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国新办就调整产业结构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等情况举行吹风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下午3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吹风会,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介绍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实时报道,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调整产业结构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等方面情况举行吹风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下午3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吹风会,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介绍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实时报道,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吹风会。最近一段时期,媒体对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业矛盾很关注,今天我们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先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黄所长做介绍。

    2014-05-22 16:34:42

  • 黄群慧: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受邀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化解产能过剩新闻吹风会。张立群研究员和我都是来自于研究机构,我们想从研究的角度跟大家沟通我们的一些认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涉及的范围比较大,今天我们沟通的主要集中在化解产能过剩上。作为开场白,我先向大家谈我们三个基本的观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的急迫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产能过剩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关于产能过剩问题,一方面由于它是市场经济国家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性的经济现象,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前些年也曾经发生过好几次产能过剩的问题,后来逐步化解了。到现在许多人认为化解产能过剩并没有太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一次的产能过剩与以往的产能过剩相比,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挑战是空前的。首先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本次产能过剩涉及的领域更广,程度更严重,化解的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像2012年我国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不仅传统产业,而且光伏、风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第二,当前我国面临的产能过剩是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化、新工业革命和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为大背景,我国化解产能过剩的国际环境十分严峻。不仅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使得我国外需不振,而且由于新工业革命的趋势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使得我国长期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的空间被压缩。第三,在经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工业化进程步入后期阶段,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试图等待经济形势复苏后依靠快速经济增长来化解产能过剩的可能性已很小。第四,形成产能过剩的体制性原因没有得到根本消除,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特别是部分地方政府的不当介入,使产能过剩超出了市场竞争的正常范围,只治标不治本的政策作用空间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不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影响产业健康发展,而且会引发企业职工失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等问题,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2014-05-22 16:34:58

  • 黄群慧:

    二是党中央、国务院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化解产能过剩。

    面对产能过剩的巨大挑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有关部门认真开展重点行业产能过剩情况调研,深刻分析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以及“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例如,2013年5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2013年10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组织起草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发〔2013〕41号);2014年3月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

    2014-05-22 16:35:33

  • 黄群慧:

    基于上述政策,有关部门狠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严格控制产能总量,包括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进行遏制,对违规在建和已建成项目进行清理,区分不同情况,分类妥善处理;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建设,要求地方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包括通过落实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和通过加严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确保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三是将化解产能过剩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包括化解产能过剩和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相结合;化解产能过剩和促进产业升级相结合;化解产能过剩和引导消费升级相结合;化解产能过剩和优化产业布局相结合;化解产能过剩和鼓励“走出去”相结合。实际上,在我看来,有关部门这几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一手抓化解产能过剩、一手抓工业转型升级的“两手都硬”,其中工业转型升级的工作包括基于《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促进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工业强基专项行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是化解产能过剩要围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长效机制。

    在谈及上述政府在积极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时,我知道社会上常常有一种担心,担心出现政府不当干预市场的行为和短期化行政手段的过度使用,例如出现为了化解产能过剩地方政府采用“拉郎配”手段强行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确,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化解产能过剩要避免政府不当干预市场的行为,要围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长效机制。

    2014-05-22 16:35:54

  • 黄群慧:

    应该说,国家政策已经在这方面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方面,通过规划引导、完善产业政策,加强对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进行动态监测,进一步简政放权等措施,进一步转变职能发挥好政府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等改革发挥市场决定作用。3月份刚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明确提出三项原则,一是尊重企业主体地位,二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三是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务。在这种政策指导下,相关部门在化解产能过剩时也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标准、行政等各种手段,来积极推进化解产能过剩工作。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句,化解产能过剩还任重而道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对3545家企业的调查显示,67.7%的企业认为,要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其中认为需要“5年及以上”的企业占到22.7%。这意味着,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这要求必须重视长远性、基础性的制度建设。

    我先简单的谈以上几点。下面张立群研究员和我非常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2014-05-22 16:36:11

  • 胡凯红: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14-05-22 16:36:25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给张立群先生的,刚才黄群慧先生提到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当中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这些年我们一直很强调淘汰落后产能,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甚至一些新兴产业也开始出现了过剩,这个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怎么样能真正化解我们说的产能过剩?谢谢。

    2014-05-22 16:36:37

  • 张立群: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我本人是做宏观经济研究的,由于我们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包括过剩产能的调整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运行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我从宏观的角度对产能过剩一直在关注。从我自己的研究角度来看,产能过剩在最近几年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到一个转型升级的时期。刚才黄所长也已经做了说明。这种转型升级的到来既和国际金融危机所引起的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有关系,另外也和我们国家持续多年的低水平、低成本的快速扩张到了一个转换的阶段有关系。这种转型升级的出现直接来看是两个产业发展或者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一是市场,市场由过去普遍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这是产能过剩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二是要素成本条件现在也发生了改变,像工资水平、土地的价格、污染排放收费的标准等等都在明显地提高。因此,对于不同的产能来说,过去能够赚钱的产能现在可能不能赚钱了。

    产能过剩和整个市场条件、成本条件这些变化是有直接的关系。确实有一些企业或者一些产能不能再适应现在这样一个竞争的市场,不能适应现在这样一个成本提高的压力。面对市场的选择,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有很多企业都不适应,现在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从产业角度来看,我们看到有很多产能是以过剩的形式或者没有充分利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推进我们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我个人的理解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像刚才黄所长讲的,我们现在第一个要认识到这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的任务。从宏观经济来讲,它的产业结构支持宏观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包括产业的组织结构、产业的区域布局等等,实现产业素质的提高。如果从微观角度来看,我们又实现千千万万个企业,它是市场的一种重新选择,真正把适应这种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标准转变的企业重新选择出来,把适应这样一个成本压力加大的企业选择出来,这个过程不能看得太简单。这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

    2014-05-22 16:37:31

  • 张立群:

    在这个过程的推进当中,我们要有思想上的准备,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艰巨的工作。在这个工作当中,我们首先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这个选择是由企业面对市场竞争、面对成本压力加大来谋求自己进一步生存发展的道路的一种努力,所以企业是主体。另外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所有的努力是由市场最后来给它加以评判的,当然在市场规则的完善,包括在环境保护标准方面政府应该做相应的工作,完善规则,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规则建设方面,这也是政府应该加紧做好的一方面的工作。再有是政府的服务工作,针对企业现在这样的一个转型,针对产业现在这样的调整,针对过剩产能在动态当中不断地逐步地优化,政府相关的服务工作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把我们经济结构调整,在过剩产能处理当中我们把它加以实质性的推进,而且尽量在推进当中减少损失、减少在经济增长方面可能出现的波动,为我们新的一轮更高水平、更小代价、更可持续的发展打好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调整过剩产能的任务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但是它未来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随着过剩产能的化解,随着我们产业结构的优化,随着我们微观基础的优化,我们增长的稳定性,我们单位GDP的含金量都会显著的得到提高,所以前景我认为还是让人充满信心的。谢谢。

    2014-05-22 16:37:58

  • 中国冶金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一是今年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呈现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增速在下降。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中,五个里面有四个是原材料行业,这主要是依靠制造业来消化它们的产品,请问这个趋势会给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带来哪些影响?二是像钢铁这样的行业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已经进入到执行层面,进入到操作层面,在这个层面中请问您是否知道出现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谢谢。

    2014-05-22 16:38:11

  • 张立群: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是两个问题,我建议第二个问题由黄所长回答,因为钢铁方面涉及到具体的行业,我个人主要还是关注宏观经济。第一个问题我可以简单做一点回答,因为你谈到我们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而且就在这个地方国家统计局盛来运局长对第一季度数据做发布的时候也做了很多说明,他当时谈到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特点确实是第三产业的增长开始快于第二产业,这和过去我们长时间以内的增长特征是不一样的。这个变化也反映出来我们现在工业、制造业确实进入到一个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之所以出现过剩产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反映出一个产能利用率的变化,反映出工业制造业企业开工率的变化,也反映出和它相关的各种订单水平的变化。我们看整个从宏观经济来看,由于投资、消费、出口这样一些需求,它增长的水平有所降低,企业相关的订单水平有所降低,开工率有所降低,同时我们也看到产能利用率降低。

    过剩产能这个问题现在之所以被关注,和刚才我们看到的工业、制造业目前所面对的这样一些发展的新的环境、新的条件是直接相关的。在这个背景下,认识现在经济增长特征的变化,认识这种特征变化背后所包含的我们结构调整重要性的提升,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推动我们整个发展的代价不断地得到控制和减少,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2014-05-22 16:38:31

  • 张立群: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也有一个关注点,怎么把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和稳增长结合起来。我们通过化解过剩产能不断使适应当前新环境的企业增加,适应这种新的发展环境的产业增加。在这个基础上来为稳增长提供越来越多的支撑。我个人的理解,刚才您提的问题,确实我们从宏观经济的层面来看,化解过剩产能也是我们稳增长需要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谢谢。

    2014-05-22 16:39:01

  • 黄群慧:

    第二个问题,我谈谈钢铁行业,因为钢铁行业确确实实在化解产能过剩里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业。现在钢铁行业的变化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和我们整个的工业化的阶段有关。刚才谈到我们工业化阶段,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评价,从2012年以后大概已经到了工业化后期,我们都知道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像重化工的阶段往往像钢铁、原材料发展的都比较快,正是由于这个阶段,像钢铁占的量都是非常大的。现在阶段在变化,到了工业化后期以后,产业结构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不再是一个整个快速增长的产业。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由于快速的发展,不仅总量大,而且从产业的状况来看很多企业比较散、数量也比较多,没有形成很多有规模、有优势的企业,产业组织的状态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再从所有制的角度来说,国有企业占了很大的比例,因为这些方面具有的特点,接下来随着阶段的转换,钢铁行业整个的化解产能过剩压力比较大,现在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从地方政府积极地来化解产能过剩,因为产能过剩已经代表着一种结构调整过程当中核心的问题,是重中之重,所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刚才也说到一些操作性的问题,我认为化解产能过剩的原则应该是把市场和政府结合在一起,两个有一个很好的结合,像刚才谈到的又要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因为有一些问题可能是由于原来政府做得不到位而产生的,需要进一步的到位。现在包括政府的一些手段也在改变,需要通过标准、通过产业政策来去引导企业这种方向,引导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或化解产能过剩。包括现在判断钢铁的落后产能的标准也逐渐在变化,以前主要是依据高炉的容量,但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往往看最后的结果是能耗、环境污染问题甚至是安全问题。现在整个判断的标准也在变。政府也在用有效的手段,而这种有效的手段是基于标准和产业政策来引导做这些工作化解产能过剩,在操作过程当中如果坚持了这种市场和政府有效地结合,将来应该会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产能过剩矛盾的一个状态。钢铁是一个代表性的行业,将来预期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2014-05-22 16:39:13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我想给黄所长提一个问题,刚才您说的标准问题,钢铁行业的一些标准。我们也知道,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在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严重过剩产能这方面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但是从结果来看,似乎还有很大的淘汰落后产能的空间,好像我们的力度紧一紧可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就增强一些。我们想问一下,刚才您也提到钢铁行业一些标准的变化,结合以往的一些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相比较,现在淘汰落后产能都有哪些特点?国家在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方面的一些重点工作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2014-05-22 16:39:59

  • 黄群慧:

    这个问题比较长,归纳一下,你是想说我们这一次产能过剩是不是有一些新的特点,针对这些新的特点我们能不能有一些新的办法来解决。因为刚才我开场白也提到了一些,这次产能过剩其实和以前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第一个特点主要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发生的,这个大的背景已经不太一样,国际的背景变化已经非常大,至少我们外需这一块已经下来了,而且另一个大的背景也是从2001年一直在研究的,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所谓的再工业化,再工业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再工业的道路是本来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反过来还强调制造业的发展,于是给我们一个新的竞争的压力,或者我们理解说现在如果沿着以前的产业升级的途径发展的话,因为我们以前产业升级的途径是什么?是承接国外这种发达国家的一些产业,之后我们逐渐发展了,最后把剩下的一部分技术落后的再转到下一个发展层次的国家里,所谓验证理论。

    现在看由于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慢慢不把这些制造业的产业转到你的国家,给你一个新的产业升级,你的方向变得模糊了,就不再是原有的验证理论来推进的。在这种情况下,其实给了我们倒逼的压力,以前中央文件经常说,以前是我们来参与整个的国际分工,现在是倒逼我们加快产业升级,倒逼我们加快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加快去赶上这种新工业化革命的趋势,尤其是制造业数字化和制造业的智能化,以前我们是劳动力成本低,现在由于制造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以及制造业的智能化,利用劳动力越来越少,这个优势跟人家没有办法比。我们一方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另一方面要赶上倒逼,给我们的压力很大,这种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大的背景在变。

    2014-05-22 16:40:17

  • 黄群慧:

    另一个大的背景,以前我们每回产能过剩,因为接下来还有一拨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新的一拨当中,虽然暂时有一部分的产能过剩,我们通过下一拨总能把这个过剩的产能吸收了,但是现在因为到了工业化后期,所有说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下降,对很多产业来说,它的需求高峰已经过去了,不能指望它将来还有一些高速增长又把现在的过剩的产能再把它吸收了,这种指望已经很少了。这种变化是以前产能过剩所没有的。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是采取新的根本性的措施,这种措施像刚才提到的尊重规律、分业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既然产能过剩不是通过短期的手段能够解决的,就要建立一个非常好的长效机制,这种长效机制现在要抓紧建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推进。

    一是从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加紧,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尤其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要推进治理现代化,这里首先要转变以前的地方政府的GDP导向的业绩观。另一方面现在一直在推进的简政放权、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包括落实企业的投资自主权。包括完善行业管理方面,行业管理现在主要要发挥规划、政策和标准对产业的引导,不要直接去干预。还有像包括政府还需要做的一些工作,像要建立很好的基础管理工作,比如要在这种产能过剩的产能利用率的指标上建立一个很好的统计监测制度。我们国家政府在这方面应该从这方面做一些工作,这是从政府的角度。

    另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市场角度我们需要整顿规范市场的秩序,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因为我们很多产能过剩的问题,往往说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经济增长往往在招商引资过程当中把土地、资源和税收这些变价优惠拿出去,这种优惠很多情况下是不必要的。在市场方面要做一些工作,要强化市场的准入标准,尤其是像节能、节地、节水、环境这种安全方面的标准,而不仅仅是刚才提的技术方面的标准。现在国际上的一个趋势也不再是强调技术标准,因为所谓落后产能和不落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按技术说的,一种是按在生产能力过程当中和使用过程当中排出的污染和释放的污染来衡量的。现在强调的是污染、强调的是环境节能降耗的指标,现在在这方面制定了很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的门槛,这也是符合国际发展的规律。谢谢。

    2014-05-22 16:40:31

  • 路透社记者:

    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已经报道了五年多,我一直看中央政府的政策出来有新的方案、新的措施,但是很多人说,问题是地方政府为了避免失业的问题和经济的问题,执行不到位,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想问一下他们的态度现在有什么变化?谢谢。

    2014-05-22 16:40:47

  • 张立群: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您刚才提的问题我试着做一个回答,刚才您提到产能过剩可能就你的观察,地方政府由于他们当地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可能还在发展当中。这确实涉及到一种体制机制性的问题,我想在这方面我的观点是,从我们观察的方式包括我们认识产能过剩的角度都要有一个基于中长期的改变,中国经济过去是长期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下,那时候主要担心的是产能不够用,经济是在数量型快速扩张的过程当中,但是中国现在要改变这样的发展模式,要从一个数量的扩张向着一个质量的提高来迈进,向着单位GDP的含金量来迈进,这时候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增长速度的高和低,当然没有速度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增长质量和内涵的提高。这种提高涉及到我们现在提到的产能过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决定性作用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市场竞争的作用,市场竞争是企业之间要相互比一比谁做得更好,谁做得更省,这个比较就必然要伴随着一定的过剩产能,如果没有产能过剩的话,这个市场竞争是很难充分开展起来的。如果是供不应求,产能还不够用,这时候大家都不会经受竞争的考验,而只是说你发展得快获得的利润就更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产能过剩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条件的一些根本性变化,以及在这些条件压力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必须要转变。从过去的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更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很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一个很重要的背景。

    我们的体制和机制要适应这样一个市场竞争的环境,比如说要强化投资项目建设包括生产经营的责任和风险,防止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没有明确的风险约束所导致的盲目的铺摊子、上项目的活动,在这方面通过我们在过剩产能的处理当中,通过必要的破产退出,通过追究必要的财产风险责任,我们要把这样在投资项目建设方面过去的铺摊子、上项目、扩张规模的发展模式给纠正过来。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转型和调整是在一个保持一定增长过程当中的转型和调整,和衰退过程当中的调整内容是不一样的。衰退性的调整,是由于市场需求的收缩导致企业倒闭,导致失业人员增加,进而导致市场需求水平的下降,市场需求水平下降进一步的来压迫企业的开工率下降,压迫企业的破产数量的增加,这种循环可能会达到对生产规模比较大的调整或者是比较大的损失和代价。

    2014-05-22 16:41:03

  • 张立群:

    中国现在是强调稳中求进,通过稳增长来为转型调整创造一个相对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稳增长的底线是保就业,通过保就业保证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保证消费,当然也会保证投资有一定的投资机会。在这个背景下保证一定的增长,保证企业是在增长的过程当中来完成这样一个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我们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通过企业的转型会逐步的把一些更优秀的企业推出来,从而使得我们优秀产能不断地增加,落后产能逐步地退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来实现在经济平稳增长的背景下来实现增长内容的优化,增长基础的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您所发现的这种情况恰恰是我们在转型升级、在全面深化改革当中需要不断加以解决的问题。谢谢。

    2014-05-22 16:41:27

  • 张立群:

    我补充一点,因为这个问题提得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大家以前认为地方政府有一些自己的考核目标,最后使它的一些行为与中央政府的要求不尽一致。但是现在确实有变化,以前我们看这种问题往往是说,包括理论界也认为,由于各个地方政府自己的相互竞争是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包括活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理论界大家一直认为。现在大家在观念上已经有所变化,我们现在已经不再要求各个地方单纯追求GDP的速度,这不仅是中央政府观念上这样认为,而是地方政府很多官员也认识到这样做是没有前景的,其实在这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大家在观念上已经形成一致,我们要重经济增长质量,而不仅仅是重速度,这是第一个。第二点,现在从制度上也有一些新的变化,包括现在我们考核地方政府的领导,以前可能说有就业、有GDP、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因为没有这些,整个运营也很难运作下去,甚至现在把化解产能过剩这一条都列入到考核干部的一个标准。这个变化还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是产能过剩这个任务有没有完成,所以这种变化应该说是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从思想观念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形成一致,而且从制度上也有一些变化,预计将来肯定从上到下大家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都是往这个方向来努力的。

    2014-05-22 16:41:53

  • 经济日报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请问黄所长,我们都知道企业兼并重组是化解过剩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我们看到兼并重组的力度还不够大,您能不能谈谈工作中的难点和您的一些建议。谢谢。

    2014-05-22 16:42:05

  • 黄群慧: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兼并重组是一个微观的企业行为,同时又有很大的一个宏观的意义。因为兼并重组从我们推进市场经济改革以来,企业到处都有兼并重组的行为,现在我们这种兼并重组整体来说是我们整个产业组织状况还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状况。我们在推进兼并重组过程当中有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或者有一些障碍没有解决好,比如说在兼并重组过程当中,你的融资从哪里来,还有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往往有一些地区之间的阻碍。比如说跨地区兼并重组以后,涉及到一些不同的地区税收之间怎么分配,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涉及到有没有审批。这一系列无论是从税收还是从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还有整个企业兼并重组过程当中你的职工安置问题、土地问题,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3月份出台了一个针对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的政策,我印象里有几大方面的内容,包括取消和简化政府审批,甚至以前我们上市公司要去搞一些兼并重组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现在很多也放松了。包括融资方面,这个制度也给了一些融资的有利条件,包括可以通过上市来融资,来促进兼并重组行为。还有税收、土地、职工安置方面有一些政策。像土地如果说通过兼并重组置换出来的土地,给了政府,政府会支付一些费用,这些费用可以用于安置职工等。这些方面的制度非常多,包括一些产业政策方面的引导。这一系列措施都在综合用,这样综合用下去以后,我们想接下来的政策只要严格的执行、快速的推进,对企业兼并重组会有一个很好的作用。而且这种兼并重组既有微观的意义,也有宏观的意义,尤其是在我们产能过剩化解方面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产能过剩化解这一块通过兼并重组是可以压缩一批产能的,这也是“四个一批”当中很重要的“一批”,就是通过兼并重组来压缩一批产能。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兼并重组主要是企业行为,国家政策只是完善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而不是说直接由政府出面“拉郎配”。谢谢。

    2014-05-22 16:42:22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这个问题提给张立群研究员,当前经济压力下行的加大,会不会由于发展工业而影响淘汰落后产能或者是调整工业结构的发展,您对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的关系是怎样看待的?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微刺激的措施,包括像铁路追加一些投资,这是不是有一些定向刺激或者定向调整的含义在里面,是否也会对压缩产能或者是调整产业结构有一些影响,您怎么看?谢谢。

    2014-05-22 16:42:37

  • 张立群:

    谢谢。我们现在稳增长确实要保持一个必要的经济增长的水平,而且确实从今年1-4月份的经济指标来看,我们确实还有一定的经济下行的压力,在这个背景下,这个产能是不是更多的开动起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是这样来看的,稳增长关键是在一个“稳”字,稳增长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是不一样的。稳增长主要是保证我们需求,特别是国内需求能够有一个平稳的增长,比如说我们通过保就业来支持居民收入有一个平稳的增长,支持消费有一个平稳的增长。我们通过比如说基础设施投资,像刚才提到的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包括我们和棚户区改造相联系的住房建设等等。通过这些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水平的稳定,来支持整个投资增长大体走稳。

    另外,在对外贸易现在总体来看是一个低位向好的态势下,我们目前这样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在稳定市场需求方面效果已经开始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但是这个需求增长的稳定不意味着供求关系发生改变。我们现在面对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这样深刻的变化,一是和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的世界经济的情况有关系,二是和我们国家多年来持续的、快速的数量扩张到了一个转折点也是有关系的。所有这些实际上都不是我们宏观调控总量政策所能改变的。我们稳增长的政策和这样一个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格局之间不存在相互改变的关系。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从产能过剩来看,不会因为稳增长、稳定需求的政策而出现明显的改变,或者说我们企业的订单开始大量增加,包括对低水平产能的订单都在大量增加,稳增长政策不会出现这样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化解过剩产能,包括产业结构、工业制造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不会因为稳增长的政策而停止下来。在这个背景下,在整个过剩产能的调整上,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面,我们各项工作面对的任务、面对的考验应该说还是相当沉重的。在这方面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它可以使我们这样一个优秀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优秀产能的数量不断增加,进而给增长的稳定性提供一个越来越好的基础。这才是稳增长一个长远的目标。谢谢。

    2014-05-22 16:42:52

  •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提给黄所长,刚才我们也谈到钢铁的化解过剩产能,我们知道去年国务院发布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到钢铁是8000万吨,其中河北占到6000万吨。据您了解,目前河北的化解过剩产能或者压减产能的进度是怎么样的?第二,刚才也说到对3545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这当中大家觉得化解产能过剩有说三年以上,有说五年以上,我很想问一下两位专家,你们认为是多长时间的过程?哪些行业尤其是五大重点产能过剩行业会率先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谢谢。

    2014-05-22 16:43:18

  • 黄群慧:

    我先简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河北省的钢铁产业,因为新闻媒体都很关注,但我们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因为河北的关于钢铁化解产能不仅仅是一个自己这种产业的问题,因为现在必须把它放到京津冀一体化,包括北京治理环境污染大的背景下来理解,因为我们现在有时候化解产能过剩仅仅是说一个单项思维,其实化解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治理污染是综合治理的过程。总体看,河北省进展还是非常快的,像刚才立群研究员提到的经济增长速度问题,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经济增长速度坚决贯彻中央化解产能过剩,压缩钢铁产能的方针和政策,所以说他们的总体推进是非常有效的。

    2014-05-22 16:43:33

  • 张立群: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中国经济从数量的快速扩张开始转向质量效益提高的新阶段,化解过剩产能我认为可能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当然决定这些过剩产能存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会随着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地加以完善。由于这样一些制度环境、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过剩产能的相对水平是趋于下降的,但是不会完全消失。在有一定的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会成为推动竞争、推动优胜劣汰、推动企业和产业在这样一个动态当中通过不断地新陈代谢来保持越来越优、越来越好的过程,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支持条件,当然和过去我们长期的低水平、低成本,不负责任的铺摊子、上项目所形成的这样一个产能过剩,性质上逐步会有根本性的差别。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2014-05-22 16:44:40

  • 黄群慧:

    我补充一下,关于产能过剩会持续多长时间,我们中国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曾经有一个概括除了说工业化后期以外,我们认为现在基本经济国情有了一个变化,以前我们经常说中国是一个农业经济大国,现在由于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快速的经济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个工业经济大国,工业经济大国的背景含义其中有一点,我们现在是500多种工业制成品里我们其中200多种都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这种情况下,我们200多种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位的,产能过剩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而且接下来的战略性的任务是什么呢?前期发展阶段已经从工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接下来一个战略性的任务是从工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强国。这个转变为强国的过程我们曾经也做过一些预测,因为按照这种包括我们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包括整个的工业强国的战略性的规划,我们初步预测到2030年才有可能实现这种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而且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里其中提到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基本实现工业化以后,后面并不是说不发展工业,还会有一些工业本身进一步的由数量转向质量进一步的转型问题。现在也在转,那时候要求会更高。在未来如果再拓展上十年,从2020年到2030年,我们会实现我们的工业强国,在工业强国的情况下至少可以认为这种产能过剩不再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这种预测性的也是我们的判断。谢谢。

    2014-05-22 16:44:58

  • 胡凯红:

    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两位专家。谢谢各位。

    2014-05-22 16:45:16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4/5/22/20145221400748369541_361.mp4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国新办就调整产业结构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等方面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

    中国网 郑亮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中国网 郑亮

  •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胡凯红

    中国网 郑亮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冶金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工业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国新办就调整产业结构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等方面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郑亮

  • 路透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