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情况举行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13年8月29日(星期四)发表《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并于当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西亚非洲司司长钟曼英介绍《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白皮书的情况,今天请来了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先生、西亚非洲司司长钟曼英女士,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白皮书的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先请李副部长介绍情况。
2013-08-29 09:55:03
- 李金早: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发布的《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是继2010年以后发布的第二部中非经贸合作白皮书,主要目的是向国内外各界全面系统地介绍2010年以来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非经贸合作的了解。
2013-08-29 09:57:11
- 李金早: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紧扣发展主题。中国与非洲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任务。白皮书重申了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对非经贸合作的立场,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对非经贸合作的原则,展现了中非经贸合作在帮助非洲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促进中非共同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2013-08-29 09:58:05
- 李金早:
二是内容全面系统。中非经贸合作是全方位、多领域的。白皮书介绍了中非在贸易、投融资、农业与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与能力建设、非洲区域一体化等领域的合作,注重阐明中方政策、做法和效果,还引用了大量数据和事例,对近三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成就进行了全景式描述。
2013-08-29 09:58:28
- 李金早:
三是客观回应关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经贸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白皮书对中非贸易、中国对非投资、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充分体现了中非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特点,有助于国内外各界更加全面理性地看待中非经贸合作。
2013-08-29 09:58:59
- 李金早:
2010年以来,中非经贸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双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寻求合作新的契合点和增长点。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是非洲重要的发展合作伙伴和新兴投资来源地。非洲则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
2013-08-29 09:59:20
- 李金早:
2012年,中非贸易额达到1985亿美元,同比增长19%,再创历史新高。在全球直接投资不断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对非投资逆势增长。截止2012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200亿美元,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000家。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有关经贸举措也正稳步推进。可以说,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在双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促进了非洲民生的改善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3-08-29 09:59:29
- 李金早: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复苏基础仍显脆弱,中国与非洲都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挑战,肩负着共同的发展任务,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和相互需求进一步增多。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中非双方也有着团结合作、积极参与的共识。非洲经济一体化更为双方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开展合作开辟了新的空间。因此,中非经贸合作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机遇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未来,中国将秉承“真、实、亲、诚”的合作理念,同非洲国家携手努力,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合作的 “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中非经贸关系朝着合作共赢、共圆梦想的方向快速前进。
谢谢。
2013-08-29 09:59:37
- 主持人 胡凯红:
现在进行提问。
2013-08-29 10:01:33
-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李部长,今年中国对非投资快速增长,原因是什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企业在非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2013-08-29 10:03:16
- 李金早:
谢谢。我刚才已经做了介绍,中非经贸关系今年进入快车道,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985亿美元,增长19%,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增幅。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发展的态势?这主要是由中非双方的因素所决定的。首先从非洲的角度来看,非洲有这样一种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中国的贸易产品有强劲的需求势头,这是内在的动力。
2013-08-29 10:03:38
- 李金早:
第二是非洲国家经过了一定的困难时期之后,从政治局面来讲,总体上来说处于稳定的状态。当然,有一些国家和个别地区还存在局部的冲突,但是总体来讲非洲政治、社会是比较稳定的,或者说大多数地方是趋于稳定的,这为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创造了很好的环境。
2013-08-29 10:04:39
- 李金早:
再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企业从贸易投资的角度来说也有了一定的实力,具备了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有些企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经验也在不断丰富、积累,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013-08-29 10:05:27
- 李金早: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和非洲在经济上存在着强烈的互补性,在发展上梯次衔接。没有发展上的差异,就没有贸易和投资的最终动力。非洲发展到今天,大体上是中国走过来的这样一个过程,正是发展梯度上的差距,所以才形成了贸易和投资最本质的动力,我想这是一个关键。我们在全球贸易下行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强劲的势头,大家到非洲去看一看,很多非洲的消费者对中国的产品是持欢迎态度的,特别是广大普通的消费者,对中国的产品更是青睐,应该说在那里是很有市场的。
2013-08-29 10:07:00
- 李金早:
刚才问到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中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大家都很关注这个问题。国际社会关注,国内民众也很关注,非洲的老百姓更关注。履行社会责任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客观地说,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走到非洲去,总体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的总体状况得到了非洲国家的认可。很多企业在非洲,特别是在项目所在地的非洲兄弟们碰到了困难,我们的企业会伸以援手。比如有一个铁路建设企业,他们在非洲职工很多,为了解决他们的吃菜问题,我们的员工在干完工程之余去开荒种蔬菜,把中国的蔬菜种子也带过去。他们在解决自己的蔬菜供应问题的同时,也免费教授当地群众如何种蔬菜。当他们离开了工地之后,把这些菜地完全无偿地送给当地群众。
2013-08-29 10:09:29
- 李金早:
还有一些企业自己有医疗队,医疗人员不仅给自己的员工看病,而且也主动为当地的群众服务。关于环境保护,我们有很多的企业,大家提到最多的是采矿方面的企业,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是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按照所在国的要求,很自觉地对矿区,特别是经过采矿以后的矿区进行恢复。所以,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为非洲当地群众解决一些生活所需、生活所急方面有很多动人的事迹。我刚才讲了,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走出去的企业众多,企业的素质、人员参差不齐,表现也都不是一致的。比如,一个班上的学生有100个人,总有上游的学生、中游的学生,还有劣等生,任何一个班级不可能全都打满分。所以,在众多的企业中间也有一些企业素质不高,不太重视,或者对这个方面的重视不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不良现象。我们政府和商协会都在采取措施,有的通过法律,配合所在国政府对他们进行规范,有的要进行出国前的培训,有的要通过商协会进行规劝。负面的东西在逐渐减少,完全在控制之中。谢谢。
2013-08-29 10:12:01
-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们知道,经贸关系是中非新兴战略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请问今年三月份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非洲对于中非经贸关系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下一步中非经贸关系的未来又会如何发展?
2013-08-29 10:15:56
- 李金早:
这个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很关注的,国内国外对这个问题也都很感兴趣,这也是今年中国外交中很重大的行动。习近平主席在当选主席之后的出访首访地选择非洲,意义非常重大,为中国和非洲各个领域的关系——不光是经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增加了正能量,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我们接触到的非洲的官员、企业家,他们聊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感到非常兴奋。事实上我们有理由为习主席这次成功的非洲之行欢呼。这次非洲之行,习主席又向国际社会重申了我们开展对非务实合作的基本原则,就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团结合作、互利共赢。这是经贸合作能够蓬勃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开展合作的指导思想。
2013-08-29 10:16:42
- 李金早:
这次非洲之行强调了经贸合作在中国和非洲各自发展竞争中的重要作用,非洲是中国的重要海外市场、投资目的地、能源供应地,非洲的发展需要中国的经验、技术、资金、人才,所以中非是命运共同体,实际上是互相离不开的。中国和非洲都深切地感到,互相离不开对方,同时离不开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务实合作。
2013-08-29 10:19:21
- 李金早:
这次非洲之行展现了中非间继续深化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中非的合作尽管规模比较大,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从前景来看,合作的空间仍然很大,合作的深度还有加深的潜力。习主席这次访非对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关系发展从总的原则、方向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明确,我们也在新的合作时期也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未来中非经贸关系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个发展体现在规模的扩大和内容、质量上进一步改善这两个方面。我们想通过以下几点得到实现:
2013-08-29 10:21:04
- 李金早:
一、合作的方式会进一步优化。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合作方式,我们将会总结这么多年的合作成效,在今后的合作中不断进行优化,使得双方的潜力都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二、合作的领域会不断拓宽。以前我们在民生,比如农业,涉及到非洲老百姓的一些领域,有深入的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深入的合作。下一步,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要根据非洲发展的需要,以及我们可以合作的可能性,结合这两点,使得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比如金融、航空、服务等方面,这都是下一步要努力扩大的方向。
三、继续着重于改善非洲人民的民生。这是个传统项目,比如医疗卫生、饮用水的提供,困难地区的交通等等。在传统领域中,我们也要注入新的活力,在传统领域的合作可能合作方式会有一些变化,会更加贴近民众的需求。
2013-08-29 10:23:28
- 李金早:
四、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参加合作的企业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使得他们在参与经贸合作的过程中没有什么负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通过这样几个措施,中非经贸合作下一步将会在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改善方面有新的局面。谢谢。
2013-08-29 10:25:10
- 凤凰卫视记者:
在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合作中,受到“阿拉伯之春”这一轮影响,与埃及、利比亚这样的国家的经贸合作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另外,我们也知道您是主管西亚地区工作的,现在美国要对叙利亚实施打击,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阿拉伯之春”会不会影响到中国与这些地区的合作?
2013-08-29 10:26:43
- 李金早:
你提得很对。西亚、北非这些区域的局面比较复杂,热点事件还在不断升温,这当然会对经贸关系有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不光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也是国际经济交往的有力保证。在一个动荡的地方,我们不可能潇洒地做买卖、从容地谈条件。所以在这些动荡地区,经贸关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埃及,中国在那儿也有经贸合作区,由于埃及国内的动荡,现在合作的进度有所放缓。这种动荡对国际经贸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纵观整个非洲,中西非地区比如马里地区也有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讲是比较平稳的;东非地区还是比较稳定的。在大的稳定的格局下,我们的贸易还是呈上升的势头,我们也希望非洲社会越来越稳定,为我们的合作创造很好的前提条件。
2013-08-29 10:28:11
- 中国日报社记者:
在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政府宣布了在五个领域继续推进中国务实合作的新举措,其中三个涉及经贸方面。请问这一年以来这些举措的落实情况如何?这一年以来中国在参与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2013-08-29 10:31:46
- 李金早:
我想请钟司长来回答这个问题。
2013-08-29 10:32:26
- 钟曼英:
刚才你提到的新举措中有三个领域涉及到投融资领域的合作、发展援助领域的合作、支持非洲一体化进程。投融资方面,我们承诺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的各类资金支持,现在这方面的进展是很顺利的,我们已经和一些非洲国家签署了相关的优惠性贷款和商业贷款,支持非洲建设一些涉及到基础设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电信等方面的项目,进展是比较顺利的。
发展援助方面,影响涉及的面比较宽,新举措涉及到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人力资源培训,包括环境保护,这些方面应该说都是在顺利进行当中。在人员培训方面已经完成了3000人的培训。同时我们也在和非洲国家就文化中心的设置,包括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建立,以及帮助非洲提升海关和商检水平的项目,我们和非洲都在协商之中。这部分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涉及的面比较宽,项目比较具体,有时候项目规模也不是很大。从北京峰会以来,这是第三次实施具体的合作举措,中非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所以我们和非方的沟通是非常顺畅的,在三年到的时候,可以按期完成承诺。
2013-08-29 10:33:37
- 钟曼英:
关于跨国跨区的基础设施合作,是在第五次部长级会议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表述,以前是没有这方面内容的,反映了近年来非洲一体化进程在加快,以及中非在这方面合作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由于这是一个新的合作的层面,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一个特别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双方都开展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首先在机制安排上我们和非盟要建立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的工作小组,我们现在和东非共同体、西部非洲共同体也建立了经贸合作的机制,目前也有跨国跨区的基础设施项目正在探讨之中。现在也有一些设想,但是因为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跨国跨区域的项目规模大,项目种类多,应该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从我们来讲,我们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第二要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发挥中方的优势,结合自身的资金能力,同时也要配合非方重点关注的项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逐步实施。谢谢。
2013-08-29 10:37:02
- 香港文汇报记者: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而且人均GDP在百位左右,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援助非洲?有媒体报道说中国的援助不够公开和透明,其中的目的在于获取非洲的资源,或者是帮助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落地,请问部长怎么看这个问题?
2013-08-29 10:39:52
- 李金早:
中国的援助很多人很关注,中国援助透明度的问题一直有很多人提出来,大家只要看一看我们发布的中国对外援助的白皮书,今天的白皮书是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关系的白皮书,我们之前也发布过中国对外援助的白皮书,今年还要发布第二版对外援助的白皮书。同时中国对外援助的一些基本统计数据和基本情况大家可以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的网上查出来。所以,透明还是不透明,大家可以作出评判。
对于具体的还在进行中间的一些事项,还有一个磋商的阶段,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中国的援助从来都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我们对受援国从来不强加给他们一些特殊的要求,而且不干涉他们的内政。同时我们很注重通过援助来提高受援国的能力。
2013-08-29 10:40:33
- 李金早:
至于你刚才提到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拿出一定的物资和资金进行援助,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都是地球村的村民,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都有责任去帮一些困难的国家和地区,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生存在地球上的起码的道义、责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当然也有自己的实际困难,我们也还有很多需要扶助的困难群体,尤其是中西部一些偏远山区的民众,他们的生活还不宽裕,甚至还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我们就完全可以不需要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我们国家是一个整体,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尽管我们有困难,但是我们还应该有责任帮助其他一些更加困难的地方。因为在我们自己困难的时候,我们国家也接受过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援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们遇到自然灾害以及特殊困难时,接受过其他国家或者一些地区的援助。比如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有许多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甚至包括非洲这样一些很穷的国家也提供了一定的援助。按GDP来算,非洲那么穷,也给我们提供了援助。这体现了一个国际公民、地球村村民的责任意识和道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社会有一定的发展,我们更应该尽我们所能,量力而行,向一些困难的地方提供援助,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在世界之林有更好的形象作出贡献。相信大家都有这个觉悟,谢谢。
2013-08-29 10:42:23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今年是援外医疗50年,请您介绍一下过去50年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未来有什么样的打算?请您从经贸关系的角度解读一下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2013-08-29 10:47:14
- 李金早:
中国向非洲派出医疗队,到今年整整50年。效果不需要我们讲,大家有机会到非洲去寻访非洲的老百姓,特别是受到中国医疗队治疗、关护的群众,大家就可以得出结论。我最近几次到了非洲国家,比如卢旺达,卢旺达是一个经历过战乱的国家,我到了一个偏远山区,那里有中国援建的医院。我碰到当地老百姓,他们讲中国医疗队在这里有一个很感人的事情。一个当地小伙子说非洲的农村妇女生孩子只能在家里,在家生孩子的条件非常有限,所以婴儿的存活率是非常低的。这个小伙子说在他之前有四个姐妹,无一存活,他很幸运,因为等到他出生的时候,医疗队巡访到了他们村,所以他活了下来,而且他之后的四个姐妹全都存活,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事。
2013-08-29 10:48:42
- 李金早:
大家都知道,那里的疟疾很厉害,我们除了派出医疗队,还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药品——青蒿素,这是从中药材提炼出来的一种抗疟疾的药,使得非洲国家抗疟疾的水平大为提高。我到卢旺达,他的卫生部长一起陪我去看这个医院,我们到病房去看,老百姓对中国医疗队由衷的感激。没有医疗队去,很多病基本是靠天,中国的医疗队去了之后,使用我们的医药品,效果非常好。在过去50年中,我们的援外医疗队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认同,增进我们和非洲人民的感情,这是非常宝贵的。
2013-08-29 10:51:54
- 李金早:
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非洲的首脑和卫生部长来参加会议,大家都对50年的辉煌历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各个省采取对口派出医疗队的形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国际主义的精神,这些白衣天使在非洲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他们自己也是在非常艰苦、卫生条件很差的条件下工作,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下一步医疗队还要继续派出,还要在总结前50年经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改进医疗队在那里工作的方式,同时还要改善到非洲去的医疗人员的生活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在那里更好地工作。谢谢。
2013-08-29 10:54:03
- 澳门日报记者:
据我了解,澳门同非洲葡语国家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请问李部长,澳门在促进中非贸易合作,特别是在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方面,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现状和前景怎么样?
2013-08-29 11:00:34
- 李金早:
你提的问题很好,中国和葡语国家——包括在非洲的葡语国家,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澳门在加强中国大陆以及整个中国和非洲的关系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因为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澳门和这些国家都有很深的联系,从语言到习俗、文化,关系都很近。澳门下一步还可以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再加上我刚才讲的语言优势,还有习俗文化的优势,发挥独特的作用。比如说我们连续几年在澳门举行的中国和葡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论坛,办了几届了,我听到的反应是很不错的。现在不光是非洲国家,还有南美国家,也很有参与的积极性,很有可能这样一个论坛还会升格。根据成员国的呼吁,他们强烈要求,这本来是一个临时性的会议,现在会员国要求把它升格、固定,能够在更高的层次来讨论这个事,足见澳门这个地方的重要性,澳门对这样一些国家的吸引力。
现在商务部还有一个对外承包商会,他们和澳门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澳门本身的机制、体制有自己的优势,比较灵活,能够和内地的企业进一步加强沟通,特别是和商协会进一步加深合作,应该是大有可为的。
2013-08-29 11:00:52
- 主持人 胡凯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2013-08-29 11:06:26
图片内容:
8月29日10点 国新办就《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举行发布会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
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介绍中非经贸合作的情况
中新社记者提问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胡凯红主持发布会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国新办就《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举行发布会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西亚非洲司司长钟曼英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记者提问
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回答记者提问
澳门日报记者提问
西亚非洲司司长钟曼英在发布会后接受记者采访
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在发布会后接受记者采访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zb/olderDatagwyxwbxwfbh/20130829gxb_1377750308.mp4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8月29日10点 国新办就《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举行发布会
中国网 杨丹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
中国网 杨丹
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介绍中非经贸合作的情况
中国网 杨丹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丹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胡凯红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杨丹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丹
国新办就《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举行发布会
中国网 杨丹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丹
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丹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丹
西亚非洲司司长钟曼英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丹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丹
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丹
澳门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丹
西亚非洲司司长钟曼英在发布会后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网 杨丹
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在发布会后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