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中国气象局2013年9月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中国气象局定于8月29日14:30在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举行9月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国家气候中心总工程师李维京出席会议,重点发布8月天气气候特征、入汛以来全国天气气候总体情况、成因解析及对农业影响评估、亚青会和全运会气象服务情况。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余勇:
-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灾害性天气多发,许多地方出现了汛情和险情,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先生;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女士;国家气侯中心总工程师李维京先生,他们将对近期我国天气有关情况进行解读,并回答各位朋友的提问。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8月全国天气气侯特征、8月国内外主要天气气侯事件回顾及未来十天的天气展望。二是入汛以来全国气侯总体情况、成因解析及对农业影响评估。三是亚青会气象服务及全运会启航服务筹备情况。
2013-08-29 14:41:21
- 陈振林:
大家下午好!我首先介绍一下8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一是,全国大部降水偏少。8月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89.5毫米,较常年同期(96.5毫米)偏少7.3%。从空间分布上看,除新疆西北部、东北北部和华南大部降水偏多5成至2倍、局部地区偏多2倍以上外,全国其余大部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新疆南部和东部、青海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偏少5成以上。
8月以来,东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30.2毫米,较常年同期(122.2毫米)偏多6.6%,为1999年以来第二多,仅次于2010年(178.4毫米)。广东、广西和海南3省(区)平均降水量为337.3毫米,较常年同期(205.1毫米)偏多64.5%,为1951年以来第二多,仅次于1967年(379.7毫米)。
8月以来,全国有52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 ,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19省(区、市),其中13站超过历史极值。全国有47个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量事件 ,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吉林和黑龙江等15省(区),其中7站超过历史极值。全国有34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日数事件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其中5站超过历史极值。
2013-08-29 14:42:03
- 陈振林:
二是,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来最高。
8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为22.3℃,较常年同期(21℃)偏高1.3℃,为1961年来同期最高。从空间分布上看,除广东、新疆和内蒙古局部地区气温偏低0.5~1℃外,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其中黄淮至江南北部和青海大部等地偏高明显,普遍偏高2~4℃。黄淮至江南北部8省(市)(鲁豫苏皖沪湘赣鄂)平均气温29.6℃,较常年同期(26.8℃)偏高2.8℃,为1961年来同期最高。
全国有452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 ,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重庆等21个省(区、市),其中175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突破日最高气温记录的站次数达516站次,远大于气候平均值(12站次),为历史同期最高。全国有422站发生极端连续高温日数事件 ,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河南等18省(区、市),其中141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突破连续高温日数记录的站次数达155站次,远大于气候平均值(15站次),为历史同期最高。湖南、贵州等7个省有29站发生极端连续无降水事件,其中11站突破历史极值,为历史同期最多。
2013-08-29 14:44:35
- 陈振林:
8月国内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主要有:
东北及华南等地发生暴雨洪涝及滑坡泥石流灾害。
8月以来,全国共出现日降水量≥50毫米的站日有1395个,比常年同期(1255.6个)略偏多。暴雨过程主要出现在我国东北、华南等地,给部分地区带来较为严重的洪涝或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8月以来,东北地区降水过程频繁,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黑龙江平均降水量124毫米,为2004年以来最多。松花江、嫩江、黑龙江干流出现超警洪水,8月21日08时,嫩江中下游、松花江干流、黑龙江干流超警0.16~3.17米。
2013-08-29 14:47:01
- 陈振林:
南方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及新疆南部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8月1-17日,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南部及重庆、新疆南部等地高温天气频繁,高温日数普遍有5~13天,江南北部、江淮、江汉等地超过13天。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地区高温日数普遍偏多3~10天,江淮、黄淮南部等地偏多10天以上。日最高气温最大值普遍有35℃,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达35~38℃,江苏南部、湖南北部、浙江中部等地超过40℃。
2013-08-29 14:48:30
- 陈振林:
上半月江南大部及贵州干旱持续发展,下半月干旱缓解。
8月1-13日,黄淮西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及贵州、重庆南部等地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普遍偏少5成以上,同时,江南西部与北部、江淮、江汉大部、黄淮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普遍偏高2~4℃,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走高,致使江南及贵州等地伏旱迅速发展。
下半月,旱区雨水增多,其中贵州大部、湖南、江西大部、浙江、安徽等地累计降雨量有50~100毫米,贵州西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浙江大部达100~200毫米,湖南部分地区超过200毫米。降水使贵州东南部、湖南、浙江旱情解除;安徽中南部和湖北东南部旱情得到一定缓解。最新全国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显示,贵州东北部、江西东北部、四川西部等地仍存在中度气象干旱。
2013-08-29 14:49:59
- 陈振林:
全国有23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
8月以来,我国风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比较频繁,大部地区强对流天气日数在3天以上。其中华南、西南大部、江淮西北部华北大部、东北大部以及内蒙古东部、湖北西北部和东部等地达5~10天.与常年同期相比,黑龙江大部、华北中部、华南南部以及四川东南部、云南大部等地偏多5~10天,西藏中部偏少5~10天。
初步统计,全国有23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其中吉林、安徽、甘肃、山西、河北、河南、江苏、陕西等地局部受灾较重。
2013-08-29 14:50:22
- 陈振林:
热带风暴“飞燕”、“尤特”和“潭美”先后登陆我国。
8月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3个热带气旋(8级以上),生成个数较常年同期(1981-2010年平均生成5.8个)偏少;3个在我国登陆,登陆个数比常年同期(1981-2010年平均登陆1.9个)偏多。
今年第9号热带风暴“飞燕”8月2日19时30分海南文昌龙楼镇登陆,是今年第五个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受其影响,海南、广东、广西等地部分城镇出现内涝,农田被淹,渔排养殖受损。
今年第11号热带风暴“尤特”(Utor)8月12日登陆菲律宾吕宋岛,14日15时50分在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沿海登陆,是今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时强度最强的台风。“尤特”对缓解华南、江南南部的高温天气以及江南南部和贵州等地的旱情有利,但其带来的强风暴雨给部分地区的农业、交通运输、电力、旅游等行业造成灾害或不利影响,并导致部分中、小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局地出现地质灾害。
今年第12号热带风暴“潭美”8月22日02时40分前后在福建省福清市沿海登陆。
2013-08-29 14:51:17
- 陈振林:
8月国外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主要有:
第一是暴雨洪涝
8月上旬,巴基斯坦遭受暴雨袭击,导致多地洪水泛滥,造成至少100人丧生、数百栋房屋倒塌,100多万巴基斯坦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阿富汗遭暴雨洪水袭击,造成逾80人死亡,上百栋房屋被摧毁;美国中部和东部地区遭受暴雨肆虐,导致多地洪水泛滥,造成至少3人死亡、3人失踪;苏丹多个州连降暴雨,酿成洪涝灾害,导致数十人死亡,8万栋房屋倒塌,10多万人受灾。
8月上中旬,俄罗斯遭遇严重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卢布,俄远东地区近10万人受灾。
第二是高温热浪
8月6日,奥地利高温天气造成1人死亡。8月5-11日,日本有9815人因高温天气中暑入院,其中17人死亡。8月19日,美国西部因连日高温、干燥和强风天气,造成多个州森林野火肆虐,已烧毁至少800英亩土地。
第三是热带气旋、龙卷风
8月12日,超强台风“尤特”袭击菲律宾,造成至少2人死亡,44人失踪。8月18-21日,受热带风暴“潭美”和西南季风影响,菲律宾连日暴雨,导致许多地方发生洪水和山体滑坡,已造成至少16人死亡、5人失踪、41人受伤。8月19日,德国遭遇龙卷风袭击,导致27人受伤,其中包括16名儿童。
2013-08-29 14:52:38
- 陈振林:
下面介绍8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
首先是东北大部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好,利于作物旺盛生长。
东北地区大部8月以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中北部地区降水偏多3~8成,水分和热量条件充足,利于玉米吐丝灌浆和乳熟、一季稻抽穗灌浆、大豆结荚鼓粒,生育进程明显加快,大部作物长势总体较好,但8月以来大部地区阴雨天气较多,尤其黑龙江北部降雨频繁,阴雨日数达到10~20天,日照略有不足,不利于作物健壮生长;吉林中东部和辽宁东部8月14-17日出现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导致低洼农田出现内涝,黑龙江沿江沿河地区农田遭受历史罕见流域性洪涝灾害,农业生产遭受一定损失;26-28日,黑龙江大部、吉林中东部出现2-3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8℃的天气,受其影响作物灌浆速度有所降低。
2013-08-29 14:53:16
- 陈振林:
第二是西北、华北、黄淮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
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光照充足,大部农田墒情适宜,利于玉米、棉花以及经济林果等作物生长发育。黄淮南部上中旬降水偏少,出现10~15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温高雨少使土壤蒸发加剧,部分地区旱情显现,对夏玉米抽雄吐丝和灌浆、棉花开花结铃和裂铃吐絮不利。8月23-26日,黄淮中南部出现明显降水过程,利于土壤增墒和农业蓄水,黄淮南部旱象解除。
2013-08-29 14:54:41
- 陈振林:
三是江淮、江汉、江南上半月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不利,下半月农业干旱得到有效缓解。
上半月,江淮、江汉、江南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旱区降水持续稀少,大部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达12~20天,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使旱情持续发展。高温和干旱叠加对一季稻孕穗抽穗和灌浆、棉花开花结铃以及蔬菜、经济林果生长、水产养殖产生不利影响,农业用水不足状况加重。下半月降水逐渐增多,尤其热带风暴“潭美”带来的充沛降水明显利于大部地区农田土壤增墒和库塘蓄水,前期持续的农业干旱得到有效缓解,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2013-08-29 14:55:59
- 陈振林:
四是热带风暴给华南大部带来强降雨,部分地区农渔业生产遭受较重损失。
华南大部地区光温条件接近常年同期,前半月多晴好天气,气象条件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后半月热带风暴“尤特”和“潭美”给华南大部带来强降雨,大部累计降水量有150~400毫米,利于华南北部土壤增墒和农业蓄水;但广东中东部、广西东部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导致粤桂闽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低洼或沿江地区农作物受淹,强风暴雨还造成部分农作物和香蕉等果树遭受机械性损伤,果树果实脱落和产量下降,鱼塘漫塘和农业设施受损。
2013-08-29 14:56:35
- 陈振林:
五是西南大部光温适宜、降水充沛,下旬出现明显降水有利旱情缓解。
西南大部地区气温正常或偏高1~2℃,光照充足,利于已成熟玉米等作物收获晾晒;大部降水量达100~200毫米,大部时段光温水条件比较有利于一季稻抽穗杨花和灌浆乳熟、玉米灌浆乳熟等作物生长发育。西南地区东南部前半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持续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旱情持续发展,玉米、一季稻生长发育受到较大影响;后期降水明显增多,24-26日出现的明显降水过程使大部旱情缓解。
2013-08-29 14:57:55
- 陈振林:
接下来,我再介绍一下入汛以来全国天气气候总体情况以及对农业影响。
首先介绍一下入汛以来全国天气气候总体情况。
第一是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来最高。
入汛以来,全国平均气温21.8℃,较常年同期(21℃)偏高0.8℃,与2006和2010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从空间分布看,除新疆、内蒙古和海南的局部地区气温偏低0.5~1℃外,全国其余大部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其中黄淮南部至江南北部,青海、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偏高1~2℃,部分地区偏高2℃以上。
第二是全国降水总体偏多,呈“北多南少”态势。
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28.3毫米,较常年同期(316.4毫米)偏多3.8%。降水异常分布呈“北多南少”态势,西北西部和东南部、华北大部、东北大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降水偏多2成至1倍,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黄淮南部、江淮东部、江南中部和西部、贵州、重庆等地偏少2~5成,部分地区偏少5~8成。
第三是黄淮至江南北部温高雨少,东北和华北降水显著偏多。
入汛以来,黄淮至江南北部8省(市)(鲁豫苏皖沪湘赣鄂)平均气温28.1℃,较常年同期(26.4℃)偏高1.7℃,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而这一地区的平均降水量仅392.1毫米,较常年同期(472.4毫米)偏少17%,为1993年以来同期最少。
入汛以来,东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462.3毫米,较常年同期(364.5毫米)偏多26.8%;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360.7毫米,较常年同期(320毫米)偏多12.7%,均为1999年以来最多。
2013-08-29 14:59:39
- 陈振林:
第四是高温、降水极端性突出。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极端高温事件突出。贵州、云南、四川、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23个省(区、市)有531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其中206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入汛以来,突破日最高气温记录的站次数达610站次,远大于气候平均值(53站次),为历史同期最高。同时,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河南等20省(区、市)有434站发生极端连续高温日数事件,其中144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入汛以来,突破连续高温日数记录的站次数达161,远大于气候平均值(34.5站次),为历史同期最高。
入汛以来,我国极端降水事件突出。广东、广西、甘肃、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27省(区、市)有217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其中54站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突破日降水量记录的站次数达56站次,较气候平均值(37站次)偏多,为1998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广东、四川、甘肃、山西、山东、吉林、黑龙江等27省(区、市)有247个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量事件,其中59站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河北、山东、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19省(区、市)有169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日数事件,其中16站超过历史极值。
2013-08-29 15:00:59
- 陈振林:
其成因分析主要有两个。
中国北方降水异常偏多的成因。
入汛以来,高空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高纬的冷空气南下,影响中国北方地区。此外,东亚夏季风以偏强为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脊线位置持续偏北且阶段性加强西伸明显,副高西侧偏南气流与来自南方偏强的季风水汽汇合后,向我国北方地区输入异常偏多的暖湿水汽,冷空气和暖湿气流交汇,造成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多。
中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的成因。
入汛以来,副高总体表现为面积偏大、脊线位置偏北,且阶段性加强西伸特征明显,副高主体(5860位势米的等值线)持续控制我国黄淮至江南北部地区,导致该地区被异常下沉运动控制,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降水的形成,因而造成我国黄淮至江南大部地区高温少雨。
2013-08-29 15:03:16
- 陈振林:
入汛以来全国天气气候对农业影响:
一是东北大部水热充足,作物长势总体较好。
6月以来,东北地区大部累计降水量达到400~6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5成,充沛的降水利于土壤增墒和蓄墒,使大部地区土壤墒情保持较适宜状态;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1~2℃,光照条件接近常年同期,基本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良好的水热条件利于作物旺盛生长,生育进程明显加快。但7月以来东北大部降水过程较多,部分农区受连续降雨和江河水位上涨影响,出现土壤过湿或内涝,黑龙江省部分沿江沿河地区农田遭受历史罕见流域性洪涝灾害,农业生产遭受一定损失。
二是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农区降水足、墒情好,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
6月,西北、华北、黄淮大部降水及时,农田墒情适宜,为近10年以来夏播墒情最好的一年,夏播作物出苗顺利,夏播和春播作物长势整体偏好。7月以来农区大部气温偏高,尤其8月以来热量条件极好、光照较充足,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长势以一二类苗为主。黄淮南部部分地区气温偏高2~4℃,高温天气较多,降水偏少3~5成,土壤出现阶段性缺墒,对玉米等作物生长不利。
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持续高温干旱,农业生产受到较重影响。
7月至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偏高2~4℃,降水偏少3~5成,其中湖南、贵州大部降水偏少5成至1倍;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达20~30天,江南中北部等地达35~49天。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土壤失墒加剧,农业用水不足状况逐步加重,农业干旱持续发展,范围扩大、程度加剧,各地出现轻至中度农业干旱,湖南、贵州等地部分地区达到重度农业干旱。高温和干旱叠加对一季稻孕穗抽穗和灌浆乳熟、玉米授粉结实和灌浆、棉花开花结铃、早稻成熟、晚稻移栽分蘖、蔬菜和经济林果生长、水产养殖以及当地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农业生产遭受较重损失。8月下旬台风“潭美”给大部地区带来50~120毫米、部分地区150~220毫米降水,前期持续的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2013-08-29 15:08:39
- 陈振林:
四是四川盆地和云南大部光温充足,对农业生产明显有利。
四川盆地和云南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2℃,日照偏多50~100小时,温高光足,降水大部接近常年或偏多,大部时段墒情适宜,农业蓄水较充足,明显利于一季稻、玉米等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五是华南大部气象条件良好,热带气旋活动频繁致农渔业生产受损。
6月至7月中旬,华南大部地区多晴好天气,雨量正常或略偏少,光照充足,气象条件利于早稻灌浆乳熟、成熟收获以及晚稻播种育秧和移栽。入汛以来台风“苏力”、热带风暴“西马仑”、热带风暴“飞燕”、强台风“尤特”和台风“潭美”等多个热带气旋先后给华南大部带来充沛的降水,利于库塘蓄水和旱地土壤增墒;但部分地区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导致部分农区遭受洪涝灾害,农渔业生产遭受损失。
2013-08-29 15:10:07
- 陈振林:
我再介绍一下亚青会气象服务及全运会气象服务筹备情况。
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已于8月16-24日在江苏南京成功举行,亚青气象保障中心秉持“智慧气象,精致服务”的理念,为各项赛事活动、城市运行和市民出行提供了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特点:
一是服务体系运行高效。
亚青会的气象服务工作形成了一套集“决策指挥”、“运行调度”和“业务执行”三个层级较完备的组织体系,并按照“科学分析、分级处置、及时通报”的原则,制定了合理的总体业务实施方案和分部门业务运行流程。
二是服务技术智能先进。
南京亚青会新建了9个室外比赛场馆的气象站,华东地区省(市)气象局密切配合,为南京亚青会提供了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大气电场、GPS水汽、风廓线等多元综合探测资料;多种数值预报模式的集成应用,为场馆预报员制作场馆精细化客观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城市环境、交通、积涝等专项预警服务系统和台风、高温、暴雨等高影响天气预报系统为亚青会南京城市运行的安全提供了决策参考和应对保障。
2013-08-29 15:12:44
- 陈振林:
三是服务产品精细多样。
南京亚青会的气象服务的“精致”性体现在服务产品的个性化方面。在亚青会期间,亚青气象保障中心紧贴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城市运行、公众服务、政府决策和应急响应等六方面需求,制作了重大活动、各种赛事、旅游、生活、交通等方面的18类气象服务产品;同时,为各个场馆的不同赛事提供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信息。
四是服务效果有效出色。
提前一周发布的《亚青火种采集气象服务专报》为亚青会的整个气象服务工作开启了精彩的序幕。由于预测的准确及时,亚青组委会舍弃了利用凸透镜“聚光取火”的第一种方案,提前三天启用了最原始的“钻木取火”方案,南京“四小凤”在风雨交加的5月12日成功采集了亚青圣火。在其后的亚青火炬实体传递过程中,由于高温酷热,组委会也灵活调整了火炬传递的时间。
2013-08-29 15:13:02
- 陈振林: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13年8月31日至9月12日在辽宁省举行。辽宁省气象部门将依托十二运气象保障服务工程为全运会赛事提供高水平、精细化、全方位的气象服务保障。服务将主要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满足全运需求,建成立体连续气象观测网。
针对十二运以省会沈阳为中心,辐射省内其余13市的布局特点,全运会气象观测网的建设贯彻了“场馆全面覆盖,优质资源集中”的原则。通过增建23套场馆自动气象观测站和能见度监测仪、10部高速公路自动气象站、8部大气成分监测站,确保全运会64个比赛场馆方圆1公里内均有专用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及能见度监测仪;14个赛区的大气环境及赛区间交通动脉的气象条件得到连续观测。
二是聚焦场馆尺度,打造体育气象预报预警精品。
基于新建的75T高性能计算机,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全面升级,预报空间分辨率达1公里,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在沈阳中心气象台建设场馆精细化指导预报制作平台,基于数值模式产品,每日制作并发布4次场馆精细化指导预报。
三是依托现代传媒,满足多群体气象服务需求。
根据服务对象制作各类针对性的服务产品,通过多种渠道发送和传播。面向组委会主要以纸质文件方式报送;面向赛事组织者则以文件报送、电话报告、现场报告形式为主;面向运动员、教练员、记者和观众等群体,则通过互联网、手机、广播、电视、纸面媒体、声讯电话、赛场电子显示屏等多媒体方式广泛和迅速传播信息。
2013-08-29 15:18:17
- 陈振林:
下面介绍未来十天的天气情况。
未来10天,也就是8月30日至9月8日,主要降雨区位于江淮、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及陕西南部、甘肃南部,降雨量为30~70毫米,其中四川盆地、江南南部和西部、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为80~120毫米,局地可达150~230毫米。
今年第15号强热带风暴“康妮”今天擦过台湾东北部沿海后,进入东海南部海面,并逐渐向浙江沿海靠近。29日夜间开始逐渐转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另外,未来10天还将有1~2个热带气旋生成。
东北地区仍有降雨,气温偏低,局部有初霜冻。未来10天,东北地区仍有降雨天气过程,总降雨量有10~25毫米,其中东北地区东部等地局部地区有30~60毫米;主要降雨时段为8月30日-9月2日、5-6日。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东部的平均气温将比常年同期偏低1~2℃,局部地区气温偏低幅度可达3~4℃;4日之前,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将陆续出现初霜冻。
另外,江南、华南东部、四川盆地等地有较强降雨。8月30日至9月1日,江南中东部、华南东部有中到大雨,其中江南东部、广东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在9月1-4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华南西部及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等地自西向东将有一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特别是四川盆地东部、湖南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暴雨。
2013-08-29 15:23:40
- 陈振林:
即将进入9月,我们对以下几方面有一些提示和建议。
9月是我国夏秋季节交替的月份,西北、东北、华北的很多地方将步入秋季,但江南、华南地区仍处于汛期,特别是东南沿海仍需密切关注台风活动,加强台风防御工作。同时,9月冷空气活动势力逐渐增强,公众需关注天气变化,预防疾病发生。
注意防范局部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9月,陕西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和南部、四川北部局部等地要注意防范局部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东南沿海仍须做好热带气旋的防御工作。9月仍是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多月份之一,相关部门仍须密切关注热带气旋带来的暴雨和大风影响,提前做好台风预报预警和台风防御工作。
各地温差增大,注意适当添加衣物,预防疾病。进入9月,各地早晚温差增大,要注意适时添加衣物,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9月中旬开始,我国从北到南陆续进入森林、草原秋季防火期。尤其东北和西南两大林区需注意用火安全。
要注意防范雾霾天气对交通和健康的影响。9月,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将逐渐增多,雾区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物增多,需注意防范雾霾天气对道路交通、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2013-08-29 15:26:56
- 陈振林:
即将进入9月,我们对以下几方面有一些提示和建议。
9月是我国夏秋季节交替的月份,西北、东北、华北的很多地方将步入秋季,但江南、华南地区仍处于汛期,特别是东南沿海仍需密切关注台风活动,加强台风防御工作。同时,9月冷空气活动势力逐渐增强,公众需关注天气变化,预防疾病发生。
注意防范局部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9月,陕西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和南部、四川北部局部等地要注意防范局部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东南沿海仍须做好热带气旋的防御工作。9月仍是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多月份之一,相关部门仍须密切关注热带气旋带来的暴雨和大风影响,提前做好台风预报预警和台风防御工作。
各地温差增大,注意适当添加衣物,预防疾病。进入9月,各地早晚温差增大,要注意适时添加衣物,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9月中旬开始,我国从北到南陆续进入森林、草原秋季防火期。尤其东北和西南两大林区需注意用火安全。
要注意防范雾霾天气对交通和健康的影响。9月,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将逐渐增多,雾区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物增多,需注意防范雾霾天气对道路交通、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2013-08-29 15:30:16
- 余勇:
谢谢陈司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提问的记者朋友首先通报一下单位名称。
2013-08-29 15:31:31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我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我的问题是,针对今年的高温天气和洪涝等灾害,气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谢谢。
2013-08-29 15:34:50
- 陈振林:
针对今年的高温以及防汛抗旱工作,我们气象部门是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加强防汛抗旱领导工作。今年的旱情汛情并不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但局部极端性特别强,在部分地区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包括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气象部门及时传达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对防汛抗旱多次进行部署安排,包括及时派出专家组指导南方抗旱、防台风等工作,派出专家到东北地区加强防汛气象服务指导,也要求各级气象部门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深入一线,不能有丝毫懈怠。
另外,针对干旱高温以及台风暴雨等天气,也多次启动了应急响应。加强组织领导方面被作为第一要务,应急值守工作也到位。
其次是加强预测预报。从年初开始,我们对入汛之后雨带的分布,总体上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这也为我们国家有效地提前采取各种防汛抗旱的措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提供了针对性的服务。我们在气侯预测,也和天气预报,包括延伸期、中期到短期等无缝隙衔接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有关媒体和公众关注的高温干旱何时结束,我们根据提前十多天的预测,台风潭美的来袭,对大部分干旱得到了缓解作用。东北汛情受境外持续的强降水,还有水库放水,上游洪水影响,使得我们的防汛压力加大,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气象台和相关省气象部门也加强了对境外强降雨的监测和预报预警,包括利用卫星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时动态监测,提供给前方指挥部,这些都是针对出现的汛情,额外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加强监测和预报预警。
2013-08-29 15:35:13
- 陈振林:
第三注重加强预警信息。注重全媒体发布和科普宣传工作。现在信息的传播非常快,在座的媒体记者第一份新闻报道发出后之后,很快通过各种手段传遍各个角落,我们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传统的渠道以及国家突发事件发布系统,微博、微信这些新技术手段发布预警信息。在地震灾区,各个部门全力配合,实现了四种级别的气象预警信息的全网发布。在台风防御过程中,广东省气象部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利用被称为“小蛮腰”的广州塔,一个显著的标志性建筑发布台风预警信号,整个市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预警信息。
另外,我们还组织专家、媒体访谈,包括科学家直击天气活动,解读预警信息的防御指南,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度的解读和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握舆论导向,对于一些“肉片掉到路面上都能烤熟”的报道,进行科普解读,实际上这种现象从发生的地理范围以及所带来的干旱程度,并不是说历史上最强的,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采取各种措施。我们也从媒体上看到,各地应对高温方案多种多样,一些地方开放防空洞,避暑纳凉,像湖南省最严重的时候,根据气象预报调节电力供应,火力发电,全部保障电力供应。这些都是多方位的宣传报道,政府、社会公众、媒体各方面应对高温干旱以及防汛采取的措施,加强科普宣传。
2013-08-29 15:40:00
- 陈振林:
第四就是气象灾害风险管理。针对高温干旱,特别是暴雨洪涝带来的次生灾害,我们提前预警。与各个部门加强合作,掌握了地质隐患点,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小河流、洪水可能致灾的临界值,对有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和洪水提前做出预警,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典型的情况有,今年汛期辽宁省黑山县263毫米日降水,达到了历史记录极值,气象部门也发了红色预警,作为风险管理采取行动,我们充分利用三农气象服务服务专项成果,在县级建立防御气象指挥部,领导靠前指挥,黑山县红色预警发布之后,面对交通受阻,县领导排除困难,利用大型铲车达到设在气象局的灾害防御指挥部,现场指挥,发出首份县长令,通过各种手段,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还有手机短信等给乡镇防汛指挥部责任人,给乡村气象信息员都发布预警信息。就这样,在这么突破历史极值的暴雨过程中,全县无一人伤亡,全部安全转移。同时当地气象部门针对当天雷雨交加,雷电特别强,果断提出请切断电力供应,保证安全,政府封闭立交桥,避因积水造成行人或者车辆受淹。黑山县的做法也得到了辽宁省政府的表彰,这是一种部门联合开展风险管理一种非常好的例子。
针对高温,我们也召开了十多个部委参加的会议,征求各个部门对高温干旱它的服务需求,包括电力、交通、农业、水利、水文等各个部门,应对高温干旱他们需求不一样,各个领域所面临的风险不一样,这里面部门联动在气候灾害体现的非常好。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气象部门防汛干旱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2013-08-29 15:44:22
- 余勇:
陈司长介绍了我们采取的措施,我补充一点,应该说我们在今年的汛情中的预警预报信息的发布,气象科普知识解读,特别是社会公众需求的了解方面,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借此机会也向你们表示感谢。下面我们继续提问。
2013-08-29 15:48:32
- 新华社:
我是新华社记者。这几年明显感觉到南北方的降水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们可能进入降水带北移的周期吗?这个周期可能是几十年的周期,想请问一下专家,这样一种形势下,会对北方的防汛抗旱形势包括生态环境,还有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这种南旱北涝的形势,会不会对南水北调的工程带来什么影响?
2013-08-29 15:49:03
- 李维京:
1990年来都是长江地区以南降水多,后来雨带向北移,对我们来说利大于弊。因为,北方总体上来讲,尤其是华北,都是少雨的,降水增多对于缓解华北的旱情来讲是有利的。另外,对于南水北调来讲,也是有利的。南水北调,我们到目前来讲,我们现在工程还在进行当中,这一点来说,如果北方降水增加,我们工程要求不那么迫切,即使这个工程建成以后,也别担心是不是北方不需要降水了,南方降水少了,是不是北方不需要降水了,这点也请大家放心,我们讲北方降水多,北方本来就降水少,它增加10%,增加20%,大家可以想一下,每年增加多少。所以总体来讲,北方依然是缺水的,即使北方降水多了,也不是说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就解决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北方降水偏多,不会影响我们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2013-08-29 15:52:24
- 农民日报:
我是农民日报记者刘强。北涝南旱,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这种气侯特点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包括东北的玉米以及大豆、江南地区的水稻有什么影响?第二个问题,再过一段时间,东北地区秋粮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未来十天阴雨天气还将持续,东北地区多雨的季节性天气大概什么时候会基本结束?
我记得去年夏秋的时候,因为大暴雨,吉林省几百万亩玉米发生了倒伏,吉林省政府提出来让所有机关干部到地里边帮农民扶玉米去,当时叫扶玉米行动。随着北涝南旱的形成,东北地区大粮仓,在夏秋时节防渍涝,除了应急手段之外,逐步应有哪些事先的规划、事先的应对措施?谢谢。
2013-08-29 15:55:51
- 陈振林:
今年的南方高温干旱和东北多雨对农业生产确实带来了一些影响。这里面首先说明今年天气气侯特征表现出南方高温干旱,北方多雨,特别是东北地区,雨水偏多这么一个情况,现在大家习惯简称为“北涝南旱”。这种情况对农业生产,对全年粮食丰收是一个潜在的影响因素。
在南方,高温干旱对稻子造成高温热害,对它的产量和生产发育形成是不利的,高温干旱严重的地区,像湖南其他一些地方,可能会带来减产。
但我国东北地区是粮食主产区,全年的粮食生产有70%是秋粮,秋粮大部分现在在东北,大家都非常关心对我国今年的粮食丰收会不会有不利的影响。我们无论从8月份整体天气气侯还是入汛以来的总体天气气候情况来看,气象条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在东北地区,降水充足,光照也比较好,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作物的生育过程进程,这也弥补了早期春播期间的春涝造成的播种日期推迟,生长发育期比常年偏晚这么一个不利的情况。
2013-08-29 15:58:20
- 陈振林:
当然,8月14日到17日的强降雨过程,给吉林、辽宁低洼地区带来的洪涝,对农业生产是不利的,但玉米等没有出现像去年台风造成的倒伏。对黑龙江农业作物的影响也局限在松花江、嫩江这些江河流域两边的坡地,对局部农区可能是不利的,对东北大部分农区影响并不大。包括后期的预测,我们天气气侯条件总体还是有利于作物丰收,不过还要关注两个风险,一个就是病虫害,农业部门也非常关注,北方阴雨多,像南方地区的水稻有稻飞虱,农业部门,各地政府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另外一个是秋霜冻,特别在东北地区,这两天低温阴雨,到9月4号之前,东北地区还持续气温偏低的现象,在内蒙古,最北的地区,林区已经出现了早霜冻。在农区,粮食主产区目前气温虽然偏低,偏低对灌浆成熟降低速度不利的影响,从目前的预测是9月5号之后气温回归正常,后面到常年初霜发生的时间可能正常,略有偏晚,早霜冻不明显的提前,对后期的灌浆,子粒的成熟饱满是非常有利的,整个气侯条件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需加强病虫害防治,同时采取一些措施减缓降雨低温等对作物造成的影响,生育期偏慢的作物需采取一些促进早熟的措施。同时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中央财政对前期受灾的地方拨付了救灾款项,南方高温地区及时采取一些措施,经过各方面抗灾措施的采取,丰收还是在望的,我们也是期待着好消息。
2013-08-29 16:03:18
- 王秀文:
我们知道最近两三天东北比常年同比偏低,气温偏低的状况持续10天左右,5号之后气温有所回升。未来十天虽然降雨比较多,但是降雨量不是特别大,与前期相比还是明显减小,前段时间雨量超过100毫米甚至更多一些,未来十天,没有特别强的降雨过程,局部地区可能超过50毫米,大部分接近常年的降雨量,局部可能稍微多一些,整个情况是这样,谢谢。
2013-08-29 16:08:04
- 中国天气网:
我是中国天气网的记者。想问几个关于台风的问题,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具有哪些特点?是不是路径比较偏南?未来9月我们的防台风形势又会是怎样的?
2013-08-29 16:12:45
- 陈振林:
关于东北的汛情现在媒体持续关注。当地的气象部门在政府的统一指挥领导下,目前仍然处于应急状态。在未来十天东北地区降雨量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大,但是防灾减灾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因为汛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特别是洪峰,前期因为持续的高水位,有些地方,特别是黑龙江的下游,松花江、黑龙江会合之后,仍然处于高水位状态,沿江防汛压力非常大,我们仍然处于应急值守当中,包括境外俄罗斯的一些降水河流,洪水以及它的变化情况。从目前对降水的预测情况来看,十天之内,没有看到像前一段时间发生那么强的降水,但是防汛的压力丝毫不能懈怠,各方面工作不能松懈,这也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刚才提到西北地区,我们现在预测,未来十天有一段时期有较强的降水发生,确实需要对这一地区予以关注,因为受地震的影响,入汛之前持续大范围的强降雨,已经使得当地防御暴雨以及次生灾害的压力非常大,这些地方的脆弱性也比较强。所以对这些地方发生的降水,虽然量和常年差不多,但今年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提醒各个方面采取防御的措施,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做好滚动预报,做好服务工作。谢谢。
2013-08-29 16:13:57
- 陈振林:
关于东北的汛情现在媒体持续关注。当地的气象部门在政府的统一指挥领导下,目前仍然处于应急状态。在未来十天东北地区降雨量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大,但是防灾减灾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因为汛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特别是洪峰,前期因为持续的高水位,有些地方,特别是黑龙江的下游,松花江、黑龙江会合之后,仍然处于高水位状态,沿江防汛压力非常大,我们仍然处于应急值守当中,包括境外俄罗斯的一些降水河流,洪水以及它的变化情况。从目前对降水的预测情况来看,十天之内,没有看到像前一段时间发生那么强的降水,但是防汛的压力丝毫不能懈怠,各方面工作不能松懈,这也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刚才提到西北地区,我们现在预测,未来十天有一段时期有较强的降水发生,确实需要对这一地区予以关注,因为受地震的影响,入汛之前持续大范围的强降雨,已经使得当地防御暴雨以及次生灾害的压力非常大,这些地方的脆弱性也比较强。所以对这些地方发生的降水,虽然量和常年差不多,但今年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提醒各个方面采取防御的措施,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做好滚动预报,做好服务工作。谢谢。
2013-08-29 16:13:57
- 王秀文:
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登陆台风偏多。目前为止,有15个生成,其中有7个登陆,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多年平均4.3个,偏多了2.7个百分点。第二个特点是路径偏西偏南。7个登陆台风有3个在福建登陆,2个在广东,2个在海南,这7个都在浙江以南的地方登陆。第三个特点是强度偏弱。7个当中1个达到强台风。
常年9月份平均有5个左右台风生成,登陆台风平均不到2个。今年9月份,大概生成个数和登陆台风个数基本上与常年持平。近期有台风登陆的可能性比较小,最近还看不到有登陆的台风。
2013-08-29 16:15:11
- 中央电视台:
我是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记者。我们从电视播出的角度能不能给观众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未来东北地区的降雨量跟平时差不多,但是洪涝灾害还会不会持续下去?另外,在陕西南部,宁夏有泥石流的灾害,是不是意味着那个地方的灾害接下来会比较严重?我们的注意力需要转移到哪个地方?
2013-08-29 16:17:45
- 陈振林:
关于东北的汛情现在媒体持续关注。当地的气象部门在政府的统一指挥领导下,目前仍然处于应急状态。在未来十天东北地区降雨量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大,但是防灾减灾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因为汛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特别是洪峰,前期因为持续的高水位,有些地方,特别是黑龙江的下游,松花江、黑龙江会合之后,仍然处于高水位状态,沿江防汛压力非常大,我们仍然处于应急值守当中,包括境外俄罗斯的一些降水河流,洪水以及它的变化情况。从目前对降水的预测情况来看,十天之内,没有看到像前一段时间发生那么强的降水,但是防汛的压力丝毫不能懈怠,各方面工作不能松懈,这也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刚才提到西北地区,我们现在预测,未来十天有一段时期有较强的降水发生,确实需要对这一地区予以关注,因为受地震的影响,入汛之前持续大范围的强降雨,已经使得当地防御暴雨以及次生灾害的压力非常大,这些地方的脆弱性也比较强。所以对这些地方发生的降水,虽然量和常年差不多,但今年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提醒各个方面采取防御的措施,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做好滚动预报,做好服务工作。谢谢。
2013-08-29 16:23:32
- 余勇:
谢谢,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儿。谢谢大家。预祝大家周末愉快!
2013-08-29 17:18:29
图片内容: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
国家气候中心总工程师李维京
中国气象局2013年9月新闻发布会
8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回顾及未来10天天气展望
中国气象局2013年9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13年9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13年9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13年9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13年9月新闻发布会
农民日报记者提问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
中国网 杨楠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
中国网 杨楠
国家气候中心总工程师李维京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局2013年9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8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回顾及未来10天天气展望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局2013年9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局2013年9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局2013年9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局2013年9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局2013年9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农民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