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直播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创新与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 2017-06-11 09:00:00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宗超
 

图片实录更多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正序倒序刷新
 

直播预告

直播推荐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 88828083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wuaf@china.org.cn

分享到:

活动标题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创新与发展论坛

活动描述

  • 由中国(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和民政部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创新与发展论坛将于2017年6月11日(星期日)上午9:00在北京福建大厦(北京朝阳区安贞西里三区11号)二楼福建堂举行。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李闽榕:

    下面我们开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这个阳光明媚,天气湛蓝的美好时节,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隆重举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创新与发展论坛,在此我谨代表主承办方对各位领导、来宾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7-06-11 08:41:35

  • 李闽榕: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论坛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鲁志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任 献光副司长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徐济德副司长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 郑燕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魏后凯所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 蒋南青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助理 孟庆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 高燕京社长

    求实杂志社原政治部主任 常光民

    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 李向军

    中国经济导报社副总编辑 焦玉良

    中国发展网执行总裁 卢必成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机关党委纪委书记 王秋苹

    2017-06-11 09:12:20

  • 李闽榕: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规划司 林向东

    全国人大内司委内司室(挂职)、漳州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长 黄水木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罗志沙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委员、二级高级法官 祝昌霖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副庭长 秦传熙

    兴业银行大型客户部副总经理 殷苹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处长 陈亚芹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产品经理 王晓鹏

    福建省发改委生态处组织工作调研员 邱士利

    福建省发改委新闻中心主任 于海

    另外是中智科技评价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赵丽青(音)女士,主任助理舒丹(音),主任助理林延香(音),还有中心的世界茶叶发展报告编辑部主任朱博文(音)。

    参加今天论坛的还有福建厦门、福州、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和平潭综合试验区发改委的领导,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经济导报等20多家新闻单位的媒体朋友们,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7-06-11 09:12:20

  • 李闽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2016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5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胜败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选择福建省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综合试验。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批示,他充分肯定了福建集体林权改革制度15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5月26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7-06-11 09:14:27

  • 李闽榕:

    我们今天举行这个会,应该是恰逢其时,一方面在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获批一周年的时候听听大家的真知灼见,另一方面也为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下面我们进行第一项议程,这次论坛的召开,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十分关心和大力支持,他本来要亲临大会发表重要演讲,但临时有重要公务,无法出席今天的会议,现在请工作人员代念他的致辞稿,大家欢迎。

    2017-06-11 09:15:10

  • 工作人员代念解振华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去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5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选择福建省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近一年来,福建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精神,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今天以福建的深度实践为基础,举办这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创新与发展论坛,对于凝聚共识、深化理论、交流经验、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2017-06-11 09:18:01

  • 工作人员代念解振华稿:

    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力度大。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亲自组织制定《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整体设计,确定了目标路径,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努力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正是在这一战略引领下,在福建全省人民不懈努力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天的八闽大地,山更绿,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60.5%,提高到目前的65.5%,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水更清,主要河流I-III类税制比重从2000年的73.4%提高到目前的9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天更蓝设区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9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27微克每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福州、厦门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分裂第5位、第4位,“清新福建”享誉全国。与此同时,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有统计数据以来,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效率更高,有统计数据以来,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从41.6%提高到83%,万元GDP能耗水平累计下降50%以上、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累计下降30%以上,排放强度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4,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以上;产业发展更优,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等落后产能全部淘汰,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物联网、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增长,2016产业增加值达到3146亿元,石化、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在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成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综合实力更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00年的376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85万亿元,总量进入全国前十、人均位居全国第七;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更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7400元增长到2016年的3.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3200元增长到2016年的1.5万元,所有贫困村全部实现道路硬化、通宽带,农村贫困人口从130.5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20.4万人(按现行贫困标准),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生态实践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

    2017-06-11 09:19:55

  • 工作人员代念解振华稿:

    生态省战略的实施,为福建在新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央去年将福建确立为全国收割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后,福建乘势而上、深入探索、加快突破,推动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的进展和成效,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围绕筑劳夯实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集中系统推进各领域改革。按照中央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福建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对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确定的改革方向地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环境治理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绿色发展绩效评价考核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全面发力、精准施策,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不到一年时间出台改革成果或推进方案文件近30项,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相互衔接的改革“施工图”,为全面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7-06-11 09:22:17

  • 工作人员代念解振华稿:

    二是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在福建率先破局。福建勇挑重担,率先推进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试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试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试点等一批生态文明体制重大改革,在各个领域初步探索出改革实施路径和具体操作办法,正在加快实施,向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制度转化,为其他地区探索改革路径。

    2017-06-11 09:23:21

  • 工作人员代念解振华稿: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导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习近平动书记多次强调,要多推有利于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福建在试验区建设中,坚持把有利于增强群众获得干的改革摆在优先位置,努力以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造福群众。比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探索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过赎买、租赁、置换、改造提升、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改革方式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利的双赢,有效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间的矛盾,目前已完成试点10万亩。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向农村延伸,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提升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全省超过60%的乡镇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0%以上的乡镇建成垃圾转运系统,50%以上的村庄建立了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建立森林、流域、重点生态区域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形成长效补偿资金投入制度,2016年投入生态补偿资金近35亿元,大部分补偿到流域上游欠发达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使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7-06-11 09:23:55

  • 工作人员代念解振华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这项改革取得的成绩,并对福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提出殷切期望。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一以贯之、奋力攻坚,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希望福建省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持续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实践,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和改革大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7-06-11 09:24:53

  • 李闽榕:

    在解主任的致辞中,对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未来的发展给予了厚望,谢谢解主任。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议程,我们邀请了两位重要嘉宾作主旨演讲。首先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鲁志强先生作主旨演讲,大家欢迎。

    2017-06-11 09:26:11

  • 鲁志强: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论坛,这样说是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参加这次会见到一些老朋友,比如郑校长、魏所长,这都是很难见到的,好几年都没见面了,所以非常高兴,而且也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这是非常高兴得事。第二个高兴的原因,是这个会的议题很重要,我们都知道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部署,包括颁布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最近,又推出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把福建省选定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体制的综合试验。我的感觉是选福建作为首批生态试验区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叫做实至名归。我们都去过福建,都知道福建的生态环境的基础非常好,它的生态覆盖率连续38年保持全国第一,第二是江西,它的河流、水质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空气质量也非常好,全省首个设区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气都在70%以上,这些指标是很多省包括北上广都是羡慕至极的数字。更重要的是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福建省跟发展中心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来往也比较多,所以知道福建省一直在坚持生态省的战略,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进行了许多探索和试验,取得了许多值得参考的经验。比如实行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党政同责,推出河长制,重点流域生态补偿等,开展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了长期经验,加强生态环节与司法衔接,实现了省区市生态环境庭审制度的全覆盖,牢固了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着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这些经验有许多是可复制、可推广的,人们把他们叫做福建模式、福建样本,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党中央赋予福建的新的任务,是对福建省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说这是福建的光荣,但更是福建的责任。因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生态体制的改革也需要持续的、艰苦的探索和实践。

    2017-06-11 09:26:59

  • 鲁志强: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和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陆陆续续的推出了许多试验区、试验点、功能区,这些试验区的建立和成长对于改革的观念、积累建设的经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这些试验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尖兵和探索者。但我们也注意到,在同样的一批性质接近的试验区或者试点区域中,可以发现中央的政策是一样的,但取得的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不少成功了,不少发展平平。这就提示我们,中央给帽子、给政策,并不意味着你天然的成功,这就告诉我们福建省要完成习主席的嘱托,全面落实中央决策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成功,需要抓住机遇,需要开动脑筋,需要持续的努力。一句话,要拼执行力。

    2017-06-11 09:31:53

  • 鲁志强: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次论坛提出了几个关键词:创新、发展、惠民。我想这几个关键词应该就是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也可能就是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和边界约束。福建建设生态文明任重道远,我相信福建会不负重托,做好表率,为全国提供更新鲜的经验。祝论坛成功,谢谢!

    2017-06-11 09:32:18

  • 李闽榕:

    非常感谢鲁主任的精彩演讲,鲁主任是我们国家理论界的权威,对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很有研究,他在致辞当中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状况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福建有好的条件,但是也要抓机遇,中央给了帽子、给了政策,关键是怎么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拼执行力,同时要紧紧扣住新的发展思路,有三个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创新,创新才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惠民,要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这是最根本的。鲁主任的讲话当中也是为福建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也建议福建省发改委有关方面要深刻的学习,鲁主任的讲话确实非常深刻。我们再次对鲁主任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

    下面我们请国家林业局林业资源管理司正司级副司长徐济德先生作主旨演讲,大家欢迎。

    2017-06-11 09:32:35

  • 徐济德:

    很荣幸来参加今天这个论坛,福建省在中国林业生态建设这一块的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我跟大家简单的举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在整个林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福建省一直在给全国作示范,提供经验。第二,很重要的就是上个月的23号,总书记给福建武平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批示,福建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中国林业改革过程中,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从8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没有停止,中国从本世纪之初,全国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福建省提供了样本和先行经验。第三,在刚才解振华主任的讲话中也点出来,在商品林赎买的过程中,福建省在全国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2017-06-11 09:34:59

  • 徐济德:

    简单说几个方面的情况。第一,大家公认的,森林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摇篮,人是从林子里走出来的。总书记一直在对林业生态建设这一块非常关注,特别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很多人把这句话重复了很多遍,但总书记还说了一句话,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什么意思?就是针对中国国情,中国目前当下的生态状况,或者是中国人的生存环境提出来的,总书记说了要像对待眼睛一样来看待生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所以总书记对生态的重视、对森林问题的关注,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到,应该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应该说总书记对生态的关注和重视,实际上是对国家和民族发展和复兴根基的重视,从这一点来说,整个林业发展,森林的问题应该是国家建设大局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在五大建设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来,我觉得福建在这方面负责了不起,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全省级的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选择在福建,我觉得中央的选择非常恰当,我相信福建有能力,也有把这个工作做好的基础。

    刚才鲁主任介绍情况的时候也说了,福建在中国林业建设这一块保持了30多年的全国森林覆盖率第一,福建很多同志都去过,在座很多都是福建人,福建省的生态状况,如果中国都把生态问题解决得像福建那样的状况,中国的民生福祉会大大提升,整个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刚才说了,福建在林业这一块,一直在全国提供经验和做法。在前天,在海南召开了今年的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福建省作为唯一的一个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经验介绍的省,福建在林业方面的工作一直在全国走在前列。

    2017-06-11 09:38:02

  • 徐济德:

    第二,目前说的在中国实现国家工业林建设,是对于我们国家46亿亩多一点的林地里其中的17.7亿亩的森林,纳入国家工业林管理范围,应该说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成效是不错的。但因为我是干这个事情的,具体承担这项工作,我个人一个感觉,目前的补偿水平,因为中国的林子总体情况是四六开,60%是集体,反过来,在国家工业林方面,60%是国有的,40%是集体的,每亩现在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每亩给林农每年四五块钱的补偿,这个补偿严格来说不足以补偿老百姓,对他限制权利的那一部分的利益补偿。福建大家都很清楚,95%是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国有林占的比重很小,通过赎买等等办法,来改变产权,这件事严格来说,我个人认为是抓住了根本。从生态建设角度来说,我个人一直认为把重点区位的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森林,通过赎买的办法,转变为国家所有,然后进行专门的保护,这个政策、路数应该是长久的,可持续的东西。这种做法严格来说,我们国家说生态很重要,恰恰现在把这么重要的职能要让林区的老百姓承担他的责任,这个道理是不太合适的,尤其是目前国家森林补偿不太高的情况下,限制了南方的集体林老百姓的收益权和处置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个做法严格来说不如福建现在实行的做法,我个人非常支持这种做法。其实在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9号文件出台,2004、2005年我们当初在贵州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发改委一起也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但是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这项工作没有做下来,导致目前我们采取国家生态补偿这种做法,当时严格来说,我们从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来说,也希望能够做成,国家是生态国家,要以国有部分作为主体来建设,所以我们当时也很希望把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区位脆弱的地区的集体林和老百姓个人所有的林,通过国家赎买的办法转化为国有制,来加以保护,承担我们国家生态国家的作用。应该说在全国,我们没做成的事,福建省现在在积极的往前推进,我看到这一情况非常兴奋。

    2017-06-11 09:39:59

  • 徐济德:

    我特别想跟大家说这个观点,就是福建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做法,我特别看重第一条,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我们国家生态建设的主战场,或者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一个主体地位,把森林问题解决了,对中国的生态问题抓住了根本。福建不仅有全国覆盖水平最高的森林,而且有能够在集体体制上有这样积极的探索,我相信福建将来的生态建设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国家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验地区,我相信一定会取得相应的成果。

    第三,福建省厅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希望我参加这次会议,到今天早上我才知道这个主题,我特别感谢会议的组织者。五大建设,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谈,生态文明建设这件事我认为在五大建设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的根基,没有好的生态,国家经济建设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说是一个强国。尤其是作为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你就不能说你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是真正的提升全民族的生活水平和福祉。所以我觉得福建在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上,能把生态问题作为改革很重要的任务,我由衷的敬佩。

    因为没有任何准备,所以说的不一定系统,谢谢大家,我就说这么多。

    2017-06-11 09:42:15

  • 李闽榕:

    非常感谢徐司长的精彩演讲,徐司长在演讲中也说五大发展,生态发展是基石。绿色发展中,林业建设,我个人的看法是根本。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高,长期以来在全国第一位,和国家林业局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没有他们的指导给予政策支持,也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成就。徐司长在演讲中还充分强调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强调总书记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率先展开生态省建设,实施生态省建设的战略,有这样好的基础才使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的发展取得了持续辉煌的成就。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方面福建做了很多探索,也充分肯定了福建林权制度改革,在提高森林覆盖率、绿色发展当中的突出作用,这些都是在国家林业局支持指导帮助下展开的。在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中,福建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徐司长也作了一些指导,福建会在国家林业局指导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2017-06-11 09:42:37

  • 李闽榕:

    下面请几位嘉宾作主题发言。首先请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郑燕康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2017-06-11 09:44:29

  • 郑燕康:

    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祝贺福建国家生态试验区这几年取得很好的成绩,同时我也预祝这次峰会能够取得成功,能够收获大大。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我认为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尤其是现在国家制定了国策,要进行绿色建设,包括绿色惠民等等一些国策,我说这些国策都是非常重要,是建设生态文明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但仅是这个,我认为要真正更快的建成生态文明社会还不够,我认为我们的立法还有很大差距,老百姓的素质包括干部在内,生态意识和素质还有很大差距。

    2017-06-11 10:04:13

  • 郑燕康:

    我记得在2014年到日本考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体制,包括一些企业。去完以后,我非常有感想,回来以后我就跟刚刚到环保部的陈吉宁同志交流,我说我这次到日本以后,感觉我们国家绿色建设、绿色生产跟日本一比至少要落后30年。他说为什么?我就跟他说,立法日本能够做到规范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老百姓的绿色行为,这个立法非常的强大,所以每一个单位、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国民都严格的按照立法的规矩来规范自己的绿色行为,这一点非常了不起。后来陈吉宁跟我说,你不要乐观,我觉得可能30年都不够。但是现在我们要加速生态的绿色建设,要加速这一块,除了立法,老百姓的行为是十分重要的。在日本,我跟他们接触的时候,我觉得普通的老百姓跟我们最大的差异,和我们最大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对国家资源的贫乏非常的有警惕性。一跟他们谈可持续发展,他们就说我们日本跟你们不一样,我们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可怜的国家,我们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再生利用,只能这样,所以在这一方面每个国民都非常重视。

    2017-06-11 10:05:57

  • 郑燕康:

    但我们不是这样,我们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福建省刚才几位领导都说了,福建省资源非常丰富,我是搞工业的,搞金属的,所以我很关注福建省的稀土,福建省的稀土非常丰富,不仅仅是龙岩这一带有稀土,包括福州这一块山区,这条线也是丰富资源,但福建省没有把它应用起来,国家对稀土资源是严格的控制。但是我们如何把有限的资源既绿色环保保护好,又像论坛的主题,绿色建设、绿色惠民,实际上现在绿色不了,我们绿色的保护是有限的。我在龙岩就发现有很多的村民,他们自己也在开采稀土,用最原始的办法开采稀土,私下交易,这个怎么能生态?怎么绿色?绿色不了。

    2017-06-11 10:14:11

  • 郑燕康:

    刚才鲁主任讲创新、发展、惠民,前面四个字,创新和发展非常重要,我们要搞绿色文明生态,如果不创新、不发展,只是守住这些,国家给我5千多吨,我就守这5千吨,这5千吨怎么能惠民于山区的老百姓,我认为还需要有待进一步的努力。实际上现在对于稀土的开发是可以做到全封闭、零排放的系统开发,而且形成一个产业链。内蒙古那个产业就很清楚,工信部给他1万吨年产,然后他集中的进行稀土的处理、分离,然后做成了电磁材料,现在他跟中车合作,要为高铁服务,同时开放磁浮电机,为机器人服务,就把资源充分利用,发展成稀土的全产业,这就是一个有限的资源,利用高新技术,创新发展,我认为这个企业的技术、产能、开发在国内都是第一的。

    2017-06-11 10:16:43

  • 郑燕康:

    在这一点上,福建省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把我们在绿色保护、生态文明的建设当中发挥更大作用,能够及早的惠及山区的百姓。这一点我想讲的意思就是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要,因为它惠及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惠及到我们的国家和老百姓能够更加富强,所以怎么做很关键。立法和老百姓的素质很重要,但是作为职能部门的创新、发展、惠民的理念,要扎根于此,努力推进,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把资源利用好,我们在这方面跟日本相比是非常落后的。我去日本参观他们的企业,他们企业负责人说,你们的国家主席,当时是胡锦涛同志,他也到我们公司来参观过,他通过这些加工把它变成了可再生的材料,这是日本的企业,但是在中国做不起来,为什么?因为成本太高。为什么成本高,比如中国废塑料的搜集成本要经过两到三道然后才到企业。捡到塑料,捡垃圾的卖到垃圾站,垃圾站集中收完以后卖给企业,企业拿了这个之后开始清洗,才能作为原材料。在日本不一样,它就一趟,为什么?老百姓的素质好,比如塑料瓶,必须喝完以后,把塑料瓶的包装广告拆掉,把盖子放在另外一个地方回收,把塑料瓶洗干净之后集中到一定的时候,到指定的地点堆放,企业收到这个的时候,就是非常干净可以直接进生产线,所以他的成本很低,现在中国有很多再生塑料的原料都是从日本进口,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是因为我们塑料回收,由于立法的原因,由于老百姓的素质等各种原因,造成成本很高,所以我说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艰巨的但也是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除了立法之外,还需要对老百姓进行教育。

    2017-06-11 10:17:22

  • 郑燕康:

    清华曾经对淮河流域的污染问题,包括造纸等等,小型的造纸厂,我们调研完以后发现大量的污染是由于大学培养出来很多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这些中小企业里边就不重视这个,所以排放很正常,没有这种意识,也没有这种知识,所以造成了这些中小企业的污染非常严重。后来我们分析造成这个的原因是什么?是大学培养有一个缺陷,比如我是搞金属的,我们当时说炼铁炼钢,产生了污染物,氧化铁导致满天是红的,怎么处理?这个不讲,就讲炼钢的工艺。

    2017-06-11 10:18:42

  • 郑燕康:

    所以1998年,跟解振华部长,当时是环保总局局长,我跟他报告,我说我们学校钱毅(音)院士提出来,希望搞一个绿色大学的项目,他说什么叫绿色大学,我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绿色教育,第二个方面,绿色科技,第三个方面,绿色校园。我们想经过三年建成绿色大学科技体系,对大学的教育以及目标的培养要增加,比如本科生必须要上环境保护概论,研究生进校园必须要上可持续发展概论,本科生就是钱毅(音)院士,因为他一直搞生态,他亲自主讲。我认为在国家环保总局的支持下,三年来取得很大的成效。大学里面,观念发生很多变化,包括在科技方面、绿色环保科技也有很大发展。绿色的问题一重视了,学校的环境也变好了,我们学校的校园在2014年被世界大学联盟评为全世界十大最漂亮的校园,清华进入了十个最漂亮校园之一,整个亚洲就我们,当所有建成,我认为绿色大学带动了全体的师生员工对环保绿色的理解,以及他们的行动,使得这个项目发展的很好。

    2017-06-11 10:29:29

  • 郑燕康:

    所以我想,福建省国家生态试验区,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相信如果在立法法规上的制定以及在公民的教育,特别是干部对绿色的意识的教育,如果做的再好,我相信会有更大的提高。下面我对福建省想再提几个建议。比如说一定要坚持刚才鲁主任说的创新发展,这一点我们还不够,而且差距很大。比如讲森林,刚刚林业部的领导也讲了,现在我们大量的次生林,生长的很快,要么做纸浆,要么烧掉,山区的老百姓把它烧掉,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现在工业的发展,比如说工业微波,处理完以后,原来很差劲的不能够成材的木料,改造成很好的建材材料。我们在去年2016年,在云南跟大自然企业合作,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里就是说创新在保护的前提下,怎么让它发展,现在我们建立了保护区,老百姓在保护区里很难发展,要有创新。包括主产,我认为都可以通过这种高技术使它变成非常好而且适应于北方,因为研究很大的木材局限性,比如很好的红木家具或者是红木的艺术品,要到北京,过不了半年就完蛋,要么经过化学处理等等,比如藤椅,如果不经过化学处理,到了北京半年全断掉了,现在的工艺技术完全能做到,但是要促进它把这种高新技术和传统的产业、资源的产业结合起来,这一点我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包括我刚才讲到的稀土等等。

    2017-06-11 10:32:40

  • 郑燕康:

    第二,要加强基础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刚才讲了,解振华的报告里也讲到福建省农村的垃圾处理等等,我认为覆盖面更大,应当做到百分之百,如果福建真正做到生态文明试验区,就应当在农村里面,因为我们现在最大的薄弱点就是农村,到处是垃圾,怎么解决?你到日本去,日本有很多的新技术,但是我认为,中国现在技术比他们强大的多。中国垃圾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综合性的,因为老百姓不分类,特别是到农村,谁给你分类?厨房的垃圾、生活的垃圾,包括塑料、金属甚至陶瓷都堆在一块儿,是综合垃圾,所以到了垃圾处理站怎么处理、怎么分类,日本都做不到,中国现在能做到。我跟环保部的有关领导专门介绍,要积极推进,因为这是中国的技术,中国的产品,所以类似这些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加大力度促进,给全国做一个样板。福建省农村环境的保护,环境、资源各方面都做的很好。鲁主任讲到创新发展,要惠民,这几个字非常重要,是核心。

    我是福建的,我希望我们的老家在国内走在前列,做出更大的成绩。谢谢。

    2017-06-11 10:34:47

  • 李闽榕:

    谢谢郑校长的精彩演讲,对福建省绿水青山,郑校长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全国材料学家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权威,他又对金山银山有着深刻的理解。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郑校长体会最深刻,讲的最清晰。朱校长在建议当中对如何促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出了几项建议,非常重要,特别是要立法进行保护,还要进行创新发展,同时还要对国民意识、干部意识、领导意识进一步深化、提升,这些都是处理好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之间辨证关系,是很重要的环节,要把握好。对郑校长的精彩发言再次表示感谢!

    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后凯作发言。

    2017-06-11 10:35:04

  • 魏后凯: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论坛,原来以为是内部的研讨会,一到这儿以后看到是一个论坛,也没有做准备。今天讲的题目是高度重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我们知道农村是生态环境保护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是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难点。我们知道中国的国土空间90%以上都是农村,到目前为止虽然我们的城镇化在快速推进,但现在还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乡镇人口城镇化率是57.35%,这样的话我们还有将近7亿人,也就是6.9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假如我们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测算的话,我们在农村的户籍人口去年是8.1亿,也就是说户籍人口还有58.8%,接近6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90%以上的空间,50%到60%的人口都在农村。这也显示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即使到2030年,我们的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联合国测算中国2030年是68%左右。这样的话,我们的农村人口还有4.54亿人居住在农村。我想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生态环境的治理,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我们知道现在农业的面源污染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尤其是长期以来中国为了保增粮食农产品的产量,保增增产,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塑料薄膜这些化学的手段支撑农业产量的增长,大家也知道我们粮食的增产40%以是靠化肥。2015年,假如总农村服务的包装面积来计算,我们每公顷化肥的使用量是362公斤,按总耕地面积来计算,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强度是446.1公斤,这个已经很高了。世界平均水平是多少?2010-2012年,世界平均水平只有每公顷124公斤,虽然我们的化肥使用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好几倍。国际上公认的化肥安全使用的下限是225公斤每公顷。我们现在按总耕地面积化肥使用强度是国际上公认的化肥使用安全下限的两倍以上。所以我们觉得长期大量过大的使用化肥农药,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2017-06-11 10:36:52

  • 魏后凯:

    农药的使用情况来看,2012年到2014年,全国农药平均使用量是31.1万吨,比2009年到2011年增长了9.2%。在2015年的全国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是260.4万吨,总量是欧美所有国家加上日本的总和。其中我们的农用滤膜是145.5万吨,但我们农膜的回收率还不到三分之二,农膜回收相当困难。所以这里面化肥农药都是过量的,而且现在农业薄膜大量的使用,回收率很低。面临污染问题,现在党中央、国国务院高度重视,2015年开始,就制定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方案,双零增长,这里我想要说的,双零增长只是一个短期的目标,目前的这种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情况来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应该从现在开始着手研究制定化肥农药酸碱减小的行动计划。而且根据我们的调整,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有能力,也有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第一点。

    第二,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大家都知道,多少年以来由于我们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我们对城市环境的治理相对比较重视,对农村的环境过去多少曾经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但最近国家投入量很大。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的问题十分严重,这些年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央高度重视,到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有315亿元,全国有7.8万个建制村开展了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这样的话对改善农村脏乱差问题,对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过去基础比较薄弱,基数比较低,水平比较低,到2015年末全国人们有34.4%的行政村没有集中的供水,还有37.8%的行政村没有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的处理。还有88.6%的行政村没有生活污水的处理。所以我觉得未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仍然是十分艰巨,任重道远。中央地方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投入的力度,加强我们的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017-06-11 10:37:31

  • 魏后凯:

    第三,对福建来说,应该在全国大胆的进行先行先试,因为我们是一个国家生态文明的试验区,应该是全方位的先行先试。农业改革我们福建很有成效,走在全国前面,是先行先试改革的重点。中央赋予我们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林业方面,应该是全方位的。一是要全面开展生态资产、自然资产的价值核算,只有把生态资产的价值搞清楚了,下一步进行生态补偿,再有科学的基础,我要进行生态补偿,补偿的基础就是生态价值,就是自然资产的价值,它是生态补偿的一个科学基础。二是率先开展农业生态价值的核算和农业生态补偿的试点工作。大家一说农业就想到农业是要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要保证农产品的供应。但是农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态资源,具有丰富的巨大的生态价值。为城乡居民提供一个很重要的生态空间,所以我们觉得生态补偿,过去在森林的基础上,把草原,后来做主体功能区的时候把湿地纳入进来,现在应该要推进农业的生态补偿的工作。每亩地给予相应的生态补偿,同时要搞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工作,既然作为一个示范区,应该要发挥我们的示范功能,要示范就应该在全国起到引领、标杆的作用。要示范就应该让大家、让全国人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应该有一个示范体系,福建能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搞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体系。过去搞环保的时候已经在搞了生态文明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企业、示范园区、示范单位,包括学校,还有示范社区,包括城市的社区,包括农村的社区。这几种类型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体系,来全方位的推进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使我们能够在生态文明领域,在全国起到引领、先锋、排头兵的作用。

    2017-06-11 10:37:56

  • 魏后凯:

    第四,要重视农村的增绿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过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情况下,增加了农村增绿,三农三增。所以我想,怎么来发挥农村的增绿,做或这项工作,首先要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除了农业的生产功能,还有生态功能、生活功能、休闲功能、景观功能、示范功能等等,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等。依靠多种的功能来实现农村的增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只有挖掘这种农业的多种功能,才能实现“三增”政策的协调,如果单纯靠粮食、农产品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很大,到挖掘它的多种功能。而且要重视农村林园绿化、市边绿化等等,建筑,比如墙面、屋顶,搞生态系统,多层次的绿化系统,到浙江、福建看到,林园经济、林园绿化现在在推行着,在发达国家搞生态型建筑,依山就市,天人合一,搞墙面、屋顶、绿化。我们过去在绿化的时候,把墙面绿化、屋顶绿化不算进,这也是有问题的。我在墙面、屋顶搞绿化,在林园里搞绿化就不是绿化吗?这里有很多问题需要下一步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政策和标准,来全面促进农村的增绿工作。

    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就讲这四个方面的观点,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2017-06-11 10:40:08

  • 蒋南青:

    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个会议。之前也和福建师范大学在绿色经济的指标体系上作了很多的合作,我今天也想给大家介绍中国基础层面讲生态中国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应。

    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全球各国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共有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都是和环境相关。环境署也从自身的工作出发,把17个目标和环境相关的各个方面作了梳理,我们也看到无论是污染、海洋、健康、气候变化、环境治理、可持续消费,这些都跟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互关联、相互呼应,包括了经济方面以及社会方面的指标体系。

    我们看到整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最强调的就是大家一起,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就是共同进步来扶贫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更加强调了多重效益,我们在做任何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我们都要兼顾多重效益,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个维度上去看,多重效益既要保证经济增长GDP财富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还要在自然资本这些环境的资产方面储备有积累,同时要肩负脱贫,以及为更多的就业来维护安全稳定,这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所要达到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7-06-11 10:52:10

  • 蒋南青:

    从环境的角度来说,2008年提出绿色经济到现在也做了很多的改革。整个基础就是通过一些科学的环境研究,比如全球环境展望,大尺度的全球性的环境趋势分析,才能知道我们的环境变得什么样,哪些变好,哪些变更差,驱动这些环境因素,水、土、气、环境多样性、化学品,这些的原因是什么,在哪里,找到这些变化原因以后才能知道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我们的解决方案在哪里,把这些环境元素变好。同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去实现这方面的规划。

    2017-06-11 10:54:20

  • 蒋南青:

    现在环境署在科学方面,在全球环境评估方面也在做一些改革。之前我们只做全球环境展望的工作,现在也从第六版开始先做区域方面的工作,比如亚太、欧洲、非洲,各个洲的分析。同时今年开始在每一个区域的报告基础上再合并,做全球的环境展望分析。

    去年做了亚太区报告的发布,这个地区的背景就是现在面临的挑战,优先领域都关注在城市化以及资源效率,还有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以及对人类的健康风险,比如雾霾,还有现在措施所存在的差距,这都是在亚太地区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环境署现在看到亚太地区是全球人口最大的地区,同时城市也都是特大、超大的城市集中区。自然资源由于这个地区,像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以及消费国,整个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在飞快增长,同时生产效率还比较低。

    在沿海地区,现在整个在强调,因为生产和消费都集中在这个地方,所以对海洋带来的污染,以及塑料产量,比如农业薄弱,这些80%都是从亚太地区发生的。所以亚太地区就关注到,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就决定了全球环境的走向。同时,它自身具有很强的脆弱性,整个气候变化对小岛国,比如马尔代夫这些小岛国基础设施都很薄弱,而且随着巴黎协议的通过,各国都要有自主减排的行动,所以整个国家要达到法律的约定。同时这些地区也面临着很多自然灾害,比如泥石流、地震,大部分世界大灾害都集中在亚太地区。从环境来说,我简单的过一下。比如气候,我们都是从环境署对环境影响评估,都是从状态、趋势、影响几个大层面,用OECD的模型来做。像大气层面,现在亚太最重要的大家都在关注空气污染问题,PM2.5,这些城市主要都集中在亚太区域。现在更加关注的是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智慧城市,前两天在中国也召开了清洁能源部长会议,整个核心的观点就是如何提升能效的问题。

    今天也是中国节能周开放的第一天,所以整个都在谈,国家发改委也将能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污染减排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

    2017-06-11 10:55:25

  • 蒋南青:

    第二个环境因素就是土地,土地我们也看到,人口增长,同时整个自然资源,像湿地这些都被开发利用,用作农业生产以及工业用地。像一些毁林、过度放牧,以及拿林地做棕榈油的种植,去应对更多更强劲的亚洲地区的消费,所以整个都对土地的肥力以及侵蚀、荒漠化问题带来了非常大的后果影响。但现在亚太地区面临的问题,像福建这样的生态大省,就要增强自然资本。像森林面积现在整个区域都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也是在林业系统做的非常好的,荒漠化中国也在减小,所以作为非常好的案例。现在要强调的就是不光只看到这些资本的直接经济价值,我们更要衡量评估它的经济和社会的价值,这些一直都是很多政策决定者所忽略的,他只看到了经济价值,而没有看到它带来的社会价值。这也是生态资本日益受到重视的根本出发点。

    2017-06-11 10:56:01

  • 蒋南青:

    生物多样性也是环境因素之一,生物多样性确实还是在减少,生物多样性,像非法贸易、水产养殖,这些对于自然资源的更多利用,导致生物多样性一直面临着很多威胁。

    像水资源,我们一直都知道,水的抽取和利用现在在亚太地区都是日益的增加,很多国家都同时面临着水安全以及地表水、地下水水污染的威胁,还有现在很多城市疾病的问题。同时在海洋我们也看到,现在也正在日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6月8号全球海洋大会也越来越强调人类对海洋造成的影响。废弃物、化学品、垃圾也是新兴的环境问题,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品生产国、消费国,包括印度这些主要新兴国家。现在尤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电子垃圾、物流、厨余、废弃建筑物等新问题带来了更多挑战,而现在整个亚太地区对于垃圾处置的管理体系很大部分还处于中低水平,几乎没有建立。所以现在强调的方式还是通过3R行动,认识到问题,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如何采取更多的行动。

    从政策响应上来说,我们做了很多努力,通过多边环境的公约,比如强制性公约,像生物多样性、荒漠化这些联合国的公约去做,同时在区域层面也在建立更多的双边的环境机制,通过这种机制问责的多边协议推动整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所以这里面也涉及到很多法律和法规的工作。

    2017-06-11 10:56:08

  • 蒋南青:

    政策响应,我们也看到如何通过市场化的机制,以及通过政策上的鼓励,能够把这一套体系结合起来,让它达到多重环境目标,这是政策现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和市场结合,做更多的政策相关的界定。

    我们也看到未来趋势,相对来说仍然会保持着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对于生态、自然资本的压力还在不断加大。像气候变化、灾害风险也越来越增加。互联互通的这方面,我们未来也看到,通过合作和新技术创新这种方式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成为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从绿色发展的模式来说,我们关注在城市层面,现在更多从空间层面关注,因为城市不是对农村有任何歧视,而是在城市聚集了大部分的资源,而且大部分的资源都消耗在城市部门,而且带来了大量的污染。所以像现在联合国人居三大会提出如何建立可持续城市,这也是我们在做的一项工作。在城市的尺度上,我们关注的是资源效率,资源效率是指自然资本,我们也在推动可持续生活方式,通过我们自身的衣食住行乐,出行旅游,如何把这些生活模式打造的更可持续。像刚才说的其他国家,像日本自身就有非常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才能有一个非常高对自然的利用效率。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能源效率,能源是指像化石、煤矿、太阳能等能源。但总体上来说,今后的工作像资源和能源效率,在城市层面是要相互结合,整个城市的污染、垃圾、节能减排的工作都是能够从环境的问题和能源问题相互转化,而成为一种循环经济的模式。从生命周期来说就是从摇篮到摇篮,不会有任何废弃物的产生,这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

    2017-06-11 10:56:41

  • 蒋南青:

    从解决方案入手,我们如何把城市里的环境能源和经济并举。比如这个案例,中国的襄阳的一个案例,把城市的厨余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垃圾通过高温水解,最后变成生物质天燃气,又变成了资源化,这些污泥垃圾又变成了可以做汽车的加气,同时通过干燥后的污泥变成了肥堆,去打造移动式花园。另外从经济成本上来说,通过投入以及政府的补贴,以及厨余的补贴,目前为止能够保持持平的状态,从经济上来说不会亏钱。总体来说就是将环境城市中最头疼的污染和垃圾的问题,变成了资源化,同时又为整个城市的绿色建设带来了贡献。所以经济上又不亏本,都是非常可行、可持续的发展解决方案。

    2017-06-11 11:02:10

  • 蒋南青:

    从能源上来说,我们非常注重能效。未来我们提出的区域能源的理念模式,也是说将更多的从城市的能源用能端,就是从需求侧来入手。我们知道在哪里需要什么,有什么样的需求,需要什么样的能源方式,我们来做能源的规划,把附近相应的可利用能源进行接入。比如说可以把厨余的焚烧厂的余热加入,污水处理厂的排放的污水的余热做居民的供暖,太阳能也能够为居民提供热水,以及供暖,通过储能技术做一些制冷、制暖的功能。这些像我们在未来能源利用中,要更加细化我们的能源,并不是都需要用化石能源和煤炭需要的高品位能源,像供暖和热水的能源都是低品位能源,只有需要60、70度的可再生能源完全就可以实现了。

    2017-06-11 11:04:18

  • 蒋南青:

    所以未来我们对城市管理更高的一个要求,今后城市的领导们、运营者们,更应该了解到自己城市的运营,哪些是能够运用这些解决方案,从资源、能源效率入手,做更好的规划,知道需求在哪里,知道供给在哪里,这些需要对城市的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之前城市建设者们在过去三四十年中强调建设、投资、招商引资,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城市运营在哪里。所以说未来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孕育在城市运营中,是需要不只是商业和工业企业的参与,更多的是需要从更高层面,从政府的政策规划角度来真正的把这些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规划在里面,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对能源的匹配、对资源最佳的评估,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从国际层面,也是我们认识到这些技术层面,在联合国层面,比如说像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七,我们也专门设定了可持续能源,在这个能源下面成立了对于能效新的战略。除了刚才提出的主题,比如如何提高燃油的效率,如何提高家电、照明、电机效率,以及建筑和区域能源效率,又增加了制冷。因为制冷意识到随着基加利修正案的通过,我们看到如果通过高效制冷产品的运用以及区域能源制冷的应用,不但能够节省能源,还能够通过替代制冷剂,减少对大气臭氧的破坏,达到对气候变化的贡献。所以现在全球的能源问题已经紧密和气候变化和人类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我们现在不断强调的工作,在全球层面引导各国制定相关的国家行动方案。

    2017-06-11 11:29:23

  • 蒋南青:

    从这个解读出,未来会更加强调环境健康风险对人类,对我们自己自身的影响的评估。会更加提高如何脱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强调保护和加强自然资本,强调生态系统完整性,同时增强对气候变化以及极端事件的适应能力。最重要的是推动科学与政策的交互,因为这里牵扯到很多科学方面的研究,同时要把科研成果能够落实到政策层面,加强之间的对话,以及提高现在像大数据、信息、互联网这些信息分享。

    与中国结合的话,我们看到了“一带一路”对全球来说,以政府为主导,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走出去的概念,更多的是兼容性、包容性的,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非常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带一路”的理念。在五通的基础上,环境署和中国环保部一同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整个联盟倡议也在“一带一路”开幕式,在习主席讲话中提到了,作为生态方面三大重要的成果之一,我们的理念是在“五通”之上把绿色贯通之中,让所有绿色理念能够在无论贸易相通还是基础设施中都加入进去。这也非常符合全球的共识,也为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做的非常重要的工作。整个平台也非常强调绿色、非常强调生态,非常强调多部门的参与,并不是政府来主导的,但它非常强调在这个平台上能够为所有走出去的,尤其是企业项目提供标准、政策支持以及政策层面的对话。我们也希望像福建这样在生态示范方面做的非常好的区域,可以加入到联盟性的工作中,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国好的可持续发展上的做法和经验推向国际,同时能够把这些知识、专家、专业资源与国际进行对接。这个工作还只是起步阶段,环境署主要负责政策层面和全球性层面的对接,我们也同很多主要伙伴进行磋商,准备好就出发,也希望能够有一些先行先试的案例把这个工作具体的落实下去。谢谢。

    2017-06-11 11:30:55

  • 李闽榕:

    谢谢蒋博士精彩演讲。蒋博士演讲中介绍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和绿色发展方案的相关情况,特别是也对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她的演讲当中很多观点、很多信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国际上很多先进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我昨天刚从德国回来,和科技部参加了G20创新论坛,又考察了德国、比利时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其中也有农业发展的一些先进经验。特别是波恩大学的农学院进行了考察,看到德国山青水秀,德国是欧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8千多万,每公里的密度是230多人,中国才140多人,它的人口密度比我们都大。但为什么德国发展这么快,这么多人口保持山青水秀,它没有把农业作为主导产业,把工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但对农业的科技创新做了大量的投资,其中有一项不可思议的,在中国觉得这样做可能觉得脑子有毛病,但是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研发。比如就在一公亩的土地上搞了二氧化碳对农作物的生长的影响,一年花5万多欧元在这土地上做实验。做这个实验,弄了两辆二氧化碳罐车,每天一罐就在那儿排放,做对比实验,对农作物产量的实验。另外在超市市场上绿色农产品,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价格明显要高于其他一般农产品,可能高于一倍左右。大量农产品和肉食都是周边国家进口,它自己的生产不多,它主要发展工业,高新技术的发展输出上,这个很值得我们借鉴。

    下面有请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务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孟庆岩先生作发言。

    2017-06-11 11:31:34

  • 孟庆岩: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来参加这次论坛,我是来自于原遥感应用研究所,现在两个所合并之后,叫做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我以前是学生态的,现在也在做一些城市生态环境的遥感工作。接到通知之后,我觉得非常有趣,尤其是这个主题,绿色发展、生态惠民。我就在想如何把空间技术为绿色和发展服务,而且生态一定要惠民,这不是一个纯政府层面的,一定要到个人层面,从政府层面到个人层面是非常高的层次,我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恰恰我也做了一些思考,我觉得实际上有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城市也像一个生命体,由城市的水、土、气、生、热所组成,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人,以人为本,城市里我总结了几个字,就是叫做城市的绿度,城市的植被,城市的热度,城市的灰度,实际上就是人类的活动,包括建筑物、路网,这就是城市的发展,就是很多在修路、建房,还有城市的湿度,就是城市的水体,刚才很多老师提到城市的水如何在变,是变好还是在变坏,刚才很多老师从农业的尺度,还有全球的尺度。

    我想借这个机会给老师和专家介绍一下中国的绿地观测系统的发展,遥感用在城市,生态遥感的一些最新进展,也为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做一些参考。现在很多都在搞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包括生态恢复,双城双修,国家部委也在推这些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来用这些遥感,空间这双天眼来做服务工作,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我的题目是城市陆表环境遥感,它应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我来自于中国院遥感地球所。

    2017-06-11 11:32:11

  • 孟庆岩:

    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词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前一段时间也有叫做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讲了人文的情怀,很多是在人和天人合一。在这里提到生态空间的宜居性,天蓝、地绿、水净。这里提到了城市化的格局,农业的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的格局,刚才几位老师在不同层面都提到了,把一些东西,包括资源消耗、环境损坏,生态效益作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评估体系,我觉得这个确实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层次了,已经走到了这么一个层面,把这种生态资产和生态效益作为一个市里或者县里离任审计,确实已经发展到很高的境界。

    这时候我谈谈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生态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示自然界存在的状态,而文明表示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生态加上文明就表示了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自然存在的和谐程度,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地物之间的和谐,组成这种天人合一的状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发生了很多城市生态质量的环境问题,包括城市的酷热,大气的污染,城市不透水面的增加,人类活动过于强烈。太劳累了,开发过度了,人要发烧,城市热也会出现,表现的就是出现了一系列城市的环境问题。城市格局和城市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从城市的格局、生态的格局、经济的格局,到社会的格局,驱动力就是自然、经济与社会。生态过程的有物质的循环、能量的循环和信息的循环,这时候出现了很多城市病,像交通的拥堵,城市热导效应的加剧,以及城市内涝,像湖北,只见了湖,不见了北,城市地下水的补给能力的下降、城市环境的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绿地的健康风险,生态效益的下降,这一系列城市的问题。

    2017-06-11 11:34:01

  • 孟庆岩:

    卫星遥感,就是天眼可以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就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智能城市的建设,包括很多主题词,绿色、低碳、智能、集约,这些关键词。遥感,空间系统作为空间技术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一定应该成为区域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说遥感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这个又是万万不能的。这时候可以说我们国家上的卫星越来越多,多元数据,各有所长,怎么发挥它的作用,相互弥补,来助生态城市、生态文明和智慧城市建设一臂之力呢?我简单介绍一下国家现在发展的最新的一些动态,这在16个国家重大专项里,有一个叫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重大专项,16个专项包括水专项、载人航天等等,这里有卫星、飞机、平流层飞艇三个数据获取系统,然后到的数据中心,应用系统。

    形成了天空地的各种数据的获取手段,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我这里只讲一下卫星,有7颗民用卫星,军在这里就不讲了,这里形成了可见光、红外多光谱、高光谱、微波、激光等多种手段,它有高空间、高光谱、高时间、高精度的能力,可以说农林水土、城市环境灾害都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

    2017-06-11 11:39:06

  • 孟庆岩:

    另一个专项,国家空间基础设施,这是后高飞时代之后我们国家又统一规划,这时候也是发改委等牵头,还有国防科工局等,这要上几个十月颗卫星,中国现在发射的卫星可以说在世界上已经占有非常高的潜力,有各种有业务卫星,也有实验卫星,今年将要发射的电磁卫星、重力卫星,过几个月可能就要发射,所以说这些数据汇聚出来,怎么服务于城市发展,怎么服务于生态文明,这里有这么多高时间、高空间、高光谱的数据,可以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网上,把区域的建设建成信息服务的平台,可以服务于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给它提供数据、技术、产品、工具、系统等等,为政府提供各种方面的决策。

    我们今天讲的是城市陆表环境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和环境、宜居,生态惠民一定是增加宜居性的,和人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内部之间水土气生热,城市绿度、热度、湿度是自然要素,还有人文因素,道路、建筑和不透水面,这之间应该有关联,这几个度互作之后中间其实是一个人,形成了城市的宜居度。

    2017-06-11 11:39:38

  • 孟庆岩:

    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从城市的绿度、热度、灰度,城市的大气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城市绿度,绿色发展离不开绿,一个城市里必不可少的城市的植被,城市也相当于一个生命体,绿地相当于城市的肺,它发挥的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我就不细讲了。但是实际上在一个城市里,不同的城市和同城市内部绿植分布是不均的,这实际上在北京、香港、东京、开罗分布是不一样的,在同一个城市里,在二环三环之间和五环之外的享受绿的社会公平性也是不一样的,这个公平度的问题实际上也涉及到不只是城市的植被,实际上还有一个社会人文地问题。我们在这个时候面临的这些环境问题和国家的需求,我们就在想,如何来科学的度量城市的绿,然后如何度量生活在城市里来接触绿的几率,他享受了多少。

    再有,发挥遥感的一些作用。我们就提出了用城市绿度空间遥感,把空间技术和地理信息等技术融合起来,原来就是二维来看这是不是绿,但如何从二维转化到三维,再有不只是就绿而绿,而是从数量到质量,还有人文感知量这种多维度、多尺度来看它,进而实现绿地结构、功能到生态服务的综合度量和评价。形成一个城市绿地的空间格局,也就是把绿度空间的质和量,植被、绿度对人的贡献度,还有生态效益来全面的度量。这个我想也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这用遥感就不详细讲,可以提取植被的而维信息,是不是植被,还有三维信息,用激光雷达,还有倾斜摄影等一些手段,还有建筑物的二维和三维信息都能够提出来,还有可以看植被的面积,甚至用一些高分辨率数据可以单株树木的树顶、边界、树干体系,可以为城市的绿化、生物量、固碳等等都可以来做很好的储备,这些都可以用空间数据。

    2017-06-11 11:40:03

  • 孟庆岩:

    在这里我们发展了什么,像刚才有些老师提的,我们是生活和住在、工作在建筑物中,我们在不同层面、楼层接触绿是不一样的,我们定量衡量,在一楼,用我们的指标就可以指出来,60几,三楼400多,五楼100多,七楼又降下来30多,10楼就更低。这就跟刚才魏所长提的,园林城市、绿色城市,不是就底层的要接触绿,新加坡在搞绿色城市建设,我们觉得从绿色城市发展来说应该处处见绿,处处见园,这个可以用空间的技术来衡量人在不同层面接触绿的一些概念,甚至走到街道上,我们衡量多少,这个也可以来,对于社会的公平性,我想有一天也会越来越发展。

    这个还不够,提出三维绿度空间曲线,就是衡量什么时候在这个区域里达到了绿辐射的峰值,什么时候达到了高度,辐射范围有多少,集中受益范围如何,这个可以为园林的规划、绿化都起到一定决策作用。可以看出不同区域,这里什么时候哪里达到了匮乏的地方,哪里是饱和的地方,再植绿已经没有作用。什么时候平衡点,在不同区域是可以来看的,所以说在一个城市里能不能评价,这也是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可以来做城市绿度的生态绿度的评价和度量。可以说从三维的角度来看,可以对以前的规划起到很好的作用。

    城市热度。再一个城市里,以前都靠行政来跨区,但是用遥感这件事情,用不透水的聚集密度,看城市在扩展。这就可以看出来城市发展的范围。同时用热的强度来看这一个地方,就以北京市为例,在不同的一天里,1点半、10点半、13点半、22点半的时候,整个热导强度在北京的一些情况,不同点的值。

    2017-06-11 11:41:32

  • 孟庆岩:

    这是一个月的变化,我们发现在北京市12个月里,白天的热导强度是逆时针变,晚上是顺时针变,也发生了一些挺有趣的规律。再有看季节的变化,春夏秋冬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这些都是可以用遥感、热红外这双眼睛来看城市热的一些变化。分成几级热导强度之后,可以看北京的一些变化,从12345级、春夏秋冬呈环状,从外环到内环的变化,这些从遥感的视角上就可以看出这些东西。北京市哪里是热导的高发区,冷导的区,再有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了,人类活动增加了,对热导的影响,有时候增加60%以上,对热影响就不大了,它已经没作用了。

    2017-06-11 11:42:22

  • 孟庆岩:

    给大家讲一个挺有意思的我们前一段时间的发现,我们在做亚太地区的热环境的变化,做了全球亚太地区,选择了几十个城市,几十个经济区。当时做2010年的张北地区,发现热导不太明显,到2015年的时候出现了热闹,这时候有一次评审会上,有一个地理学家说这个做的是不对的,三北防护林怎么可能出现热导呢?我们查了一下,发现到2013年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50多万的白杨树林,到生理年龄,生理衰竭期,自然老化死亡,死亡之后出现了这个现象。从2013年开始,我们团队就开始做做2013、2014、2015年,发现2013年开始增加,2014、2015年逐渐增强,从遥感这双眼睛来看三北防护林大面积死亡之后之后的效果。这解释可以说死亡之后植被在减少,裸土在增加,热导在增强,周围的温度就升起来了,大面积死树的残骸也产生了持续的产热,使周围环境升温,这样就导致周围地区温度偏高,热导的现象。这就是从遥感的视角上来看三北防护林的变化。

    2017-06-11 11:42:28

  • 孟庆岩:

    再有,现在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去产能,发改委也在去产能、去库存,去产能列在四个去之首,我们利用遥感看去产能的监测,看彩钢房,哪里是蓝色彩钢房,哪里是红色彩钢房,提出用热红外看一些工厂热的信息,和右边的工厂就能对上。这个还不是最关键的,它是不是真正减产了,还是说报的如何,从不同的时间尺度看的天军(音)钢厂和报宝钢不同时间尺度从屋顶上,从热红外上看它的情况,这样一个变化。这可以定量来看。当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时有人说这个池位热怎么也那么高,厂房高还行,旁边怎么也高?我们就去查,查之后发现它是一个工厂的排污池,水温比较高,用热红外来监测,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时候就可以做一些定量的分析,它的减小的情况,和产量要构建起一些分析,到底是不是减产了。前一段看国家报道说减少了70%,我们用遥感来看一下,是不是减少了70%,可以宏观的提供一些决策的作用。

    有工厂搬迁之后又是怎么变的,以首钢为例做了一些探讨,当时是首钢搬家还是首都搬家的问题,就是环境影响的一些问题。2005年国务院定下来搬,到2010年全部停产,是逐渐减少停几个炉,2000到2005年到2010年,到2015年,我们做了一些定性的总体分析,接下来就可以看出整个停了一些炉之后,有一些不停的还是处在红色调,停了之后处在黄色调,整个得到了很好的缓解。这个是搬迁之后很好的变化。这也是它的年值差值非常明显的变化,这个我们也可以对他进行一些定量分析,发现钢厂的产量和热污染呈正相关的关系。

    2017-06-11 11:42:52

  • 孟庆岩:

    除了城市的绿和热,还有城市的灰。像北京市现在海绵城市,包括前几年2012年六十年的大雨的内涝,也是城市不透水面增加的问题。包括湖北湖面水面减少,不透水面的增加,就可以看到这个城市不透水面的监测,城市建筑的一些情况,城市扩张的一些演变的过程,包括一些停车场的提取和社会经济综合的分析,以及城市不同材质的道路,都可以用遥感做一些监测,为百度地图等等交通部门、规划部门都可以做很好的输入。

    城市湿度,实际上就是城市水体的监测,像今年湖北的这个,如何监测城市水面多您的变化,再就有黑臭水体,这也是环保和住建非常重要的指标,如何能够把这些用遥感做起来,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城市大气,刚才也提到了,这就是高分一号16米的影像图,从这张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整个风吹霾散的独特现象,这个就是用遥感的手段来看气溶胶每天光学厚度的变化,静止的卫星来看,这就是个宏观的变化。从遥感来看,到底气溶胶是什么,是生物质燃烧还是沙尘型的,还是混合型的?我们在看一些变化,对京津冀进行监测,石家庄、邢台都不行,承德就相对的好一些,非常直观来看。河北省要监控,从遥感上可以来看很有趣的一些现象,这就是对流层二氧化氮的提取和季节的变化,这是二氧化硫京津冀整体的分布情况和变化的情况,还有沙尘的提取和高度的信息提取。

    当年汪洋副总理在广东省作书记的时候,当时就用气溶胶的监测,大气的监测,发现整个变好的趋势,腾笼换鸟,觉得这也是从环境上变好了,从遥感上如何能够看生态文明建设变好还是变坏,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2017-06-11 11:43:22

  • 孟庆岩:

    再有,怎么能够开展一些城市功能区的精细划分,从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的变化,从城市用地的规模,城市精细分区,为他的城市功能精细分区,可以为福建等各个城市作为一个很好的思路。

    (图)这个是用遥感影像和互联网大数据做形势的区化。另外,现在提到多规合一,从遥感、地图、水、气等质量,还有规划形成一张图,对他的的评价和规划、变化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日月季年不同时象的变化。

    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现在国家生态红线的划定和遥感的监测,在福建也肯定存在生态红线的一些划定,哪里是敏感区,哪里是脆弱区,用遥感来监测它,再有建立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从揭示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社会在地理空间上一些变化的规律,为它的监测预警,不是出现问题再去解决,这个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在建设前、建设后是如何变的,变得好和变的质量速度如何,这些用空间的技术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后,在国家高分重大专项、空间基础设施等深入实施,这些卫星发射能不能在福建很好的落地,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的发展提供支撑,为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增加一双天眼,也盼望福建能成为空间技术示范的基地,有展示的平台,也会为地方决策、生态惠民提供很好的帮助。

    城市是人类文明高度集中的载体和体现,空间技术一定会让城市更智慧,让生活更美好。谢谢。

    2017-06-11 11:43:39

  • 李闽榕:

    感谢孟助理的精彩演讲,孟助理在演讲中让我们从一个新的维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这个维度是我们平时很少提到的,过去都是平面的,从地面角度,从周边环境亲身体验的感受来做生态文明建设。从空间、从高空看地球,我们没有这个工具,平时也很少接触到,这一次孟助理给我们大开眼界。在这里可以透露一个信息,明天上午中科院就要召开中国第一本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明天上午在中科院要进行发布,这也是遥感所去年以来几家共同编纂出版的一本国家级蓝皮书,还没出版就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这本书可以为未来中国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客观评价,有大量的宏观数据,过去这些大量数据没有转换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现在开始发挥作用,可能和过去一些部门发布的数据有出入,比如有的地方森林覆盖率在明显提升,但是评价结果不一定那么理想,森林覆盖率提高了,但沼泽地减少了,对大气排放就会产生新的影响。还有一些部门自己设了一些监测点,在环境比较好的地方,监测的数据,有时候会有局限,卫星不会骗人,它是全面客观的提供一些数据,这里也会有一些出入,所以在前期编纂投入当中,这个问题会比较敏感,但到底怎么报、怎么发布,由专家委员会专门进行论证,最后定下来还是按照卫星监测数据为指标进行发布。这里也对福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刚才魏所长提出了农业生态的评价,生态补偿,评价是基础,评价以什么为标准,遥感的监测数据更加客观,更加严苛,这些对福建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生态试验区如何进行评价,要按照客观数据为依据,会提出更高要求。福建要尽早的运用这套系统进行评价,对福建在全国作示范可能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有请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罗志沙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2017-06-11 11:45:39

  • 罗志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我报告的主题是“持续打造绿色司法福建样本升级版,更好的服务保障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去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福建省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实验。福建省委省政府及时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分工方案,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大部署的意见。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最高人民法院要求福建法院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样本。

    福建高院党组高度重视,牢记使命,敢于担当,院党组书记、院长马西兰(音)亲力亲为抓谋划部署,抓跟进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最高法院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职责意识,始终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实践创新为基础,以机制创新为重点,以理论创新为动力,全力服务保障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持续打造绿色司法福建样本升级版。

    2017-06-11 11:46:54

  • 罗志沙:

    去年国家发改委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司法衔接,实现设区市生态环境审判庭全覆盖,确定为福建生态文明现行示范区七条经验之一,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价值。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全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会在福建厦门古田召开,推广福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经验。去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组织7个省区,24位全国人大代表来闽视察,代表们高度评价了福建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将我省生态司法保护工作写入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今年5月,省政府和省法院围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主题召开联席会,省长于伟国对我省各级法院围绕大局,加强生态环境司法应对,为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给予了担当有为、创新有效,成果有感的要求评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2017-06-11 11:50:16

  • 罗志沙:

    第一,始终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福建高院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阴山的绿色发展战略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大力推动理念创新,以司法自律,助推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好的美丽福建。一是树牢保护优先理念。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开发资源与节约资源的矛盾,促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树牢维护环境权力理念,通过依法公正审理生态环境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三是树牢坚守法律底线理念,牢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切实承担起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护的重要职责。四是树牢预防和惩治并重理念,把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破坏消灭在源头,和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审判的惩戒、引导功能。五是树牢绿色惠民公众参与理念,扩大公众的环境事务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积极回应公众关切。

    2017-06-11 11:53:00

  • 罗志沙:

    第二,始终坚持以实践创新为基础,根据生态环境司法的特点,福建高院持续推进全省法院生态审判机构、审判程序专门化建设,将涉及生态环境资源的各类案件实行统一归口审理,目前福建法院生态环境审判机构数,生态法官人数居全国法院首位,以实现全覆盖。同时,在全国法院率先实行生态环境刑事、民事、行政和非诉执行案件于一体的“3+1”的审理模式,打造符合生态环境审判规律,符合福建省情的生态环境司法新体系,做到依法治山、依法治水,依法治海、依法治判,以最严格的司法筑牢绿色生态发展屏障。

    2017-06-11 11:57:08

  • 罗志沙:

    2014-2016年,全省法院共审结各类生态环境案件15499件,一是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严格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政策,依法严惩乱砍乱伐林木、乱采乱挖矿产资源、非法采捕红珊瑚、非法占用农耕地、走私废物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严重犯罪。审结生态环境刑事案件5032件。其中,污染环境罪是442件,非法采矿罪是271件,林业资源犯罪2329件,全面推进生态恢复性司法的应用,共适用“补种复绿”736件,899人,补种、管护林木面积8万余亩,开展了“增殖放流”,责令涉水刑事被告人放养鱼苗147万尾,有效修改受损的水域污染。

    2017-06-11 11:57:29

  • 罗志沙:

    二是妥善化解生态环境民商事纠纷。严格贯彻损害担责原则,妥善审理好用人权、用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等生态环境相关案件,审结生态环境民商事纠纷5283件,其中大气、水、噪音、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责任纠纷174件。矿业权纠纷33件,林业承包合同纠纷692件,海域使用权纠纷49件。

    三是依法设立涉生态环境行政案件,支持和监督环境资源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充分保证当事人诉权和社会公众团体信息知情权,依法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用土管制,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案件,生态环境行政案件以及污染物排放许可案件,审结生态环境行政案件5184件,其中环境保护类172件,土地类4313件,林业类是566件,水利类是43件。

    四是不断加大涉生态案件执行力度,坚持适度审查、合理审查原则,对涉生态环境非诉执行案件及时受理,迅速审查,依法裁定,有效执行,建立环境保护案件执行回访制度,确保被执行人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违法责任落实到位。

    2017-06-11 12:11:17

  • 罗志沙:

    第三,始终坚持以机制创新为重点,福建高院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体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为重点,提高战略认识,加强总结提升,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求突破,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16项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绿色司法福建样本的优化升级。

    一是着力提高生态环境审判专业化新水平。重点建立完善以下四个机制。一是完善公正高效审判机制,保障生态环境法律的全面正确施行,促进司法公正,切实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二是建立科学管辖机制,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集中管辖、指定管辖、交叉管辖、提级管辖制度,避免对跨流域环境污染分段治理,克服按行政区外管理案件带来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地方,提升生态司法的公信力。三是健全专门化审判机制,因地制宜组建生态环境审判团队,坚持科学考评标准,确保生态环境审判职能充分发挥。四是建立专项执行机制,设立快速执行绿色通道地以分阶段限期履行第三方治理、劳务代偿等方式履行生态环境生效法律判决,切实发挥执行的威慑作用。

    2017-06-11 12:11:41

  • 罗志沙:

    二是着力拓宽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新领域,重点建立完善以下四项机制:一是完善生态环境修改机制,拓宽生态修复的适用范围,分别适用土壤、大气、水体多样化修复方式。今年3月,省法院与省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办理破坏境资源刑事犯罪案件中健全和完善生态修复机制的指导意见》,有力指导全省各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二是健全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建立公益诉讼案件特别审判程序,执行设区市环境公益诉讼专项资金制,依法适度强化司法先行记录功能,去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受理环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41件,三是建立海洋环境司法保护机制,严格执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以海事、港航、海洋渔业及环境保护部门的海洋环境协保制度。四是完善司法专家参与制度,将全国省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吸收入库,建立一支涵盖环保、林业、矿产、水利等多领域、多层级的审判执行专家库。目前全省法院选任了93名专家为人民法院陪审员,促使专业性较强的300件的案件顺利审结。

    三是着力探索生态环境司法服务新路径,也是重点建立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建立便民诉讼机制,积极推行立案审判执行“三优先”机制,推广生态环境行为审判模式,强化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全面推行跨域立案服务。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共设立巡回法庭,办案点、服务站153个。二是完善司法建议机制,全省法院先后向有关部门行业提出司法建议257条,促进了环保政策实施和环保执法工作。三是建立司法预防机制,构建生态环境司法预防信息平台,及时掌握生态环境案件重点领域的违法动态,预防环境资源损害以及损害扩大。四是健全以案司法机制,建立重大环境生态案件典型案例发布,我们每年都要发布一次案例。庭审直播制度,加上文书上网力度,强化裁判文书释法说理,深化按进审判,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2017-06-11 12:12:09

  • 罗志沙:

    第四,着力创建生态环境司法协助新模式。重点建立和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无缝对接机制,这个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机制,在环境执法过程中。今年4月,省发运与省检察院公安厅、林业厅、环保厅等十家单位共同下发福建省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形势司法无缝衔接机制的意见,突出把握案件无缝衔接工作的重要节点,依法及时高效存储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完善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认罪认罚从宽等七项工作制度,推动健全生态环境资源综合治理体系。二是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相衔接,规范诉讼对接平台,畅通纠纷解决渠道。三是加强实践与示范激励建设,加强全国环境资源审判实务研究基地,全国环境资源审判实践基地,全省生态环境审判示范基地等三类基地建设,充分法治社会生态环境审判基地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是建全闽台交流合作机制,充分利用闽南两岸司法交流研讨会的平台,持续扩大闽台两岸生态司法交流合作,这几年我们一直坚持下来,不断厚植两岸生态司法交流合作的共识。

    第四,始终坚持以理论创新为动力,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源泉和动力,福建高院立足于多为全国法院生态司法实践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经验,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司法理论研究,注重实践与理论的实践互动,有力地推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搭建理论研究平台,积极筹备全国性生态环境资源审判理论研讨会,构建理论事物研究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司法实践与法学研究的交流互动,促进生态环境司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形成重视在生态审判实践中加强理论研究的浓厚氛围。

    2017-06-11 12:14:59

  • 罗志沙:

    二是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加强与天津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与外省法院的重点联系,拓展以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利用生态环境审判咨询专家库的人才资源,积极推行大数据生态环境案件管理。目前我们正在开发大数据管理中心。提升生态环境司法研究的水平。

    三是发挥基地法院优势,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司法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试点改革的创新经验,深入研究生态管理司法保护工作态势,建设各有专长、优势互补的审判基地,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制度创新成果,打造生态司法创新高地。

    四是强化国际交流合作,针对生态环境资源诉讼特点和生态环境资源内案件审理中普遍存在的难点,开展与国外院校间的国际生态环境司法交流合作,借鉴成功经验,推动生态环境司法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

    当前,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下一步,全省法院将按照中央省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形成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合力,进一步打造生态环境审判过硬队伍,举全省法院之力服务保障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谢谢大家!

    2017-06-11 12:15:20

  • 李闽榕:

    非常感谢罗院长的精彩演讲,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根本保障,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更是如此。罗院长介绍了福建各级法院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创新发展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保障作用的经验和做法,这也是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经验的亮点,值得各地学习和接见。我们期待福建省各级法院在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未来的创新和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创造出更好的经验。

    下面,有请兴业银行大型客户部副总经理殷苹女士演讲。大家欢迎。

    2017-06-11 12:16:25

  • 殷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论坛,首先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过去一直对兴业银行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很荣幸代表兴业银行向多少介绍一下我们在绿色金融领域探索实践的一些情况,首先汇报一下兴业银行十多年来绿色金融发展的情况。

    作为国内最早践行绿色理念、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金融机构,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超过10年了。回顾过去十多年绿色金融发展道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017-06-11 12:19:10

  • 殷苹:

    一是建立明确的绿色发展理念和规划目标。兴业银行在探索实践的过程当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寓义于利”的绿色发展理念,“义”指的是社会责任,“利”指的是银行的自身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对银行社会责任与自身可持续发展间深刻的认识,积极探索以多种方式推动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根据上述理念的指导,兴业银行制定了明确的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和规划目标,也就是在集团内以银行绿色信贷为基础,综合运用集团多元化的产品,不断拓展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投资等等新的绿色金融业务领域,使兴业银行成为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供应商,打造全市场领先的绿色金融集团品牌。

    2017-06-11 12:22:22

  • 殷苹:

    二是健全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为了加快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兴业银行整个集团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面在董事会层面成立了以董事长、行长、副行长、董事会秘书组成的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集团层面也设立集团绿色金融专项推动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总行的相关部门以及相关的子公司,在总行层面绿色金融部主要负责集团绿色金融业务的产品创设、营销推动和品牌建设,在分行层面设立分行绿色金融部或者相应的专营机构,配备专职的产品经理。现在兴业银行全行绿色金融的专业人员有将近200人。在体制机制方面,在考核评价上,把绿色金融业务纳入对分行的综合绩效考评,在资源配置上,在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会优先安排绿色金融的风险资产,专项规模和专项财务资源用于激励、支持各分支机构在绿色金融客户建设重点项目投放、创新产品落地等方面的业绩。信贷审批上,对绿色金融项目实现由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审批,对绿色金融项目进行差异化的授权,优先审批。

    2017-06-11 12:22:47

  • 殷苹:

    三是领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以来,兴业银行就不断地创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并以绿色金融理念改造银行传统的产品体系,从2006首推能效融资产品开始,兴业银行在中国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上就屡开先河,创造了业内多项第一。与此同时,我们坚持用绿色金融理念整合整个集团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了集团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得益于不断地突破和创新,兴业银行也有机会和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牵头的各个相关的政策的制定成为国内绿色金融产品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

    四是吸收借鉴先进的国际准则。2008年10月31日,兴业银行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国第63家,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并参照赤道原则为绿色金融提供一整套的金融理念、方法和工具,建立了兴业银行全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体系,成为国际先进理念在中国的最佳实践。

    2017-06-11 12:22:54

  • 殷苹:

    五是积极显著的发展成效,截止2016年4月末,兴业银行已经累计为众多的节能环保企业或者项目提供了绿色金融的融资12046亿,余额达到5607亿元,业务覆盖涵盖了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三大领域,包括提高效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碳减排、污水处理、水域治理、二氧化硫减排、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众多项目类型和各个主流行业。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兴业银行也收获了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六是卓越的绿色品牌影响力。赤道银行绿色金融已成为兴业银行的品牌和特色,是兴业银行最为亮丽的名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影响,比如兴业银行两次获得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年度可持续银行奖,获得国家四部委颁发的“十一五”期间全国减排先进集体称号,连续多年获得银行业协会授予的最佳绿色金融奖等等。

    2017-06-11 12:23:14

  • 殷苹:

    接下来为大家汇报一下兴业银行在福建省内绿色金融发展的情况。福建省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国家生态文明的试验区,福建节能降耗水平也是居于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优良,有力推动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补偿等等,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氛围,为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福建省也是兴业银行的大本营,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也是在福建省内起步,并且一步一步的走向全国,逐步壮大。自2005年兴业银行在福建成立能效金融团队以来,兴业银行围绕福建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性安排,把握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立足省内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金融服务需求,在福建省内的绿色金融业务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为建设新兴福建、美丽福建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017-06-11 12:23:32

  • 殷苹:

    第三,我行根据福建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围绕节能、污染防治、自然节约与环境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适应气候变化六大领域,加快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我行绿色金融服务的重点项目类型包括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市燃气、轨道交通、绿色建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等,与省内的龙庆环保(音)、龙马环卫、海峡环保集团、厦门水务、华电福兴能源(音)等等环保型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为福建省的一系列项目提供了金融服务。截止到今年4月末,兴业银行在福建省内综合应用银行传统信贷以及租赁、投行等多元化的融资工具,累计投放的绿色金融项目有2024笔,累计投放金额670亿元,目前余额是303亿元,本行在福建省内支持的绿色项目可实现节约标煤452万吨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1160万吨每年,直观的说是相当于关闭了27座100兆瓦的燃煤火力发电站,或者是1万辆出租车停驶56年。

    2017-06-11 12:29:54

  • 殷苹:

    最后我简单汇报一下兴业银行推进绿色金融业务的计划措施。近年来福建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绿色金融发展,为绿色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绿色金融在福建省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兴业银行作为国内绿色金融的领先者,为福建省绿色金融发展、保护福建省的青山绿水,我们责无旁贷,也理应在此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勇于担当,争做福建省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排头兵。兴业银行作为国内绿色金融的领先者,在推动福建省的绿色金融中也必须要勇于担当,争做排头兵。二是围绕重点,全面服务福建省绿色金融项目的建设,在福建省内积极推动与发展绿色金融,要围绕福建省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要点,结合节能环保、生态建设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征,持续加大福建区域重点业务的融资投入,尤其是围绕重点客户、重点项目,全面服务福建省绿色金融项目建设,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2017-06-11 12:31:37

  • 殷苹:

    作为国内绿色金融业务的倡导者和现行者,兴业银行将继续按照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要求,不断加大业务发展力度,继续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福建进一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贡献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在此过程中,我们衷心的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帮助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事业的发展,希望大家猛攻进一步与本行携手合作,共同参与到绿色金融这一个崇高而具有生命力的事业当中来。谢谢大家。

    2017-06-11 12:32:36

  • 李闽榕:

    感谢殷总精彩演讲。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相对立的,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绿水青山同样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这里头也需要金融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金融在绿色发展当中也可以发掘出巨大的价值,刚才殷总代表兴业银行介绍了兴业银行在支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我们也期待兴业银行在这方面探索出新经验,走出一条新路子。

    今天虽然我们会议时间长,但是内容非常丰富,从森林、农村、立法、金融、评价、遥感等等多维度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试验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总结,集中体现了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创新发展和惠民的三个关键词,也给福建省生态文明试验区未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提出了很好的政策建议。在此,我也代表论坛的主办方和协办方,还有福建省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对各位领导和专家与会指导以及建言献策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论坛到此结束!

    2017-06-11 12:33:05

图片内容:

图片大图: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创新与发展论坛

    中国网 宗超

  •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党组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闽榕

    中国网 宗超

  • 工作人员代读中国气候变化事物特别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谢振华的讲话

    中国网 宗超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鲁志强

    中国网 宗超

  •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副司长徐济德

    中国网 宗超

  •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郑燕康

    中国网 宗超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后凯

    中国网 宗超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博士蒋南青

    中国网 宗超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务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孟庆岩

    中国网 宗超

  •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罗志沙

    中国网 宗超

  • 兴业银行大客户部副总经理殷苹

    中国网 宗超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创新与发展论坛即将开始

    中国网 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