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农业部就“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举行发布会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定于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上午10点,在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农业部机关大楼一层)举行“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闻发布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农业部就“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举行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定于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上午10点,在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农业部机关大楼一层)举行“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闻发布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雷刘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前不久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全面部署。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作为我们治国理政长期不变的基本方针。为使社会公众和媒体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部的有关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先生,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下面,首先请曾司长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2014-01-24 09:52:48

  • 曾衍德: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交流粮食生产的有关情况,首先感谢长期以来对粮食生产和种植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共同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年粮食总产12039亿斤,比上年增加24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首次实现“十连增”,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在粮食连年增产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进一步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继续保持粮食生产发展的好势头,意义重大。

    2014-01-24 09:54:58

  • 曾衍德:

    为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农业部近日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通知》,强调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加强,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2014-01-24 09:56:55

  • 曾衍德:

    一是切实增强责任感,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要求各级农业部门以高度的自觉、坚决的态度,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防止和克服连年丰收后的松懈情绪,以创新的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务实的态度坚决落实各项措施,力争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上年水平、粮食产量保持在11000亿斤以上。

    2014-01-24 09:57:40

  • 曾衍德:

    二是切实抓好政策落实,保持好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更大、指向更明,关键是抓好落实,重点是制定好实施方案,开展好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足额兑现到户、尽快落实到田。同时,密切跟踪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积极开展好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试点,推动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2014-01-24 09:58:15

  • 曾衍德:

    三是切实抓好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粮食安全的根基在耕地。保护好耕地,农业部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密切与国土资源部门合作,划定好永久基本农田,管好用好基本农田,坚守耕地红线。结合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沃土工程等,加快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大力提升耕地质量。同时,开展好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积极参与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确保补充耕地数量不少、质量不降。

    2014-01-24 09:58:50

  • 曾衍德:

    四是切实抓好科技服务,努力提高单产水平,强化质量安全管控。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好技术指导意见,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民落实好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方式,充分利用高产创建平台,在继续抓好整建制试点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增产模式攻关,全力抓好50个攻关试点县,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技术模式,打造一批高产高效示范县。加强对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节约用水的培训指导,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4-01-24 09:59:55

  • 曾衍德:

    五是切实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粮食生产生力军。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导,推动出台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从事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农业公益性服务。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粮食生产,尽快制定准入和监管办法,限制土地“非粮化”,禁止“非农化”。

    2014-01-24 10:00:12

  • 曾衍德:

    六是切实抓好防灾减灾,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做到防在灾害前面、抗在关键时点、救在第一时间。同时,加强病虫监测预警,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治、群防群治,确保重大病虫不暴发成灾,实现虫口夺粮。

    2014-01-24 10:00:28

  • 曾衍德:

    七是切实抓好责任落实,形成重农抓粮合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任务繁重,需要各方面力量支持、各种要素的聚集。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涉农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粮食增产行动,积极推动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动、上下协同抓粮食生产的格局。

    2014-01-24 10:00:59

  • 曾衍德:

    昨天是农历小年,转眼就是春节。今年春节期间就立春。立春后,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即将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从当前生产形势看,冬小麦面积比上年增加100多万亩,苗情长势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为再夺夏粮丰收开了个好头。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北方冬麦区旱象显现、发生冬春连旱的可能性较大,黄淮和江淮部分麦田旺弱并存、苗情复杂,东北地区可能出现低温春涝“双碰头”等。尽管这些问题是局部的、苗头性的,但事关夏粮和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局,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为此,农业部定于2月8日(春节假期后第二天)召开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迅速掀起春季田管和春耕生产的热潮。

    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2014-01-24 10:01:03

  • 主持人 雷刘功:

    谢谢曾衍德司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各位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4-01-24 10:01:50

  • 农民日报记者:

    去年我国粮食实现“十连增”,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十连增”之后,增产的好势头还可不可以持续?如果要继续增产,潜力在哪里?

    2014-01-24 10:02:12

  • 曾衍德:

    这个问题是我们正在考虑和研究的。我有两句话要说:发展生产保供给是硬任务,促进粮食稳定增产是硬道理。多年来我们就是这么认识的,也是这么抓的。粮食“十连增”创造了奇迹,来之不易。但是,我们在高起点上,现在是在高位爬坡,非常艰难。能不能继续增产?我们想,从技术和工作的角度上还是可以的,我想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科技增产有潜力。去年粮食亩产是358.5公斤,相对十年前粮食亩产提高69.6公斤,单产水平相当高。未来还有没有潜力?科技的潜力,从良种来看,我们现有的一些品种,包括区试的品种产量水平和现有的品种有50%—80%的差距。我们考虑,预计到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还要完成1-2次品种更新,未来粮食单产可以提高15-20公斤。

    2014-01-24 10:02:47

  • 曾衍德:

    第二个方面,地力的潜力。就是耕地质量,这是提高单产的重点,没有耕地质量做基础提高单产是不可能的。下一步,要通过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计划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更新提质2亿亩高产田。专家测算,高产田更新提质后单产可提高5%,中低产田改造后单产可以提高20%,将新增生产能力1000多亿斤。

    2014-01-24 10:09:52

  • 曾衍德:

    第三个方面,防灾减灾的潜力。农作物每年气象灾害面积大概在5-6亿亩,还有生物灾害,发生病虫害的面积是70多亿亩次。这样下来,每年因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损失的粮食1000多亿斤。损失减少就是增产,这一块还有潜力。当然,这些潜力的发挥和挖掘,都需要有持续不断的投入,来实现产能的提升。这是粮食稳定生产需要抓的三方面工作。

    2014-01-24 10:13:23

  • 中国网记者:

    2013年底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20.3亿亩,比之前掌握的数据多出了2亿亩,这是否意味着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的压力有所减轻?将对粮食生产有怎样的影响?谢谢!

    2014-01-24 10:16:04

  • 曾衍德:

    耕地的问题大家都很关注。现在来看,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数字,帐面面积数字增加了。但是我们讲,实际的耕地面积还是这么多,多出2亿亩的耕地,主要是受调查标准和技术方法改进的影响,不是说耕地就增加了,而是数值的变化。我提出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不要以为耕地数量增加,耕地的红线就不要守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绝对不能“非农化”,如果耕地都不种粮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

    2014-01-24 10:16:43

  • 曾衍德:

    我们计算了一下,随着人口增长,包括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红线还必须坚守。这是保障未来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更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所在。

    还要防止另一个倾向,不要以为耕地面积数量增加了,测算下来单产水平降低了,就以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就不需要耕地面积的保障了。将来按照新发布的耕地数据进行测算,粮食单产可能降低。我国的单产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差距就是潜力,不要认为就不需要这么多耕地来支持,这个问题必须明确提出来。

    2014-01-24 10:19:21

  • 曾衍德:

    粮食安全的根基在耕地,从农业部门来讲,有两方面要抓紧抓好,一是积极参与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目前我们正与国土资源部密切合作,制定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有关工作,下一步要在划定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划、管、用”的机制。要制定工作规则,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基本农田划定真正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完善补充耕地的质量验收制度和标准。

    2014-01-24 10:26:40

  • 曾衍德:

    第二项工作,要着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这是农业部门重要的职责。要结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重金属污染耕地、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综合治理,推动实施“沃土工程”,整合耕地修复等项目资金,以培肥地力、养分平衡、土壤改良、耕地修复、农田节水为重点,集中投入、连片建设,夯实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2014-01-24 10:28:57

  • 农村工作通讯杂志记者: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您怎么理解这个战略的内涵?

    2014-01-24 10:31:19

  • 曾衍德: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来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字方针,就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这是着眼我国的国情、农情和粮情提出的新战略,内涵丰富,要求具体。20字,我理解应该有三点:

    第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根据我国的资源禀赋和粮食消费需求的实际,确定科学的、可行的粮食自给率目标。大家都知道,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需求量很大,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未来一个时期,粮食需求仍将呈刚性增长趋势。大体测算,每年因人口数量增长,包括城镇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长超过100亿斤。需求这么大,耕地就这么多,必须有保有压。我们提出一个目标,要保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最基本的目标,就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谷物里面主体是稻谷、玉米、小麦三项,这三大粮食作物品种的产量占现有粮食产量的90%以上,保住了谷物,国家粮食安全就有了基础。

    2014-01-24 10:32:06

  • 曾衍德:

    我们测算了一下,根据粮食生产现状和资源条件,我们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谷物应保持在95%以上,这是自给率,其中需求最大的是玉米,玉米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需求很旺。

    目标里面还有一个内容,最核心的目标是保障口粮安全,这是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和特点的,也是我们经常讲的吃米饭、吃馒头,这是老百姓基本生活需求。稻谷是最重要的口粮品种,全国有60%以上的人口,主粮以米饭为主,但是小麦、面食在西北地区是主要的口粮。我们提出,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就是基本百分之百,不能说是绝对百分之百。我们有一些品种调剂,比如说强筋小麦,可以适当进口一点。

    2014-01-24 10:36:27

  • 曾衍德:

    第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根本的还是要确保产能的提升。就是中央领导提出来的,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实现这个目标,根本还是要提升粮食产能,就是藏粮于地。今后这方面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下一步,我们正在组织实施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改善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让粮食产能有一个新的提升。

    2014-01-24 10:40:23

  • 曾衍德:

    第二个方面,加快建设一批产粮大市大县。目前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地市有30多个,产量超10亿斤的产粮大县有400多个,这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主力军。我们要在抓好13个粮食主产省的同时,政策重点向这些产粮大市大县倾斜,重点是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奖补力度,完善利益补偿机制,着力解决经济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问题,让种粮大县经济上得实惠,打造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粮食核心产区。

    第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水平。目前,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还要占用一部分耕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路子。这方面的要求、内涵也比较多,但是从农业部门的工作来讲有两条:第一条,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要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加快选育一些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有关种业发展,国务院已经做了全面部署,正在有力有序推进。另一方面,加快推进集成技术的推广。在集成技术推广方面,我们也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潜力还很大,重点是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特别是去年农业部提出的要扎实推进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尽快形成一批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成熟技术模式,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进一步挖掘科技增产的潜力。

    2014-01-24 10:42:15

  • 记者:

    请问曾司长,平时我们说“粮食增产”,下一句往往就是“农民增收”。但是我们注意到特别是今年在一些玉米主产区,农民增产了之后反而没有增收,粮种得越多反而越吃亏。不知道下一步在提升主产区和农民的积极性上,农业部门有什么新举措呢?

    2014-01-24 10:46:30

  • 曾衍德:

    这是我们粮食生产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这里面包括两个问题:一个是主产区的积极性问题,一个是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过去是讲三个积极性,现在政策里还是讲这两个积极性。这是中央一直在不断完善,着力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调动主产区的积极性问题。主产区的概念大家可能知道一些,有几个数字。目前,全国75%以上的粮食产量、80%以上的商品粮、90%左右的粮食调出量都来自13个主产区。长期以来,粮食主产区财政经济状况比较紧张,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影响了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解决这个问题,核心是利益调节。从新一轮政策看,我们想着力加强的有三个字,一个是“加”,一个是“减”,一个是“建”。从“加”来讲,就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奖补力度。中央财政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产粮大县的财政奖励,去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达到320亿,比上年增加40亿元。

    “减”,主要是减轻主产区财政负担。2011年已全面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同时降低基建投资配套比例。

    “建”,就是要加强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今后的政策来看,我们着力研究的也是两个字,一是“补”,二是“联”。“补”,就是补偿主产区生产的商品粮,这一块需要系统设计,要科学测算,由中央财政、主销区、主产区共同承担;“联”,就是要建立主产区与主销区联动机制,鼓励主销区与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区域合作关系,全面提高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2014-01-24 10:47:11

  • 曾衍德: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问题,这是粮食生产根本性问题。我们讲,抓粮食生产有“两怕”,“一怕”老天不帮忙,老是担惊受怕,抗灾救灾的任务非常重。这些年我们艰难地走过来了,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有一套好的做法。“二怕”粮价不高,农民不愿种。这些年,国家每年出台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包括东北的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农民只有种粮划算才种粮,不划算就不种粮。国家释放价格信号,这是非常强烈的。再一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预期,调动农民积极性非常关键。粮食“十连增”,粮食面积增加了1.88亿亩,这为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政策的取向就是要完善粮食重点品种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这个政策还要不断完善。这方面,今年国家已经公布了小麦的收购价,每斤提高了6分钱,达到了1.18元。近期国家还要公布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争取在春耕前发布,也是给农民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让农民算算账,种粮有干头,有赚头。

    2014-01-24 10:53:09

  • 曾衍德:

    同时我们还有一项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在东北大豆产区搞目标价格试点,这也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农民种粮划算,这是一项新政策。再一个是继续完善补贴政策。国家有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直补加上农资综合补贴,这四项去年是1673亿元,其中良种补贴22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217.5亿元、种粮直补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1078亿元。过去有皇粮国税,种粮是要交税的。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也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014-01-24 10:56:12

  • 路透社记者:

    中央政府已经提出了今年要推进受损害的土地的休养生息政策。我想问,休养生息土地需要多长时间?会花多少钱来进行休养生息?

    2014-01-24 10:58:37

  • 曾衍德:

    这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些年粮食“十连增”,可能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是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多,带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包括地下水超采等问题。这些问题中央1号文件已经明确提出来了,这是今年抓的重中之重。我们有两项工作考虑。第一项,是在摸清基数的基础上,制定好科学规划,包括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保护区、湿地、生态脆弱和水土流失区,整个情况摸清楚以后,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同时还要制定对环境污染突出地区的综合治理规划,这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

    2014-01-24 10:59:12

  • 曾衍德:

    第二项工作,就是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我们今年重点抓两个试点,一个是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这里包括耕地修复和质量建设,包括特别重的土壤污染区的种植结构调整,有些土地不适于种粮食,可能要调整一部分,种非食用作物。还可以寻找一些对重金属低吸附的品种来种,有些品种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吸附力很低。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比如长江流域主产区的土壤酸化,通过一些农业措施,比如用生石灰,把重金属污染固化、钝化。今年这一块搞试点。还有一个试点,就是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我们今年搞的是河北省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综合治理试点,这个方案基本出来了。我们有几个调整,有一部分可以调整不种小麦,但更主要的措施就是要开展农田节水,特别是我们现在比较成熟的一项技术叫“水肥一体化”,这个技术节水效果非常明显。在华北地区来讲,小麦是主产区,小麦是口粮品种,我们还要稳定。再一个华北地区,春季耕地覆盖要防止沙尘暴,所以是一个综合治理的作用,治理是科学的,符合农民意愿,也符合当地实际。我们要通过这两项工作推进耕地污染的治理,包括地下水超采区的综合治理。

    2014-01-24 11:03:43

  • 中央电视台记者:

    刚才您提到今年粮食继续增产仍有空间,其中依靠科技能够增产500亿斤。我们了解到,这几年农业生产上,取得的突破性的技术并不是很多。我想问的是农业部想通过什么办法来提高粮食的单产?

    2014-01-24 11:13:24

  • 曾衍德:

    这是我们正在做的,将来逐步加强的工作。我们讲,耕地资源约束越来越强化,只能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路子。依靠科技,我们目前来讲,确实现在还没有突破性的品种,但是有一点,靠单项技术来提高单产,现在不是很现实。现在叫“技术的集成”。我们从2008年开始,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就是以万亩田为示范片,集成现有的实用技术,效果非常好。我们推广了几年,已经创造了一批高产典型。这项工作使基层农技人员有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也有了体现价值的平台,这个队伍通过这个平台,他们精心地进行技术的推广。

    2014-01-24 11:14:01

  • 曾衍德:

    下一步,我们更主要的是在总结高产创建经验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升级版,就是我们现在提出的要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这个问题我多说两句。我们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与高产创建是一脉相承的,是高产创建的升级。体现在以下三点。一个是目标的升级。高产创建是以万亩片为主,还是比较零碎的,需要把高产创建的做法和经验,引入到现在的模式攻关中,展示在更大区域、更大范围里,进行技术提升。第二个特点,是力量的聚合,高产创建是以基层农技人员为主,但是我们搞模式攻关,集合了教学、科研、基层推广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等多方面,是一个整合的力量,包括九大技术瓶颈攻关,都是由科研单位和教学单位参与的。第三个是范围的扩大,过去是万亩片,现在要搞生态区,这一套成熟的技术模式适用于相似的生态区,通过这个来升级,打造一批高产高效的示范区。

    下一步工作,我们将挖掘生产潜力,依托这个重大的载体,在工作上,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抓好试点,目前制定了涵盖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四大区域,29个粮食生产优势区,涉及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油菜5大作物,以不同的主推技术为核心的58个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今年我们选择了50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和50个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全面推广应用,打造一批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区。第二是总结完善,对关键技术进一步细化量化,对一些苗头性技术深入研究,示范攻关。第三项工作,边试验边推广,对试点县形成的成熟技术要在相同的生态类型区域大范围推广。这是一个重要的抓手,通过这种推广方式的创新,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挖掘新一轮的粮食增产潜力。

    2014-01-24 11:19:48

  •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在基层采访的时候看到现在农村种田的农民主要以年龄大的人居多,青壮年劳动力比较少,现在看来,今后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日渐凸显,我想请问曾司长,农业部有什么考虑和打算吗?

    2014-01-24 11:26:46

  • 曾衍德:

    这些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以后,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在一些地方趋势非常明显。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提的问题:今后谁来种地?这是中央领导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来的。有两条,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农业部将在工作上重点抓好一个前提,推进“两新”:一个前提是推进土地规范流转。这里包括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粮食生产,尽快制定准入和监管办法,要限制土地“非粮化”,禁止“非农化”。突出抓好“两新”,这也是1号文件提出来的,一新是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要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导,推动出台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的扶持政策。第二“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要推进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承包式等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从事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农业公益性服务,探索创新农村公益性服务有效供给机制和实现形式。通过这些措施,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2014-01-24 11:27:08

  • 央视财经频道记者:

    去年实现了“十连增”,我们注意到粮食进口量还在增长,曾司长如何看待粮食生产、适度进口和粮食安全的关系?

    2014-01-24 11:29:45

  • 曾衍德:

    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这些年进口的粮食,多数是大豆,去年达到6000多万吨。我想说明两点,第一点,国内的确需要。我们人口众多,生活水平提高了,城镇人口增长,消费量增长很快。我们粮食“十连增”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十连增”以后,现在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不是说丰收就不进口,但是确实有一个品种调剂的问题。比如说大豆,现在进口大豆一个目的是满足食用植物油的需求,更主要的是大豆是畜牧业饲料,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豆,所以需要进口大豆。再有一个,大家关注的谷物品种,小麦每年产量2400多亿斤,可以满足国内需要,但是有食品加工的需要,也要进口一些强筋小麦,这是品种调剂问题。当然还有一个玉米,玉米是需求最旺的,适当进口一点也是需要的。这是第一点,国内的确需要,品种调剂也是必要的。现在进口量相对于国内产能还是非常低的,不到2%,是可控的,也是安全的。第二句话,国际上粮价的确比较便宜。从2010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格,但一些企业从降低成本考虑,适当申请进口一点粮食品种,也是可以理解的。去年第三季度国内小麦、玉米、晚籼稻价格,比国际市场离岸价分别高50%、55%、66%,比配额内进口缴税后价格分别高5%、6%、25%。在国际粮价低的时候,适时适量进口一些粮食,也是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减轻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弥补国内供求缺口的可行途径,既符合我国国情,也顺应农产品贸易国际化的趋势。不管怎么说,尽管粮食进口量还要增长,但是我们要说的是,保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是不会动摇的,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心也是不动摇的。

    2014-01-24 11:30:06

  • 主持人 雷刘功: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4-01-24 11:36:28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

    中国网 郑亮

  • 农业部办公厅副巡视员雷刘功

    中国网 郑亮

  • 农业部就“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郑亮

  • 农业部就“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郑亮

  • 农民日报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农村工作通讯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农业部“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郑亮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路透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农业部“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郑亮

  •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就记者提出的关于农民种田问题进行解答

    中国网 郑亮

  • 农业部办公厅副巡视员雷刘功会后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网 郑亮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