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出版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将于2014年4月11日(星期五)上午9:0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建国门内大街5号)举行《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出版发布暨研讨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出版发布暨研讨会

活动描述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将于2014年4月11日(星期五)上午9:0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建国门内大街5号)举行《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出版发布暨研讨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李周: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预测(2013—2014)》的出版发布暨中国农村经济形势研讨会现在开始。我先介绍一下到会的嘉宾: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教授;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农业部农研中心主任宋洪远教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赵宏彦。我们的合作伙伴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先生;还有我们的老所长张晓山教授。下面先请我们所副所长杜志雄研究员做主题报告。

    2014-04-11 09:01:08

  • 杜志雄:

    尊敬的守宏主任及各位参加会议的代表,大家上午好。原来报告一直是由我们的朱刚教授负责,我们的工作做了一些调整,今年的报告由我来做,我的报告主要是把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特征介绍一下,同时把绿皮书课题组对2014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情况预测给大家比较综合地报告一下。

    2014-04-11 09:02:05

  • 杜志雄:

    一、201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农业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当中的比重略有下降,第一产业或将进入新一轮的周期性增长波动阶段。2013年第一产业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分别为8.8%和4%,呈现双下降的状态。名义增长率的下降更为明显,回落了1.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在10%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多年,2013年比重落到了10%,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

    2014-04-11 09:03:22

  • 杜志雄:

    (二)受波动面积调整,自然灾害较重等多重因素影响,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有增有减,但并没有改变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总格局。有几个情况:

    第一,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粮食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6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初步形成。2013年粮食增产2.1%,从品种结构看,玉米增长了5.9%,继续成为粮食的最大增长来源。2013年玉米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高达98%,这是很少见的。由于水稻略有减产,玉米真正地坐实了第一大粮食作物的地位。

    2013年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有五个:1.粮食播种总面积继续增加,去年增加了75万公顷。2.粮食单产增加比较明显,比上年每公顷增加了75公斤。3.针对主要灾害的防灾抗灾减灾措施比较及时,灾害对粮食的生产影响是有限的。4.财政的持续强有力的支持调动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去年农业四项补贴继续大幅度增加,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并且提价的幅度较大。5.高产创建和农业科技等积极因素对粮食增长的作用在加强。

    2014-04-11 09:05:06

  • 杜志雄:

    第二,在粮食增产的同时,油料、糖料总产量继续增长,但棉花受种植面积减少和单产水平下降较多的双重影响,明显减产。2014年,油料产量增长2.8%,糖料产量在种植面积略有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单产增长,全年的油料产量还是增长了2%。棉花减产比较多,减产了7.7%,由于棉花总产量的减产,人均占有量也相对下降,人均占有量4.6公斤,比上年减少0.4公斤。

    2014-04-11 09:06:35

  • 杜志雄:

    第三,猪牛羊肉在上年增产的基础上增速回落,肉类产量达到8536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8%,增速比上年回落了3.6个百分点。人均肉类占有量继续上升,受H7N9的影响,家禽生产受冲击比较明显,全年禽肉总产量和人均消费量呈现双降格局,分别比上年减少了1.3%和0.2公斤。

    2014-04-11 09:08:15

  • 杜志雄:

    (三)农产品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逆差在2012年急剧扩大的基础上明显回落。

    2013年国际贸易逆差是51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8%。农业对外依存度有所下降,按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年末人民币汇率计算,2013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也就是所谓的贸易依存度达到20%。这个比重比2012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尽管大米、小麦等主粮的进口规模在2013年有所扩大,我们的分析表明,它对国内农业生产和口粮消费的冲击是有限的。

    2014-04-11 09:08:43

  • 杜志雄:

    (四)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居民食品消费价格双上涨。涨幅的方向有差别。农产品生产价格较上年扩大,是增长的;居民食品消费价格的涨幅是缩小的。2013年全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上涨了3.2%,涨幅比上年扩大了0.5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品生产价值上涨了4.3%,但涨幅比上年回落了0.5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年扩大了2.7个百分点,因为2012年是减产的,是负增长。2013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继续保持上涨态势,食品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7%,涨幅比上年回落了0.1个百分点。其中牛肉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4%,羊肉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5%,其他农产品呈现个位数增长,除掉蔬菜和水果之外,涨幅都低于5%。2013年食品消费价格涨幅缩小,可能与农产品增产导致的供求关系更加稳定、限制公务消费以及对禽肉消费的恐慌心理等多重因素相关。

    2014-04-11 09:10:01

  • 杜志雄:

    (五)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农民纯收入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实际增长9.3%,实际增速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

    2014-04-11 09:12:07

  • 杜志雄:

    2013年农民增收的特点有五个方面:

    第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在连续三年超过两位数之后回落到个位数,就是9.3%的水平。

    第二,工资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最大贡献者,达到59%。2013年工资性收入比2012年名义增长16.8%,增长率超过家庭经营增长1倍以上。

    第三,农民收入结构当中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2013年农民纯收入当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分别为4025元和3793元,分别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25%和42.64%。

    第四,农民从土地流转中间、集体资产股份分红获得的收入明显增加。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当中财产性收入已经达到将近300元,是293元,当年名义增长了17.7%,是几大收入来源当中增长最快的。由此可见,改革的红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开始出现。

    第五,城乡居民收入由于农民收入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差别进一步缩小。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连续第四年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3年的3.1:1缩小为3.03:1。2013年不同收入组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均有增长,但增速有别,呈现收入由低到高,两头小、中间高的特点,中等偏下收入增长最快。201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由0.3857变化为0.3867,只差了0.001的数量级。2013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较快,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比东部高了2个百分点,比中部地区高0.7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的区域差距继续收窄。

    上面这几个方面是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情况及变化。

    2014-04-11 09:12:38

  • 杜志雄:

    二、2014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预测

    在这之前,还是要进一步强调一下,这样一个指标预测是中国社学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绿皮书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不代表国家统计局的观点,各位媒体朋友要记住这一点。

    (一)粮食继续保持增长。假定粮食增长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基本稳定,农业受灾程度中等,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25%,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增强。在这样的前提假设条件下,估计2014年粮食将继续增长,预测总产量大约在6.1亿吨左右的水平,新增产量大约1000万吨,其中稻谷和小麦会增产,而玉米快速增长的势头可能会发生改变。

    2014-04-11 09:14:58

  • 杜志雄:

    (二)油料小幅增产,糖料小幅减产,棉花进一步减产。2014年在国家继续实施激励油料生产各项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油料仍然可能小幅度增产,总产量将达到3600万吨左右。受机械化程度低和进口冲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糖料预期会小幅度减产,总产量预计降到1.3亿吨左右。2014年在生产价格基本稳定,新疆棉区目标价格试点取得进展,棉农对棉花市场价格预期不确定上升这三个假设条件下,棉花仍将进一步减产,预计产量下降到约600万吨左右。

    2014-04-11 09:15:53

  • 杜志雄:

    (三)畜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2013年生猪生产价格下跌的幅度明显缩小,活牛、活羊的生产价格继续保持较大幅度上涨,以肉类生产为主的畜牧业生产价格已经结束下跌态势,由下跌态势转为小幅上涨态势,鉴于这样三个事实,估计2014年肉类生产将继续保持扩大态势,预测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8800万吨左右。猪牛羊肉等都会普遍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测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6700万吨左右,但猪肉供给结构会发生变化,由于越来越多的小散户可能会退出养猪行业,规模养猪户和规模养殖场贡献度上升,预计2014年猪肉产量将达到5600万吨左右。

    2014-04-11 09:17:51

  • 杜志雄:

    (四)农产品生产价格继续上涨。首先,2014年农产品生产价格保持上涨态势,预计上涨5%左右,高于上一年度的3.2%。尽管如此,它对CPI及其物价总水平的冲击力不会太明显,仍然还是属于合理的可控范围。其次,粮食生产价格面临较大的下跌压力,根据我们模型的预测,如果不考虑脱市收购等政策影响,粮食生产价格可能会下跌3%,这是模型的预测。但我们考虑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进一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继续执行玉米等临时收储政策的积极影响,对粮食生产价格过度下跌的弥补效应,预计2014年粮食实际的生产价格还会同比上涨2%左右。但由于国内玉米供给相对过剩,进口玉米价格低迷,玉米加工需求不足这样的一些因素影响,玉米的生产价格下跌的压力会增大。第三,考虑到生猪产销结构调整的影响,牛羊肉等市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的事实,估计2014年畜牧业生产产品价格同比涨幅可能会超过8%。

    2014-04-11 09:20:08

  • 杜志雄:

    (五)食品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会缩小。预测2014年食品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涨幅比上年有所回落,预测粮食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油脂消费价格基本稳定,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蔬菜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水产品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

    2014-04-11 09:21:40

  • 杜志雄:

    (六)农产品进口规模继续扩大,农产品进口增长速度可能会下降。尽管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适中——7.5%,但农产品整体需求会因城镇化加速等结构性因素影响仍然保持增长势头,加上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供给宽松,价格波动下降的刺激,估计2014年农产品进口规模仍然会扩大,但是增长速度可能会下降。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增幅下降,但随着粮油棉进口规模扩大,进口对国内农业,特别是粮食产生冲击的风险可能会上升。预测201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同比增速下降到5%左右,农业对外依存度较上年有所下降。

    2014-04-11 09:21:53

  • 杜志雄:

    (七)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增长,增速继续回落。农民人均纯收入2014年仍然会保持2011年以来的增速回落的格局,预计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到近万元,大约是9900元左右,比上年名义增长11%,实际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仍然会快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估计按当年价格计算,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将降到3%以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2014-04-11 09:23:01

  • 杜志雄:

    (八)第一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速度降到4%以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入到10%以下的新的时代。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回落,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将达到6.2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实际增长降到4%以下。估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9.8%。

    2014-04-11 09:23:21

  • 杜志雄:

    (九)农民消费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对增内需、拉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农民收入预期较快增长,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引致的更高社会保障水平,会调动更多农民消费,预计2014年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大约15%。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当中所占的比重将上升到13.5%以上,预计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指7400元,比上年增长12%左右。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对上一年农村运行的特征和2014年农村农业发展主要情况的预测,就报告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4-04-11 09:25:48

  • 李周:

    谢谢。下面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社学科学院副院长李扬研究员致辞,大家欢迎。

    2014-04-11 09:26:31

  • 李扬:

    尊敬的黄守宏主任,尊敬的各位来自不同岗位的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绿皮书的发布表示祝贺。绿皮书是我们院皮书系列中一个非常有分量的一个报告系列,同时也是我们农村所多少年来集全所之力,在统计局、农业部等兄弟单位的帮助下,做出来的积极成果。今天这个成果能够向大家展示,我们觉得是非常好的事情。尤其是刚刚听到对于去年的总结,我们在好几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比较关注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再次超过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从而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而且我也注意到,在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中,财产性收入增长最快,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改革的方向,这样一些改革由这些数据证明取得了预期的成果,非常好。

    2014-04-11 09:28:28

  • 李扬:

    同时我也听到我们的预测,今年的情况还是不错。大家都知道,现在都在搞预测,都在讨论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还是比较明显。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的情况下,农村、农业保持了稳定的而且是很可观的增长,应该说给了我们信息,稳定经济就有了基础。这是当前讨论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个亮点。借这个机会我想说,自从三中全会做出具有历史意义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以来,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从中央的层面来说,作出了一些新的战略决策,因此我觉得在今后我们应当认真全面地贯彻落实这样一个战略决策。

    2014-04-11 09:30:46

  • 李扬:

    在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关于农业的问题是在城乡一体化这样一个大题目下展开的,我想大家都敏感地注意到,在这样一个大题目下讲了四个问题,三个是农业,一个是城镇化。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强调规模经济,强调专业化,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进行投资。我总的体会是要让我们的农业现代化,而且要让我们的农业成为一个职业,不像过去农业就是农民干的,把社会的身份和经济的活动,甚至是其他一些东西都压缩在一个身份上,乃至一个意义上,这样社会就僵化了。我体会三中全会的《决定》,城乡一体化的第一个问题其实是解放了,把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当做一个职业来看待,不只是农民可以做,城里人也可以去搞农业,广泛动员社会资本,用社会的力量,用规模经济,用现代科技来发展农业,我相信会使农业有大的发展。

    2014-04-11 09:32:38

  • 李扬:

    三中全会在城乡一体化框架中谈的第二个问题是确权,现在农村三个权:土地承包权、建设性用地的集体所有权,还有宅基地的居住权,这三个权按照中央的安排,都要逐渐确认,使得它是可以确认的、可以行使的、受到保护的产权。我们知道,确权对于经济学是第一重要的事情,所谓提高效率,所谓资源配置,其实就是对权力的配置,对权力的保护,尽可能挖掘它的标的价值,所以确权是第一重要的事情。三中全会以前,其实有很多地方已经做了探讨,三中全会之后这些探讨在更广的范围内、更深的程度上展开,已经产生出了一些新的结果。这些权利是可以交易的,我说的是广义的概念,包括抵押、质押等等,可以行使各种权利的各种方面。权利是确认的,并且是可以交易的,于是它会产生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果。现在在很多地方这个过程是很大的,速度非常之快。“两会”期间,汪洋副总理在我们小组讨论了三次,他是分管农业的,谈了很多问题,他说总体来说是健康的,就是确权交易是整体健康的,但有些地方稍微快了一点,因为大家对中央做出这样一个决策的深刻含义还需要认真去理解,不是简单说卖什么东西,其实意味着我们整个农村经济、农业经济的根本性改变,是广大农民身份的一个根本性改变,是权利的根本性改变,所以这个意义还要进一步确认。

    2014-04-11 09:34:27

  • 李扬:

    讲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之后,才顺便讲到城镇化。这个变化我觉得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把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总题目,而且在一体化下面把农民的权利,特别是对地的权利加以详细阐述、确认之后再讲城镇化,使得城镇化一下就有了新的含义。最近我们跑了几个地方,包括县一级,农民说我们不要去当市民。现在大家都说市民化了,一个农民市民化,全国平均15万,北京几十万,政府算帐,怎么提高城镇化一个点、两个点。农民说我们不要当市民,因为当市民意味着三个权利要放弃,关于土地的权利要放弃。农民是很精明的,他算帐,如果放弃三个权利获得一个市民的权利,合算不合算?县这一级,我问了很多农民,当市民当不当?说不当,有地就有钱,有地就踏实。我的意思是这样一个突然的权利的重新确认之后,它改变了城乡的一些比较利益的格局,会使城镇化呈现另外的面貌。现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二线以下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很明显地变化了,甚至包括杭州这种二线城市,北京这种一线城市的局部地区,一些房地产项目,也都产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这都是因为三中全会关于城乡一体化战略推出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结果。

    2014-04-11 09:37:07

  • 李扬:

    我想讲的意思是希望明年对这个问题再做出一些研究。以前我们讲城镇化的时候总是有一个疑惑,因为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城镇化都是节约土地,只有中国城镇化是城市和农村争土地,以至于18亿亩红线好像还是守不住。这个事情有非常多的争论,到安徽、江西、四川去看,那么多地抛荒,看了那个就会觉得守18亿亩也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大面积抛荒。现在如果说地是那么精贵,确权确到农民和农村组织头上,他们会把它当成一个真正的财产权利来使用,它的配置肯定是另外一种情况。所以我觉得如果是这样的话,按照这样一条路走,所谓争土地的问题有可能会弱化。报告也说城镇化发展农村和城市争土地,新的产权格局下,资源配置一定会有新的格局,我们希望在明年的书上加一个显著的部分。现在不能只就吃来讲农业,它实际是在城乡一体化大战略下的一个部分。

    2014-04-11 09:39:15

  • 李扬:

    另外是希望加强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其实农村说这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已经有过这个研究,绿色GDP等等。在讨论农村农业权威性的研究报告中,应该把这些内容展示出来,不要只是那一块,那块只是少数人在关心,实际应该放在这点,让大家像关心粮食、关心猪一样去关心它,这是改革的显著的一块,在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118个研究项目中占将近30个,生态文明建设相当部分跟农村农业有关,我希望这块以后再加强一下。我们现在讲粮食、讲农村收入时已经讲得很权威、很周全了,希望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这两个内容加进去,这样的话这个书就更加完善了。借这个机会我就讲这点感想,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2014-04-11 09:41:03

  • 李周:

    谢谢李扬院长。李扬院长对我们的绿皮书作出了肯定,同时对有关“三农”问题的重大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对我们改进绿皮书会有很大帮助,再次感谢李扬院长。下面请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也是我们的出版方讲话。

    2014-04-11 09:42:50

  • 杨群:

    李院长、黄主任,各位专家学者,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在周五这个繁忙的早晨抽空参加新一年度农村绿皮书的发布。作为出版方,我代表社科文献出版社祝贺新一年度农村绿皮书的出版发布,今年的这本绿皮书是农发所主持的第22本农村绿皮书,22年挺不容易,在座的张晓山先生、李周先生一直在关心支持这个事情,还有已经退了的学者专家也一直是我们绿皮书的主要创作者。坚持22年,我想是挺不容易的事情。我记得刚开始时皮书也是不成型的,皮书本身是在摸索中不断发展、不断规范,刚刚开始时可能报告的形式、内容等等跟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想不只凝聚了一代学者的心血在里面,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同时感谢农发所的领导、专家学者对我们文献出版社的信任,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交给我们出版,也是对我们皮书这样一个产品的大力支持。感谢与会的专家学者、媒体的朋友,作为一个系列产品,皮书由小到大,由影响平平到现在逐渐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是与大家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作为撰著者是我们的专家学者,作为出版者是我们的出版社,要把影响在社会上推展开来还是靠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大家。

    2014-04-11 09:43:17

  • 杨群:

    借此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下最近几年皮书的新情况,大概有几方面:

    一是院里对我们皮书的出版工作、皮书的编撰工作越来越重视。总体来说,皮书从小到大,能发展到今天和我们各级院领导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这几年院里对于皮书作为智库平台——作为科学院三个定位之一的智囊团、参谋库,对一些智库产品的发布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给予的关心和重视越来越多。2011年初在京西宾馆召开的由我们院主持的皮书工作会议,将整个皮书工作提高到院的层级来进行关心支持,这些年我们院对皮书的要求随着关心支持力度的加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从内容到出版的形式,到编校的质量,已经给予很具体、很细致的要求,所以随着这方面的加大,也是对编撰、出版都提出了要求。截止到2013年12月,我们出版的皮书,作为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皮书一共是248种。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皮书多一点,其中40种已经列入院“常青工程”支持项目,院里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了非常多的支持,使得皮书的出版、编撰有了更好的条件。当然,伴随这些的就是对皮书本身,从内容到出版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里各位领导都给予很多关心。昨天下午李扬院长在3点多钟到文献出版社就皮书具体问题召开现场会,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提高皮书的品质,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指示。所以我想这些年我们皮书的发展和院里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2014-04-11 09:46:03

  • 杨群:

    二是我们的皮书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专家学者的努力、院里的重视,确实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是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需要提高、完善的地方。不要说是院外的皮书,我们80多种皮书之外还有248种,我们院占了1/3弱一点,其他还有很多外边的,质量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皮书本身是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的,有很多地方还需要下工夫做。我们本院的皮书,至少获得创新工程资助的相对比没资助的质量要好一些,但是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还有,包括比如说主题相对散漫,有些地方像数据的罗列,数据有些地方可能还有差误等等,对事实的描述不够精准、周详也还存在,对问题的揭示也没有那么深入细致,对政策建议的可操作性包括是否有针对性也还存在问题。我们作为出版方,我们在编撰工作中看到的、听到的相关问题及时和皮书编撰问题做交流、沟通,从我们这个环节尽量把这些意见反馈到皮书的编撰方,能够共同努力,根据院里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整个皮书的品质。同时作为出版这一块,我们从整体的皮书外形到内在,包括编校质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我们社对担当皮书编辑工作的人要有资格认定,每年要做一个考核,达不到什么样的就不能担当这方面的工作等等,力图在出版环节也能够做到应该做的事情,这是这些年我们皮书的情况。

    2014-04-11 09:50:26

  • 杨群:

    至于今年新皮书的内容,刚才杜志雄研究员已经做了很好、很周全的简要的报告,李扬院长做了补充,提出了很多很有见地的意见,一会儿专家学者也有很多高见,我们就听听大家的高见,我就说这些。谢谢。

    2014-04-11 09:53:21

  • 李周:

    谢谢。绿皮书的发布先告一段落,现在进入农村经济形势分析阶段,首先请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教授发言。

    2014-04-11 09:54:07

  • 黄守宏:

    尊敬的李院长、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老实说,每一本书的发布会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包括我国务院研究室前几年,分管的研究室也有个出版社,他们搞过几次发布活动,请我参加,我都没有参加。为什么参加这个?除了和李扬院长、和农发所是老朋友之外,还有很多因素,我感到绿皮书坚持22年,内容越来越丰富,领域越来越宽,水平越来越高,我感觉到很不容易,在农业农村研究领域中是绝无仅有的。我个人来讲希望这本书影响越来越大。事实上这本书已经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据我所知,很多部门的领导同志都很重视绿皮书里面的研究结论、提供的数据等等。我个人来讲,从92年到现在,在我书柜里排了满满一排,经常研究农村政策、看农村问题时作为案头书,希望绿皮书继续办下去,越办越好。

    2014-04-11 09:54:31

  • 黄守宏:

    绿皮书之所以写得好,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农科院、农发所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做基础,再加上国家统计局两方面的强强合作。农研所专家贡献很大,在给国家建言献策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前几年汪洋副总理小范围主持研究农村改革问题,晓山研究员在会上发言,应该说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汪洋副总理给予了高度评价。举个例子,这次农发所很多其他的成果,也通过其他方式陆续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有的作出了批示,转化为政策。如果说对绿皮书下一步有什么希望,其实我刚才从李院长刚才的讲话中受到了很深刻的启示,不光是绿皮书下一步的撰写内容上。刚才李院长讲话中提出了我们当前研究农业农村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和方法,我过去是长期研究农村政策的,后来这些年在国研室里面我分管工业贸易司,研究一些工业贸易问题,回过头来看农业农村的时候,感觉到我们有时候研究农业农村问题,既要在其中还要跳出来,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可能有些问题看得清楚一些。如果在里面研究,往往有些问题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可能看得不一定很全面、透彻。为什么说李扬院长提出这个要求,就蕴含着这么一个道理。李院长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视野来看农村的研究,包括农村的改革,从上往下看跟从下往上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我们做一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可能会更加全面。

    2014-04-11 09:56:35

  • 黄守宏: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联合绿皮书,我非常赞成李院长的意见,其实绿皮书更加集中、凝练,其实广度上更加拓展一些,应该紧密地根据国家经济宏观形势,根据中央的改革发展方面的中心任务来适当拓展一些,比如皮书内容的研究上,怎么在分量上增加一些宏观经济对发展、对农业农村的影响,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不仅是罗列宏观经济情况,关键是把宏观经济的运行、宏观经济发展的态势和农业农村的发展影响变化能够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可能能够给阅读者得出更多的思考。

    2014-04-11 09:59:18

  • 黄守宏:

    刚才李院长讲生态文明建设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可以说是核心的也是关键的问题。农业发展到今天,它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也很突出了,特别是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可以说农业的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所以大家注意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来之后,对农业高度重视,提出了很多的新的理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把农业科持续发展问题、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生态建设中农业的问题,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包括去年十八大也好、三中全会也好,在促进农业科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开放性的重大举措,比如对重金属污染区实行治理措施,比如说对北方地下水超采区实行结构调整,进行治理。

    2014-04-11 09:59:56

  • 黄守宏:

    我前些天随汪洋副总理专程到了河北的衡水,就是去研究在衡水这么一个地方和周围地区怎么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来减少地下水的采用,中央财政准备为这个事情在河北试点,今年拿出60个亿,在里面综合配套,比如在里面种小麦,耗水量很多,现在河北提出来种苜蓿,可以减少2/3以上,等等,还有一些措施。比如今年国家在全国拿出数量不少的资金来支持,退耕还林等等。中央的决策就是因为农业的发展到了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难以发展的阶段。

    2014-04-11 10:01:43

  • 黄守宏:

    另外我再讲一点我对农村农村形势的看法,也介绍一些情况。刚才杜志雄研究员对绿皮书的内容和关于2014年农村经济的预测作了非常好的、简要的概述,有很多意见和结论是很受启发的。

    第一,从农业来讲,我认为是当前无虞,中长期堪忧。农业当前无虞,就农业发展本身来讲,包括供给,在过去十年没有问题,虽然说有时候偶尔有的年份不行,但总的来说还行。近年来说问题也不大,前一段时间国务院在山东召开农村工作座谈会,通过会上反映的情况来看,还有下去调研的情况来看,应该说今年夏粮生产形势总体很好。秋粮来看,应该说没有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虽然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但从现在的趋势看,农业增收是没有大问题的。

    2014-04-11 10:03:06

  • 黄守宏:

    从今年来看,我个人认为,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农业和工业不太一样,分析农业的形势,没有半年到一年很难下结论,因为工业一个月两个月就能看出来,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也是这样的,但是从农业农村来看,其实半年、一连才能看出眉目来,但基本的态势没有太大变化。

    从中长期来看,或者说从几年以后来看,农业的问题确实令人担忧,农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强的资源环境约束,过去十年农业发展的动力在慢慢减弱或者消失,同时还有社会对农产品要求的提高,这几种作用下农业发展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所谓动力,过去十年农业发展有很多方面的支撑因素起作用,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因为过去十年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支持、补贴,应该说过去十年和上一个十年相比增加了很多倍。之所以增加很多,除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之外,也赶上了我们的发展阶段,过去的十年虽然遇到金融危机,但增长随着是很快的,都是在两位数以上。我们的发展阶段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财政收入大幅下降,财政收入下降幅度远远超过GDP增速下降的幅度。在这种情况下,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地方,现在进入了还债高峰,在这种背景下,再期望今后能再像过去十年那样,中央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支持那么高速、大幅度增长,现在看是困难的。过去十年,除去有很多农业的政策是开放性的,有的已经做得很大了,有的开个口子,在中间扩大,现在看有的地方口子开了,再扩大有点困难。尽管现在中央领导很重视农业,新一届领导集体很重视农业,在很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对农业投入的不算低的增长,在财政支出之中。但是因为财政总盘子,所以我们对农业的力度尽管没有减弱,但是增长和过去是没法比的。这是一个因素。

    2014-04-11 10:04:03

  • 黄守宏:

    第二个因素就是价格,过去十年就粮食来讲,粮食收购价是逐年提高的。到现在,很多农产品已经遇到了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天花板,三中全会到这次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重要决策,就是对农业农产品价格机制进行调整和改革,在新疆试行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在东北试行大豆的目标几个试点。前几天发改委、农业部都研究目标价格试点的事情,像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办法已经出台。在研究的过程里面,从我个人来讲,中国要转向目标价格机制的话,这个重大的机制性转变背后蕴藏的风险,现在很难做出预估,就是心里没底。从道理上来讲,价格机制的转换,因为过去搞的以临时收储制度和最低收购价为核心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已经用尽了。大家都知道,我们很多农产品的价格都高于国际市场,或者本身大的情况下,我们再搞这套东西,实际上本身的效率很低,浪费很大。

    2014-04-11 10:06:55

  • 黄守宏:

    同时因为这边搞了最低措施,大量的外国农产品进来,其实有时候我们往往保的不仅是国内的,其实也保了国外的。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农民的影响,比如去年棉花最低临时收储价是一吨2万多块,国际市场的价差高的时候到七八千,低的时候四、五千,这样的情况下,造成什么问题呢?我们的棉纺工业,如果用你的棉花,肯定纺织厂出不去,如果不用的话,国内的棉花销不出去,我们棉花的库存量,相当于一年的产量还多,所以必须要改。但是这个目标价格怎么定?因为当前在国内市场价格一万六,跟国外相差三千三,幅度大概相差20%。大家都知道,我们搞了目标价格以后,配套的政策就是要给农民收入进行补贴,价格由市场自由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我们现有的这种价格制度转向目标价格制度,但是从价格本身来讲,一定是下降的,过去的两万零四百的最低收储价,如果按照市场调节的话,目前有一万六,这中间从价格本身来讲肯定是下降的。但是为了保证农民收入,我们要搞补贴。搞补贴的话,这里面就有两个问题了,一是我们补贴的总额是受限的,最高补贴不能超过8.5。这种情况下,你就是补到上限8.5,那跟原来的那一块还有很大的差距,你还要想办法,如果不想办法,包括新疆在内的棉区的农民收入就大幅度下降。当然,从积极的方面来讲,收入下降了,让农民减少棉花的种植,有利于缓解国内的库存压力。

    2014-04-11 10:08:34

  • 黄守宏:

    但是反过来讲,如果短期内让种棉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会带来很多后果,特别是新疆这个地方。还有长江中下游、华北,还有几个省,如果新疆改了以后,这几个省怎么办?新疆把市场价格放开了,这几个省不搞目标价格试点,你不放开也不行,跟新疆两个政策也不行。不搞了以后,这中间怎么衔接?造成一个什么后果和影响?很难说。所以,我跟同志们把棉花价格的转换过程跟大家简单讲一讲,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按照目前的想法,今后棉花和大豆价格试点,其实粮食的问题更为复杂,全国两亿三千多农户,实际生产的一亿九千多,这么大的农户,将来整个目标价格补贴都搞了以后,这么大的数量,这个补贴怎么核算?目标价格怎么定?怎么把补贴打到农民头上去,特别是把这个东西转化为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手段,这是极为复杂的一个工程。

    2014-04-11 10:11:09

  • 黄守宏: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这个价格过去十年发挥了重要的刺激作用。今后随着改革的进行,价格机制能不能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这个背景下,如果这些激励因素、原有的动力因素弱了,如果我们再找到新的动力源的话,农业的发展真要出问题。当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积极的因素也有,比如说现在工商企业进入农村,进入农业,新兴经营主体的培育等等,但是老实说,对于粮食来讲,现在来看解决不了问题,甚至是负面的影响。现在地租都在提高,像河北这些地方,都提高一千多块钱了,其他地方都是八百、一千,这么高的地租,谁去租地,也不会搞粮食,为什么流转这么快?工商企业为什么进入这么多?进入农业的工商企业搞的根本就不是粮食,也根本不可能搞粮食。我们现在分析一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还要细化。总的来讲,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到底是什么影响?有利有弊,一定要细化分析,这对农业的发展肯定是有利的,包括对养殖业,但是对于种植业,工商业进入越多,我们粮食的危机就越大。所以怎么部署,希望大家继续研究,研究还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无虞,中长期堪忧。

    2014-04-11 10:12:14

  • 黄守宏:

    从农村来讲,我认为,当前就堪忧,中长期危险。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们农村整个经济社会发生着千年未有的变迁,在这个变迁的过程中,有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性问题,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文化的这种乡村村落快速消失,除了并村之外,包括现在很多的新农村建设,使原来看起来很落后、条件很差的民居,有不同地域风貌和特点的民居建筑都没有了,代之以现在的砖瓦房、楼房,没有任何特点。

    2014-04-11 10:13:57

  • 黄守宏:

    最近去了很多地方,包括赣南,赣南民居非常有特点,边上建设楼房,一点乡村的味道都没有了。现在这个事情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再不采取点措施,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八九年以后会是什么形象?出现城市到农村千篇一律的状况,我们要建设新农村就变成缩小版的城镇,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那时候的中国会是什么景象?同志们都知道,中国文化的符号,在现有的城市中是不能找到的,真正代表中国传统符号的是在乡村里一些建筑、民居,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恰恰这些在城镇化过程中快速消失了,这不是自发的力量,关键是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有个地级市,过去那个市里的村庄有几千、上万,计划要搞到八百个。如果一个地级市的发展,把近万个村庄最后都夷为平地,搞成八百个社区的话,那是什么景象?所以农村的发展问题,村落里不光是建筑,是整个的文化、生态系统,是文化的基础和积淀,这些东西都没有了,消失了,真的很难想象。所以对这个问题,中央也在重视,正在研究一些措施,现在也很难说。这类的事情,还需要各方面共同的研究和呼吁。

    2014-04-11 10:15:12

  • 黄守宏:

    这也可以说是杞人忧天的事情,为什么在这个场合跟各位讲呢?其实,作为我们的研究人员,包括我们社科院的研究人员,长期以来秉持非常优良的传统,独立的研究,独立的见解,在很多地方讲出一些可以说是发人深省的声音,在社会上有影响、有名望的知名人士,在这方面,我们搞研究的专家,不仅要把学术研究好,也更多地利用大家的影响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发挥特殊的作用。

    最后,在当前的农村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中,其实刚才李院长也谈到这个事情,我们怎么进行细分,缩小研究的单元,细化我们研究的领域,我想现在是时候了。经过这些年的研究,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发展,农村一些政策的基本框架确实已经有了,现在需要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比如说农村,一说农民,我们就说什么政策对农民有利没利,其实今天中国的农民已经分化成很多阶层了,我们社科院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分了11个阶层。到今天,这个阶层的分化应该说更为明显,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农民这个群体还当成一个同质性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至少是大打折扣。下一步农村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里要缩小单元,找出有针对性的研究,使我们的政策和建议更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我们的研究很多,真正拿过来,研究政策时再去找这些东西,往往并不太多。所以说,专家专家,这个时候应该专门研究某些领域,深入地研究,可能到了这个阶段。

    2014-04-11 10:17:33

  • 李周:

    谢谢守宏主任,守宏主任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评价,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农村近期和中长期的状况做了非常简练但也非常准确的判断,同时也对我们研究员今后怎样提高研究的针对性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再次谢谢守宏主任。

    下面请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的副司长方言研究员发言。

    2014-04-11 10:19:35

  • 方言:

    绿皮书22年了,这一晃时间很长,能够坚持下来很不容易。过去,国家信息中心办“中国经济展望”办了很多年,但是从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展望”农村篇取消了,划了句号,“中国经济展望”从开办开始,农业方面约的稿就是我写的。有一年,(事情)都过去了,那时候也忙,怎么好像今年没说?再一打电话问,(那边)说农村板块整个取消了。取消是什么原因呢?可能从2004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农村形势转好,中央统筹城乡,对农业的支持也覆盖到了“三农”,农民补贴性收入也比较多了。再往后,发改委从1995年开始编中国经济白皮书,编到2008年换届,也划了句号。所以,社科院编的这个关于研究整个经济形势的皮书,当然农村是绿皮书,可能还有其他的——这个皮书系列坚持这么长时间,对于整个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年度经济运行当中的情况,做了一件大好事,充分体现了社科院的智库作用。

    对于这个绿皮书,我想提一个建议,因为作为智库来讲,有些话可以讲得思想更开放,我建议这里面能不能加一个对政策的评价。我们在座的几位都是老熟人了,经常起草政策,对政策当中一些问题,我们看到了,但是由于我们所在的位置还有一些工作上的限制,还有方方面面的因素,觉得有些问题可能不太好说。

    2014-04-11 10:20:21

  • 方言:

    所以我觉得智库,就是要很开阔,还是要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回顾这十年,我们起草政策的时候要回头看,梳理当中发现有些东西确实很成问题,但是由于各部门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最后出的一些东西,包括一些法律出来——最最典型的一个事情,2008年,国家出台了种业政策,其中涉及了很多问题,但是当时由于各方的认识和一些事业单位、科研单位提了不同的意见,出台的一些政策就非常朦胧。这个政策执行几年以后,当时有些问题没有解决,隔了几年以后,八个院士写信,加上2012年一号文件以科技为主,专家向总理谈了自己的看法,这里面就对科研经费的分配、对科研体制的转型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意见。所以去年12月20日,国办又出了一个新的关于种业的文件,补充性文件,把上一个文件当中没有明确的东西全部放在这里面明确了,这个文件对于种业体制的改革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当然人的认识,包括在实践当中,在执行政策过程当中陆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给决策者增加了最后拍板的决心,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说哪个文件好和不好,但是这确实有个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各方利益最后的博弈。所以我就感觉到,对政策的评价非常重要。

    2014-04-11 10:26:43

  • 方言:

    当然,作为绿皮书来讲,它是一个年度的报告,这个政策的评价可能要十年、五年一回顾,所以我觉得,有些政策是需要评价的,评价了以后,我们可以找出过去的不足,对未来的发展,起码对政策的制定者,对中央的一些决策者,可以让他有更多的参考依据,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建言献策,这是关于书的建议。

    2014-04-11 10:29:02

  • 方言:

    再说说当前的“三农”形势。我个人感觉,从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以后,确实非常重视农业。从总书记来讲,4个重要批示,加上最近关于供销社的,有5个了。克强总理非常关注改革,东北两大平原、整合资金,张高丽总理虽然是常务,但是对粮食安全问题等等也都是听专题的汇报。汪洋副总理就不用说了,从去年8月开始,找新华社进行了广泛调研,提出了四个专题,从中国的现代农业、粮食安全、土地制度、经营体制,汪洋总理有一句话,说我这个调研就是要听第三方的,要听基层的,听专家学者的,听政府部门的。这样的话,信息更充分,也更公正。再加上后来农业保险的改革,供销社改革、经营体制等等,研究了多次,密集度非常高。

    2014-04-11 10:29:53

  • 方言:

    从这些调研之后,我们感觉到农村整个改革是处于转型期,30年前的改革是土地制度,现在实际上又是土地制度,到了这一步了,主要是经营体制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当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出台以后,由于理解这个土地制度可能不是很全面,所以地方也出了这样那样的声音。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的讲话基本上把这个调子定了,土地是农业的稀缺资源,还是要严守的,不管是保农产品安全还是保社会稳定,这都是最重要的。所以,从土地制度现在开始改革,实际上进入转型期。

    2014-04-11 10:31:24

  • 方言:

    从国家出台的政策来讲,我个人感觉到,也是一个政策调整期,是回头看。政策的调整,刚才黄主任说了,一个是资源配置,从价格入手,进行政策调整,从农业补贴制度进行了政策调整。除了政策以外,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政策,确实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首先,从农产品本身来看,一个政策出来,是对农产品供求发生很大的变化,就拿棉花来说,新疆的同志说了,对出台的目标价格不好说,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就说“不好说”。这个“不好说”里面隐藏了很多含义。这里面最最关键的是,价格出台是一方面,另外关键是谁收。新疆棉花最大的问题是运距,南疆到北疆1400公里,从北疆乌鲁木齐再出来运距长,使新疆棉花的竞争力缺乏。95年朱镕基总理在位的时候,启动新疆棉花基地,我参加调研,那时候是因为新疆棉花的成本低,和内地棉花有差价。当年内地棉花已经涨到了700块钱,新疆棉花580块钱就可以收了,农民已经很满意了,而且农民一户有2万块钱收入。我们那年去调研的时候,当时自治区的副主席是章恒,还有陈耀邦老先生,问农民,农民根本不理领导,就在那儿点钱,乐得不得。那时候有120块钱的差价,自治区拿100块钱搞基础设施,新疆棉花经济就起来了。现在的新疆棉花,由于用工成本的上升,特别是局部地区还不能完全使用农机,所以人工成本的上升推高了新疆棉花的价格,再加上运费,所以基本上就没有竞争力。新疆的棉花如果放在目标价格来讲,新疆由于地缘经济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所以对于新疆棉花上面出台的目标价格,引起了一些看法,当然最后也是接受了。

    2014-04-11 10:32:39

  • 方言:

    所以,对于出台价格的问题,特别是农产品集中度高的,包括广西,广西这次也说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进入目标价格?后来他们了解了一下,就不再提了。对于这种大宗农产品集中的地区,采取一些价格的政策,要试点了以后再说。关键的问题是,现在出台的目标价格取消了临储,现在棉花的存量是一年的库存。美国当年是怎么样的?美国取目标价格的时候,也是美国棉花库存相当于一年的销量,美国用了棉花的支付性凭证,支付性凭证可以在社会流通,所以国外一些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当然,美国是大农场,在中国对棉农发这个凭证可能不行,还是国情不同。但是,我们既然是借鉴国外一些政策,可能还是要把一些政策研究透。另外,土地政策、土地银行贷款等等还有其他问题,其实出台目标价格是配套的事情,保险的问题、贷款的问题,再加上目标价格,三者合一形成的。我们现在指出了目标价格,下面可能还有一些政策要出台,要看国务院各部门研究的情况再说。所以,我个人感觉,对于价格的问题特别要慎重。

    2014-04-11 10:43:27

  • 方言:

    对于产品问题,现在还有一个大家关注度非常高的,就是猪,连续多年下降,2009年启动临时收储到现在,收储量非常小,前几次拉动了生猪的价格,企稳回升了。但是这次收购结束以后又继续下降,一个是供大于求,一个是消费不足,但是更大的问题是,由于社会资本进入了猪的行业,扛得住,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都指望别人减,自己扛。所以现在补栏非常充分。下一步猪价是什么情况不好说。2007年提出了十项政策,财政部叫“十全大补丸”,这十项政策现在回头看的话,这里面是有问题的。现在开始新的政策时,有一些还在引用,所以政策调整期,有些政策如果有问题的话,还是要动一动。改革过程中思想还要更加解放一点,这样才能推进我们整个的农业发展。因为“三农”问题,如果农业不发展了,过度依靠中央,将来农业更加脆弱。

    2014-04-11 10:44:55

  • 方言:

    农村整个的发展,我非常赞同刚才黄主任的看法,当前就堪忧,往远看更危险。统筹城乡不能只从农村现在农民住没住上新房子看,更不能从东部地区,比如苏州这样统筹城乡,本来就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收入比较高。它只是中国的一个极端的地区,更多的农村是非常贫困,建了房子,生活成本非常高,农民可能贫困程度更深了。就拿现在的农垦区的危房改造来说,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原来除了水电基本上没有生活成本,自己家里种点菜。但是集中居住以后,所有东西都要市场上购买,再加上水电,几百块钱的养老金,根本就入不敷出。对外农民工出外打工,打工的收入是受经济的影响,此前不断地说要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提高了农民工收入,就提高了农村的用工成本,就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就提高了农产品市场销售的价格,也提高了农产品的物流费用,而物流费用现在很多是进入超市。WTO当时在谈的时候,对服务贸易这一块又没有完全谈得很充分,所以贸易上面就缺少了保护,这样的话,CPI就直线上升,CPI上升过程当中,农村永远比城市高一个百分点,这样转回来以后,大家说,对于农业、对于农村,对于留在农村的居民是什么感受?对于城里人来讲,工业反哺农业,而城市居民特别是退休职工的收入是增加有限的,这样整个服务业成本就上升,打工的保姆大概是3到5千,低了不干,大大加重了城市养老费用,加重了城市居民的负担。所以对于农村的发展来讲,我们研究一项政策、出台一项政策,决不能只看一面。比如提高农民工工资是好的,但是带来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农业的产业发展问题,这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出台的政策,特别是农村的政策,是属于社会性政策,更应该均衡全部,要全面均衡再出台。

    2014-04-11 10:46:24

  • 方言:

    现在的问题是,中央财政一方面是财政减收,另一方面中央财政今年“三农”支出是14000多亿,比去年增加了1000多亿,增加了就基本上纳入补贴,中央财政大,对地方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所以整体的农村发展,包括对“三农”的反哺和支出,我感觉下一步要从政策层面统筹地研究,决不能顾其一而不顾其他。农业投入上,“三农”是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增加得不快,发展中国家还是要靠按投资的拉动,不要光看这4万亿,4万亿对全社会的投资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我们4万亿的投入还是要放在基础性的投入,另外是放在农业科技,30年来,农业科技是最薄弱的,组合性的技术都是小打小闹的,突破性的技术几乎没有,提高组合作用是有限的,所以关键性的技术、基础性的研究、突破性的品种,仍然是制约农业生产里发展的最最关键的环节,所以下一步还是要放在基础性投入上,这样使得中国农业能够持续发展,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持续性发展,所以今年财政已经拿出一部分,下一步基本建设要拿出一部分钱,保证农产品安全和我们的生产环境更加安全。谢谢。

    2014-04-11 10:49:45

  • 李周:

    下面请农业部监管司司长张红宇研究员发言。

    2014-04-11 10:51:40

  • 张红宇:

    非常感谢给我这个机会。我讲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最近年年参加绿皮书发布会,20多年,绿皮书走了一个相对漫长的道路,人在变,但是出书的历史没有变,比如我的岗位就发生了大的变化,去年在这个地方我是政法司司长,现在是经管司司长。其实也是怎么样接地气的问题。针对政法司来讲,经管司更多地是需要操作性的,所以我想绿皮书,对很多组织的业务上起到了参谋作用,提供了很多的信息和资料,如果这样,绿皮书生命将更加长久。

    2014-04-11 10:51:56

  • 张红宇:

    第二,书归正传,今天其实也是形势分析会,既然是总结去年的农业和农村形势,展望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所以我还是想就形势谈三点基本看法。

    (一)看形势要看好的一面,也要看有挑战的一面。所以我特别赞同守宏主任和方言司长的发言,好的方面来讲有三个方面,刚才志雄和守宏主任都讲了这方面的意见。

    第一个大的亮点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十连增,具体数字都表现得非常清晰,粮食去年达到6.2亿吨,去年肉类总产量达到8536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6172万吨,这都是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

    第二个大的亮点,去年的农民收入,扣除物价以后,增长了9.3%,总量达到8896元,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平均收入差异继续缩小到1:3.03,应该讲连续四年收入差距缩小,是非常重要的标志。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表现农民收入,包括贫困程度的消纳程度,去年贫困人口降低到8249万,这个数字在前年的基础上又减少了1650万,这个数字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2014-04-11 10:53:26

  • 张红宇:

    第三个大的亮点,去年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刚才讲各种数据表现得非常好,一个大的表现就是,我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整个承包地的流转比例已经达到26%,绝对数量是3.4亿。二是多种形势的新的经营主体不断发育成长,规模经营平均两百亩的家庭农场去年达到了87万家,平均规模50亩的主要大户,去年年底达到了200万户,这是从农户经营的角度来讲。三是从互助合作角度来讲,到2月底已经合作社达到103万家。各种各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了30万家,龙头企业达到了12万家。四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到去年年底达到了115万家,其中15万家是公益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100多万家经营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前面指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动物疾病防控、农产品安全监测这三大方面。各种各样的同方通知,包括农机队伍,包括抗旱队伍,这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一百多万。所以,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主要表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多种形式表现的多样化经营主体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好对于国民经济去年稳增长、控通胀起到了作用,这是我们形势看好的一点。

    2014-04-11 10:54:02

  • 张红宇:

    但是看形势要特别注意到农业和农村两个视角、当前和长远的视角,结合这种想法和判断。从国内来看,农业和农村经营形势有四大挑战,第一大挑战是怎么在“四化”同步发展中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关键是“同步”两个字。我们35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已经走过了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历史,城镇化也走过了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历史,但是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自身相比还是相当的低,与劳动生产效率相比,一个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创造的增加值大概是2万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创造的增长值10万人民币左右,第三产业创造的增加值是8万左右,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增加值分别是农业和第三产业的1/5和1/4,这本身就表明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是很重要的。

    2014-04-11 10:55:11

  • 张红宇:

    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怎么样保13.6亿人口吃饭问题事关重大。我们粮食保持了十连增,但中央对粮食形势的判断,包括全社会对粮食形势的判断从来没有掉以轻心过。事实上,我们在去年十连增的同时,我们去年的粮食进口总量也达到了历史新高。我就点两个数字,一个是大豆达到6338万吨,玉米、小麦、水稻加面粉,净进口去年达到了1458万吨,两项相加的话,超过了8000多万吨。我们原来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了90%,准确地说,只能达到86%。所以,怎么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保持13.6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很重大的问题。因此中央对此有个明确的要求,要口粮绝对安全,自给自足,基本自理,而且要立足国内,确保产能,以我为主,科技支撑,适度进口。所以我想,对于第二大的挑战,就是工业化过程当中,怎么保13.6亿人吃饭的问题。怎么样在城镇化过程当中保护农民的利益,承包地、宅基地、城市建设用地,还有农民警报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经营收益分配权,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怎么样保护这“三权三地”。

    2014-04-11 10:56:25

  • 张红宇:

    第四个大的挑战,怎么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怎么样在全面小康过程中,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判断,叫农业基础薄弱需要加强,农民增收缓慢,需要加快,农村发展滞后,需要扶持。五年过去了,“三农”的发展应该讲是不错的,但是与工业与城市相比、与信息化相比,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异。所以怎么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在小康实现的过程中,夯实农业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2014-04-11 10:57:12

  • 张红宇:

    从国际形势来看,从全球经济表现来看,一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怎么样确保两个资源优势的有效率,就是怎么样在粮食和基本农产品自理的前提下,从满足供给的角度来讲,怎么样满足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满足的同时,怎么样避免我们的产业受到过度的冲击。

    第二个大的问题是,我们“走出去”,怎么样实现我们的目标。全球农业进程中,怎么样实现中国农业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表现为绝对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如果我们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的农业资源大国相比,我们缺乏绝对的资源产品的竞争力的话,那么有没有相对于资源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相对竞争力,比如说花卉园艺、蔬菜水果的竞争力,相对于畜牧业的竞争力,特别是水产业的竞争力。如果相对美国、澳大利亚这样的资源型国家,我们绝对竞争力不足的话,那么相对日本、韩国这样的农业资源小国,或者说农业资源不足的国家来讲,我们不仅应该有相对竞争力,更应该有绝对竞争力。所以我说,看形势要看好一得面,更要看到富有挑战性的一面。

    2014-04-11 10:57:50

  • 张红宇:

    怎么样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概念、现代化新形势下的内涵是什么?中央一号文件,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规模经营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求。这种目标要求情况下,我们的定位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我们现在有什么样的工业化水平,有什么样的城镇化水平,你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就这么简单。你的工业化,已经是世界工业制造大国了,粗钢接近占到世界的50%了;我们生产的水泥是24亿吨,全世界产量是38亿吨;我们去年甚至生产了96万台机床,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包括我们生产的手机,去年达到了14亿部,全球产量是18亿部。我当时以为我看错了这个数字,后来查了很多,就是这样一个数字。我们出口12亿部,我也以为这个数字是错的,结果验证了很多,就是这样一个数字。就是说工业化方面,我们已经是世界工业大国。城镇化我们去年已经达到了53.73%,但是我们的农具,不仅仅跟全球发达国家相比有巨大的差距,就跟我们自己的工业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有什么样的工业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农业现代化。

    2014-04-11 10:58:51

  • 张红宇:

    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如果说我们过去更关注两个大的目标,现在有三个大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怎么样确保供给。这是任何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第一目标,尤其是13.6亿人口,怎么搞?刚才专家都说了很多,我就不展开讲了。第二个目标,怎么样确保农民收入增长。这也是各个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二个目标。我这里面主要讲的是农业现代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规模经济产生的规模效益,二是农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农业效益收入。第三个目标,特别要关注,包括大家长期忽视的,现在农业有没有第三个目标?现在看起来是有第三个目标,就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目标选项。

    2014-04-11 11:00:24

  • 张红宇:

    怎么样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政策支持,二是体制改革。从政策支持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四大支持:一、价格政策,我们今年已经开始搞了,怎么样通过构建符合市场经济的依靠目标价格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价格运行机制。二、补贴政策,今年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存量不变,总量增加,适度倾斜,关键在后面这句。也就是说,我们新增的农业补贴,要向新的经营主体倾斜,我们要把过去的眼光更多地聚焦于农民利益的眼光,要放之于全国人民的利益来考虑,也就是说,除了满足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以外,还要满足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满足全社会对商品农产品的需求,这就给我们的价格政策跟我们的补贴政策高度相关。三、金融保险政策。从组织创新角度来讲,怎么样提供面向农民的,特别是新的经营规模的,新的各种各样的中小型的经营结构。从长远角度来讲,去年三中全会在这方面有亮点,土地经营权的抵押、担保,本身就属于金融产品创新的一个大的方面。四、从服务创新的方面来讲,怎么样激励金融部门愿意为经营主体包括农户提供信贷的,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举措。从农业保险角度来讲,一是怎么样扩大农业保险,政府给予补贴的农业保险的品种。二是怎么样提供多种保险品种,过去单一的保成本,现在能不能给农民提供更多的选择,把收益的、把成本的、控风险的各种各样的保险品种。三是怎么样建立一个巨灾农业保险分担机制。怎么样过去在农业向城市倾斜之后,怎么样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向农村倾斜。

    2014-04-11 11:01:43

  • 张红宇:

    体制机制的创新,涉及面也很多,我也不想逐一展开,我讲四个大的改革。第一大改革是土地制度的深化,一是怎么样稳定,二是怎么样放活。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稳定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稳定土地承包长久不变的承包关系,在这个稳定的基础之上,怎么样放活,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怎么样按照中央的要求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今年我们全面铺开试点,因为只有确权之后,土地所有经营权的财产效益和承包经营权的财产效益、规模经营的发展,包括土地资源的集聚,包括有效利用,才有里前提,所以这是第二大改革,是确权的问题。第三个改革是推进经营权的流转,形成规模经营主体。第四个改革是特别重要的,无论是发展什么样的规模经济,适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问题上,且不可搞行政命令、搞大跃进,这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看法,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尊重农民的利益,千万不可非农化、非粮化。

    2014-04-11 11:02:45

  • 张红宇:

    经营制度改革主要是怎样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经济体,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研究家庭为基础,联合合作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立体式、复合型的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这方面,我想有几个大的问题:

    第一,我们所有多元化的经营主体分成三大类,一是各种各样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规制为家庭类新的经营主体。二是各种各样的合作社构成互助合作类的经营主体。三是企业经营类的发展。对前两者更多给予支持和扶持,给予更多的政策导向。最后一种,按照三中全会来讲,输送现代的资源要素和现代的经营模式,大面积、长时间地与农民夺利的问题,一定要有准入和监管,决不能重蹈覆辙,不能再犯历史性的措施。所以新的经营主体的培养,政策导向要搞清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各种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目标边界清楚、权责清晰,保护严格、运转流畅。我想,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也要因地制宜,也要分阶段、分区域地推进,发达地区城中村、发达地区农村和东部地区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怎么样明晰产权的问题?怎么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问题,对更多的中西部地区来讲,所谓的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土地资源怎么样保护好,这两者是有严格区别的。我刚刚前一段集中调研了相关地区,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调研,我发现很多地方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完全城市化地区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怎么改?农民成为居民了,他的社会保障,他的医疗,他子女的教育,完全被城市水平相应覆盖了,有的地方农民主张,拿在手里的才是踏实的,这是否符合我们改革的方向,都是需要讨论的。

    2014-04-11 11:06:15

  • 张红宇:

    人力资本的培养,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两个问题,一是怎么样培养新一代的职业化农民,通过什么方式来培养?职业教育方式还是培训的方式、还是学历教育方式?免费教育还是交费教育?二是怎么样让青年人愿意进入农业。这里面有没有一个激励机制的问题。所谓的激励机制,就是他进入这个以后,有要求、有门槛,经营有效益,收入有保障,职业有尊严,借鉴韩国的经验,对于年轻农民进入农业,从信贷的角度,从扶持的角度来讲,有多种多样的相关政策。欧洲国家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的培养,也有一系列的政策。所以中国现在面临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对于我们现代农业实现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2014-04-11 11:09:09

  • 李周:

    下面请宋洪远发言。

    2014-04-11 11:10:38

  • 宋洪远:

    首先感谢,22年绿皮书的编制一直坚持下来,非常不容易。我看到了书,感到很受教育,通过学习,长了很多知识。

    前面都谈了很多了,我就想集中谈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从三个角度谈一下。从收入结构的变化,看看影响因素的变化,再看看我们下一步的结构性改革怎么做。

    大家可以看看书,有两块,第一块是16页,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再一个看看108页,讲农民收入增长。我通过这两页提供的资料,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先看看收入结构的变化,收入结构变化讲得非常清楚,是三块变化比较大,一个是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放缓,三是财政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继续增长。我们再看看影响因素的变化,看看工资性收入为什么能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农民工的数量继续增加,二是工资水平保持较快增长。规模增加了,水平增加了,两个一乘,肯定就增加了。

    2014-04-11 11:10:55

  • 宋洪远:

    现在看这两个因素增长的时候,特别是工资水平保持增长,这样的变化是积极的。因为转移的数量的减少,我们的谈判地位在提高,所以我们的价格才能长,因为工资是劳动价格嘛,这个总体上来看,对农业农村是积极的。如果对城市角度,劳动力上升了,还有负面影响。这是收入结构变化和影响因素变化的一个情况。

    第二个,我们看看经营性纯收入增长放缓,这两面讲到两个因素,就很有意思。为什么经营性纯收入增长放缓呢?一是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涨幅下降,产量增幅又低于上年。如果这两句话是个事实的话, 我反过来就问,我们的“十连增”是怎么回事?“十连增”了,为什么价格还在涨?这个与事实本身就有矛盾,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思考。如果事实还是这样,农产品价格下降影响的是什么?影响的是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他根本不积极了,将来我们的农业还能不能保住?我们的粮食是不是还能保住?这又是一个问题。这是第一个因素,会引起我们的思考和讨论。

    2014-04-11 11:12:13

  • 宋洪远:

    第二个因素是技术性问题,就是说土地流转了,规模经济发展了,使得原来家庭经营收入中的东西继承了财产性收入,继承了工资性收入,这是一个继承性问题,下面我们要改进统计方法制度,怎么把这项东西剔除,更好地反映经营性收入,这是个问题。它又说明了一个动向,这种收入的增加,而且变成了另外两块增加,那么提出了我们今后的改革问题,怎么坚持、怎么做。而且这个收入增加还暗含着一个问题,就是经营的非农化问题。这两个因素的变化,细分以后就会发现它在两个方向影响,一个方向是价格下降,会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会影响到农产品供给和产量的问题。另一个,规模土地流转、规模经济的发展,使得财产性收入增加和工资性收入增加,恰恰我们的方向又往非农化、非粮化走,这两个方向将来到什么程度会有多大影响,需要考虑,涉及到下一步政策怎么安排。

    2014-04-11 11:15:11

  • 宋洪远:

    第三个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加,这两个写到一块儿了,要分开就更有意义了。分开一看,转移性收入在下降,财产性收入在增加,说明这些年政策的问题,财政补贴那么多,仍然没有拉动转移性收入增加,还在下降。财政性收入增加就很有意思了,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两个地权、两个财产权,一级经营规模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结果,其实是财产性收入增加,在这里面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影响很大。我们观察统计,发现这三年财政性收入增加,主要是农户的房租收入在增加,实际是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你就可以看看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所以我说,这本绿皮书这两个信息就非常有意思,一个是收入结构在变化,更多要看看影响因素在变化,它的方向在往哪个方面使劲,下一步怎么改革。

    2014-04-11 11:15:48

  • 宋洪远:

    改革里面,我们讲了很多核心,实际上我个人觉得就是三个事对农业最重要。一个是财产权的问题,《决定》讲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和农民关系比较大的所谓财产权,就是两个地权、两个财产权,一个是承包经营权,一个是宅基地用益物权。两个财产权,一个是农民住房财产权,再一个是集体资产股份权。后面这两个权,尤其是这两个财产权,通过流转对增加收入是有利的。两个地权,是流转和抵押担保,问题是宅基地,农民的宅基地只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并没有收益权,它只是用益物权,不是全部的物权。这样,这两个地权的改革,两个财产权的改革,我们现在更多地强调是放活经营权,然后增加财产,这个方向应该说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二个改革是两个结构性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各地发展农业时,都是围绕着农业的多功能性,食品保障、原料供给、节约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传统文化,各级涉及的都是后面这三个功能,并不占有前面两个功能,这个确实能增加收入。农户的房租收入增加很快,这是我们观察点的一个数据。但是对产业的发展怎么考虑。这是改革的问题。

    2014-04-11 11:16:44

  • 宋洪远:

    我想集中讲讲关于农价改革的问题,这次一号文件专门有一条,叫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探索或者叫改革措施就是要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这次讲了三句话:一是在东北大豆、新疆棉花搞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这个办法是通过补贴来实行目标价格制度。另一句话,探索粮食和生猪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不是补贴,这个办法又不一样了。还有一句话,继续实行保护价收购和临时收储,它的安排这三句话就可以看出,并没有敢丢原来的保护价的办法、临时收储政策还要实行。同时实行两个新探索,涉及到四个产品,大豆、棉花、粮食、生猪,粮食是指谷物。这样一个安排一提,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和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我自己有四个问题要去问。咱们都是做研究的,我每次来都提问题,大家一起去研究。

    2014-04-11 11:20:31

  • 宋洪远:

    第一个问题,要搞目标价格,你的目的和效应到底在干吗?按照现在的话说,我设一个目标价格,这个价格实际是基准价格,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我要补贴城市低收入消费者;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要补贴农业生产者。低的时候再补,到底多大效应?高了补的是他,这样可能会扩大,所以效应到底怎么看?目的到底是干什么?这是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要设目标价格,首先是一个产品,是某一个产品的目标价格。产品怎么选择?我们国家和西方欧美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别,他们生产的农产品是几个主要的,消费的农产品也是几个主要的,我们是什么农产品都生产,什么农产品都消费。他们吃饭,面包里面夹的东西,一个菜、一个肠,就完了。咱们是什么都吃。如果大多数农产品选择一大堆,都去搞农产品价格,没有意义。如果搞主要的,到底哪些是主要的,怎么选?这是学问。如何选择实行目标价格的产品,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如何选择价格。就是目标价格给什么价格可以确定?我们的价格形式有很多,经贸价格、批发市场价格、期货市场价格,用哪种形式?还是用这种形式加权平均?从价格选择来看是技术活儿。

    2014-04-11 11:21:42

  • 宋洪远:

    另外,是选择过去三年平均还是今后预测的三年平均,这又是一个技术活儿。所以价格的选择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再一个麻烦的事情,不说别的,就说对土地产品,重要的粮、煤、油糖,这四个产品如果都实行目标价格,是同时实行还是有先有后?同时实行要把他们的比例关系算好,一搞这个反而扰乱了关系,所以这个算好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如果按照次序补,先是哪类产品,要注意一个问题,要注意这块地是既可以种粮食又可以种油菜的,而且是同季可以种的,如果补了粮食就都选它,就有粮食吃就没有油喝了,反之就没有粮食吃,有一个比价关系。所以设计方案很有技术问题,要进行研究,我觉得很多现在都不具备。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以目标价格制度为基础的改革,因为已经定下来了,我们要做这个事,我们各位要研究一下怎么做这个事。就是目标和效应到底是什么,怎么去考虑。再就是怎么选择产品,怎么选择价格,怎么处理好不同产品之间的关系,怎么补,那是需要很强的数据预算的,弄不好会扰乱市场,所以这也和收入有关系。

    咱们这个书和给我的资料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考的问题,我谈这些想法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2014-04-11 11:23:52

  • 李周:

    谢谢。今天的会议就开到这里。首先要感谢绿皮书团队所有的作者,他们为绿皮书的出版所做出的努力。第二要感谢我们的合作方,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和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第三要感谢我们的院领导对绿皮书出版的支持,他今天还在生病,抱着病体来支持我们的活动。第四要特别感谢今天与会的各位专家,给了我们非常精彩、非常好的针对农村、农业重大问题的真知灼见,对做“三农”研究的有很多启示和思考。第五要感谢今天媒体的朋友积极参与。最后要感谢今天与会的我们所的同事和同学。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4-04-11 11:26:14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4月11日,《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出版发布暨研讨会举行

    中国网 李佳

  • 《农村绿皮书》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网现场直播

    中国网 李佳

  • 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周主持会议

    中国网 李佳

  • 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研究员做主题报告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出版发布暨研讨会现场

    中国网 李佳

  • 中科院党组成员、社学科学院副院长李扬研究员致辞

    中国网 李佳

  • 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讲话

    中国网 李佳

  •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教授发言

    中国网 李佳

  •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研究员发言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出版发布暨研讨会现场

    中国网 李佳

  • 农业部监管司司长张红宇研究员发言

    中国网 李佳

  •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宋洪远发言

    中国网 李佳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