能够将高质量的内容传播给全球25000个机构和超过100万的科学家,所以它能够将内容传播到一个非常广的范围,无论是美国的大学还是中国的大学,一旦内容被用户接受之后就没有什么不同了。另外,我们能够使得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里面单一的内容都能够在网络当中得到保证,就是说我们所发布的资料的质量都是可以保证的。说到要保证质量,我们必须要有大量的投资。在中国北京我们做地方性的投资,帮助培训本地人员,同时也培训本地的研究人员,使他们能够达到国际标准,在全球其他办公室当中我们也做相似的培训来提高人员素质。

    2012-08-27 09:32:06

  • 德克·汉克:

    我前面说通过合作出版来协助提高中国出版的水平,这也是我们和合作伙伴共同做的事情。不仅是口头这么说,我们已经出版了超过200种图书,有一些大家在后面可以看到,而且这些书获得了读者的注意力,还有很多的下载,有科技论文、期刊的出版。大家看到的都是我们合作出版图书的形式,以印刷和电子形式同时出版,这是我们到2050年的发展路线图,希望在2050年我还能够给大家继续做演讲,不管怎么说,这意味着这个方向我们不会走远,会一直保持下去。这是我们的一些例子(见现场大屏幕),展示了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下出版的电子书,获得了较高的下载量,有一些下载量是由全球研究人员所下载的,他们下载了几万次甚至更多。大家下载这些内容也需要评估他的质量,并且要确定他所下载的书籍的内容对他们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我们希望每年都能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这些内容,也希望能够帮助中国的科学,给他们搭建一个通向世界的桥梁,希望有更多中国合作伙伴来共同工作,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到中国令人激动的发展,尤其是在科技领域,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在将来作出这样的事情。

    谢谢。

    2012-08-27 09:33:16

  • 主持人:

    非常感谢德克·汉克的精彩演讲。无论从图书期刊的电子化、数字化,还是商业模式,一直到我们的合作,都给我们介绍了非常好的经验。下面请本次会议的承办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沈元勤先生发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是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成员单位中为数不多的几家单体科技出版社之一,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科技类出版社,在走出去和数字出版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欢迎沈元勤社长。

    2012-08-27 09:34:42

  • 沈元勤:

    尊敬的崔玉英主任、车书剑理事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正在改变着包括科技出版在内的中国出版产业格局,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传统纸质出版并存的出版业态,并呈现出潜力巨大的发展趋势。如何选择数字化转型途径,确定未来数字出版方向,是中国科技出版界普遍关心的话题。这次中国图书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将科技出版的数字化作为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专业科技出版社,这次座谈会让我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著名的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共同承办这次会议,非常荣幸,也是我们难得的学习机会和交流机会。

    2012-08-27 09:35:45

  • 沈元勤: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出版对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字化时代,科技出版对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科技人才培养、科学知识普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数字技术更加有效地整合科技资源,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专业出版社应着眼于为行业及特定的读者服务,充分依托传统出版优势,建设专业服务平台,整合专业出版资源,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数字产品及服务,实现由传统出版商向现代科技专业信息服务商的转变。

    下面我结合我们出版社的做法和想法向大家在三个方面做交流: 一、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加大科技出版资源的整合力度。二、选择适当的数字出版模式,推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型。三、建设专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现代科技信息服务商的目标。

    2012-08-27 09:36:49

  • 沈元勤:

    一、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加大科技出版资源的整合力度。

    1.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及时了解国际最科技动态和出版动态。在很多领域,国外的科学技术都比较先进,像励德·爱思唯尔和施普林格专业出版集团建立了海量的数据库,通过这些国内可以科技快速了解到国外的科技出版动态,并向国内给予介绍和推广。同时,国外出版机构和读者也很关注中国的科技发展动态,对中国的科技出版物有很大的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与国外同行可以更好地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这是我们建工出版社2006年建立的英文网站,目前向国外1千多种英文的图书做介绍,从80年代开始我们出版社主要和国外出版机构的合作还是引进纸质图书,输出、介绍也是纸质图书,建议将来在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务院新闻办的领导下,国内出版社可以建立一个对外介绍国内图书的英文或者数字平台。

    2.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整合国内科技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科技得到了迅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科技资源,包括农业、化工、建筑、航天、医疗等等,如建设行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科技出版资源,包括住房、建设科技、节能减排,包括大工程的施工,新的建筑产品和新的施工工艺、技术,利用数字化可以对海量技术进行组织、加工、贮存,形成可以搜索查询的数据库,便于读者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内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对于最新的工程技术和各种产品信息。

    3.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传统出版资源和科技媒体出版资源。科技出版有大量的图书和科技期刊,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筛分整理出内容更加丰富的新产品,使出版效益最大化,对发散交叉的科技媒体资源进行筛分整理,可以将各种信息碎片集中为系统完整的数字信息库,使读者更加方便地进行搜索查询。目前科技图书出版社有100多家,有大量的内容都分散在各个科技出版社。为了让读者更方便地查索和阅读可以采用几种方式合作,一种是版权交易,一种是版权重组,又可以减少重复出版,又可使资源优化,方便读者,提高使用效率。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有越来越丰富的整合科技资源的手段和途径提供我们选择和利用。

    2012-08-27 09:40:32

  • 沈元勤:

    二、选择适当的数字出版模式,推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型。对于科技出版社,传统纸质出版社,如何推动向数字化转型?

    1.发挥传统资源优势,建立优质内容基础。无论是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出版,内容始终是最根本的组成部分。传统出版的内容资源完全可以转化为数字出版所需要的数据库,同时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国外经验表明,在传统出版形式的内容资源已经上发展数字出版,容易形成顺畅的产品链,降低数字出版成本投入的风险,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出版规模,进入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利用传统出版模式,借助传统出版资源开发数字产品,进而构建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数字出版品牌,这是科技出版社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模式。我国大多数专业科技出版社成立近60年,积累了大量的专业内容出版资源,这些资源将成为各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基础。

    2.以图书为载体,培育数字化读者。目前我们出版尝试了包括光盘、音像、网上增值服务,将传统图书以配盘的方式和网上互动的方式,让读者逐渐熟悉电子阅读方式,熟悉通过网上来获取知识的方式,比如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教学光盘是12张DVD配12本图书,纸质的和视频的培训,让农民工同时接收到可视化的学习方式。全国近100万建造师培训,是通过增值服务,通过教材吸引100多万建造师上网,了解其他的知识,包括增值服务。还有标准规范,及时更新,通过网上达到及时更新,因为和传统纸质图书相比,过好几年才能修订重印。规划资料集,这是11卷,里面有大量的图纸,通过电子化,图纸可以下载编辑。

    3.针对不同的读者,开发适合的数字产品。在建设领域,有的施工技术人员流动性强,需要在网上下载,所以我们开发了项目经理电子书架U盘版。有100多种项目经理要看的图书和标准规范,用U盘的方式来做。还有建筑图库,用光盘的方式向读者提供网络增值服务。对一些大型工具书和重点教材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建立可供搜索查询的专业数据库,按专业知识点、条目、图片、音频等进行划分和存储,选择光盘、网络和移动阅读等多种模式出版。

    2012-08-27 09:42:47

  • 沈元勤:

    三、建设专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现代科技服务的目标。未来科技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优质专业内容和适宜数字技术完美结合的高水平信息服务。

    1.专业服务需要专业平台。数字出版以其先进的技术手段位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如搜索查询,在线学习等。未来基于数字化技术建立的科技服务平台,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拥有海量的科技信息的,以搜索查询为主的大平台;一种是面向专业读者,提供专业服务的小平台。这次科技委的领导也来了,以科技出版建立一个大平台,可以供广大科技读者搜索查询。但是做专业服务,还需要有专业的出版社来建立一个小平台。从国外著名出版集团的成功经验来看,为读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专业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成功之道。建设专业化服务平台作为专业出版社未来的发展方向。

    2.专业平台提供持续服务。专业数字出版通过专业的、持续的、诚信的服务,粘住读者,方可获得持续的效益。专业读者长期从事这个职业,就会长期成为我们的读者对象,保证专业平台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必须依靠专家型的编辑人才和专业数字出版人才。目前,我社已经开始尝试专业信息平台服务和在线教育服务,开通电子书下载,图书10%的在线翻阅,网络期刊服务,采用加密系统制作电子书和在线阅读产品。例如我们即将发行的《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在线服务,这个已经发行300多万册,现在修订第五版。我们采取书配盘的方式,在网上建立专业的网页建立持续的服务。因为施工技术的材料、产品、设备、工艺随时更新,包括里面涉及到的标准规范,买书的读者一书一密码,锁定读者,同时跟踪服务,形成和读者的互动,根据读者内容的需求,提出的疑问进行咨询服务。我们将来每个专业领域的工具书都想通过这种方式尝试,逐渐过渡到完全数字化产品,或者是网络产品。

    2012-08-27 09:49:05

  • 沈元勤:

    3.利用专业平台发展关联业务。随着专业平台的内容丰富,通过对专业读者的引导和培育,使专业平台成为行业从业人员离不开的工具,形成巨大的、稳定的专业市场。同时还可以发展广告、培训、咨询等关联业务,因为有了读者就有了市场,对图书及数字化出版业务也将起到促进作用。数字出版报告2011年我国互联网广告收入为512.9亿元,而电子图书报刊收入仅69.18亿元,说明广告等关联业务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社目前有建设年鉴、杂志、工具书,想在工具上做广告,将更多的广告放在网上,网上的容量也比较大,在书上只是做一个索引。当然前提是网站必须具有很高的点击率,在行业有很高的认可度,广告业务才能有大的发展。

    4.专业平台需要系统建设。为了整体规划建工出版社数字出版未来的发展,我社的“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及专业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已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该项目计划采用产业化运作模式,以建工社丰富优质的图书资源为内容,构建全媒体资源库和建筑专业数字出版信息服务平台,资源采集加工平台,复合出版平台,基础平台,开展以建筑文库为品牌的6项在线服务。图书在线服务,在线数据库服务,建筑图库服务,标准规范出版园地,在线学习和考试服务,包括互动社区。通过这些在线服务可以为专业人员提供全方位、信息化、立体化的专业信息服务。

    2012-08-27 09:52:28

  • 沈元勤:

    各位来宾,在科技出版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国科技出版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科技出版人,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既坚持继续深度开发传统出版资源,又积极推动数字化出版转型,实现中国科技出版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通过数字化出版与国外出版机构更好、更密切地合作与交流,推动人类的科技进步。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谢谢。

    2012-08-27 09:52:58

  • 主持人:

    谢谢沈元勤社长的发言。根据会议日程安排,下面请全体代表到室外合影,并且进行茶歇。

    2012-08-27 09:53:36

  • 主持人:

    (茶歇)

    2012-08-27 09:53:50

  • 主持人:

    会议进入第二项议程,截至今天为止,我们聘任的外国专家团队,去年是17位,今年又增加了3位,外国专家委员会的人数达到了20位。聘请外国专家从新闻办和出版署以及工作小组设置了很多门槛,世界上有影响的大的出版机构的CEO或者是相关的人士。接下来的议程我们邀请刚加入专家委员会的三位专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经验。首先,请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先生发言。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先生为美国霍顿·米夫林·哈考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负责美国之外的全球销售业务,领导的团队将幼儿园至中小学的教材、数字产品以及产品的本土化业务覆盖到各类国际市场。

    欢迎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先生。

    2012-08-27 10:40:58

  • 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

    首先感谢邀请我来参加座谈会,也很高兴成为外国专家组的一名成员,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再次分享,我也要感谢会议主办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出版社邀请我到会议上来。早上的时候我们谈到了科技出版,工程及医药出版,霍顿·米夫林·哈考国际有限公司版公司包括了3岁的儿童一直到17岁的中学生的书籍,我们是学校教材的出版商。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他们也有数学、科技方面的基础,这样他们在以后的专业当中才能取得成功。美国霍顿·米夫林·哈考国际公司在整个教育行业当中见证了很多变化,尤其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他们怎么样能够在学校表现得更好。我们的数字出版技术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无缝的技术,孩子们对此是非常了解的,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挑战,他们知道怎么样在数字和纸质书籍当中自由转换。你们给朋友打电话是看不到的,如果谁还在打电话的话都已经是老年人了,因为感觉上很老,他们实际是24小时、一周七天都和朋友联系的,他们的朋友、同学在做什么都知道。比如在网上会说我去喝杯水,等一会儿。还有他们书写的水平,他们并不太注重语法,因为他们非常关注速度。37秒钟等等,这样的时间太长了。

    我们有很多这样的研究公司,比如施普林格或者是其他的公司,如果下载的时间太长,大家肯定就不赶兴趣了,他们都不希望等,希望得到非常及时、迅速的信息,这是他们所需要的。我们所开发的任何东西,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学、小学、幼儿园,都必须要考虑到传播的速度,也要考虑到中间的障碍。刚才德克·汉克先生说到了,我们可以提供视频、音频和流媒体,但如果这些东西都不是很迅速的话,就会失去听众。对于任何一个组织,对于任何一个想从传统媒体转换到数字出版的组织来说,必须要考虑到以多快的速度传递给你的读者。如果说是7秒或者10秒的话,立刻会失去读者。

    2012-08-27 10:46:04

  • 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

    在100多年的历史当中,霍顿.米夫林.哈考国际公司知道从老师到学生都有教科书,到了现在的数字阶段。现在的孩子都希望用数字化的东西,23—32岁的教师也希望使用数字媒体,希望把数字化加入到他们的日常教学当中,他们经常会问学校为什么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无论是我们还是其他的教科书出版商,我们会把这些融入到课堂当中。我们有一系列的书籍,针对科学、数学等领域,为什么会有教师培训的书籍?如果你是一年级的学生,要想有好的成绩必须要有好的老师,而且这个老师能够专注到这方面的教学当中,并且创造好的教学环境。

    在现在的一些产品当中,比如Fusion,是针对4—10岁的孩子,有三千多小时的互联网和视频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网上视频来使用。问题是怎么样让这些学生都能够非常合适地使用课堂上的计算机或者是平板电脑,使用我们给他提供的教材。比如一个化学老师,他可能会问学生你为什么不能在教室里找出答案,因为大家可能会把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拿出来,比如很多的文献内容在课堂上就可以进行搜索和研究,老师也会知道怎么样提高质量,怎么样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所以对老师来说也没有什么问题。你不能指望一个6岁的孩子自己学习,必须给他提供一定的指导。当然这个指导可以来自于家庭和父母,可以来自于社区,也可以来自于教育部,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指导是来自于老师的。

    因此,我们所说的学习中心就会帮助老师能够成为更好的老师,而且能够非常好地把数字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去。学生愿意接受数字时代的挑战,阅读能力实际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怎么样理解概念,是否能够很好地吸收信息提供的内容,这是我们做好事情的基础。它对于我们的孩子、老师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周围的经济环境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像欧洲在北美、中国、拉丁美洲也是在不断变化,经济也在不断转型和平衡,所以五年之后的现实将会和现在不同。

    2012-08-27 10:49:32

  • 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

    所以文学会变得越来越不同,而且价值也会在不断地前进,这就要让学生开始有能力解读自己所学到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当我们进入到未来的时候,适应性将会成为阅读当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人们希望能够使用这样的应用解决他们不同的需求,比如在高数上有疑惑,在加利福尼亚的大学可能希望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他们希望用数字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成绩,通过先进的数字教学的方法来提高25%的成绩,这不仅仅是关于数字化的过程,我们所做的就是组织内容,把内容打包,使学生、家长、老师和教育工作人员帮助他们,我们负责的不是书写,也不负责教学,我们要在教育领域当中发挥一个角色的作用,给他们提供一个有效数据,同时使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所以科技可能是学生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能选择的最复杂的课程,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需要在这方面更快发展的原因,因为他们现在在高等教育方面没有足够的教师,所以需要来自亚洲、中东等地更多的师资资源,因为现在有更多人不想学那些东西了,很多人都想经商或者做软行业,因为这些行业能够更好地发展。为了推动学生进步,学校的师资基础要非常的强劲。

    2012-08-27 10:50:48

  • 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

    我们另外将要出版的一个商品是在美国要出版的,叫做可汗学院,由美国的一个金融咨询师所发起的,他在给自己的子女教课时发现他可以用视频的方式给子女教课,他之后又邀请了他的朋友来使用这些,一年之后他通过给美国的孩子教数学有一些更好的成就,所以他就建立了可汗学院。挑战在于他所做的这个内容是免费的,而且是有效的。有一个在加利福尼亚的学生就不想念书了,想去参加可汗学院的课程,这个手段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这会挑战现有的商业行业,我们所要做的是真正去进行发展。我们在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而我们想到的内容应该如果在未来受到挑战怎么办?去年我们看到有一个三亿八千万美元的投入,这是给美国儿童教育方面的投入,其中大部分内容都不是来自于传统行业,而是来自数字出版行业。

    所以世界在这方面其实是受到挑战的,因为数字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先进了。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学习,他们知道他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有效的学习,而我们的这种方式就必须要去区别孩子学习和高校学生学习的方式,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来满足自己不同的需求。老师也必须要知道,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是能够进行有效学习的,而且老师也要帮助这些学生通过这些方式实现进步,帮助落后的学生更快地进步。

    2012-08-27 10:54:53

  • 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

    在读写方面,我们都要做这样的事情,比如一个十岁的孩子,他的阅读能力如果只是在七岁孩子的层面,那他在学习方面就会落后。我们要确保孩子符合他年龄阶段的阅读,如果是年龄比较小的儿童,不想阅读数学或者科学方面的内容,这点我是可以保证的。美国之外和美国都应该在学习和阅读方面帮助这些处在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都是新的思考者,他们不想要传统的模式,他们想要改变,而且他们每次都会用很多不同的选择。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强迫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他们其实可以在对一时间做三到四件事情,这是一个新的世界,是一个新的学习者,我们作为内容的提供商必须要考虑这些内容,要考虑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学习和他们使用的内容是怎么样的,他们不想要直线型的进步,他们更想要挑战性的进步和过程。如果你想一下,你和你父亲之间的谈话频率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感觉,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因为父亲只会跟你说去学习、去看书,而现在我们和孩子谈论,问他你想学习吗?孩子会说不想学,但是你会说你必须要学,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所处的环境是不一样的。

    现在不再是直线型进步的社会了,现在整个社会都在不断变化,所以二十一世纪的孩子需要的是技能和技巧,必须要使孩子能够适应多平台、多领域的世界,这可能是20年前我们所想象不到的。现在的孩子能够非常好的理解彼此,即便是说不同语言的孩子之间他们也能够很好地理解彼此,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社交的媒介。现在的孩子能做的事情可能是超出我们想象的,我们要看一下青少年的孩子,看一下他们在做什么,你会被他们所震惊的。正视二十一世纪孩子所需要的技能,现在美国的孩子所学的新的课程是因为新的世界所需要的,所以他们要学习新的技能和课程。

    2012-08-27 10:56:30

  • 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

    这个新的技能是在学校使用的,因为我们使用的是一个数字型的网络,帮助孩子用交互性的技术,使他们能够学习到过去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使他们去做研究,使他们能够做很好的准备,而所有的这一些学习的材料都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管理组织的过程,使孩子更高效地学习。最后这一张图可以看到这个世界是在快速变化的,我们会看到很多挑战,只有不断做事情,才能够面对这些挑战。

    谢谢大家。

    2012-08-27 10:58:07

  • 主持人:

    谢谢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先生精彩的发言。对我提出了一个很深的问题,急速的、深度变化的时代,我们怎样走向未来,不光是对于9—17岁的孩子,对我们成年人来说也是这样,他给出了一些答案,快速获取、应用、有效、数字化,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下面请泰勒弗朗西斯亚太区总经理巴里·邓肯·克拉克先生演讲。

    2012-08-27 10:59:59

  • 巴里·邓肯·克拉克:

    非常感谢会议的主办方能够让我今天在这里给行业内的专家进行演讲。我是泰勒弗朗西斯亚太地区的执行总监巴里·邓肯·克拉克。弗朗西斯是在1798年建立的,所以我们是有一点历史的,我们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在出版方面的领域,我们在科技和医药方面都是出版业的领导者,我们有很长的历史,而且我们的CIC在明年将会达到一百年的历史。

    我今天所要讲的是数字未来还是比谁底线更低的竞争,我今天所传达的信息是非常简单的。今天已经多次听到了这样的内容,就是我们必须要注重质量。质量是不是非常关键呢?出版其实不是一个事关生死的行业,不像是食品行业或者是医药行业、建筑行业,在这些行业里,很差的质量控制将会导致悲剧,就像上周五哈尔滨桥梁倒塌的悲剧一样。食品专家、药物专家可以忽视我们在出版上所做的研究,但是质量控制的过程应该从出版商开始。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应该从出版商开始,就像我们刚刚说到的,我们要做以顾客为导向的产品,在做出版时要尽量产生积极的效果。

    2012-08-27 11:00:25

  • 巴里·邓肯·克拉克:

    我的演讲题目中有两个词是我要特别强调的,不是数字或者未来,而是竞争和底线。大家应该知道憨豆先生,在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有很好的表演,我相信最起码这是四年里最好的一届奥运会了。我们现在已经处于数字时代了,印刷的书籍和期刊也仍然存在,我相信我们所处的出版时代是非常复杂,而且非常多样化的,但有些事情是永远不应该变化的,比如对质量的重视。看起来很多其他的行业都受到了数字技术的影响,比如音乐行业,我们认为出版行业应该学习音乐行业的经验和教训,但我认为报纸行业和新闻业将会和出版业联系更加紧密。

    我的演讲题目来自于我在网上所看到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来自于澳洲的一份独立分析评论和新闻,叫做《对话》,这些分析评论都来自于大学和研究机构,原始的文章当中还有一个次标题,就是“记者究竟在想什么”。这篇文章首先是给大家传达一个想法,新闻宣传是为了把智慧产品给大家,但我想这是一个非常老的想法了,现在从大众媒体,从报纸和电视频道当中所看到的都是在比谁的底线更低的竞争,我所说的底线是他们都已经开始报道哈里王子在派对上的裸照了。现在社会的弱智化也是对文明的最大威胁和挑战,无论你所处的文明是怎样的文明,这张幻灯片是空白页,没有给放上哈里王子的裸照,我们作为出版商是有选择权的。

    2012-08-27 11:02:01

  • 巴里·邓肯·克拉克:

    为了能够保证有更安全的质量,我们就不应该出版一些不应该出版的内容。文章当中介绍了百位澳大利亚的记者和编辑,问他们互联网标准是不是给出了一个下行的压力?在研究当中大家也都意识到了,数字化媒体的努力主要是集中于找到一些新型的商业模式。对于保证质量来说有什么影响呢?有38%的记者认为,在澳大利亚的质量是非常棒的。34%的记者觉得一般,28%的记者觉得质量很差。所以这是不够全面的,当然之后对于这些记者还会有一些跟进的问题,对于线上的新闻报道是不是质量并不是特别好.

    我在这里想表达的观点是,我们每一个行业对于数字化对我们的影响都是非常关注的,还有对于质量上的影响。谁在乎记者想什么呢?谁在乎出版社想什么呢?或者说谁在乎那些学术出版社的人想什么呢?我指的是绝大多数的人,是不是学术界的人士所追求的就是质量呢?当然是这样的,但是又分成质量是怎么样去分化,是同类之间的回顾或者是评论,有一些人还信赖于群体智慧,能给出版物增加的价值也是被被人们质问的问题。

    2012-08-27 11:08:18

  • 巴里·邓肯·克拉克:

    在这个研究当中,我们希望大家注意三点:一点是人们工作的流程实际已经改变了,而且在未来会改变得更加快速,这是令人非常痛苦的。及时性,让出版物很快的出版是成功致胜的法宝。第二点是如果公众在报道新闻当中有更大的参与度,记者已经把自己的职能从守门人转变成了策划者、帮助者,一些高质量的金融报道通常是在小众网站中发布,是向特殊利益群体展示的。73%的读者认为让报纸获利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100%的人都认为要保证质量才对。对于科技出版业的人士来说,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让我们的研究工作进入到共知领域还是让整个学术界全力参与进来,把它当做一个致胜的法宝,或者不要处在刚才说的27%当中去。

    我们公司在1798年成立到现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我觉得追逐竞争到底线的人根本就不重视质量,我们必须要在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高度重视质量,而且在我们的运营当中也要重视质量。大概15年前,英国人非常注重自行车这项运动,对自行车不断进行改进,比如齿轮和相关的技术。在伦敦奥运会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自行车运动表现部的一个主任,让自行车的改善至少提高1%,运动员的卫生习惯,睡觉姿势也都得到了分析,以便改善自行车运动的表现,这样会有很大的提升。运动员每天都对着镜子看,怎么样使自己的表现更好,所以对于质量的提高并没有什么捷径,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源做改进。英国的自行车队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这个。

    2012-08-27 11:11:33

  • 巴里·邓肯·克拉克:

    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到,Chris Hoy在自行车比赛当中获得了金牌,这是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在过去二三十年当中,中国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当中的表现就知道了,中国有很多项目取得了金牌,某些项目上中国可能永远都会夺得金牌,比如乒乓球,代表其他国家获得这个奖牌的运动员普遍也是来自中国的,或者是中国的教练指导的。体育界的例子给我们充分展示出,在我们做的事业的任何一方面,如果非常注重质量的话,是可以取得非常伟大的成果的,我们要把致胜的法宝应用到出版行业,我们肯定也会是最好的。

    谢谢。

    2012-08-27 11:13:40

  • 主持人:

    非常感谢巴里·邓肯·克拉克先生。克拉克先生给我们提出了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瞄准高线,高标准是高质量来保证的,还得制约匹配我们的优势尽量互补发挥好。下面请葛凌浩先生发言。他是汤姆森路透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有请。

    2012-08-27 11:14:33

  • 葛凌浩:

    谢谢。各位来宾,早上好。非常感谢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公司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非常荣幸参加这个活动,我也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外国专家之一。所以我首先要做一个坦白,在知识产权等方面,我们的业务并不是出版书籍,实际上我们是做和质量有关的。我们致力于成为世界上的服务提供商,能够给世界范围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资源,创造出情报信息。

    2012-08-27 11:14:56

  • 葛凌浩:

    我们的信息提供也在不断改善当中,我们应用了新的技术,无论是革命性的进程还是进化式的进程,这还是需要讨论的。但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要促进创新,促进科技经济的发展。

    我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汤姆森路透公司所做的工作,还有就是我们怎么帮助中国的研究者做研究,把成果带到世界上。汤姆森路透公司是科技情报信息最大的提供者,我们的办公室坐落于世界上300多个城市、覆盖了100多个国家。我们所提供的信息对于终端用户来说都是高度相关的。我是负责知识产权和科技方面的,我还有一些同事是专门关注金融、媒体、法律、税收和会计的内容,这些都是通过非常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还有新闻,这些都是非常大。我们追逐的是最高质量的信息来源,同时我们也应用不同的技术,我们可以帮助客户作出决定,我们提供的信息对于他们做决定是非常相关的。我们在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主要侧重于专利信息、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信息和来自于新的来源地的数字化的信息,改变了信息市场。我们有非常重要的人物,还有一些新的方法,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信息的发现来说都非常重要。

    2012-08-27 11:22:45

  • 葛凌浩:

    今天我会给大家更多介绍科学技术或者是医药出版方面的内容。我们有一个科学引用的参数和指标,在1955年,尤金·格菲尔德博士作出了一个革命性的研究,ICCI指数是基于一系列的参数,也是基于很多的学术论文,而这些论文和这些期刊的作者或者是团队作者提供的学术科学方面的智慧,所以ICCI是一个非常好的发现的工具。在这个发现工具当中可以通过寻找论文当中的引用,可以了解到研究的成果和质量,所以他发现的工具搜索可以用来衡量科学成果,而且可以衡量科学的影响。

    ICCI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可以有选择性的覆盖,在整个原文件当中,这些来源的信息必须是非常高质量的,而且也必须是从其他文件和信息当中得到很好区分的。针对整个科技出版领域,我们可以找到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信息。同时,高质量来源的信息也能够帮助科技出版社建立合适的数据库,能够给研究人员节省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的学科当中处于前列。科技出版当中也关注高质量的期刊,比如世界上20%的期刊,他们的出版肯定会比其他类别的出版要多得多。

    2012-08-27 11:24:23

  • 葛凌浩:

    还有一个期刊衡量评估的程序,这个程序在过去几年改变并不是特别多。在期刊出版标准上作出一个评估,就是说它的质量标准是什么样的,编辑的内容,对于ICCI数据库当中的信息是否匹配,同时还有编辑理事会,要看是不是数据驱动型的,要让信息非常透明,更好地帮助行业作出决定。在过去50多年的经验来看,建立搜索或者引用标准数据库时帮助了我们的工作,它是从科学技术出版方面起步的,现在已经扩展到了学术期刊、会议、研究数据等等,在网上已经上线。在过去50多年当中,选择的标准也是不断在发生改变的,而且我们在重新评估一些期刊的种类和内容,这样可以提供最高质量的信息。汤姆森路透公司同中国科技出版界在过去15年一直开展紧密的合作,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对中国高质量的期刊有更好的了解,而且我们的选择标准也是非常清晰明了。

    2012-08-27 11:25:14

  • 葛凌浩:

    现在看到的是我们对全球研究的框架变化,对我们在不同国家进行的研究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在全球框架当中是保持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重要性是在持续增长,从0.35%一直增长到12.49%。我们对七国集团,包括美国在内,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美国是浅绿色的,汤姆森路透公司对在中国出版和其他地区出版的期刊覆盖范围在不断增长,中国的质量标准就在不断提高,现在已经涵盖了中国大陆超过150份的期刊。

    汤姆森路透的目标是希望能够不断地进步,持续地改进。随着今天环境的变化,我们已经认识到要和各个国家进行很好的合作,尤其是和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国家,我们不光和中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也和巴西建立了相关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且我们也和中科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使得全世界注意到中国研究的进步,而且我们也共同主持了中国的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建设。在2012年,汤姆森路透宣布了和中国电子科技图书馆在线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主持这样一个数据库,能够通过这种合作把来自拉美和加勒比海、南非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研究和科学上的进步源源不断地带给大家。

    2012-08-27 11:26:13

  • 葛凌浩:

    汤姆森路透希望能够把中国最好的科技研究成果带给全世界,我们决心要把中国最好的作者、期刊和全球科技社区联系起来,并且在研究、检索、追溯、衡量、合作方面都能够提供最好的工具,同时也能够给学者和学术类出版商提供多样的解决措施,中国对汤姆森路透和全球ITM的出版商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也希望能够建立更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希望能够和中国的出版商之间进行更多想法和意见的交流,今天下午我期待能够进一步进行交流,在学术和其他领域出版方面更多的交换意见。

    谢谢大家。

    2012-08-27 11:27:46

  • 主持人:

    谢谢葛凌浩先生。

    上午的议程将近尾声,上午的发言,各位专家对中国图书对外推广合作方面所做的介绍,站在全球的视角,以大量丰富的实践,你们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的出版企业、对会议组织者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或者说引起我们比较深的思考。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还要跟在场的各位专家和更多的外国出版机构携手合作,共同开辟中国出版物融入世界这样一个新的里程。我们还要相互扶持、相互推动、相互交流,让我们精诚团结,把我们共同的事业做好。

    按照会议安排,下午还有专题讨论,晚上有精彩的节目,非常令人期待。我代表主办方感谢承办方中国建工集团和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领导和工作人员,为我们的会议付出了大量的辛苦,对他们的辛苦表示感谢。谢谢你们。

    上午的会议进行到这里,散会。

    2012-08-27 11:28:42

  • 主持人:

    (上午议程结束)

    2012-08-27 11:29:38

  •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根据会议议程下面开始下午的会议。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是推广计划一个重要的项目。2006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发起并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旨在通过资助翻译费的方式,鼓励中外出版机构在国际市场推出中国主题图书,让各国读者以本民族熟悉的语言阅读中国图书,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中国。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名牌工程。

    截至目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已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等57个国家、421家出版社签订了资助出版协议,资助出版图书1798种,涉及36个版本,在中国图书走出去方面有优异成绩的33家国内出版集团和单体出版社成为推广计划的工作小组成员单位。200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又实施了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通过资助翻译费、出版费、推广费的方式,加大力度,鼓励各国出版机构向国际社会出版中国主题图书。截至目前,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已与14个国家,31家出版机构,确定了44项资助协议,涉及图书657种,8个文本。

    2012-08-27 14:17:36

  • 主持人:

    为推动中外出版界的合作,实施好两个工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聘请了一批国际知名出版集团的主席、首席执行官、资深出版人士、著名学者专家,在北京国际书展前,举办外国专家座谈会,同国内出版界进行交流。会议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主办,每年有一家在北京的成员单位和国外的一家出版机构联合承办。今年的承办单位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德国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传媒集团,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是科技出版的数字化。

    今天上午已经围绕这个主题由中外专家进行大量的发言。下午的会议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由建筑工业出版社和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传媒集团组织,将就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的现状与展望和科技出版数字化的商业模式等议题进行讨论。

    按照会议日程和安排,每一个部分又分两个部分,首先有两个主题报告,然后是专题讨论。上半场的主题报告有请人民邮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数字出版工作部主任季仲华先生,就中国数字化出版现状与展望给大家做主题报告。有请。

    2012-08-27 14:21:55

  • 季仲华: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荣幸的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跟大家一起来交流、探讨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的现状与发展这个主题。科技出版数字化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出版界的今天、明天乃至今后更加长远的发展,而且更是关系到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今天演讲的主题的内容分成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的现状,二是中国科技出版的内容特点及数字化产品形式的分析。三是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的发展路径。

    2012-08-27 14:37:14

  • 季仲华:

    下面讲第一部分,中国科技数字化的现状和目前的进展情况。

    近几年来,国内各个科技出版单位在认识层面上已经全面认识到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在各自的优势领域里进行了积极而有成效的探索。总的来看,数字出版已经成为科技出版单位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一些出版单位在内容资源转换、产品形式的确立、数字模式的探索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下面我们可以来看一下,从挖掘特定用户需求中形成的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一些科技出版单位充分挖掘用户的需求,并利用自身的背景优势以及各种资源开发科技数字产品,形成盈利模式。这个PPT上反映的是人民军医出版社建设的全军医学数字集成应用系统,这个系统里包括了药品库、辅助检查库、手术学库、手术图谱库等九个医学专业数据库和一个数字医学图书库。整个库里形成了30亿字的国内最大的医学数据库群,这些数字化的产品为医务工作者提供50个医学学科的图书阅读和医学专业数据库的查询服务,也形成可观的业务收入。

    积极利用数字产品为行业服务的宝贵经验。我们有一些科技出版单位依靠自身专业领域的行业有适合资源优势,通过与技术开发商、内容集成商、终端产品生产商的紧密合作,从行业需求的角度推出数字产品和相关的服务。(见图)这个PPT反映的是人民交通出版社研发的中国交通知识服务数字出版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为交通行业的相关政府机构、企业、研究所、设计施工单位提供交通标准,工具书、教辅教材等专业数据的检索和阅读服务。

    2012-08-27 14:37:51

  • 季仲华:

    不断探索科技出版业务化的模式,2001年以来,科技出版社纷纷加入科技出版数字化的推进,加快了科技出版数字化的推进速度。一方面对自己的优质出版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重点构建了内容资源的管理系统。另一方面,积极借助国家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资助,通过重点项目实施,加快探索科技出版数字化可行的业务模式。这个PPT上是邮电出版社构建了内容管理的一个系统,应该说这些内容管理的系统,很好地适应了数字化发展的新要求。据我所了解,目前,绝大部分国内的科技出版社都完成了自己的内容管理系统的建设,为今后的数字化的发展打了基础。

    (见图)这个PPT是人民邮电数字出版社的一个数字项目,邮电出版社一直坚持以项目主导的方式来抓数字出版的重点发展,自主开发的通信专业内容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面给用户提供了600多种通信图书,2000多条通信的标准,4000个通信术语和1万多个知识条目的服务。这个图片反映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在数字产品上的一些开发情况,人民邮电出版社是拥有移动互联网全网的SP营业执照比较早的一家出版单位,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展开了手机阅读的一些业务,而且取得了一些受益,通过亚马逊、当当、京东等商务频道开展了电子书的发展。

    2012-08-27 14:39:24

  • 季仲华:

    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各个出版单位在探索数字化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体上有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内容资源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资源分散,各个出版单位的市场份额都不是很高,中国的科技出版同美国等国外科技出版情况有所不同,由于我们的出版单位的发展历史,市场化程度以及管理体制等原因,造成了在某一个领域的科技图书、期刊等内容分散在多个出版单位,单一出版单位难以获得较为全面的出版内容,形成了中国科技出版内容相对分散的格局。这种状况极大的限制了科技产品的开发计运营。我们可以从下面图书市场分布的情况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资源分散状况。我们以2011年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图书的出版为例,在工程技术图书的零售市场里面,占据前三名的是中国建工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化学工业出版社,三个社,合起来的零售市场的占有率是为45.42%。在计算机零售图书市场里面,市场占有前4名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四社合计的零售市场的占有率是68.62%。

    2012-08-27 14:41:02

  • 季仲华:

    同时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从事这两类图书的出版,也就是从事工程技术和计算机图书的出版在全国达到130多家。市场份额不高,我们可以以科技图书为例,由于前面讲到了,上百家出版单位从事科技图书和期刊的出版工作,部分领域的重复出版和交叉出版十分突出,单体出版社在科技市场的占有率差距不大,市场的份额较低,难以形成单个出版单位在某一科技领域的市场垄断格局。我们可以看一下2011年科技图书市场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来,排在第一名市场份额最高的机械工业出版社,是8.98%,第二位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位是人民邮电,第四位是化学工业。就四个社之间市场占有差距都在1%左右,前十名的市场占有也只有59.56%,可以看出来,我们中国的科技出版界应该说还没有出现超级科技出版单位。

    2012-08-27 14:44:03

  • 季仲华:

    问题之二,产品形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产品形式上单一以及内容覆盖不足的两个方面,从科技出版的数字化发展来看。目前主要是电子书和专业数据库两种产品形式,作为科技读物主要数字化载体的电子书,缺少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等内容的支持,难以满足读者差异化的阅读需求,阅读体验有待进一步完善。

    问题之三,运营平台的问题。纵观国内科技图书产品的运营平台,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电子书的运营平台,二是数据库的运营平台。电子书的运营平台主要是以亚马逊、当当、京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网站,以“四川文宣、上海新哈”(音)为代表发行中盘,以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中国电信天翼阅读,中国联通沃阅读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以苹果、谷歌、微软为代表的应用商,这类平台主要是以B2C的商业模式,各个出版商都是以提供商的身份参与运营。

    2012-08-27 14:44:55

  • 季仲华:

    数据库运营平台主要是以北大方正和清华同方等技术提供商构建的平台为代表,这类平台主要是以B2B的商业模式,科技出版单位也只是将自身的科技图书、期刊、标准、工具书等专业内容以授权使用的方式参与运营。这个平台运营当中,由于出版单位的数量不多,所授权的版权数也是有限的,难以将科技内容资源全面整合在一起。应该讲,现有的平台难以实现同一内容一次著作,多平台发布,难以发挥科技出版行业的整体优势,提升科技出版行业的整体价值,制约了科技出版行业的全面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第二个方面。中国科技出版的内容特点以及数字化产品的分析。中国科技的出版从内容角度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学术性内容、知识性内容、实用性内容以及资料性内容。

    2012-08-27 14:47:07

  • 季仲华:

    学术性内容。从国外这几年发展情况来看,高端的学术数据库的建设,是专业学术性内容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和主要的力量来源。从中国的科技出版格局来看,我国的学术出版的特点应该说是品种少、学术图书的品种大约占科技类总品种的30%以下。除一些大型出版社以外,大部分科技类出版单位的学术图书的比重远远低于30%。基于上述的情况,形成了专业领域高精尖科技原创图书品牌的缺少,专业领域以及相关领域一般性著作和前沿性著作出版的力量不足,优质内容的资源严重不足,限制了我国高端学术数据库短期内的构建。

    知识性内容。中国的科技出版界出版当中,应该说一部分属于知识性的,而非学术性内容。这类内容主要读者是学生以及部分的在职人员,其主要的目的是学习某一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由于这样的需求,应该说更强调的是系统性和完整性,更适合用这样的产品形式和内容方式来提供。

    实用性的内容。中国科技出版界当中,实用性的内容占据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这类内容的数字化并不是适合数据库的表现形式,而更加适合以丰富的多须提的方式加以表现,如增强型电子书。

    学术性内容。对于数据、标准、案例等资料性内容,最适合采用数据库的表现方式,目前对于各个出版单位来讲,同样面临着资源分散系统不够完整的问题。

    关于在这四类内容上,学术性内容由于受资源的限制,需要我们加大开发学术性出版资源的力度,推动学术出版的发展。知识性内容适合于平台建设,提供学习的服务,实用性内容更适合于各出版单位进行增强型电子书的探索,资料型内容最为适合数据库的表现形式,但是业面临着内容整合的问题。

    2012-08-27 14:47:58

  • 季仲华:

    第三个方面。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发展的路径。

    目前,应该通过资本的方式来整合资源,通过资本的方式整合资源的前提应该说资源的整合是中国科技出版界数字化发展的一个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新闻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出版单位,通过了转企改制,市场主体逐渐形成,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综合竞争力不管加强,经济上具备了发展数字出版的一定能力。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大多数科技出版单位的总的来看跟国际上相比,还是规模小,竞争力不强,产品结构趋同。所以要发展好科技出版的数字化是我们国家的科技出版数字化高速发展关键是加快资源的整合,也就是说,资源的整合是数字化发展的前提。

    第二,利用好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支持,中国的科技界应该仅仅抓住文化大发展、大发荣的发展机遇,密切关注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项目支持,积极借助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加大项目申请力度,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积极争取政府资金的支持。

    2012-08-27 14:49:54

  • 季仲华:

    第三,通过资本运作来加快数字化出版的探索。鉴于目前我们各个科技出版社的出版现状能力,要发展好科技出版数字化。核心前面已经讲到了,要解决好资源的整合,以及技术公司的技术优势,包括投资商的资金,因此要在资源开放的原则下,吸纳科技出版单位、技术公司以及投资公司的资金,将科技出版社的内容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云平台等技术,将科技社的这些出版资源统一经营,逐步加强整体实力和开发能力。建立统一的科技出版平台,应该说建立一个统一的科技出版平台是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的发展基础,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科技出版在其中应该说是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为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出版航母,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科技出版数字平台,为我国专业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可供实践的平台,构建科技出版数字化的经营模式。

    2012-08-27 14:50:52

  • 季仲华:

    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可以获得四个优势:一是可以通过平台的聚合效应将各科技出版社的忠实读者聚合在一起,提高读者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利用平台将科技内容资源全部整合在一起,逐步实现出版内容和数据知识的挖掘和充分利用,降低内容资源数据化的成本,大大提高内容资源的价值。三是探索建设数字出版内容的分发模式,构建在线数字产品的发渠道。四是进一步发挥中国科技出版界的品牌、人才、技术和产品的优势,填补我国科技出版数字公共服务平台的空白,有效地提高科技出版全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水平,提高我们国家科技出版的国际竞争力。

    探索多形式的产品以及服务。探索多形式的产品和服务总体是希望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一次制作,多次发布的目的。平台在产品和服务上的主要功能有这么几点:一是借助全球电子上午平台,全面推动电子书的发展,提供全品种的数字阅读服务。二是紧密跟踪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跨平台阅读,云计算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加快移动阅读产品的探索。三是整合学术领域专业优质内容,建立科技领域的专业数据库群,提供科技内容的知识服务。四是主动适应读者碎片化、智能化的阅读需求,促进纸质图书与数字产品的协同编辑,积极推动以POD和同步出版为主的出版创新。

    2012-08-27 14:51:45

  • 季仲华:

    前面是从现状到内容特点、产品形式、发展路径与大家一起交流了本人的一些观点。最后我要说的结束语是:聚合多家出版单位的内容资源,探索构建统一的科技数字出版平台对中国科技领域的专业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挖掘,逐步丰富相关产品和服务,是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发展的可行途径。

    谢谢大家。

    2012-08-27 14:52:44

  • 主持人:

    刚才季社长非常专业的分析了中国科技出版的现状,分析了中国科技出版内容特点及数字化产品的特点,指出了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的发展路径,应该说是一份非常专业的报告。根据安排下一步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专题讨论,下面我们有请专题讨论的嘉宾:首先是刚才的报告人季仲华先生,然后是中国科技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斌先生,人民军医出版社原社长、人民军医电子出版社社长齐学进先生,知识产权出版社总编辑欧剑先生。四位讨论嘉宾上场。

    专题讨论必须由专业的人士、资深的人士来做。我们有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郝振省院长来主持下面的专题讨论。

    2012-08-27 14:53:08

  • 郝振省:

    尊敬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刚才我们的国新办的领导把前面的事情做了很好的开端。下面第一阶段或者上半段的讨论由我来为大家主持。我特别要讲到刚才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社长季仲华先生,他是一个主题的演讲,我希望同志们对他的演讲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他讲到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的现状,它的现状是什么呢?实际上我们现在,从科技数字出版的发展来讲,一个是挖掘特定用户的盈利模式,一个是利用行业优势与技术商合作的模式,一个是对于内容资源进行深度的打造、加工,形成自己的内容资源数据库。季先生的发言对我们科技大板块的数字出版作了这样的梳理,三个值得我们肯定和发扬的方面。

    2012-08-27 14:54:53

  • 郝振省:

    还谈了三个问题:一是我们的内容资源分散,二是我们的市场份额不足,三是运营平台的多元化,甚至各行其是。科技出版的内容特点,季先生讲到对我们的内容做了梳理,分了四块: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资料性。这些已经取得了我们的业绩,我们存在目的问题和科技出版的特性和特征出发,提出了我们的发展路径。我觉得这个路径现在大家越来越逐步的从一种混沌状态打造一种比较清晰的状态。他谈了三条:一是内容资源的充分整合,二是我们的运营平台要高度的集中,我们用两化表示,就是我们的内容传送平台可能要最大限度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三是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怎么样进一步拓展产品和它的服务形式,这个逻辑上是很清晰的。主报告应该是开的非常的成功,刚才已经请我们引位嘉宾在主席台前就座,已经介绍了。

    2012-08-27 14:55:55

  • 郝振省:

    下面我们的讨论方式是这样的,首先由三位嘉宾,一个是彭斌先生,一个是齐学进先生,一个是欧剑先生来分别做陈述性发言,讲自己最要害的一些观点。五到十分钟。完了以后和我们在座的观众,现场的业界同仁进行互动,也请同志们一块投入进去,争取我们在互动阶段打造一个很好的效果。

    下面有请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斌先生作陈述性发言,大家欢迎。

    2012-08-27 14:57:03

  • 彭斌: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个研讨会,我代表中国科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作一个简要的报告,谈一下我们科技出版社的数字出版探索以及实践。数字出版是当今科技出版的主要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出版数字化是我们科技出版实现业态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任务。我们将以数字加工、内容集聚和信息传播三个平台建设为核心,形成具有科技出版特色的数字出版资源集成服务体系,实现股份公司的内容生产、管理过程、产品形态的数字化,以及传播渠道的文化转型,全面整合传统生产流程和传播方式。把我们科技出版打造成一流的科技内容集成商和科技信息服务商提供有力支持。

    当前大家都知道,商业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在数字出版这一块都有各自不同的商业模式,但我们认为专业出版在数字出版这一块,已经形成了很好的盈利模式,未来的信息化服务会成为我们专业出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我们出版社是这样的,从20006年开始就开始做数字出版,在2007年成立数字出版中心,在五年多来我们积极数字出版的研究和平台建设。

    2012-08-27 14:57:31

  • 彭斌:

    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一是我们了做一个科学文库,把我们数字出版集团的重点项目,也是针对股份公司内容图书资源的第一个在线的平台,主要目标是成为以出版社为单一主体,直接面向机构和个人用户,通过互联和移动通信网进行服务的专业平台,这个项目也获得了中国出版政府奖。二是我们采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以UK为载体,便于用户移动阅读的个人电脑书库,它主要选的是把比较好的专业性图书集成化,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学领域,以及文物考古等,我们已经推了22个系列。三是期刊数字化平台,我们主要是在2007年开始做这件事情,以打造灵活高效的投资化平台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多资源整合、交互沟通和购买等全方位服务。

    2012-08-27 14:59:35

  • 彭斌:

    我们第四项实际上是打造一个中国科学院期刊开放后期平台,这实际上科学院的一个项目,按照科学院的要求来做的,由中国科学院来主管,由我们科学出版社和国家科学图书馆来共同承办的OA期刊建设平台,为中国的科技期刊服务的,按照科学惋的要求做的。

    第五项是中国科学院科学通报是跟施普林格合作的。中国科学通报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刊物,是中国科学院杂志来出版。我们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和施普林格合作,我们的英文版、网络版、纸质版都是和施普林格来合作。这几年通过跟施普林格在网络版的合作还是不错的,现在中国科学通报的的影响力还提升得非常快,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进展,另外销售收入这块还是做得很好的。

    2012-08-27 15:01:54

  • 彭斌:

    第六项我们自己在做一个资源加工管理平台,我们科学出版社到目前为止有15万种的图书,我们现在做整个内容的资源化,我们也十分重视专业化的资源加工团队的建设和资源加工机管理平台的建设,以建成资源加工以管理体系,主要有资源加工和管理平台、数据质检入库、操作流程、规范、资源管理等一系列的构成。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因为我们已经意识到科技出版目前的还是以出版为主,大家都在探索数字出版,这和国际上发展还是有一定差距,作为科技出版社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希望能够尽快实现由传统向数字转型,尽快能够为我们成为一个信息服务提供商做出自己的努力。

    谢谢。

    2012-08-27 15:06:19

  • 郝振省:

    感谢彭斌先生,他为我们介绍了科学出版传媒公司,他们在数字化方面的一些积极探索的比较成功的模式,谈了五个方面。我们一块谈完,一块提问题,这样比较好一些,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

    下面我们有请人民军医出版社的齐学进老社长,也是人民军医电子出版社的社长,请他来给我们讲他在数字出版方面的重要的事件和典型的案例。大家欢迎。

    2012-08-27 15:07:01

  • 齐学进: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我和各位交流的题目是“专业出版社推动数字化转型应具备的主要能力”。数字出版是一项极为复杂浩瀚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推动数字出版转型的出版社具备多方面的重要能力,我仅从人民军医出版社近几年来推进数字出版转型的主要做法谈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内容的系统聚合力。数字出版必须以信息的优质、海量、系统为基础,这既是读者在第一时间获得精准信息的需要,也是一个出版社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资本。因此,在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首先要抓紧对选题进行系统化的整体化布局,抓紧对缺门内容资源的快速补充,抓紧对高端资源的深度前瞻,同时要抓紧储备除文字内容之外的视频、音频、动漫、课件等信息,以促进数字出版的内容跟进。

    第二,数据库的深度建设。在数字出版时代,读者最为需要的是在瞬间得到知识点为基本单位的精准信息,而不是从一本本的图书和期刊中费力寻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总体实践的跨框架下对图书和期刊进行碎片化的整理、标记和加工,这种形成一个到若干个能够为读者所任意调用,能精准快捷地解答读者的问题,能够跨终端、跨媒体、跨平台并用的专业数据库群,做到这一点才算是拿到传统出版社向信息提供商变身的入门证。

    2012-08-27 15:08:41

  • 齐学进:

    第三,平台的高端集成力。数字出版社的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几本书、几个光盘之间的竞争,而是系统与系统,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竞争。这个平台应该以高智能性、高集成性、高互动性和高便捷性为主要特征,其海量的咨询、精准的互动、辅助为一体,如果把数据库比作数据物流基地的话,那么这个平台就相当于直面读者的众多门户和门面,只有建成这种高智能化的高端平台,才能在数字化出版领域占住脚跟。

    第四,资源的跨界整合力。不论是数字出版所需的海量内容还是要建大型数据库,不论是建站点平台还是要与数字、信息、网络、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相结合,都意味着出版已经有传统的内容本身扩展到技术整合、内容整合、载体整合、渠道整合以及传播方式、运营方式等多个领域。作为投身数字出版的出版社,必须把整合战略作为数字出版的核心战略,也就是说,通常的讲依靠一个机制来开创数字出版的新的天地。

    2012-08-27 15:10:14

  • 齐学进:

    第五,产品的复合盈利率。目前人们常说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方式不成熟,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未能拿出可盈利的产品,实际上数字出版在内容使用上的便捷性,产品组合上的多元性,一次加工从此利用的低成本,都是纸质出版物不可比。成功的数字出版完全可以实现一种内容多次开发,多类产品、多点盈利,以军医社的跨媒体出版物为例就已经成功推出了6个大类,650个产品,进而依靠这些产品实现了多点盈利和复合盈利。

    第六,独特的营销宣传力。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式要让数字产品在一般图书的汪洋大海中能够引人注目,要让数字产品的多样化功能能够为大家了解和熟悉,有阅读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数字产品的营销必须和数字产品的特点相结合。首选能够展示数字产品内容与功能的各种终端与卖场进行设计好展示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对新产品、新功能的展示要动态、新颖、前沿,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真正吸引人、打动人、征服人,做到吸引眼球,实行销售。

    2012-08-27 15:13:20

  • 齐学进:

    第七,上级的支持认可率。数字出版既无新路可循,又与旧的工作模式发生碰撞,加之出版社的各个领域、各个岗位、各个流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项典型的高难度、高投入、高风险工程,因此在一个传统出版单位推进数字出版转型,如果离开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大都是举步维艰,甚至寸步难行。争取国家机关和主办部门的支持,除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外,对工作思路、工作进展、工作成果的认可也很重要。

    第八,行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专业出版社之所以较其他出版社更易在数字出版领域获得成功,最主要的是因为专业出版社业务单纯,有条件、有能力对本行业的资源进行系统、深度整合。整合行业资源,行之于外的就是别人看得到的是内容、书稿,行之于内的是专业背景和行业背景,这又是专业出版社的独特优势所在。整合行业的内容资源,除一般性、常规性的内容外,尤其要抓好标准类的、基础类的、前沿类的,权威性的内容资源,为做本专业的权威信息提供者打牢根基。

    2012-08-27 15:14:48

  • 齐学进:

    第九,基础的配套建设力。数字出版要真正迈开步子,基础工作、基本建设必须要做扎实,一是要有一个团队具有方案设计、软件开发、数据库编写、网站管理、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的人才。二是要有一套流程,这个流程既适合纸质出版又能适合数字出版的需要。三是要有一套制度和机制,能够为数字出版提供顺畅的平台和动力支撑。四是有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改进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全体员工的创新激情和智慧,整体、顺畅、快捷、有效地把数字出版推进好。

    第十,顶层的谋划推动力。一个传统出版单位要真正走向数字出版转型,既需要高水平的顶层设计为先导,又需要以高决策力、高推动力、高协调力、高执行力为后盾,更需要协调上下左右,凝聚各方共识,非一把手亲自推动都难见效,社长总编一班人必须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敢冒风险的过人胆识,不怕苦累的敬业精神,切实担负起本单位数字出版总设计人、总责任人的重担,从战略的总体筹划到关键项目的安排,乃至重大战役的攻坚克难都必须亲历亲为,这一点是数字出版成功的关键所在。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2-08-27 15:18:29

  • 郝振省:

    特别感谢齐学进社长,特别是我们外国的朋友、外国的专家,有的可能熟悉,也不完全熟悉,我们业内的同行都比较熟悉,人民军医出版社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在数字出版方面是走在行业的前列,它们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盈利模式,尝到了甜头。刚才齐学进先生谈到的“十个力”是他的经验之谈。不过我自己也有一个感觉,这“十个力”,既让我们看到了走进数字化的前景,也让我们感觉到了走进数字化太难,压力太大,所以我希望一会儿我们就这些问题和齐先生好好讨论,顶层设计力、高协调力、高谋划力、高执行力是怎么弄的,请同志们注意。

    下面有请知识产权出版社总编辑欧剑先生做陈述发言。大家欢迎。

    2012-08-27 15:20:53

  • 欧剑: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本次座谈上就科技出版社数字化的工作作一个简短发言,万分荣幸。沈社长让我在此发言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曾经服务于中国建筑工业专业出版社15年,并且与沈社长有30余年之交,和张书记在我当编辑的时候也有很好的合作。二是我现在就职的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一直在数字出版方面曾经做了十几、二十年的尝试,比国内的其他出版单位多一些失败的教训和一点成功的经验,在此愿意跟大家分享。

    知识产权出版社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和数字出版为依托的销售收入,目前已经占我们全社的总收入的70%以上,而传统的出版的利润只占到出版社总利润的10%到15%。因此,我们是较早试水数字出版的数据库建设的,在业务拓展以及业务的持续发展方面,我们目前已经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有关数字出版的话题近年来我们已经研讨过多次了,甚至对话题有一点点的麻木,总感觉有许多的无奈和不确定性。

    2012-08-27 15:22:33

  • 欧剑:

    经过对数字出版10多年的耳濡目染,我有如下五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一,数字出版是一把手工程,但也不仅仅是一把手个人的事情。要做好数字出版一定在社内形成共识,资金的供给要充足,人才的储备要长远,中长期的目标与规划要明确,要做长远打算和持久战。

    第二,我国的出版单位,特别是中央出版单位,各有自己行业内独特的内容资源优势。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对自身行业的数据资源大多具有缺乏整合的垄断优势,对服务客户具有绝对的信息与互信的优势,需要做好的是资源的整合,明确客户的需求。

    第三,数据库模式是科技出版单位的最终可选择模式,数据库的建设要从现在开始,现在各个单位每天生产的数据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标准的格式,准确的入库,再逐步追以前的数据,这是一种最经济的方式,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经验教训的,后来多投入了不少钱。

    2012-08-27 15:24:32

  • 欧剑:

    第四,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除了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化以外,最大的不同是数字出版更多服务于机构,在服务的过程中,有更具吸引力的盈利空间和更多的合作模式,比如我们最近和青岛橡胶谷高科技园区共同成立了一个公司,利用我们的数据资源和知识产权服务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最近我们又和泰州的文化产业园共同成立一个服务型企业,在这些方面,当地都会给予很多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

    第五,科技出版业随着图书品种的增长及同质化的现象。除去教材标准以外的图书,印数已经进入一两千册的时代,对于这类图书采用POD的方式印刷已经成为可能,从本月开始我们社里面应该说只要没有明确的1500册以上的图书都要采取POD的方式印刷,在生产线的建设,设备的选择与组合方面,我们社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果在座的各位出版单位有什么需要,我们可以提供咨询。

    2012-08-27 15:25:31

  • 欧剑:

    最近一些网友把我们社的组织机构图在网上晒了一下,大家对我们社的组织机构有一些想法,认为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出版单位转型,他们有一定的借鉴性。我想把我们的机构也可以给大家晒一下。(见大屏幕图片)这就是我们社现在的组织机构图,这个机构是我们上级人社司刚批的一个机构,我们这个出版社和其他出版社在组织机构上已经有了一些差异了,我们出版社的编辑部就相当于我们传统出版的出版社,包含总编室、编辑室、出版中心、发行中心和杂志刊物,我们编辑部占全社的10%左右。

    我们最大的一个部门是专利信息部,我们有综合室、技术开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数据管理中心、网络管理中心、数据加工中心、数据运行中心和研发中心,这个部门目前在我们社里面是核心层的员工最多,大概有两百多人,还有数字出版部,我们的人员也有两三百人,但是数字出版部的人,核心层人员大概一百人左右,还有两百人左右是负责数据加工的人员,最上面是文献出版部,也有一百多,将近两百多人,分成几个处,有文献出版处、电子制印中心、文档扫描处、文献代码化处,主要负责我们底层数据文件的整合和加工工作,它是我们出版社数字化的基础,这就是我们的足够机构图。

    我的汇报完毕,不一定正确,纯属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

    2012-08-27 15:29:18

  • 郝振省:

    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欧剑总编辑,他很会讲话。他先把他们在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方面的两个数字给我们推出来,先搞了一下眼球经济,我们这个数字出版达到70%了,然后再谈他的经验之谈,讲了五个方面。一个讲到一把手不能缺位,当然也不限于一把手,实际上和齐社长讲的顶层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讲到内容资源的整合问题,讲到数据库的打造问题,而且数据库是以现在为中心向前面追溯,先后面来延伸。他还讲到服务模式合作共赢的问题,讲到POD的问题,特别是最后把他的组织机构,从事数字出版的整个图晒出来,我觉得非常重要。

    我们老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某种意义上组织结构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的这么好和它的生产关系的结构是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请同志们也要关注一下这个组织结构图,现在按照计划,我们季社长先开了一个头,作了一个总的发言,三位老总从他们的经验,从他们的实践出发,也把自己的一些家底抖出来,有的基本上把核心部分都讲出来了,现在是互动时间,我们希望大家利用这个时间把这几位老总好好追溯一下,希望他们谈点儿更具体的东西。

    现在互动开始。请同志们提出问题。

    2012-08-27 15:30:15

  • 提问嘉宾:

    很多演讲都谈到了资源与内容的整合以及规模的问题。我们看到现在在很多行业都有全球化的趋势,而且全球化也是进行整合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所以我想问,你所说到的整合是指国内的这种整合还是一个在全球化学下的整合,对于一个全球行业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发展,以及大家在这个方面你认为语言的重要性是怎么样的?关于定价,比如是不是有一个全球的定价机制,这种全球的整合是不是我们需要做的一个事情?第二,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在语言和价格定价方面,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情?

    2012-08-27 15:31:51

  • 郝振省:

    我们的外国朋友实际上谈到你们几位都谈到资源的整合问题,他说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怎么考虑语言的功能和语言关系的处理,以及价格的出台问题。这个问题先请我们的季社长先回答一下资源整合问题,因为你也讲到我们的成功和问题都和资源整合有关系,先请季先生来回答。

    2012-08-27 15:33:40

  • 季仲华:

    刚才我在谈的时候也谈到了这个问题,确实中国的出版社在科技出版这方面,在传统出版的市场占有情况下,我们要很好在一个领域,在科技出版这方面,要很好发展的话,我们通过这几年实践的情况来看,我们觉得应该通过资本的方式,建一个数字出版的开发平台,这个平台应该说以资本作为纽带,把内容资源、技术资源整合到一起,为什么呢?现在总的看,中国的传统出版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技术优势还是不够的,而那些IT公司更强一些,能够把他们很好的整合进来,这样有利于把这个平台做起来,能够把各个出版社的资源和资本捆绑在一起,整合在一起做。

    2012-08-27 15:34:16

  • 郝振省:

    我们的外国朋友谈到,我们在数字化的条件下,实际上它有一个不可回避的特点就是国际化的趋势,国际化的问题上,语言问题怎么解决更好一点,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2-08-27 15:35:17

  • 季仲华:

    目前我们没有考虑到具体情况,我们先考虑如何解决好国内市场数字化产品的发展问题,就是汉字的。

    2012-08-27 15:35:37

  • 彭斌:

    实事求是讲,中国的科技出版社还是以中文为主,英文还是比较少的,像我们科学出版社的中文图书每年几十种,英文版期刊目前是40、50种,从语种来说还是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资源整合这块。我们希望在国内的科技出版整合,语言还是以中国为主,现在也存在一些科技资源有限,科学院有一些很好的数据库,语言没有障碍,目前我们正在考虑整合。另外,“走出去”这块,我们有类似的想法,因为中国大力鼓励我们“走出去”,我们也在思考在国外整合一些好的资源,我们正在做。

    2012-08-27 15:35:50

  • 郝振省:

    请齐学进先生就价格问题回答一下,因为一开始我们有一个说法,说我们传统出版人和数字出版商,开始数字出版商强势的话语权,慢慢发掘到我们传统出版人的话语权不断加大,先回答一下这方面的问题。请齐社长讲讲你们有没有遇到价格问题?

    2012-08-27 15:36:20

  • 齐学进:

    价格问题我们遇到过,但是我们解决价格问题,还是从中国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从读者能够接受的程度。我们一般新的电子书出来,相当于纸质书的40%,一年以后可能到30%,两年以后达到25%左右。但是数据库定的价格比较高,比如我们的医学数据库群定价就是20几万,将近30万,这就是一个很高的价格,因为定价群在出版社手里面,出版社不能定价,而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掌握,根据市场情况和读者能够接受的情况。

    2012-08-27 15:36:42

  • 提问嘉宾:

    请问季先生,在说到整合问题上面,你们是不是看到通过整合可能会减少竞争的风险,因为很多的出版社在西方进行整合,这样的话,接收到了很多的批评,这样会减少市场上的竞争,你们是否碰到了这样的问题?

    2012-08-27 15:37:42

  • 季仲华:

    应该说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碰到。核心问题是我们现在各个出版社在某一领域里面的优势非常不明显,这样在单个出版社在开发数字产品的时候,应该说一个平台的发布形式上受到非常大的局限,目前应该说还是要考虑能够通过资本的方式把各家资源整合起来,能够形成我们中国科技出版的一个很好的数字平台,这是当前的一个主要问题。当然,再大也不能把所有的出版社合在一起,肯定是把主要的出版社合在一起,为什么呢?目前我们的管理体制受到一些限制,国外的出版社可以通过资本的方式进行并购,但是我们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更多的事件的发生,所以在面临数字化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还是要通过的资本方式,让大家认识到重要性,把我们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共同发展好数字出版的问题。

    2012-08-27 15:38:03

  • 提问嘉宾:

    刚才听到四位嘉宾的发言感到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各位在现代的数字出版方面,国内的发展,各个社的社的发展,包括发展路径上做了很好的分析和归纳。我很想借这个机会听听我们四位嘉宾,在你们社的范围内,以一个成功的数字出版的产品或者是一个数据库,或者是一个技术,一个成功的案例,能不能围绕这个来给我们做一些介绍。谢谢。

    2012-08-27 15:39:33

  • 欧剑:

    应该说没有什么奥秘,因为我们知识产权出版社主要是负责中国专利文献的公开,中国所有的专利文献的数据资源全在我们出版社里面,包括主要国家和绝大多数国家的专利信息资源都在我们的数据库里面。我们的中国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经过十几、二十几年的建设非常成熟了,国外,包括欧美日的一些服务型的公司要购买中国的专利数据基本上到我们社里来买。第二方面,利用这个数据库的平台,我们可能为多种企业提供专利信息的服务,比如刚才提到青岛橡胶谷,这个橡胶谷需要所有和橡胶技术有关的专利情况,他就和我们一起成立一个公司,在园区内为他的企业服务,这是一点。

    另外,刚才谈到的语言问题,我们的数据库把语言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我们用了10年的时间,我们有一个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做什么呢?做机器翻译,现在我们做了两套机器翻译系统,一套是精确机器翻译系统,一套是大致精确机器翻译系统。实现了专利文献的中英文的互译,没有问题,准确度达到90%,或者更高,我们的精确翻译系统达到的水平更高。我们的数据库的语言问题也很好的解决了。

    此外,我们现在在做的一项工作,比如利用我们的数据库资源,让所有的专利权人或者所有的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查询到任何一件专利的法律状态、公开情况等等,所以整个系统我们已经全部做好,目前还没有公开,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这个系统的盈利模式或者其他的合作方式,应该说我们在大的数据库的基础上,为企业服务建立各个小的不同的数据库,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谢谢。

    2012-08-27 15:40:58

  • 郝振省:

    下面接着提问题,我们几位外国专家朋友也很有针对性,时间不多,大家抓紧时间。

    我先提一个问题,让那些准备提问题还没有做好准备的同志稍微缓冲一下。我要提的问题是,现在期刊的数字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有请科学集团的彭斌先生讲讲你们期刊,因为科学出版社有一百多种,甚至二百多种,几百种科学技术的期刊,你在“走出去”问题上能不能比刚才谈得更仔细一点,给我们在座的朋友们提供一些重要的资讯。

    2012-08-27 15:42:00

  • 彭斌:

    我们科学出版社出版期刊现在大概265种,其中英文版大概145种,期刊在“走出去”这块,我们和施普林格合作,借助他们的平台往下推。目前整个期刊有比较好的消息是新闻出版总署最近发了一个文件关于报刊编辑部的改革,要向期刊的集团化发展来推进,我们将会利用这个机会来扩大整个科技出版集团期刊建设,也许规模会扩大很多,这是从规模的角度来说。

    另一方面,我们在数字平台这一方面建设,刚才前面简要介绍了一下我们在平台建设会专门成立一个期刊技术平台部来研发整个技术平台,会跟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所和软件中心合作开发比较好的数字平台来推进整个期刊的数字化,因为期刊的整个数字化这块有很好的商业模式,我们现在正在做,我们的发展目标已经制定很明确,要打造比较好的数字平台来推进整体发展。

    2012-08-27 15:42:29

  • 提问嘉宾:

    各位嘉宾和各位出版社的领导好,我来自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我想问一下刚才几位嘉宾都提到要搭建一个平台,同时进行资源整合,我想了解一下这个平台是已经在规划中,还是正在设计中,还是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合作伙伴,如果是已经有了,能否透露一下?第二,我觉得国内的数字化进程和海外不太一样,海外是刚才季社长提到的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使市场更加细分、更加专业化,但是我们搭建一个统一平台的话,就会面临一个我们整合的所有内容是来自于不同方向、不同企业的,面对这个问题,各位是怎么考虑的?我希望能够有一个回答,谢谢。

    2012-08-27 15:42:57

  • 季仲华:

    为什么说需要资源的整合,包括通过资本的方式,是这几年来我在邮电出版社的数字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思考。关于合作的问题,多家出版社应该说已经有了意向,正在积极地筹建之中,具体是哪几家?我想今天在这个场合,恐怕还是不说为好,甚至说的太早也会有问题,意向是存在的,更在积极构建具体的条款,这个平台做起来了一些功能,我们考虑这个平台还是在一个科技出版的圈里做下去,会突出重点做下去,不可能是全面开花,不可能把所有出版社的资源纳进来什么都去做,应该会有所选择,会有一些具体的重点方向,形成自己的特色。

    2012-08-27 15:46:43

  • 郝振省:

    由于时间快到了,我再提一个问题,请齐社长回答一下,有的同志担心现在把数字出版喊得这么热,一个出版社怎么处理好内容的精加工和向数字化迈进的关系?请齐社长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2012-08-27 15:54:03

  • 齐学进:

    这个问题我也正在思考,实际上数字出版的内容建设和我们正常出版社的内容建设是同步的,从本质上讲并不矛盾。一个出版社里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本身的内容质量都很高,我想它就会为你的数字出版打下一个很好的内容基础,但是数字出版对内容建设的要求是它有海量的内容,它要很多标准的规范性的内容,包括一些除文字之外的视频、音频、3D、课件、动画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在推进数字出版建设当中,在内容建设上,一方面要抓好传统内容出版物的建设,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在选题的整体布局上抓好数字出版必须要具备的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一些必不可少的关键的内容和缺门的内容。

    2012-08-27 15:54:29

  • 郝振省:

    谢谢。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时间也到了。

    今天下午,我们论坛的上半段到此告一段落。下面我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小结,有三点:一是我们的主讲嘉宾和几位嘉宾,他们的身份很重要,为这么讲呢?我们中国的科技出版社这几家都是很有份量的,或者是重量级的科技出版社,所以他们的身份很重要,他们的发展可以是我们科技出版业的一个晴雨表,他们的身份很重要,讲的形式很简洁,内容很丰富,案例很典型。我们觉得这是一点,他们讲的很实,我们的季社长有一个全面概括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可以凝聚一下。二是我们的外国同行、外国朋友和中国的同行提的问题很有针对性,围绕着整合、价格、语言,甚至期刊的问题,讲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资讯,应该说对我们在座的同行是很有借鉴价值的。三是我们问题的回答,几位嘉宾很痛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时间的关系受到了限制。今天这三点应该说是我们下午收获的一个小结。

    另外特别要说明的是,我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老总,我们的沈总和张书记,通过李先生邀请我作今天上半段的主持人,我感觉到给了我很大的荣誉,特别感谢台上的嘉宾和台下的同行对我主持工作的支持和关爱。

    谢谢大家。

    2012-08-27 15:55:39

  • 主持人:

    (茶歇)

    2012-08-27 15:57:26

  •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开始下半段的会议,下半段的论坛主要是科技出版数字化的商业模式。由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集团组织的,在嘉宾的专题讨论之前,我们请微软的邹欣先生就微软的学术搜索给大家做一个专题报告。大家热烈欢迎。

    2012-08-27 16:02:33

  • 邹欣:

    大家下午好,我的名字叫邹欣。非常荣幸,我今天能够来到这里给大家就微软的学术搜索来演讲,我在微软负责学术搜索,我们在三年前开始做这个事情,逐渐把它发展成为今天的微软学术搜索,我们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做这件事情,他们主要负责把这个项目推进到下一个阶段。在三年之前,我就给不同的观众讲过我们搜索的内容,它对于出版商和顾客来说应该如何使用这些搜索以及这个搜索又会给我们的读者带来怎样的好处,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益处,我们是一个高端的学术搜索的工具,在过去的三年当中发展非常迅速,大家可以对它进行一个尝试,我也非常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开始之前说一下这个项目的背景,我是在微软的学术搜索工作的我是一个开发者,我和这个搜索团队在多个不同的创新项目上进行合作和工作。包括对信息的获取,我在微软学术搜索所做的其中一个项目是我们在四年前开始做的,我们当时开始想如果我们能够把所有的学术类领域中的内容都提取出来,并且我们能够去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呈现给世界会怎么样,它会不会对用户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呢?我们就开始进行尝试。我们每过三个月来做一次新的发布,然后来听取用户的反馈,我们总共有10次的发布,一共花了30个月的时间,我走到了最终的阶段,在微软的发布上,在2010年和2011年的时候,我们都获得了非常积极的反馈。我们有了一个很紧密联系的搜索反馈的团队,今天看一下我们都要讲什么内容。

    2012-08-27 16:14:47

  • 邹欣:

    首先,你们中有多少人用过下列的工具,大家举一下手,(见图)。如果你用下面任何一个搜索工具都可以举手。我们现在总共是有3800万的出版物,其中大部分都是在线上的。我们都知道了研究者在出版他的文献的时候,他都希望别人能够看到他的论文,这样我们必须有一个非常有效的传播途径,比如说A论文引用了B论文,B论文引用了C论文等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网络,一个人出版了一个论文之后,他是期刊的一部分,或者是会议的一部分。这个人是属于一个组织,而这个人也能够改变自己所属的组织,所有的人和学术论文期刊会议组织都是到了一个主要的领域当中,他也可能是一个不同的领域或者域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地方去得到这些信息,我们也可以收集这样的信息,因为他们就是把他们的出版论文给分享。我们把这些论文叫做一个在线商店的系统当中,这些论文都准备好了上线。

    大家知道,我们肯定是得到论文的全文,但是我们不会在网上显示论文的全文,因为这个囊括了论文撰写者的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我们有一些索引和API。(见图)这是一个界面,通过这个界面,人们可以从这里面得到一些应用,比如说出版商、学生、研究者、大学都可以去搜索这些API,使用这些API,然后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面有可视化和Windows,我们希望大家使用我们的系统,但是现在大家也用安卓等系统。

    2012-08-27 16:16:35

  • 邹欣:

    下面给大家看一个短片,大家就知道了怎么样把你的论文数据推送到在线的服务上面。我们每天都会得到很多的论文,我们得到一些出版商、作者那里的论文,还有用户给我们传递很多的论文和信息,这样我们就把它推送出去。我们把它放到一个原始的数据库当中同时我们知道有很多的期刊,也有很多的会议,在这个会议当中,期刊上面有很多的论文,大家可以看到这些论文是从哪些会议当中来的,同时它有一个智能的匹配,知道这个论文来自于哪次会议。

    同时我们有一个细化的数据库,这还不够,这里面有很多的其它信息,同时里面还显示了一些论文所属的组织的情况,有些时候它使用的是所略名,有些时候使用的是全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搜索到那些组织,同时这些名字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很多科技的期刊当中,他们有一些时候用的是作者的姓,可是有些时候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名字的缩写,还有在不同的文化当中,中文当中有的人叫张磊,有些写法在论文当中写成L.张,你会找到很多名字为L.张的人,这样搜索必须非常精确化。之后,我们还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论文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又进行推送,其实开始一些原始的数据库也必须找到一些好的名字,比如这个人叫史密斯,需要看看这个人是迈克Z.史密斯还是迈克H.史密斯,可能有中间的名不同,所以必须找一个更加精确化的搜索。

    2012-08-27 16:18:59

  • 邹欣:

    在网站上出版了论文之后,会有很多的用户都是需要一些修正,比如这个人会说,我虽然叫张磊,但是这个不是我的名字,可能是中文的拼音,它的发音还有四个声部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些信息和论文并不属于这个期刊的,也许属于另外一个期刊。这样我们还有一个编辑的团队,编辑的团队找到这些姓氏,他们做出一些检查,做一些更精确的检查,把这些内容推送到网站上,我们会有一个更精确的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我们会找到已有的信息,这样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表。同时,有论文和作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都推送出去。这样,大众就会看到这个论文,这就是一个整个的程序。我们每周有三天的时间做这个工作,所以我们会不断更新我们的信息。

    2012-08-27 16:20:48

  • 邹欣:

    下面给展示一下它的功能,它有一个搜索的功能。这对于其他的搜索引擎来说这个内容是比较相似的,同时可以搜索关键字。这里面可以找出我们的研究者他们怎么样去定义论文的关键字,同时在左侧大家也可以看到,它经常会在这些搜索的关键字上比较喜欢用哪些,还有哪些关键字是经常出现的,在这些关键字当中都有什么样的期刊,这些就是它的特点。如果你是一个学生或者是一个编辑的话,可以有一个警告。如果是一个新论文的话,你就知道一些新的关键字,这样的话你的研究上面就会有很多新的进展和帮助。

    这个关键字有一个趋势的曲线,就知道哪些关键字是最常使用的,是在曲线的顶点上面。如果大家在点击一篇论文的话,可以看到论文的摘要,比如它有一个提示语。这个论文如果做哪些改变的话,上面也会有显示,如果你是论文作者的话,你看到上面的内容有不正确的,你可以把这篇论文做一些修改,所以作者在写论文的时候,或者在写摘要报告的时候,就可以做修改的工作。同时,你可以得到它的全文,有些时候你可以从出版物的首页上得到,有些可以从作者的首页上得到,还会知道它的引用。

    2012-08-27 16:22:01

  • 邹欣:

    同时,对于期刊来说,你就能够看到这个出版物是哪一年出版的,对于属于这个期刊的论文都有哪些。而且大家可以看到每一个期刊的首选或者最常看到的论文,还有一些关键词。如果没有作者的贡献,我们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同时我们还会有一个作者档案和作者的主页,无论是这个作者来说还是对于读者来说,他们可以在网站的主页上面看到作者的情况,如果你是一个作者的话,你就不一定会看到这一页。除此以外我们还会有很多可视化的信息,比如这是一篇论文的几个作者,会有一个主要的作者和一些合作作者。大家可以看到作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可视化当中看到谁引用了我的论文和作品,同时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响力有多大,看看这个人在什么地方,有时候有人引用的比较多,是比较近的追随者,有的是比较远的,可能还不认识这些人。

    2012-08-27 16:24:32

  • 邹欣:

    这样的话,你同这些人能够建立起来联系。大家谁听过六级分离?我想大家都没有听过,在学术当中Kevin Beacon数字大家听过吗?有这个引用之后就会建立起一整个的社会网络,比如有一个中心的人物,他有二级、三级关联的人物。在整个的社会网络当中,任何一个人在这里面都可以有六级的分离,你可以看到子合作的网络。比如有些时候我需要接见一个作者,可是我的作品很少,但是我有很多的联合作者,这样的话,其中跟我合作的作者和我认识的一个作者进行了合作,这样我和那个作者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其中的一个联合作者建立起来联系。中间的作者也可以给我们作介绍,这样就可以在学术搜索当中找到这样的结果。

    对于一些非常有名的作者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在大学中教学的,他们会有很多的学生,可能有一些人想知道自己有多少学生,谁认识我,所以我们也建立了一个这样的网络,这样一个项目。我们把它叫做学术家谱,这个家谱其实给大家展示了学术的历史,可能这个教授和那个教授都各自有怎样的学生,或者他们都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学者,同时能够展示这些学者的影响,我们给我们的研究员展示这样的学生数之后,他们觉得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有的时候他们可能要去开会或者要去进行学术上联系的时候,他们可能需要知道这个学生可能是那个教授的孙子,所以我可能需要联系那个教授,或者我有那些情况需要避免的,防止利益上的冲突。有时候有人会说我需要不同的学院、不同的领域,都能够得到一个公正的代表,因为我们不希望这个委员会里面出来的成员,这些学生的老师都是同一个教授,这样对我们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是我们的一些特点。

    2012-08-27 16:30:24

  • 邹欣:

    我们还可以在组织机构当中做这样的事情。因为在这个组织机构当中,如果你看有一个作者的话,那这个组织机构也是会写论文的,也有引用,同时你可以看到这个机构最顶端的作者,有的时候在这个组织机构的相关方面也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候他们会跟我们说这个是很重要的,我必须把它展示出来,而且我希望通过它提高我们组织的排名。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需要做的,同时大家可以看到在一个机构当中,在某一个领域当中可能有一些信息过去不是那么受欢迎的,现在可能很受欢迎,很普遍的。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的学生是属于不同的组织机构的,会有很多的讨论和辩论,究竟谁是更好的。很著名的一点是,当两个组织机构是比较相似的,他们可能在同一个城市当中的,比如加州大学和南加州大学,会有很多的讨论到底哪个更好。如果你是本科生的话,你要去申请博士生的时候就要看学校,而究竟哪一个在特定领域是更好的,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只有我们微软学术搜索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你可能说我不太在乎过去50年的情况,只在乎过去10年的情况,就可以过滤太多的信息,能够看到这些教授的情况,可以看到在某些领域当中,究竟谁是里面的大明星,谁是很出名的人物,以及可以看到这些老师曾经教出哪些成功的毕业生等等。

    2012-08-27 16:32:06

  • 邹欣: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会议。对于会议来说,他们就会需要有使用这些论文,要用到这些论文,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论文的会议,可以知道有哪些作者是需要我们提到和联系到的,我们要使用的是一个位置的定位,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定位提交论文的不同的作者所处的不同位置。同时,使用微软的学术搜索还能够看到所有这些相关的信息,每一个组织都有在特定领域的一些贡献,如果你要把这些信息投影成一个地图的话,就可以看到这个地图上展示的是是不同组织所做出的贡献的影响力大小。(图)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特色。

    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不同方式使人们进行作者的排名,还有我前面提到的你可以去提交你所更改的一些信息。在编辑页面上可以提供这些信息,还有插入的内容,这个内容你可以在作者个人资料的页面上进行插入。当相关的内容,有人看我们网站的时候会问这个网站是非常好的,非常有意思的,但是你必须帮我做出一个特色来,因为这个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团队不可能做出所有的这些特色。所以我们就给了用户,使他们有一个界面,所以用户就可以通过这种应用来把它需要包含在内的相关的信息的内容都包括其中,因为在API当中展示的不是论文的全文,只是一些相关的内容,比如谁出版了什么论文,以及这个论文属于哪种种类,有时候有一些出版商他们可能会有一些疑虑,我们也会把这些相关的疑虑和问题,每一个事迹当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都会一一解决。

    2012-08-27 16:33:32

  • 邹欣:

    我们有差不多超过两百名的用户来使用我们的API,而且这个API是对所有人都是完全公开开放的。(见图)这个是eigenFACTOR.org,这个能够评估你的影响因素,包括你的出版物和期刊的一些影响因素和其他一些评估的因素,这对做的研究和检索的时候都是非常有用的。我们同时还有一个学术搜索的应用,可以在会议的时候使用,还有很多人在杂志上有相关的论文和文章谈到这些学术搜索的相关内容,如果你还没有用过这个应用的话,你可以去用,如果你用过之后发现有哪些信息不太正确,比如我们之前做过一个细节的调查,发现很多中文的姓名,我们在进行编辑的时候会有一些错误,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发现姓名有错误的话,可以提供在编辑页面进行更改。这是我的一个大致演讲,如果大家有问题的话可以跟我进行反馈。

    我非常期待大家接下来的发言,谢谢。

    2012-08-27 16:38:02

  • 主持人:

    下面是我们的专题讨论环节。现在有请讨论嘉宾施普林格集团的执行副总裁朱丽亚娜·瑞特女士、施普林格副总裁布莱恩·比肖普先生、亚马逊中国副总裁白驹逸先生、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苏雨恒先生、化学工业出版社总编辑潘正安先生上台就座,大家热烈欢迎。最后是我们专题讨论的主持人中国出版界的资深人士、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程三国先生,大家热烈欢迎。

    2012-08-27 16:38:47

  • 程三国: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荣幸来主持国新办、新闻出版总署主办,施普林格和出版集团以及建工社承办的专题讨论。非常感谢沈社长的邀请,沈社长是我的老朋友,他一招呼我就来了。虽然我每天为业界提供服务,大家每天都能见到百道网的电子邮件和百道网,但是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还不是很多,所以我特别珍惜这个机会,特别感谢叶路(音)先生,今天下午讨论题目和框架是他定的,叶路是中国非常优秀的出版界的青年才俊,他从前做大众出版的时候是中国第一,现在做专业出版世界第一。最后特别感谢建工社的孙炼(音)女士,我刚才才见到,她对专业的工作非常周到,给我写了主持辞。我在业界主持过不少的会,我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么专业的服务。曾经我有一次挑战特别大的主持是,我已经被话筒递到手上了,我到台上了,我还不知道有几位嘉宾在台上,也不知道要讨论什么题目,幸亏我在行业混迹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什么题目能扯上几句,什么人都认识。让我很感动,所以沈社长的专业社的品质渗透到每个细节,非常敬佩,今天下午我说的话如果有可圈可点的话一定是稿子里有的,如果说的不好的话一定是脱稿说的。在座各位,每一个都是角,他们一开口都是大戏,把话筒递给他们就行了。

    在我递话筒之前首先有请施普林格集团的CEO德克·汉克先生给大家致辞。欢迎。

    2012-08-27 16:41:28

  • 德克·汉克: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想代表施普林格感谢大家,下午的第一个小组的讨论是非常成功的。我们的中国同事就数字出版还有平台,他们提到了很多很好的想法,现在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施普林格欢迎大家,而且代表建工出版社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第二部分的讨论。这次一共有六位嘉宾,我非常荣幸的能够来介绍我们的这些小组讨论的成员,有苏先生,还有我的同事朱丽亚娜·瑞特,还有布莱恩·比肖普,他们都是出版界非常重要的人物,我相信他们的讨论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非常有益的想法和经验,所以我不再多占用时间,我希望由我们的小组讨论的主持人程先生接过我的麦克风。

    2012-08-27 16:48:46

  • 程三国:

    今天的题目特别好,科技出版数字化的商业模式,我们一说数字版,所有人提的第一个问题是有没有商业模式,而在所有出版中,科技出版的商业模式是最先找着的,而且是最成功的,而且最成功的是全球排名前三位是超级成功的,他们的成功甚至让人嫉妒,他们的利润太高了。我们大家在中国出版业面临整个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做数字出版的,尤其作为一个传统出版商怎么转型数字出版,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刚才微软的邹先生很专业,他用英文讲的,我是似懂非懂的,我觉得安排非常好,因为他们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就是学术专业内容的营销问题,他们做的是一个免费的,大家可以用的平台,如果你有好的内容,说实话,你可以拿来传播,甚至是可以销售的。当然如果你的内容不够过硬,未必会给你做加法,如果有好的内容一定会做加法。这是这个题目非常重要的铺垫和前提,下面开始递话筒了。

    现清白驹逸先生发言。

    2012-08-27 16:49:28

  • 白驹逸:

    非常感谢大家邀请我到这里来。我非常感谢施普林格,施普林格等公司正在庆祝他们的百年诞辰,实际上对于我们亚马逊来说,还并不是有那么多年的历史,在这方面我们也是非常荣幸的能够参加今天的讨论。实际上我准备了一个演讲,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会跳过演讲的大部分内容。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准备的东西是什么。

    2012-08-27 16:50:12

  • 白驹逸:

    亚马逊在过去的18年当中做业务,我们学习到的是什么呢?我们的客户实际上是更相似,而不是更加不同。当然客户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是整体上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三样东西:选择、价格、便利。所以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无论是我们的贸易、商业的其他部分,我们考虑的都是这三点内容。

    从选择上看,并不是在书店里到底有多少书籍,可能在商店找不到书的话会非常失望,可是我们有Kindle,基本上包括所有的书籍,24小时都可以下载,都是非常便利的。价格上面,因为我们已经有18年的经验,而且我们在市场上有非常多的经验,也能够得到客户的信任,我们的价格是最好的,客户就不用到处比较价格。便利性方面,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客户在网络上搜索,你去找东西,然后去支付,你得到了内容之后就可以付费。在Kindle这是一个全新的层级,我们并不仅仅给我们的出版商和客户提供一个物质的书,实际上我们提供的是一个阅读体验。就是说你在打开Kindle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还有你刚才下载的第一本书要开始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你在飞机看你从来没有看过的书籍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这样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阅读体验。还可以同同事、同学一起分享你的阅读体验。而且我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不断改善我们的阅读体验,客户在Kindle上读书的时候我们怎么样让这个书的感觉更加好。

    2012-08-27 16:52:07

  • 白驹逸:

    我们的出版商实际上是负责出版内容,但是我们会把便利的体验提供给客户,这也是我们在教科书领域上非常关注的三点内容。因为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其他客户并不太一样,他们的很多需求都是一样的,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定关注的一些内容,比如说在美国教科书的价格都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有很多的教科书租赁,这样的话就可以使这些客户在教科书上花的钱减少。同时,我们会有一些电子书出租,他们可以购买电子版的书籍,他们也可以租赁电子版的书籍,这样他们可以把书上加一定的批注,这样也何以分享他们阅读这个书的体验,同时可以这些评论转给出版商,出版商也能够得到用户的评论。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看怎么样去创新,去怎么样关注客户对我们产品的体验。

    当然,如果没有出版商支持的话,我们做不到这样。我们同很多出版商都结成伙伴的关系,这样我们一起能够把我们最佳的体验提供给我们的用户,改善用户的阅读体验和学习体验以及使用产品的体验,也能够让产品有一个最佳的价格提供给客户。

    2012-08-27 16:53:27

  • 程三国:

    谢谢白驹逸先生精炼浓缩的跟我们分享,浓缩的都是精华。我以为老白讲中文,还可以省心,他的中文讲的非常好,他是真正的复合型人才。他很低调的说他们公司只有18年历史,可是他们在改变历史,他们一个平台就让你全听他的了,他们在制定这个行业的规则,他们在创造新的历史。我们大家以为他是强调阅读,Kindle的阅读体验非常好,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大众出版里已经决定很多出版人的命运,他们在专业出版里面,最近好多的专业书已经上来了,很多人买专业书无论是电子版还是纸质版都通过亚马逊。尽管这样,他们有非常大的野心,他们在改变历史,但是说实话,它是数字出版实现商业模式一个非常重要的超级平台,很多的作者通过亚马逊平台实现了商业模式,就是卖很多书、赚很多钱。什么叫商业模式?书卖出去了,钱赚回来了。有很多的出版社也通过他们实现了商业模式,所以在商业模式上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非常感谢。

    下面我们有请施普林格高级副总裁朱丽亚娜·瑞特女士演讲,大家欢迎。

    2012-08-27 16:54:43

  • 朱丽亚娜·瑞特: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这个小组的讨论,并且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一些经验,我们在电子营销,在可搜索性和使用上面的经验,我们听到人们在不断地在说我们的这些研究者非常注重的是内容,有一些时候,如果这个内容不能够很迅速的被搜索到的话,他们就不会被使用,在我们核心的商业模式当中,如果这个内容不被使用的话,那么这个内容就不会被购买,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营销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主要关注的就是要保证这些研究者可以找到,并且可以非常快的接触到一些内容。同时,我们也能够帮助他们找到高质量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内容,并且以非常迅速的方式找到。这就是我们说的可搜索性、可寻找性。

    这样的话,我就会给大家主要介绍一下四个相关的内容。在这四个领域当中,我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我们给大家提供的是什么呢?我们作为一个出版人来说,我们的图书馆实际上并不知道读者想读什么,我们也有很多研究表明,还有一些数据预测也都表明,这是一个真实的情况,但是我不会引用这些数据。实际上,在利物浦的图书馆当中馆长说实际上已有的书籍,还有电子书籍当中并不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没有办法去预测哪些电子书籍将会被使用,也不能知道在大学的学年度当中它是怎么被使用。但是我们也相信,我们的一些最好的产品可以提供给我们的研究圈,也就是我们有大量的电子书籍可以提供给他们。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让那些读者在整个学年当中,他们自己去选择他们想接触什么样的书籍,我们深信这种方式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双赢的方式。因此,我要转换到下一个话题上面。

    2012-08-27 16:55:49

  • 朱丽亚娜·瑞特:

    营销方面。我们这些读者在过去的那些年当中非常国际化,为了能够接触到这些读者,我们必须通过电子的方式接触到他们,左侧的图表上面所显示的比例说施普林格的期刊,它的下载量是根据地理条件分类的,比如亚太地区、非洲、美洲、欧洲,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比较国际化的。在说到用户的访问和参考量来说,可以看到一开始使用的都是谷歌这种所清引擎去搜索,在中国可能百度使用的比较多。

    现在谷歌,还有谷歌学术都是大家使用非常多的一种搜索引擎,在市场上我们要在这些主要的搜索引擎当中提高我们的排名,这样的话就可以被用户更多的去发现。我仍然非常相信电子邮件推送的市场,因为我们认为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来越重要,我们也必须要知道,我们的读者和用户都非常丰富的档案。我们也经历过一些非常好的成果,比如说有一些非常也针对性的电子邮件,这里可以看到一张图表,图表上显示出我们给我们内部发送的邮件,可能有上百上千万的邮件,我们是非常针对性的发送这些电邮。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一开始都是按照客户的档案去发送的,我们发现人们打开电邮的比率是25%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下降趋势。

    2012-08-27 17:00:21

  • 朱丽亚娜·瑞特:

    最后,品牌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有大量的信息,人们会问这些信息的来源,这个信息来源的一个原创性就是来自于品牌,这个品牌包括期刊和图书上的品牌,而且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调查是对我们期刊的一些作者的调查。对他们来说,去选择一个期刊来发表他的文章的十大原因,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期刊的声誉,你看书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因为书的出版商,其实我们也问过书本的作者,这对他们来说是第二大重要的原因,因为在出版领域施普林格已经有很好的发展了,而且我们也能够涉及到全球很广泛的范围上。在未来几年当中,品牌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谢谢。

    2012-08-27 17:01:20

  • 程三国:

    谢谢朱丽亚娜·瑞特女士给我们的精彩分享。从她的分享当中,其实我们看到一个世界级公司在讲述出版,跟我们国内找差距的话,她提出我们国内多数讲数字出版的人忽略的问题,就是数字营销。大家想一想,一旦传统出版转到数字出版之后,还能在书店上卖吗?已经变成文档了。所以必须通过数字的方式和网络的方式营销,这是一个前提。也就是从传统出版转到数字出版第一个坎是什么?数字营销。你要学会用数字网络营销的方式来营销你的产品,所以我们大家想到做平台,平台非常重要,但是看到刚才提供的图,第一个是你建立了一个平台之后,你能整合所有的资源吗?你能让人家只用你一个平台吗?不太可能。那下面优质的论文和期刊怎么营销?通过数字的方式去传播营销让大家来使用我觉得这一点是特别需要我们国内做数字出版的时候,无论是大众出版还是教育出版都需要特别重视的一点。再次感谢。

    下面我们邀请中国的唯一一个单体出版社进入世界最大出版社排名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掌门人苏雨恒社长。大家欢迎。

    2012-08-27 17:02:17

  • 苏雨恒:

    谢谢主持人。非常感谢施普林格出版社的叶路先生的多次邀请,高等教育出版社不是一个以科技出版著称的出版社,尤其我本人刚刚接任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时间不长,对科技出版、对数字出版没有很好的研究,也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和大家分享。接下来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做法。从高教出版社看中国的科技出版数字化存在哪些问题。由于上午没有来听这个论坛,所以下面讲的一些问题和前面有些同志的发言会有一些重复,在此也表示抱歉。

    2012-08-27 17:04:22

  • 苏雨恒:

    我想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高等教育出版社科技出版数字化情况。二、对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的认识与思考。高等教育出版社虽然是一个教育出版社,但是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学术著作的出版,特别是科技学术著作的出版。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些比较影响的学术类图书和期刊出版项目。近年来,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人文社科学术出版事业部和自然科学学术出版事业部,从事学术著作的出版。

    高教社的数字化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中国学术前沿系列科技期刊为主,总计有17种科技期刊,这些期刊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是施普林格出版社。二是自然科学学术著作。每年我们在供品种超过500种,新品种100-120种。就目前科技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特别是期刊出版基本上是全程数字化,包括稿件在线处理基于内容管理系统的数字化生产管理和数字内容的发布。

    2012-08-27 17:08:03

  • 苏雨恒:

    就大家所讨论的问题,就科技出版的数字化来说,包括前面各位所介绍的经验,我们认为我们科技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和国际上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且我们认为也是比较成熟的。但是就中国的情况来讲,我个人认为我们要想做强大的科技出版的数字化,有几个要素,而在这几个方面恰恰我们需要进一步得到加强,反过来说,这恰恰是我们存在的不足或者是我们的弱项。

    首先是相对于欧美的一些先进发达国家来看,我们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科技学术的资源相对不足,但总体来说,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逐年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在质量水平上,我们的科技原创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仍显相对不足。

    二是内容资源相对分散,我们国家的学术资源,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痕迹,我们的学术资源分散在各大学研究机构、学会组织出版社手中,那一形成规模优势及无法实现集约化经营。这是制约我们国家科技出版数字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放眼世界看一下,比如说施普林格,他们签约的学术期刊有数百家甚至上千家,目前中国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就高教出版社的17个科技期刊来说,应该说算比较多的,除了科学出版集团以外,高教出版社算多的,但是这仍然和国外出版机构无法相比。

    三是仍然缺乏有实力、高水平的运营主体和运营平台。比如说像亚马逊、施普林格的强大运营商和先进的运营技术,这一点国内还无法比拟。

    四是汉语和国际最通用的语言英语相比,在文化、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和交流方面仍然是一个制约因素。

    2012-08-27 17:08:34

  • 苏雨恒:

    针对这样一些弱点,我们要想在科技出版方面迅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和潮流,最重要的可能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或者平台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首先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要形成内容资源的优势,怎么样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经营,我们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若干家或者一两家能够整合各方面的学术内容资源,然后能够建立起强大的运营平台,能够在市场化方面做出成功的探索。

    具体的做法有很多,根据中国的国情可能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配置手段来共同作用才能做到这一点,简单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谢谢。

    2012-08-27 17:09:24

  • 程三国:

    谢谢苏社长非常从容淡定、气定神闲的精彩演讲。大师的气度就不一样,这让我很佩服。他很谦虚,他说他们在科学界出版方面不是最强大的,但是人家一做科学出版就是照着国际标准来做,一出来就是英文的,就是中国大学的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的集中发布,这是非常高的水准,照着国际的顶级出版来做的,而且他开门介绍的,大家不知道,他们在其他的教材工具书出版方面是国内比较早的、比较专业的、非常成功的导入了基于数字化流程管理的出版机构。这方面做的特别好,非常感谢。

    下面有请施普林格的副总裁布莱恩·比肖普先生给我们演讲,大家欢迎。

    2012-08-27 17:10:26

  • 布莱恩·比肖普:

    大家下午好,我的名字叫布莱恩·比肖普,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聊聊,主要讲讲施普林格在平台开发方面的问题。我们下午和上午都听到了很多滚与平台开发的问题,在过去18个月当中,施普林格正好有它的自己的施普林格Link,它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于中国的出版业有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带给大家,这是我们现在有的一个最好的技术。我们给大家讲一个我们建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平台,同时我会讲一下我们介绍的背景是什么样的,还有我们为什么想做这样的平台,为什么会有这种投资。

    我肯定不需要和在中国住的居民说世界的变化了,因为大家对此都是非常了解的,这是深圳之前的情况,这是现在的深圳。我们非常迅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还有技术的改变都在中国发生了。同时,在我们所使用的一些免费的工具上做了一些研究,在施普林格600多万出版的论文当中,在中国有多少人使用呢?大约25万左右。

    2012-08-27 17:16:06

  • 布莱恩·比肖普:

    图表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很多的论文是由中国的学者所写的,有6%是在过去的五年当中的,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并不仅仅从论文阐述,而且从作者上面可以体现。这里面显示出我们的平台是从哪获得的呢?我们可以看到并不仅仅是非常主要的大学和主席的城市所有的访问量,我们可以看到这是30年前深圳的情况(见图),可以对此作比较。

    现在是计算机信息化时代,电子化是非常便宜的,因此我们这些内容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无论是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教室,还是在非洲的教室里面,每一个人都可以使用计算机,同时我们通过互联网把大家连接起来,对于某些业务来说,互联网确实对于他们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很大的挑战而且确实挑战了他们已有的商业模式,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互联网是我们业务促进的东西,他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价值。

    曲线就体现了这一点,并不仅仅我们各处都可以看到计算机,人们在自己的身边携带着计算机,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笔记本电脑比我们现有的台式机强大得多,可能有人会想这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实际上我可以在任何时候接触到那些内容,而且我们可以支持这些变化。我们确实有很多的技术改进和全球变化,这对于科技出版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技术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变化,比如提高效率可以让我们更多、更快速的去散播内容,并且可以帮助这个出版者获得内容。

    2012-08-27 17:16:59

  • 布莱恩·比肖普:

    同时,在网络散播内容。这是整个提高效率的过程,因此我们出版的时间也是大大减少了这就是数字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而施普林格在整个很也有着非常大的电子化的项目,我们实际上要使上百万数据的章节电子化,而且我们希望我们的一些服务能够有更多的模型减少成本,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提供新产品的机会也在不断增长。我们有搜索引擎的优化,而且作为一个公司来说,如果你的产品比较好的话,你必须使你的搜索得到优化,这样大家在网上都可以搜索到你的产品。而对于内容来说,是我们出版商非常关注的内容,而且可以使用一些工具,通过我们的技术让大家得到这些内容,同时让这些内容更加丰富,并不仅仅获得这些内容,同时和这些内容进行互动。

    2012-08-27 17:20:23

  • 布莱恩·比肖普:

    还有社交网络,我觉得社交网络也是非常好的,它的好处在于让我们的整个对话,围绕这个内容的对话更加有效,而不仅仅是通过电子邮件和面对面的对话。我们不仅仅是了解到内容,而且是能够到围绕这个内容所开展的对话和邮件等等,刚才微软的同志说到API,它是一个商业的应用,而且有很多人可以使用它,可以做出一些评论,通过API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让他们嵌入很多的内容,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型,只有在数字内容的创造上面有投资的话,才能变成现实,这是我们德克·汉克CEO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几年时间,而且推动了进程的发展。而且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未来的方向在哪儿。德克说我们要加强我们的开放式的期刊出版,无论他怎么样提供资金,这都是自己的事情,但是我们要有一个非常开放的获得方式。

    2012-08-27 17:21:56

  • 布莱恩·比肖普:

    同时他说到我们要把所有的期刊都数字化,这样的话我们要做成一些数字化,这样大家都可以使用它,同时我们把所有的书籍都数字化,也就是我们那些出版的书籍,从1842年出版的那些书籍都要数字化。也就是说,我们有非常多的内容,我们现在有了,可以使我们这些内容数字化。无论是以前的内容还是我们现有的书籍,非常明确的是我们需要的是给我们做一个重新的定位,我们是一个电子优先的出版公司。

    在我们的纸质印刷上面我们也能够很好的获利,这是作为我们整个使命的一部分,我们要作为一个电子第一的出版公司。这样的话,这一战略自然而然的结论就是施普林格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平台,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个平台建立得非常好,我们必须要拥有这个平台,这就是我们自己要做的,这是我们新的网站,它只有一年半的时间,我们的软件是每一周都会做更新,大家可以看到这上面是非常灵活的,而且有一个非常灵活的日程。同时,我们在市场当中做测试,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大大提高了速度,因为比较老的平台和新的平台,我们看到速度翻了一翻,我们相信在将来可以翻两开,我们拥有了整个进程,同时我们发布了一些特性,我们的客户要求我们有这些新的特性,他们很早要求我们有这些特性,现在是可以做到的。

    2012-08-27 17:23:17

  • 布莱恩·比肖普:

    (图)这是我们以前发布的日程,我们的软件的一个发布。现在我们可以每周进行发布,这些都是我们所做的投资和进展。我们使用最新的技术,我们一开始可以提供一个移动的优化的平台,这取决于你的设备看它大家有多大,同时并不需要对于以前的内容做出特别多的改变和适应。

    当然他们是非常独立的工具,而且可以去做测量,并且能够把你的整个内容能够更加迅速,我们有一个雅虎的工具,实际上这里面有不同的纬度,它会给出一些评分。我们的评分是90多分,我们的竞争者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分数,这也是我们通过使用新的技术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我们也相信我们这些能够不断推进我们的商业模式。

    谢谢。

    2012-08-27 17:24:58

  • 程三国:

    谢谢布莱恩·比肖普先生的精彩分享,白驹逸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他要提前离场,我们下面的互动他就参加不了。

    从刚才布莱恩·比肖普先生的演讲里面,我又深深体会到一个全球领先的出版公司数字化转型的与众不同,我们大家下午讨论的很多事都是平台,我们这里说到最后是政府出面,把它整合起来做个平台,这事可行吗?也许可行,但是很难。谁愿意被别人整,谁能整谁?这事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但是看人家老外怎么样,人家手里的资源也丰富,但是我们很多出版社手里也还有不错的家底,尤其是我们中国的专业出版社,中国建国以来几十年的专业资产都在你们手上,在每个领域都是第一,我们可不可以借鉴人家一下,人家施普林格把所有的书数字化,所有的刊数字化。我把所有的作者,把所有的读者都做完之后,周边中小的资源都往这里来了,他就会往外做了,这是多高的策略。所以前面这几个大的家伙都是这么玩儿的,这件事我们中国能玩儿吗?我们沈社长就能玩儿。建工社的建筑出版在中国是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有60%、70%的占有率,在一个专业领域有这么高的市场占有率,周围所有的人都围你转了,完全没有问题的。这给我们一个非常大的启发,再次感谢。

    最后我们压轴大戏,我们有请化工出版社总编辑潘正安先生,大家欢迎。

    2012-08-27 17:30:28

  • 潘正安:

    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享用了一天的精神大餐,现在物质的美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坦率地说,我本人在数字出版方面虽然做过一些尝试,但是经验很缺乏,我想这也是当前大多数的中国科技出版社的现状。今天参加论坛的很多嘉宾,尤其是台上的这些嘉宾,他们都介绍了很多成功的案例,跟他们相比,我本人是属于少数派,做的比较少。跟科技出版社大多数的现实情况来说,我又是他们的代表,所以现在我代表这些大出版社向数字出版现行者来请教。

    在中国数字出版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一些技术企业在这方面做得风生水起,但是传统出版行业基本上多数处于观望状态,国外出版行业的经验,尤其是像施普林格,也包括亚马逊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的出版企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个人觉得当前中国出版行业在数字方面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起来,不管做什么,只有做起来才能积累经验,才能建立起来人才队伍。如果担心做不好就不做,那么永远是局外人,眼看着其他非出版行业的人占领这块市场。我们只有做起来,我们才能够看到数字出版环境之下,我们的用户需要什么?看看面临什么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去解决。

    2012-08-27 17:31:54

  • 潘正安:

    下面我谈谈当前我们对数字产品的看法。

    一是电子书。电子书可以简单地由传统的纸质书转换过来,也可以同时制作电子书和纸质书,所以电子书是最接近传统纸质图书的产品形态,这方面亚马逊的Kindle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已经取得了成功。国内的电子书平台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已经有几个销售商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是目前销售平台还处于建设成长阶段,基础准还比较混乱,用户习惯还没有普遍养成。市场化的成功需要这些问题逐步解决,但是我相信它一定能够在可预期的三至五年当中得到解决。随着电子书市场的逐步扩大,必然要对内容做调整。另外,目前出版单位的排版技术也要相应进行改进。

    二是对于电子书的改进产品,它和电子书相比相同的是都有类似于图书的主题。不同的是,增强型电子书可能会带有传统纸质图书不具备的音频、视频和交互功能,增强型电子书技术可以低,也可以高。低的电子书简单做一些链接或者阅读方面的检索,如果要在音频、视频和交互功能方面做的比较细致的话,它的技术含量还是会很高的。

    三是文献数据库。这方面我们国内已经有几个成熟的产品,文献数据库开发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市场开发的时间。像同方这样综合性的文献数据库目前市场覆盖率已经很高,后来者再要进入难度就很大了,我们大多数的出版社将来很可能要为这些综合性的文献数据库提供内容,自己一般情况之下没有独立开发大型综合性文献数据库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投入。也有一些服务对象比较专门化,出版单位掌握了独特资源的出版社。比如刚才介绍的知识产权出版社,他们可以建立专业的文献数据库。

    2012-08-27 17:33:49

  • 潘正安:

    四是专业智能工具。专业出版单位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对某一专业知识领域进行知识的智能化加工,开发形成智能化工具,比如说心血管疾病的智能诊断系统,比如环境安全评价指南,开发这样的专业智能工具需要很强的专业力量,通常一开始的投入会比较大,而且需要定期地进行更新。科技出版社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不是天然绝对的垄断,这些智能工具的使用部门很可能是主要市场,但是他们也有可能是主要的竞争对手。专业智能工具的用户有可能比较少,但是由于专业性强可能也会有很大的市场价值,有的专业智能工具可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五是数字化的学习产品。很多科技出版单位都出版大中专教材。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用于纸质教材附加的服务手段,很少形成独立的销售,数字化学习产品的样式可能多种多样,包括电子书和增强型电子书都可能在里面成为主要的重要的产品形式。专门的网站开发互动学习、资料查询、模拟考试的平台,也有可能在近期会形成比较好的产品。不管哪一种形式,如果把学生的体验做好了,市场空间才能做好。

    以上是我求教的问题,请大家指正。

    2012-08-27 17:36:32

  • 程三国:

    谢谢潘正安总编辑给我们的非常有远见的分享。我听到几个关键词特别说,第一个是做起来,不要像我这样务虚的,但是我没有资源,都在你们手中,你们要做起来。第二,我们大家在STM这件事情上跟他们没有办法比,人家是在一个全世界的范围内整合最优质的资源。科技一直领先,所以人家在一个全世界的范围内,这是他们的优势,可是我们的专业出版社,很多不是STM的。换句话说,我们做全球最高端的垂直我们比不上施普林格,但是我们延伸是可以的,比如刚才说的智能工具是作为一个职业的人使用的东西,像很多法律医学是可以往这方面延伸的。我们还可以往高等教育,我们还可以往大众延伸,我们有很多机会,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一定扬长避短。

    潘正安先生很谦虚,他说要求教,其实他们就是一个充分发挥中国专业出版社的优势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国际上有一个非常成功的专业出版品牌叫化学文摘,就是聚焦化学研究这一块,他们从一个非常专业的化学工业,国家给定的这么一个非常小的出版社,现在延伸到非常领先的综合科技出版的大社,甚至延伸到高教出版和大众出版,这是别人没有的。在我看来,国际的成功经验,他们今天下午分享得特别好,但是本土化的战略、本土化的使用、本土化的结合也非常重要。再次感谢潘正安先生的分享。

    下面把时间给大家了。大家有问题可以举手讨论。

    2012-08-27 17:38:48

  • 提问嘉宾:

    大家下午好,我们亲爱的小组讨论人员,我是来自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今年我和我的同事进行了研究调查,在1000个中国的年轻学者当中,在主要大学里进行了调查。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他们是不会去买学术内容的,除非这些内容是很便宜和很容易获取的。刚刚说到内容是不会被购买的,但是他们跟我们说,即便这个内容是很有用的,他们也不会购买的,除非价格很便宜和很容易获取。你提到商业模式,你觉得开放获取怎么样?网上现在有一些免费的内容,如果不免费的话,大家会犹豫,不会去使用。你觉得开放式获取会不会取代传统的期刊,取代传统的出版,不管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而且我们也知道,施普林格在开放获取的出版方面现在做得很好。

    第二个问题,来自施普林格的两位演讲者,因为我们谈到现在中国的“走出去”战略,我们也知道最好的这些出版都是在西方出版社的,因为你们有最好的期刊、有最好的作者,如果对于我们中国的科技出版商来说,如果我们想去出版一个新的期刊的话,你们的建议是什么?有没有可能我们能够生下去,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下去?你们的建议是什么?

    2012-08-27 17:41:22

  • 朱丽亚娜·瑞特:

    非常感谢你的问题。你说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开放获取,你提到了施普林格早些的时候说到的商业模式,的确我们认为我们的期刊业务的一部分是在增长,而且这个增长,我们也谈到了新的期刊,这个新的期刊可能在领域出版的,而且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还是会考虑出版这些传统的期刊。尤其是有一些期刊是已经出版很多年的,而且仍然是我们的一个产品当中的关键内容,而且他们也将会继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开放获取的比例会增长,但是至少在未来几年当中,它是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期刊模式的,这是我想说的关于开放式获取的发展的答案。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作者,如果说他们有机会来出版他们是不是有机会出版研究文章,他们确实有机会,因为你可以看到现在期刊的数目在我们的数据库当中,我们提到的影响因素,你可以看到研究的质量是越来越多的,是出自中国的作者,而且是来自于中国,而且它增长是非常迅速的。从质量的角度来说,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内容的质量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中国的出版商和中国的出版物也是来自月同一个国家,他们会有一个很美好的未来的。

    2012-08-27 17:43:25

  • 程三国:

    时间也不早了,为了公平起见,有再多精彩的问题,我行使主持人的“管制”权利。不能再和朱丽亚娜·瑞特女士问了,再问三位男士。

    2012-08-27 17:47:27

  • 提问嘉宾:

    我的问题要问布莱恩·比肖普先生。我是来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我觉得对于施普林格来说,你们可以开发出电子阅读器,是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和亚马逊是完全的竞争关系。我想问一下,你们同那些中间人短期或中期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在整个的价值链当中?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取消中间人,这就是我的问题。

    2012-08-27 17:48:17

  • 布莱恩·比肖普:

    我要和你澄清一下我和亚马逊的合作关系。技术上我们和他们没有开展任何的合作,他们有自己的业务,我们也有自己的业务。他们的业务是以技术驱动的,我们当时也是如此,某些方面我们确实处于竞争的关系。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分销平台卖出我们的内容,当然对于亚马逊来说,我们实际上确实不希望有中间人,并不希望他们成为我们唯一的传播途径,我们也有自己的平台去传播。

    对于施普林格或者其他的公司来说,在整个的硬件制造的行业当中,即使是像Facebook他们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因为在手机上面是不是也有很多的讨论,Facebook是不是要做手机。我们现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内容获得,而在分销这个领域也是我们可以完成的,但是并不是我们主要的重点,我觉得以此为整个商业的人,他们在这方面比我们做得更好,我们可能不会加入到硬件的竞争当中。

    2012-08-27 17:48:49

  • 程三国:

    下面让外国朋友提问中国社长。

    2012-08-27 17:50:16

  • 提问嘉宾:

    我是建工社的编辑。我想问一下苏雨恒社长,因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是作为专业出版社,而高等教育出版社是作为教育类的出版社,刚刚在您上台的时候,程老师向我们介绍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之间有一个区别,当时说到高教在专业出版上面的关系。我想问的问题是今天下午讨论的问题都是很宏观的,因为我本身作为一个编辑,在座的很多位老师都是有编辑的经历或者编辑出身,我想问一个关于科技出版数字化人才方面的问题,因为高教出版社在教书育人方面也是有独特的作用,我既是读着建工出版社的书长大的,也是读着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书长大的,我想问一下苏社长,您认为不管是教育类出版社还是大众出版社作为一个编辑来讲,可能传统编辑是要求编辑需要有选题能力、策划能力或者再扩大一点是有渠道运营的能力,对于化的今天来说,对于一个科技出版社数字化的人才来讲,您认为这样一个挑选人才的标准在您心中是什么?会不会对于网络技术以及版权管理方面都有一个综合的考量?谢谢。

    2012-08-27 17:50:43

  • 程三国:

    我相信苏社长是非常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我亲眼目睹苏社长成长的历程,他最了解这一点了。

    2012-08-27 17:52:10

  • 苏雨恒:

    谢谢。确实我和程三国先生认识的时间相当长了。我在出版社工作也有二十五、二十六年时间了。根据现在的出版业的改革发展形势来看,正像您刚才所说的,现在对出版社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了。假如仍然让我做一个普通编辑,我可能都有不适应或者有不能够满足要求的很多地方,我做不了好编辑,只能做社长了。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出版社编辑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人,这种复合型人才属于弄细了讲,都不能完全概括出来。

    大的方面主要有三点:第一,作为一名编辑首先要具备比较学科专业知识内容水平。从本质上讲,出版业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知识、科技、文化、学术的一种选择和组织,如果自己没有一定的学术能力水平和学术眼光,作为一个编辑,我们对于知识的选择和组织本身就不能够胜任或者很好的完成,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第二,和我们今天下午讨论的话题有关系。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在出版中的应用能力和水平,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手,或者说是专业的工具开发者或者软件开发者等等,但是我们必须深入的了解客户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他们的需求,尤其重要的是如何把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的出版能够有效结合起来。在过去,就我刚入社做编辑的时候可能是不需要这些的。第三,对于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有效商业模式的建立首先应该基于客户需求,而且是一种有效的需求,并不是说我们自己想象他需要什么,而是他告诉我们,他提出来他需要什么,这样我们需要一种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于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和水平。这三点是最重要的,谢谢。

    2012-08-27 17:52:24

  • 程三国:

    我的体会,苏社长的精神是这样的,数字出版有一个技术背景在里面,并不是让每个人懂技术,不要非得去学IT。没有关系,把你自己那些事做好是最重要的,而那件事怎么做好呢?以客户的需求为标准,不是以你觉得好为标准。打个比方说,一个编辑要不要懂美术?我觉得要懂,在什么意义上懂,是你要画出像懂美术的人一样漂亮,还是你有审美观,知道什么是漂亮,什么是不漂亮,我觉得后一件事最重要。你不一定要懂这个技术和做这个技术,但是你对技术跟内容的衔接有一种理解,这就OK了。

    最后一个问题。

    2012-08-27 17:54:43

  • 提问嘉宾:

    我是百道网的。百道网非常关注科技出版界的数字出版进展,今天的论坛对很多出版社的最新进展有了解,比如下午论坛季仲华先生的发言介绍过人民邮电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的一些新项目,正好潘总又在说他代表了大多数的出版社。我想请问化学工业出版社现阶段正在尝试开展哪些出版业务?下一阶段会重点开展什么样的数字出版业务?

    2012-08-27 17:55:48

  • 潘正安:

    目前我们正在尝试的首先是电子书。做了这么多年,我们做的品种是比较多的,之前的盈利模式还是不贴近大众,所以销售额还是很小的。下一步,如果走向大众之后,这块市场空间会明显的拓宽。我们国内的科技出版社学术著作是少部分的,实用著作是大多数,还有更多的是普及著作、学术著作可以纳入数据库,也可以用电子书。实用技术书可以用普通的电子书,也可以用增强版的电子书。大众读物的话,基本上以电子书和增强型电子书为主。

    我们正在尝试做一个工程技术方面的工具,是数控加工方面的。刚才我也提到专业智能工具,我觉得这方面的题目很多,因为涉及的专业比较多,很多专业当中都有这样的题目,可能还不止一个。这些专业要做就要求我们编辑跟我们的用户紧密地结合起来,实际上用户往往是专业水平很高的一些人,就是为他们工作的方便开发的这种智能工具。应该说,有一些这样的产品,单个产品的价格就很高了,我们再尝试继续做的就是教育方面,有一些特定的课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能更好的展示一些平面教材和老师课堂演示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方面利用数字化的技术可能更有优势,大概如此。

    2012-08-27 17:56:21

  • 程三国:

    我理解是这样的,他们不是通过那几个授权代表他。化工社、高教、建工、科学,所有中国这些领先的大型的科技和教育出版社,无论做什么探索都是有代表性的。所以他做出的东西都是代表。

    最后,我们把话筒交给主持人之前,我插播一两句广告。百道网是为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服务平台,大家知道我们的日报和网站,我们还有一些大家今天了解到的怎么做网络营销怎么从传统营销到数字鹰厦,再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的工具和服务业有,如果有信息了解和讨论,我们下一步继续讨论。如果想讨论虚的,找我来讨论。如果想了解更实的东西可以找刚才提问的陈女士,她是我们百道网的总编辑。谢谢大家。

    今天下午是一个头脑风暴。上半段对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数字出版,下半段以施普林格数字转型和数字出版为核心来讨论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施普林格的两位高层的管理者和中国的两位领先的出版社的掌门人,还有全球最大的数字出版和电子商务的平台,我们一起讨论了以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为题来充分讨论和交流。

    2012-08-27 17:58:54

  • 程三国:

    说实话,这个题目只是破题,最后怎么实现是要做起来。我相信是这样的,你能看到现在国外的数字出版公司,特别是专业出版公司转型领先,现在他们的数字出版收入超过纸刊,他们上个世纪70年代电脑还很原始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做数据库,非常非常早。我理解的上市模式说起来很玄,说起来也简单。传统的一本书刊传到数字出版的背景下,其实我们主导的产品是数据库,特别是作为专业出版而言,是各个专业领域的或多或少的集合优质内容的数据库,这是产品模式。第二个模式是销售模式,传统的销售通过传统的渠道分销的话,在数字出版的背景下是通过数字化的平台来销售,要么你自己做一个Link的准也平台Hold住你的专业平台,包括你借助外面的平台,你可以借助像亚马逊这样的平台,还可以借助下午微软这样搜索的平台,他们都可以帮助你传播和销售。

    2012-08-27 18:03:25

  • 程三国:

    第三是营销模式。你首先得知道,有我这个东西,你这个东西好,人家不一定买,但是要人家知道,这个要传播得更广,而且在数字出版背景下,我们大家理解数字出版其实是基于PC,其实未来是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背景的数字出版背景下,其实让大家了解你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你想一想,手机、平板电脑,特别是手机,打开一个屏幕,上面只能放几个标,你做多好的优质内容,怎么让人家用那个东西找到你,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说数字营销变得非常突出,我们前不久百道网发了篇文章说“电子书出版容易营销难”。

    最后,最重要的是心智模式。你的观念真的要变,原来你在水上,现在转成数字化模式之后下水了。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学会游泳,要在水中生存首先得下水,这在岸上说是没有用的,要跳水,然后才能实现游泳,然后实现真正的转型。这是我最后给大家报告的下午的学习心得,谢谢各位,谢谢各位专家,谢谢各位的支持。

    最后把话筒交给主持人。

    谢谢大家。

    2012-08-27 18:04:48

  • 主持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座谈会已经接近尾声。还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第一件事情我要读一些机构和人员的名单,他们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德国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集团、同传公司、西苑饭店,以及我们的主持人郝振省先生、程三国先生,主题报告嘉宾季仲华先生、邹欣先生。讨论嘉宾朱丽亚娜·瑞特女士、布莱恩·比肖普先生、白驹逸先生、苏雨恒先生、潘正安先生以及彭斌先生、齐学进先生、欧剑先生。我们的同声传译岳盛(音)女士、刘洋女士,还有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全体员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的昨天会结束了,下面我要讲明年的座谈会。明年的座谈会将由中国的五洲传播出版社和全球第六大出版集团西班牙语最大出版集团“Planeta”出版集团共同承办。下面有请五洲传播出版社总编辑李向平先生给大家讲几句。

    2012-08-27 18:06:19

  • 李向平:

    这个时候讲话就有点儿不合适了。我就说三句话,第一句话我非常感谢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把2013年的国际出版论坛交给我们五洲和世界上最大的西班牙语出版集团“Planeta”,我们表示衷心感谢。第二句话,明年的出版论坛将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主要针对西语市场,也就是西班牙语,拉美地区和北美地区,以及欧洲地区。大致有近6亿人口。二是明年的论坛主要是讲中国当代作家和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问题。三是我今天观摩了建工出版社,去年我观摩了人民大学出版社,两场国际出版论坛,深感责任重大,深感财力有限,但是请大家放心五洲传播出版社一定不辜负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重托,也不辜负在座各位外国专家和同仁们的希望,我们一定把明年的国际出版论坛办好。

    谢谢大家。

    2012-08-27 18:12:37

  • 主持人:

    我宣布2012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圆满结束。

    (结束)

    2012-08-27 18:13:05

图片内容:

图片大图:

  •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举行,参会嘉宾签到。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精品图书展台。

    中国网 李佳

  • 主持人介绍大会背景。

    中国网 李佳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女士致词。

    中国网 李佳

  • 新闻出版总署陈英明司长致辞。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建筑学会车书剑理事长致辞。

    中国网 李佳

  • 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德克·汉克先生发言。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沈元勤先生发言。

    中国网 李佳

  • 美国霍顿·米夫林·哈考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

    中国网 李佳

  • 泰勒弗朗西斯亚太区总经理巴里·邓肯·克拉克先生。

    中国网 李佳

  • 汤姆森路透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葛凌浩先生。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现场。

    中国网 李佳

  • 8月27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现场。

    中国网 李佳

  • 领导为新聘外国专家颁发聘书。

    中国网 李佳

  • 8月27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现场。

    中国网 李佳

  • 人民邮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数字出版工作部主任季仲华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现状及展望专题讨论。

    中国网 李佳

  • 嘉宾现场提问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嘉宾提问。

    中国网 李佳

  • 微软中国特邀嘉宾邹欣演讲。

    中国网 李佳

  • 科技出版数字化的商业模式专题讨论。

    中国网 李佳

  • 施普林格高级副总裁朱丽亚娜·瑞特女士

    中国网 李佳

  • 施普林格的副总裁布莱恩·比肖普先生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网现场直播

    中国网 李佳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