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2014年《产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制造业发展研讨会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2014年《产业蓝皮书》发布会”将于2014年12月29日(星期一)9: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会上将正式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NO.4》。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2014年《产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制造业发展研讨会

活动描述

  •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2014年《产业蓝皮书》发布会”将于2014年12月29日(星期一)9: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会上将正式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NO.4》。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2014《产业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制造业发展研讨会现在开始!

    本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各位领导和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导、研究员黄群慧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维民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先生、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先生、中国建设银行周小知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春学先生,财政部关税中心任烈博士,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稀土产业局局长安四虎先生。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产业竞争力报告的各位作者、工业经济研究所的部分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众多媒体记者。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的到来。

    下面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先生致辞。

    2014-12-29 09:32:54

  • 黄群慧:

    尊敬的马援局长,尊敬的谢寿光社长,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2015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所张其仔研究员率领我所众多青年学者写作了2014《产业蓝皮书》,今天出版发布,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向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媒体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

    2014-12-29 09:39:44

  • 黄群慧:

    长期以来,我们所的科研工作得到了院科研局、人事教育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公室、社科文献出版社以及各位学者、各位领导、新闻界朋友的大力支持,这里非常感谢。同时,这里也对这本皮书能够连续四年出版,向各位作者表示祝贺。今年这本2014《产业竞争力报告》是系列的第四本,今年选择了一个主题是有关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这个报告每年选一个主题进行研究,而且各个章节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深入地展开论述。它对每个产业的竞争力的年度变化都有深入的分析。今年分析了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分析了制造业在贸易中的地位,评估了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探讨了中国十大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和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剖析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先进制造业国家本身的制造业的发展、变化以及相应的经验。这对我们了解,尤其现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国家如何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包括德国工业4.0的挑战,塑造我国的产业竞争优势,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4-12-29 09:41:19

  • 黄群慧: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是专门研究中国工业发展、区域经济和企业管理这三个学科门类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产业发展、区域、企业,我们所基本涵盖了现实经济的各个领域,现实经济的问题都有涉足研究。在工业发展领域,这本皮书有个重要位置,尤其这次探讨了制造业发展。工业发展其中制造业发展是核心。虽然现在谈了很多有关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大家逐渐认识到,其实影响一个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一个国家制造复杂性产品的能力,而提高一个国家制造复杂性产品能力主要是依靠制造业,包括围绕着制造业发展的生产型服务业。今天这本皮书是围绕制造业以及生产型服务业进行探讨的,所以这本产业竞争力报告的出版实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果,尤其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稳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4-12-29 09:42:54

  • 黄群慧:

    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到了工业化后期阶段,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我们这个新阶段有一个系统表述,我们国家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在从增量扩张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存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从传统的经济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上次我们在15日刚刚开过一个大规模的“中国工业发展论坛”,影响比较大。当时会上我也曾经提到一个观点,在“新常态”转变过程中要警惕工业从工业增长的失速风险和失衡风险,要避免失速风险和失衡风险关键是发展好制造业,而且一定要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这本蓝皮书里借鉴的英国、法国、德国,工业革命包括工业4.0的经验,避免经济下行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或者高收入之墙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提高中国工业尤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皮书的出版正当其时。

    2014-12-29 09:44:51

  • 黄群慧:

    今天的发布会不仅仅是这本皮书的发布,也来了许多领导、专家、学者,同时我们也是一个高层次的研讨会,还有一些企业的,包括银行部门的领导,体现了产学研结合。各位与会代表的观点可能对于进一步深化研究,对促进科学决策都会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预祝本次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借这个机会祝贺大家新春愉快!谢谢!

    2014-12-29 09:47:05

  • 主持人:

    谢谢黄所长的精彩致辞。下面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致辞。

    2014-12-29 09:47:08

  • 马援:

    尊敬的黄所长,谢社长,各位嘉宾、媒体朋友,很高兴参加我们的成果发布会和理论研讨会。我自己对这方面没有研究,所以不敢就内容上做什么发言,但是我有几点感慨,和大家做一些交流。

    12月份,大家要关注媒体的话,可以看出来是社科院的成果丰收月。最近两个星期从社科院科研局集体主办的大的成果发布会已经举办了五场,其中综合性的成果发布会,一场人文成果、一场对策研究成果,这两场央视作了报道,相关的新闻媒体、网络都做了大面积报道。另外一些专项成果,包括工业经济皮书,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都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集中地发布。如果说农民的收获是在9月份、10月份,金秋是收获的季节,社科院的收获季节一般就在12月份,拖延一点到1月份,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对策研究,因为跟着国家的总体工作安排,一年到头、一元复始,这正好是我们检验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成果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人文成果,大部头的成果,虽然都是年度成果,但有的成果跨越了50年。另外我们还体现在一些智库成果,到年底回溯这些成果不仅仅反映在部头上,而且体现到了国家的决策当中,体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效,我们应用研究的成果有个鲜明特点,所以很高兴参加了我们产业竞争力皮书的发布会,在这儿跟大家交流社科院的这些成果。特别是有媒体朋友来,我们希望社科院有更多更好的,除了有可见的大部头的成果之外,还希望大家关注社科院还有一些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决策影响,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当中,也体现在学界和社会的口碑当中,这是成果表现的一个方面。

    2014-12-29 09:47:27

  • 马援:

    第二个感想,我们举办了很多场成果发布会,都很成功,但是也有一些遗憾。限于时间关系,特别是很多大的发布会,媒体来的比较多,到年底的时候媒体朋友都比较紧张,各种各样的发布会比较多,赶场很多,也不可能专注报道一个发布会,所以往往一个发布会就仅限于发布的这段时间。但是对于一个学术成果的发布会来讲,我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东西,就是对学术内容的深入研讨。所以我注意到今天的发布会,除了发布外后面还有接着的研讨会,而且这个研讨会请了决策部门的人,他们的到来对于这些理论成果的关注、点评、研讨,一定能够对我们的成果的进一步完善,包括发掘新的主题,一定会有很大帮助。成果发布会和成果研讨会,其实理想状态是两个都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将来我们要对成果发布会的形式做进一步的完善,怎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布新的主题。

    2014-12-29 09:50:10

  • 马援:

    最后要说,希望我们的成果发布,固然是当做一年的成果的总结或者是收获,但也希望我们的研讨会又能成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更多丰富的养料、丰富的养分、丰富的种子,为下一步皮书的成功提供前提和机会。

    预祝此次发布会和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4-12-29 09:54:48

  • 主持人:

    下面有请社科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讲话。

    2014-12-29 09:55:25

  • 谢寿光:

    尊敬的马援局长、黄群慧所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首先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向第四部《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我们简称为产业蓝皮书的发布,表示祝贺,特别是向以张其仔研究员为主的年轻学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中科院科研局多年的支持表示感谢!在四年前最初发布的时候,研究室的团队在比较困难情况下,靠自己的执着进行研究。回想当时,其中一篇报告还引起巨大争议和反响。经过四年的努力,这部蓝皮书在整个皮书系列中是成长最好的,第四部开始,经过严格评审,在本院80多种皮书中,其中42部进入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出版支柱,这次是首次进入,所以是可喜可贺的。

    2014-12-29 09:55:46

  • 谢寿光:

    这部皮书的内容着代表工业经济研究所最有实力的一个板块,就当下全球普遍关注的制造业的转型,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研究意见和研究成果。今年7月份,我们在苏州发布《管理科学蓝皮书》,当时请了同济大学院士郭重庆,他在发布会上发表了长篇主题演讲“互联网在重新定义制造业”,影响非常大。这部蓝皮书恰恰是对郭院士提出的观点给予大量的具体数据上的分析和支撑,表明中国整个制造业,在全球范围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就我们这些外行来看,由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传感技术的对接,包括3D打印在内,整个制造业和原有的时代已经完全变了,德国称之为工业4.0,这应该说是成立的。

    2014-12-29 09:58:25

  • 谢寿光:

    我想,这部蓝皮书是在2014年出版的,马上进入2015年了,这些内容没有像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那样做年度性的预测,这里的内容和价值应当都是最新的东西,年份只表明出版年份,下一步课题组可以做改进,能不能考虑这个书在年初出。今天有很多媒体,对这里面的每篇报告其实可以做更多更深入的采访,把这些成果做更多的转换。刚才马局长谈到关于系列成果怎么改进发布的办法。这个月,无论是我们院重大成果发布,还是社会文献出版社的系列发布,是两天三次,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可能做深入挖掘的。这个发布会之前,我们市场部已经用图示的方式在微信客户端发布,媒体可以直接转换使用。发布的方式可以更多,就讲汽车产业,这份报告可以和汽车业界的、产业界的人士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我们工业所也可以跟不同的产业联合办论坛,比如这里面有一篇关于生产性知识产业报告,讲的是论文生产量。如果做得更精准,按照学科来做,就可能产生更大影响力。所以蓝皮书将来可以进一步转型,尽管现在已经有主题了,但能不能变成每个产业或者每个关联性产业单独做。其实不一定非要20多万字,5、6万字的报告,作为智库报告可能影响力更大。当然对于出版社来说是不利的,但对于研究者来说肯定是一个更好的方式。

    2014-12-29 10:02:01

  • 谢寿光:

    已经进入社科院的创新工程资助项目,表明这个蓝皮书已经是一个自主品牌了。希望下一步我们的团队深入研究,无论是美国在推动的移动互联网、全方位的大数据,还是德国为代表的工业4.0,这本蓝皮书也有进一步转型升级、扩大影响,为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成为最重要的可参考的报告。

    再次感谢研发团队,特别是工业经济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密切合作。祝我们的发布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4-12-29 10:04:51

  • 主持人:

    感谢谢社长,谢社长给我们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以上是今天会议的第一部分,黄所长主要从中国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成就,如何在新常态发展工业经济提出了意见。马援局长从社科院社会科学成果的社会影响力进行了阐述。上述各位精彩的致辞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我们表示感谢。

    下面进入第二个板块:主题报告。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科研处处长张其仔研究员作今年的主题报告。大家欢迎。

    2014-12-29 10:05:57

  • 张其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代表我们团队就今年的产业竞争力的主题作简短发言。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观点是我们报告中的一个观点:“塑造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引领我国经济平稳迈向新常态”。这是我们一个主要的观点。这里想跟大家交流三个方面:一是为什么要通过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引领我国经济迈向新常态?二是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塑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三是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政策框架,推动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战略实施?

    为什么要通过塑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引领我国经济迈向新常态?今年我们蓝皮书的重点是研究制造业,包括四大部分:总报告、行业、专题、国际经验。通过这四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迈向经济新常态过程中,一定高度重视塑造制造业竞争的新优势。支持这个观点有四个理由:

    2014-12-29 10:06:36

  • 张其仔:

    1、与服务业的竞争力相比,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仍处于强势地位,是推动中国出口市场份额持续上升的主体力量。中国制成品出口占全球制成品出口的比重,2000年超过英国,2002年超过法国,2004年超过日本,2006年超过美国,2007年超过德国。2008年中国初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08年为2%,2013年为2.2%。制成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由2008年12.7%增加到17.4%。在货物出口的比重2003年超过了90%,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稳定在93%左右。相比制造业,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国际上相对比较弱。与制成品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相比,我国的服务业出口在全球的影响力小得多,所占比重不足5%。服务贸易虽然要加快发展,但在可见的一段时期内很难成为推动中国出口增长的支柱性力量。分行业来看,我们在金融、保险、版税和许可证费等方面在全球占的比重非常低,我们服务业中占的比较大的是建筑行业。

    2014-12-29 10:08:25

  • 张其仔:

    2、制造业中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低端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但比较优势在不断弱化,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艰难的结构调整“阵痛期”。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我们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高,2013年占30%,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17%,近几年,特别是2009年以后我们发现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低端产品的比较优势在比较弱化,中高端产品的比较优势在经过一个时期增长之后也处于平台期。所以现在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传统优势弱化、新优势艰难累积交织竞争的时期。

    2014-12-29 10:10:59

  • 张其仔:

    3、一系列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因素仍然需要亟待解决。产业竞争力报告中分析了四大因素可能对我们未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造成很大约束。一是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比较弱,金融服务业不但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与金砖五国相比也比较弱。二是中国的物流成本这几年虽然呈现了下降趋势,但跟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高。三是我国知识生产领域的竞争力全球相对比较弱,过去30多年来,我们的知识生产领域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我们论文发布数量位于全球第二,但是相对影响力并不匹配。四是与硬实力相比中国的软实力相对比较弱。我们认为衡量软实力的重要方法就是中国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业的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得到体现。我国是创意产品的出口大国,但是更能体现一国软实力的电影、图书、报刊等领域的竞争力都比较弱,六大类创意服务出口当中除了广告、市场研究和民意调查服务之外,其他创意服务与美、英、德存在极大的差距。

    2014-12-29 10:11:24

  • 张其仔: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今年蓝皮书重点关注制造业,重要原因是制造业正处于深刻的技术变革中。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推进制造业的振兴,2012年之后这一小小插曲变成了令很多人感到惊奇的惊涛骇浪,这一年英国经济学家发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文章,德国专门成立了工业4.0工作小组,发布了工业4.0报告,变成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的大名词。奥巴马通过大数据分析赢得了连任。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了互联网报告,把美国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到制造业领域,这一系列的事件同时发生在2012年,当然有很多偶然因素,正是这一系列偶然因素的组合足以可以让2012年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元年”这一称谓。

    2014-12-29 10:12:12

  • 张其仔:

    下面和大家分享,到底什么样的战略塑造我国制造业竞争的新优势?以双轨战略塑造。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国制造业发展既面临发展中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过程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面临着不同的新挑战。相同的是,中国的制造业要发展,就必须解决传统优势弱势,新优势的积累的难题。不同的是,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了发达国家崇祯制造业的雄心壮志。我们建议实施双轨战略,利用后发优势推进进口替代,推动出口结构优化。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然有很大差距,总体上仍属于追赶型经济。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向发达国家学习,不断地实现产业升级。追赶发达国家在产业发展的策略上,推进“进口替代”,生产那些中国还不能生产,需要进口的产品。推进进口替代,对我国家来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好处,一是可以解决我们产业升级问题上面临的信息难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对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来讲,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到底发展什么产业,,产业升级到底升到什么地方。进口替代战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进口替代战略可以充分使我们国家利用后发技术获取技术红利。所谓技术红利就是指已经被发达国家开发出来的技术,因为应用和再进行开发所需的费用相对比较低,所以表现是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速度高于先行国家。

    2014-12-29 10:15:00

  • 张其仔:

    第二个“轨”就是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推进前沿技术创新,培育全新产业。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其发展水平会越来越高,离技术前沿的距离会越来越短,保持追赶的过程中同时要推动技术前沿的研究,培育潜在的新的增长点。全球正在发证深刻的技术革命,发出了中国必须进行前沿技术研究,才能最终赶上发达国家的强烈信号,也为中国着手推动前沿技术的研究,提供了难得一遇的机会。在这一次新产业革命中很多国家提出了重点发展方向和推进战略。美国提出在关键国防安全产业领域提高国内制造能力,包括小型的高效能电池制造、先进合成材料制造、金属加工技术、生物制造、可替代能源,开发先进材料,加速先进材料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相关、清洁能源技术和国防安全领域的先进材料等,投资下一代机器人。德国也提出了工业4.0的战略。当然我国前沿技术创新上虽然不能完全招办其他国家提出的这些领域和方向,但这些国家提出的前沿领域对于中国选择技术突破方向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2014-12-29 10:16:38

  • 张其仔:

    接下来要和大家分享的观点是,到底以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构建什么样的政策框架,推进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塑造战略的实施?我们的观点是提高政策支持的科学性、针对性,建立包容性政策框架。实施“双轨”战略就是要处理好追赶与跨越关系,前者是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后者则是培育新的潜在比较优势。对这两种不同的方向,政策、措施应该有所差异,对于完成追赶任务来说,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相对已经比较明确,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解决好市场协调失败问题,加强提升产业升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重大技术平台和公共技术建设。二是推进国际公平竞争秩序的建设,通过反垄断,打破跨国公司利用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优势,控制产业链。

    对于完成跨越的任务而言,加大对前沿技术的开发,实现前沿技术的突破除了组织力量跟踪国际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沿外,重点是鼓励科技人员开展自由探索,把基础研究作为推进前沿技术创新的最关键的环节加以推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大力创造创新创业的环境,降低企业进入和退出米看,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通过市场竞争选择未来的技术方向。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市场竞争选择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2014-12-29 10:17:07

  • 张其仔:

    “双轨战略”实施起来要在政策上、组织架构上解决好相互协调的问题,有时候政策的架构和组织架构设计不好,这两个战略或者两种类型的政策可能发生冲突,所以我们国家未来制造业的政策设计,怎么样解决好建立包容性的政策框架,把这两个结合起来非常重要。

    对今天简短的汇报用一句话概括,以“双轨战略”推动中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塑造,引领我国经济迈向新常态。

    最后,作为产业经济报告的主编,对社科文献出版社表示感谢,还要感谢院里各个职能部门对我们的支持,谢谢大家!也祝大家新年快乐!

    2014-12-29 10:17:55

  • 主持人:

    下面进入专题讨论。首先有请中国建设银行周小知局长发言。

    2014-12-29 10:19:14

  • 周小知:

    各位老师,其实我也是工业所的学生,我是学工业经济的,我在1995年离开工业所,已经20年了,但是我非常关注工业所的发展,在黄所长这几年的带领下,重要成果一个接一个不断产生。祝贺张其仔为首的团队写出这么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报告,确实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

    2014-12-29 10:19:28

  • 周小知:

    竞争力研究是很难的课题,也是很复杂的课题。蓝皮书影响力很大,在理论上、研究方法上有突破、有创新,对实践工作意义也是很重大的。我看很多结论可以直接拿来用。这里有两点,在经济的新常态下写这个题目更有新意,整个经营模式、经营环境变化以后,竞争力还是老套的话肯定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在看整个工业,现在在什么位置?将来走到哪里去?书里都说的非常清楚。另外有一个新特点,今年纳入了金融服务业,这也是一个重大完善。工业与金融其实是分不开的,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没有金融的支持是很难的,所以这两个一起综合研究是很好的。产业竞争力研究确实是开创了用科学方法评价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的先河。

    2014-12-29 10:20:37

  • 周小知:

    怎么看金融行业?书里写了很多。我感觉其实金融行业竞争力在这十年中发展很快。现在这几大银行工农中建,几乎都在世界前10位,市值是富国银行第一,工商银行第二,摩根大通第三,建设银行第四。说我们竞争力低也说不过去。但总体来说我们整个金融行业来看,在国家每一次重大会议上讲我们的经济,GDP、进口、出口,最后说问题的时候有一条“金融业比较薄弱”,所以从大方面来说我们确实还是薄弱,书中写到的几点也是对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也要看到金融行业和制造业其实不是一个概念。金融行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现在看金融行业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的考验,也没有经过全球化市场的考验。所以说也要考虑一些例外的因素。我们看竞争力,比如首先看手机,苹果、三星、联想、小米。但是银行业没有这样的产品,在我们的产品里面,哪儿能找到美国的产品或者别的国家产品,现在不在一个市场竞争,所以要考虑比较特殊的因素。

    2014-12-29 10:21:19

  • 主持人:

    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春学副所长发言。

    2014-12-29 10:22:40

  • 杨春学:

    大家好!就我本人来说,最感兴趣的是蓝皮书谈的国际金融部分。今年专门研究德国制造业,制造业跟强国到底什么关系?我的看法很简单,第一,现在谈了很多后工业化社会,不管怎么发展,包括从发达国家来看,它仍然有一个最根本的支撑就是工业。从世界上来看,假如说以服务业为核心,成为全球性的,服务业使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是很难的事情,现在服务业具有全球竞争力当然是美国,美国的金融业可以说称霸世界,但是想以服务业让这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2014-12-29 10:23:03

  • 杨春学:

    每个工业强国都有它的特性,它的特性无外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制造业领域有创新。创新具体来说,我们看看美国、日本、德国,德国是制造业很厉害,日本也是制造业帝国,我们不能说美国是制造业帝国,但是美国占有一定的地位。书中259页中有一张表,日本、德国最高,美国相对比较低。美国的技术进步,科技进步在产业上的表现,主要是表现在新产品创新。而德国的技术进步在制造业里表现为产品质量的不断改进,日本的制造业方面是加工工艺领先。就是说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特点,在具体的制造业中的表现形态是不同的。制造业强国有它的特性,制造业的含义很广泛,不同的国家的制造业的优势是体现在不同领域的。德国是制造业帝国,它一直保持了150年,德国在发达国家中它的金融也是不发达的,德国的金融市场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是处于不发达状态,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我也想得不是很清楚,所以才需要招学生帮我完成我的想法。

    谢谢。

    2014-12-29 10:30:26

  • 主持人:

    下面有请财政部关税中心任烈博士发言。

    2014-12-29 10:30:31

  • 任烈: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产业蓝皮书竞争力报告的发布会。我也是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学生,从研究领域来说我是关税政策的一名老兵,从读书、学习到后来参加工作基本上没有离开过这个领域,有20多年了。我现在在财政部关税中心,我是没有资格直接和媒体朋友说话的,所以首先声明,我今天完全是个人身份,说的观点都是个人观点。

    作为这个工作领域的老兵,我一直关注张其仔研究员他们历年的产业报告,因为这和我的工作关系非常密切。我简单谈一点感想。首先一系列的报告,特别是蓝皮书的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对2014《产业蓝皮书》的发布表示祝贺。我们国家已经走向了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目前国内外经济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也存在着非常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明年宏观政策已经定性,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2014-12-29 10:31:22

  • 任烈:

    在对外开放领域,现在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十多年高速增长后进入了低速增长期。这里挑战和机遇并存。具体来看,现在世界经济处于大调整时期,未来世界经济在比较长时间内仍然处于下行。新一代贸易投资规则处于重构期。由于一些大国从中干预,有一些国际规则谈判都处于停滞阶段,各自都寻找新领域、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一些新的投资贸易协定还在酝酿中。从我国来看,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弱化,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我们对外贸易竞争力处于快速调整时期。

    2014-12-29 10:33:14

  • 任烈:

    蓝皮书的发布无论是对国家宏观产业经济政策还是产业界,特别是刚才张其仔研究员讲到引领制造业迈向新常态,这是很好的指导思想,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现在具体务实的政策工作,为了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贸易结构优化,为加强进出口管理,我们每年要发布《进出口税则》,主要以进出口关税税率为主的政策制定和调整,最终要达到产业升级,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是宏观的政策,更宏观的产业政策下我们是服务于产业政策。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年依据各个行业协会,包括专业部委,主要企业,地方省市,我们每年有任务让他们提供有关资料和要求,结合重点调研,我们自己还有重大产品竞争力分析。这是我们自己内部的课题,每年还搞一次研讨。以前也委托过有关专家进行研究,这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这跟产业竞争力报告高度契合。当然蓝皮书是更加宏观、更加长远的角度分析发布各个行业的趋势,主要发达国家的竞争力,制造业的经验,产业竞争力的状况,这对于我们年度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关税政策调整,对我们参加国际自由贸易区谈定拟定关税谈判方案,从而提高这些方案政策的针对性、科学性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4-12-29 10:34:00

  • 任烈:

    我提一点希望。今天的形式非常好,有媒体朋友在场。希望这件事情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在理念上加强宣传。蓝皮书这一点做得很好,很务实。我特别感兴趣的“贸易政策”这一篇,我注意到两个内容,一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出口退税政策,这一点比较务实,现在报纸媒体都在宣传,全国各地都在纷纷效仿上海自贸区。一开始提出“自贸区”的概念,“自贸区”和“自由贸易园区”不是一个概念,所谓的“自贸区”是主权国家之间或者是独立关税区之间才成立的概念,一个国家主权领土范围最多是“自由贸易园区”,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现在国务院批准在广东、天津、福建继续推进。这里核心的区别,加入是自由贸易区有税收优惠什么的,这里都没有,主要是先行先试,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些经验,主要是行政管理、贸易自由化、金融的先行先试。

    2014-12-29 10:35:14

  • 任烈:

    二是出口退税政策.竞争力报告上可以提点学者自己的观点,下一步依法治税,退税问题可能会有所改善。现在税的依据是国务院条例,权力在国务院,所以有了出口退税的调整。国际惯例来说退税不是这个概念,我建议是不是提点学者观点。出口退税主要是给企业一个政策预期,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非常重要,它不是投机性的,今天调一下,明天调一下。所以我觉得蓝皮书很务实,在产业政策报告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更接地气,反映一些一线企业的要求,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最后,还要表示感谢,感谢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领导,感谢张其仔团队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学习对我自己今后的工作是很有价值的,也有利于提高我们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希望以后有机会张其仔研究员的研究团队能跟我们合作,特别是在出口产品竞争力方面进行合作,给我们提出建议和指导。

    谢谢大家!

    2014-12-29 10:39:41

  • 任烈:

    二是出口退税政策.竞争力报告上可以提点学者自己的观点,下一步依法治税,退税问题可能会有所改善。现在税的依据是国务院条例,权力在国务院,所以有了出口退税的调整。国际惯例来说退税不是这个概念,我建议是不是提点学者观点。出口退税主要是给企业一个政策预期,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非常重要,它不是投机性的,今天调一下,明天调一下。所以我觉得蓝皮书很务实,在产业政策报告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更接地气,反映一些一线企业的要求,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最后,还要表示感谢,感谢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领导,感谢张其仔团队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学习对我自己今后的工作是很有价值的,也有利于提高我们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希望以后有机会张其仔研究员的研究团队能跟我们合作,特别是在出口产品竞争力方面进行合作,给我们提出建议和指导。

    谢谢大家!

    2014-12-29 10:39:41

  • 主持人:

    下面有请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稀土产业局局长安四虎发言。

    2014-12-29 10:43:21

  • 安四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来自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非常有幸参加社科院的产业蓝皮书发布会。我简单给各位介绍一下,对包头稀土有一个了解。包头离北京很近,北京到包头直飞600多公里,矿产就是在包头城市往北140公里这个地方——白云鄂博。这个地点现在在全球非常有名,这个地区的稀土占有量非常高。(图)这是它的矿山。它的品位5%-7%,总储量4350万吨。如果品位包括1%-2%的,那储量就上亿吨了。

    (图)这是它的地质结构。

    (图)包头主要以轻稀土为主,中国的轻稀土主要在包头、四川、山东。其实包头矿重稀土也很多,尽管釔、銪都是很多的。整体的量,一年从白云鄂博矿开采的量是115万吨,而且这个稀土是随着铁开采出来的。所以包头白云鄂博的矿储量大、开发成本低、环保问题极好解决,全球任何一个矿都没有这个特点,这是包头稀土的主要特点。

    它的工艺非常成熟。(图)这套工艺全世界都比较领先。产业来看,包头稀土产业,产值100多亿,产业结构以原材料为主,占90%多。这就说明现在的稀土产业现状,还是以原材料为主,深加工终端产品走的比较短,这是我们的短板。

    (图)这是我们的主要生产企业。有原材料的,金属的,包括各种制造业的。我们的优势除了稀土还有其他优势,稀土研究院,此外我们在开发区专门建设了包头稀土发展园区,这几年引进的企业非常多。(图)这是园区项目情况。

    包头这几年发展稀土,要延伸产业链,我们想通过五-十年搞成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产业链,搞点机,电池,抛光粉等等共8条产业链。主要措施,主要是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人才引领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014-12-29 10:43:58

  • 安四虎:

    上午听了张其仔研究员讲的,我这里讲三个观点。稀土产业很特殊,稀土产业很长,从原料看,完全可以看是一个原材料产业,但真正的效益在后面,后面的产业链非常长,每一种材料往后延伸都是很长的,后面这部分就是今天讲的核心制造业,稀土新材料后面主要是制造业,它和制造业非常有关系。这块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国防、航天航空、军工,还有汽车工业、电子信息工业,每个产业都和稀土息息相关,所以现在稀土非常重要。刚才张其仔研究员提到了双轨制,这和稀土产业非常吻合。以进口替代这块,“铝铁喷”(音)这个产业一直是日本控制,当时我们国家没有这个东西,全是进口。但是通过07、08、09年这几年的发展,很多产品都出现了替代。但是2011年涨价以后,恰恰是由于政策的其他环节,这个产业引进上来了。所以说稀土产业特别代表了跟随性,可能现在要突破欧美的一些专利技术,我们自己如果有很好的市场规则,这一块也就是双轨的第一轨能走得很好。第二是利用前沿技术跨越发展,这是中国稀土必须走的路。现在真正研究出来的功能不到稀土开发功能的30%,意味着稀土中的17种元素70%的功能还有待于开发,前面的30%主要是日本、欧美的技术,我们采取替代型就可以了,后面的70%我们尽量搞原创型的,如果自己有技术上的突破,对产业发展是非常好的。所以我非常赞成双轨制。

    我们社科院作为中国最高的宏观经济部门,在微观经济中如果在稀土产业,特别我希望社科院下一步能特别关注一下稀土产业的发展,如果这方面有跟我们地区,特别是需要我们配合,我们高新区全力配合,为中国稀土产业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谢谢大家!

    2014-12-29 10:48:07

  • 主持人:

    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白玫作“新能源工业竞争力”报告。

    2014-12-29 10:51:24

  • 白玫:

    各位来宾、各位同事、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报告的内容是“新能源产业竞争力及国际比较”。主要内容分四部分:一、我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总体判断。二、新能源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三、新能源产业竞争力特点及其原因分析。四、新能源产业未来趋势和政策建议。

    2014-12-29 10:51:51

  • 白玫:

    新能源产业主要指全球范围内已经商业化应用的新能源与非水可再生能源的相关产业。总体判断,尽管2013年,欧美的“双反”影响比较大,但我国新能源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和上一年比稍微下降,但整体上在我国积极的新能源政策刺激下,大量的资金涌入光伏电站、储能等终端产业,新能源产业还表现出比较好的状态。一是盈利能力比上年有提高。二是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从技术指标来看,贸易竞争力较上一年略有下降,显性比较优势较上一年微有下降。我们看数据,(图)光伏产业和上一年比,2012年一季度销售收入毛利率是负的,到2013年的时候毛利率从二季度转正。再看风电产业,风电产业也是媒体比较关注的,弃风问题在2013年有比较好的效果,利用小时数超过了2000小时,也是我国发展风电以来最好的水平。

    (图)国际新能源市场的份额。时间轴从2000-2013年,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新能源发电占世界的份额,从2000年的1.4%到2013年是23.3%,增长速度和占比都提高比较快。

    国际市场占有率。(图)光伏产业进口15.68%,出口29.05%。我们看到总体结果,新能源产业2013年我们的出口是27.18%,进口14.77%。数据来看,光伏产业占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2014-12-29 10:55:45

  • 白玫:

    光伏在哪一块比较有竞争力呢?首先看光伏电池,光伏电池我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了33%,太阳能电站是28.87%,晶硅原料很大一部分32.01%是进口的。逆变器的竞争力也比较强。风电机组相比2000年有很大进步,过去100%进口,现在我们还是有出口的。

    新能源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新能源产业比较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中国、德国、美国、丹麦、韩国。我们和韩国优势主要在光伏产业,美国的新能源竞争力表现在太阳能发电机组、生物质液体燃料和地热发电。经过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新能源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中国第一,贸易竞争力中国第二,美国第八,新能源产业显示性比较优势中国第三美国第七,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和地热发电美国第一,新能源装机规模中国第一,海上风电英国第一,新能源优势企业集中在欧美。

    新能源产业的竞争者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变化受政策影响比较大。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竞争力主要表现为聚集优势。

    (图)如果按照全球500强分布,美国总体来说营业收入总量排第一。我们跟美国的差距跟上一年比有所缩小,入选企业数据来说,我们是很多个企业,美国是企业数比较少。但平均规模我们比美国要小三分之二。

    2014-12-29 10:59:18

  • 白玫:

    政策建议和未来的趋势。未来两年,光伏产业还将是领跑新能源产业的,增长速度应该是在30%左右;风电未来是在10%,去年有负增长,但总体上是保持在10%左右。新能源整合利用成本不断下降,有可能未来在接近常规能源上有竞争能力。新能源产业有一些产能利用率相对来说特别是光伏还不是特别高,这个行业企业的并购重组会加剧。

    建议。一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二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三要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四要在新能源利用时,新能源资源特别是生物质能源更多分布在农村,所以在推广新能源的时候要跟推动农村能源革命相结合,要把政策向农村倾斜。

    谢谢大家!

    2014-12-29 11:01:12

  • 主持人:

    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王燕梅研究员。

    2014-12-29 11:02:53

  • 王燕梅: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研讨会。

    我们这个报告“机械工业竞争力”是从国际贸易角度来做的,指标选择从研究角度相对简单,但得到的结论和行业整体的情况大致相似。就机械工业来说,实际上既包括传统产业也包括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机械工业实际上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我们的报告想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尽量接近产业竞争力的现实,为研究者和公众打开一个窗口。

    (图)我们主要介绍六部分:竞争力走势,国际比较,国际分工,机械工业的主要贸易伙伴分析,影响机械工业竞争力的体制、政策因素,机械工业竞争力的未来趋势。

    2014-12-29 11:03:12

  • 王燕梅:

    无论从生产能力还是贸易规模来看,中国机械工业都已经走过了高速增长和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阶段。在按产业链环节分工的国际生产网络中,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组装基地,机械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一路快速增长,但在反映贸易平衡和相对优势的其他竞争力指标方面,离机械强国还有比较大的距离。中国机械工业目前基本走完了依靠成本优势获得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阶段,正站在竞争优势转型的历史转折点。

    2014-12-29 11:05:41

  • 王燕梅:

    最近时期的机械工业竞争力走势。总体看,我们用四个指标反映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持续较快增长,贸易竞争力、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显性贸易优势指数在2008年前后出现了拐点。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机械工业的成就非常令人瞩目,2000年国际市场占有率只有3%,到了2013年达到了18%左右,相比第二位的德国来说,我们超出德国将近一半。贸易竞争力指数,反映了进出口差额的规模。2004年贸易竞争力指数从负转正,其后快速上升,但2008年之后是下降,至今一直处于小幅波动中。显性比较优势指数,2003年首先超过1,表示中国的机械产品成为中国出口优势产品,2009年前一直呈现上升,2009年稍微有点下降。显性贸易优势指数,这是今年新增加的指数,是对前一个指数的改进,加入了进口因素。这个指标来看,到2010年都处于快速上升中,其后呈现出比较大的波动性。

    2014-12-29 11:06:20

  • 王燕梅:

    机械工业的国际比较。中国无疑是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最快的国家。从几个指标比较来看,国际市场占有率09年超过德国,2013年高出德国50%。贸易竞争力指数大幅度超过美国,并接近德国。2008年以后该指标有微弱下降,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不仅超过美国,2013年还与德国持平。显性贸易优势指数大幅高于美国。

    2014-12-29 11:07:23

  • 王燕梅:

    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图)日本、德国、美国、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世界机械出口最大的四个国家。整体趋势来看,德国比重变化不是很大,日本是下降的,美国也是下降的,中国是提高幅度非常大的。

    贸易竞争力指数。目前排序没有变化,日本最高,德国其次,中国第三,美国最末。但是2008年以后出现了不同的变动趋势,日本由保持平稳走向了连续下降的状态。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这个指数表明机械装备在日本、德国、中国都处于出口优势产品地位。其中日本机械装备在本国出口中的优势地位更明显,但是还是反映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显性贸易优势指数。这个指数反映出的现状和上一个指数相似,日本微弱下降,美国大幅度下降,德国短暂下降之后迅速恢复,中国则从2011年以后快速上升,有一个小幅的波动。

    2014-12-29 11:07:55

  • 王燕梅:

    机械工业的国际分工。我们讨论国际竞争力的时候,国际竞争力是国际分工的一个表现,是国际分工的各种情况在贸易方面的展示。首先看全球机械市场的情况,2008年以后全球机械增长缓慢,从最高点42.6%到2013年下降到34%,受世界机械市场的拖累中国机械产品出口大幅度的下降。中国机械出口的增长情况高于其他几个主要的机械出口大国,表现在贸易竞争力方面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快速上升,但是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已经出现了下降。

    中国机械工业的产业链分工地位。中国机械工业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处于加工组装环节,进口零部件、出口产成品。中国机械产品进口和出口中,零部件占进口的比重远高于零部件占出口的比重。零部件的生产优势和组装优势,组装优势明显高于生产优势。这体现我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进口零部件、出口产成品的状况(图),产成品来看,我们做了关于产品进口、出口单价的比较,以车床为例,中国的出口单价在全球各个贸易伙伴中平均是6000多美元,中国的进口单价包括从日本进口的单价16万美元,从德国进口单价56万美元,而美国进口的单价是7万多美元,德国进口的单价是9万多美元,这显示出中国的国际产品国际竞争力处于比较低端的位置。

    2014-12-29 11:13:19

  • 王燕梅:

    (图)机械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主要贸易伙伴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但除美国以外,中国的机械出口都表现为出口顺差。机械产品在不同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的机械产品在主要目标市场都占到了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巴西。中国机械产品进口来源地分析,台湾、韩国、日本、德国、美国是中国机械进口主要的来源地。但从细分产品来看,这些国家进口量最大的除德国外都是一些中间投入品也就是机械零部件。影响机械工业竞争力的体制和政策因素。机械工业面临着市场化发育滞后的要素和产品市场。存在着政府干预对于市场机制的扭曲。产业政策的实施途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来趋势。技术进步会向高性能、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推进。国际分工地位继续提升,进入世界装备制造业强国的行列,国际竞争力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产业政策面临转型,朝向更多地激发出企业的内在能力演进。

    2014-12-29 11:15:55

  • 主持人:

    下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副主任江飞涛。

    2014-12-29 11:18:09

  • 江飞涛:

    我主要汇报五方面:一、汽车产业竞争力走势。二、汽车生产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情况。三、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四、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五、中国汽车产业的主要问题和调整。

    汽车生产国的产业竞争力情况。美国市场虽然占有率比较高,但是贸易竞争指数相对负,德国2013年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非常高的比率18.19%,贸易竞争力指数0.42%,显性优势指数是3.73%。

    2014-12-29 11:18:23

  • 江飞涛:

    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偏小,2013年新能源销量1.76万辆占整个市场的0.08%。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但关键零部件仍然需要大量进口。从商业模式来看,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在不断创新,目前来看,从营销环节来完成,现有的营销模式主要依赖于政府补贴实现。事实上新能源商业模式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研机构、整车企业、运营企业和充电设施运营商各个环节的良好协作,通过不断改善新能源汽车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使用便利性来提高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这样才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从政策方向来看,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也是在加速推广过程中。从2013年下半年到现在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

    2014-12-29 11:19:01

  • 江飞涛:

    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征: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基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与调整。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仍然保持了大量的直接干预、管制市场、限制竞争,以政府判断和选择代替市场机制。会选择特定的技术路线、特定产品、特定的企业进行扶持。实际上对于在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新能源汽车包括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现在汽车产业面临非常大的技术变动时期,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对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更有利于创新。从政策调整来看,中国产业政策取向应该由“管制市场、限制竞争”转为放松管制、维护公平竞争,为汽车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除了安全排放、能效等领域外不必要的审批和核准。

    2014-12-29 11:19:35

  • 江飞涛:

    汽车产业政策重点应放在对于汽车产业技术研发活动的普遍性支持。建立汽车产业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支持汽车通用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和扩散。中国汽车产业应该加快推动汽车排放、质量、能效、安全等标准,全面接轨发达国家水平,加强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度,并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增强汽车及其零部件销售渠道的竞争性。

    2014-12-29 11:20:18

  • 主持人:

    下面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梁永梅博士做“纺织工业竞争力”的报告。

    2014-12-29 11:20:27

  • 梁永梅:

    我们这个报告主要分三个部分进行分析:一、基于多种指标、基于进口和出口的数据分析纺织业与服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二、中国出口的多元化和分散化、纺织服装工业出口的变化。三、对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的趋势做简要的判断。

    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状况。首先计算了最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看无论是服装还是纺织品,中国的竞争力都是最强的。从发展趋势来看这两样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其次还计算了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显示贸易比较优势指数。我们更关注后面两指数,从后面两个指数来判服装和纺织品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发展趋势来看,服装竞争优势有下降趋势,纺织品竞争优势比较稳定。

    2014-12-29 11:21:00

  • 梁永梅:

    竞争力状况有四个主要结论。单纯从出口方面来看,中国服装和纺织品竞争力全球最强,而且这种竞争力还在持续上升。二是结合进口和出口综合考察,中国服装和纺织品的竞争力都有所弱化。三是对服装和纺织品进行了比较,总体而言服装国际竞争力强于纺织品的竞争力。但发展趋势来看,服装竞争力在下降,纺织品竞争力在上升。四是国际比较,以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是国际竞争力的分析部分。

    2014-12-29 11:22:13

  • 梁永梅:

    我们还分析了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出口近年来的变化,发现一个主要特点是中国的出口地出现了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趋势。(图)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服装的出口状况,可以看出以第一大出口地为例,2000年的时候中国服装的第一大出口地是日本,对日本的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32%。2013年第一大出口额变成了美国,占比大幅度下降到17.5%。前十大出口地也是同样趋势,2000年中国前十大出口额,贸易额占中国服装贸易总额的79%,2013年这一比例下降到61%。纺织品也是类似的趋势,第一大出口地2000年是香港,占比29%,2013年第一大出口地变成了美国,占比下降到9.9%。前十大出口地,2000年贸易占比68%,2013年下降到48%。

    2014-12-29 11:23:00

  • 梁永梅:

    多元化和分散化趋势还有一个具体表现,在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地中发达国家在减少,发展中国家在增加。以服装为例,2000年在中国前20大出口国中有9个发达经济体,2013年减少为6个。纺织品也是,2000年中国的前20个出口国中有8个发达经济体,2013年减少为5个。我们的一个判断是发达国家的减少和发展中国家的增加,一方面是有利于降低中国服装和纺织品出口的总体风险,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我们认为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所需求的产品而言,发达国家所需求的产品比较高端,质量、设计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出口地中的减与增,可能反映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有所低端化。这是初步判断,以后我们会进行深入的研究。

    2014-12-29 11:25:29

  • 梁永梅:

    案例分析,主要对美国市场进行具体分析。之所以选择美国市场是因为一方面美国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地,另一方面从美国来看中国也是美国在服装和纺织品的最大供货国,中美之间的纺织和服装贸易是很有代表性的。

    (图)图中可以看出,从绝对值来看不管是服装还是纺织品中国仍然是美国的第一大供货国,市场占有率一直最高。发展趋势来看可以看到下降趋势,比如服装,中国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10年的39%下降到2013年的37%,中国丧失的市场份额是被以越南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蚕食。红线是越南国家的市场占有率可以看出它的提升非常快。纺织品也有小幅度的下降,2000年的时候是48.3%,2013年是47.7%,中国所丢失的市场份额是被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占有。下面红线是印度的市场份额。结论,中国在美国市场份额的消失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弱化趋势。

    2014-12-29 11:26:33

  • 梁永梅:

    对以后发展趋势的简要判断。未来几年内中国在纺织服装的国际竞争力将继续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基于两个原因的判断:一是中国目前纺织服装的竞争力主要依靠低廉劳动力成本,近年来中国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劳动力成本也会持续上升,这会极大地损害中国目前国际竞争力。从外部因素来看,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复制中国的发展模式,而且他们具有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所以他们的崛起会对中国产生很大的冲击。面对这个趋势我们提出了两个应对措施,虽然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实践证明这两个措施还是比较有用的。一是要继续在出口市场方面进行多元化、分散化努力。二是减弱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加强品牌设计,加强对高端面料的研发生产,避免和新兴经济体做低价格的竞争。

    谢谢大家。

    2014-12-29 11:28:12

  • 郭朝先:

    下面我做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报告。

    2014-12-29 11:29:07

  • 郭朝先:

    2000年前我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于5%,到2005年的时候我们是10%,2010年的时候我们接近20%,2013年我们的份额已经接近28%了。

    贸易竞争力指数,2005年之后我们出口多于进口,是往上走的趋势。经济危机之后比较平、比较缓慢。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是我们国家比较有优势的部门,而且时间段比较长,1992年大于1,现在达到2.1,在我们出口部门中是比较有优势的。

    再看国际比较。2000年与美国、德国、日本相比处于弱势,我们市场占有率不到5%。到2005年,我们全面的超过这三个国家的市场占有率。2010年,我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这三个国家总和还要多,后面继续延续了这种发展状态。贸易竞争力指数,趋势也是差不多的,2008年的时候我们超过了德国,但还弱于日本。2012年我们还弱于日本,2013年的时候,我们是最高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中国迅速往上走,日本总体趋势往下,美国和德国电子信息工业已经他们出口优势部门了。质量竞争力指数,除了个别的中国比较高或者接近他们,绝大部分我们只有人家的几分之一。我们是一个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在质量技术方面我们比较落后。

    2014-12-29 11:32:31

  • 郭朝先:

    中国电子信息工业发展趋势。我概括为四个趋势:一、研发投入向技术增长,但是增速下降10%左右。在2011年前,我们的研发投入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是2012年速度下降了。二、劳动生产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可望提高年均一万元美元。三、政策和市场驱动发展,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将加快。这两年每两三个月国家会出台一部和电子信息工业有关的政策,包括物联网、扩大信息消费、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等等,政策驱动比较明显,再加上驱动,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比如联想收购了美国一家公司做云计算的,中国联通也在进行一些重组等等。四、电子信息工业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存在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增速下降,如果算占销售收入比重现在还不到2%,这是很弱的,国际产业链我们处于低端环节,我们出口量很大,比重也很高,但是很多核心部件是进口的。

    2014-12-29 11:33:29

  • 郭朝先:

    为什么我们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整体来看中国正处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过程中的大背景,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尤其重视,而且这几年下来有些产业见到了效果。更重要的是需求方面、产业融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这正暗合了“双轨”战略的跨越,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突破和快速发展,新的产品内容和服务形式为电子信息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2014-12-29 11:37:46

  • 郭朝先:

    下面有请产业布局室主任李晓华做“劳动力成本问题”的发言。

    2014-12-29 11:40:58

  • 李晓华:

    我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研究背景,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制成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提高很快,经常在媒体上见到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些报道,比如说很多制造业的企业可能以前工厂在中国,现在开始向美国转移。国外一些机构也非常关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麦肯锡2008年就报告,他们认为随着劳动力的成本上涨,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劳动力大幅度的提高,他们认为有一些劳动力成本高的产业可能重新回到美国。对劳动力成本问题关注比较多的系波士顿金融集团,他们在2011年、2012年、2014年发布了很多报告,整体观点认为在劳动在全部成本中占的比重比较小的产业,还有比较适合当地需求的产业有可能会从中国转移到美国成本更低的州。这是比较有影响力,比较吸引眼球的一分报告。他们构建了制造业成本指数,中国2014年的制造业成本达到了96。这是一个背景,所以我们想思考一下中国劳动力成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竞争力的影响又是怎么样的。

    2014-12-29 11:41:52

  • 李晓华:

    (图)显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职工工资水平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到在2000年之后怎样速度在10%,这是制造业的,制造业的职工名义工资水平在2000年以后基本在10%-15%在增长,虽然和2006年前相比制造业工资增幅并不是特别大,但由于基数很大,工资上涨的绝对值更大,并不利于改变相对其他国家的工资差距。

    分析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因素。一是补偿性的上涨,由于原来的法律和社保不健全,基于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工资上涨。二是结构型上涨,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不足关系发生变成造成工资上涨。三是倒逼型的上涨,生活成本,维持房价的部分上涨,推高了劳动力价格。

    2014-12-29 11:43:01

  • 李晓华:

    我们比较了中国和一些主要国家的制造业劳动力报酬。我们的数据具有可比性,都是来源于联合国数据库和年鉴。2004年中国的劳动力报酬超过了印度、印度尼西亚。2008年超过了墨西哥和菲律宾。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的制造业劳动力报酬是下降的,而中国的劳动力报酬还是有很大的增长。2007-2010年劳动报酬增长83.3%。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报酬出现了增长,同时中国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重还在不断提高,无论是制成品的总和还是分产品来看都是在不断提高,虽然近年来提高速度有所下降。所以我们在考虑,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于劳动力的竞争力发生了什么影响。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优势不仅取决于劳动力成本的绝对大小还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二者共同决定了劳动成本的竞争力。劳动生产率可以总产出除以就业总人数。

    2014-12-29 11:43:20

  • 李晓华:

    (图)表中可以看到2003年-2010年既是中国劳动力报酬大幅度提高的阶段也是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阶段。2008年中国制造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快于平均劳动报酬的增速,但是2008年平均劳动报酬增速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单位劳动成本指标来综合衡量劳动成本、劳动竞争力的变化。如果一个国家或某一个产业相对于其他国家统一产业具有更低的单位劳动成本,就可以认为该国拥有劳动成本优势。由于单位劳动成本是平均报酬与劳动生产率之比,意味着成本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工资增长,而且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创造出更多产出来提高,因此一个国家可以降低单位流通成本提高生产率的方式来提高成本竞争力。(图)这是中国2003年-2010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化情况,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这个数字中国有很大提高,这表明了中国和其他的主要竞争国家的劳动力生产率的情况。(图)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已经超过了印度、墨西哥、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但是劳动生产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2014-12-29 11:45:04

图片内容:

数据地址:

    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created/20324/152_1_0101_desc.htm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2014《产业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制造业发展研讨会。

    中国网 董宁

  •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室副主任、蓝皮书副主编郭朝先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董宁

  •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致辞。

    中国网 董宁

  •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局长马援致辞。

    中国网 董宁

  • 社科院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致辞。

    中国网 董宁

  •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蓝皮书主编张其仔做报告。

    中国网 董宁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周小知局长发言。

    中国网 董宁

  •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春学发言。

    中国网 董宁

  • 财政部关税中心任烈博士发言。

    中国网 董宁

  • 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稀土产业局局长安四虎发言。

    中国网 董宁

  •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副主任王燕梅发言。

    中国网 董宁

  • 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董宁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