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获评“全国百强”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医改成果再次吸引了全国的关注目光——7月下旬,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在江苏实地督查医疗养老改革时,该区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的“医联体”模式受到称赞,并被人民日报报道。

雨花台区,这个全市唯一一个缺乏“二甲”、“三甲”大医院、一度被称为全市医疗卫生洼地的主城区,医改以来正逐步成为基层医疗服务强区。通过推出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互联网+”智慧医疗等举措,该区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医疗服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医联体”进社区,居民家门口看名医

“没想到家门口医院也能做这么大的手术,疼了20多年的左腿,现在终于不疼了!”7月28日,提起在雨花医院板桥新城分院的看病经历,正在办理出院手续的八旬老人张震华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3.2万多元医疗费用除去医保报销,我只掏了1.1万,比市区大医院省了一半!”

原来,老人因为左侧股骨头坏死,需要做髋关节置换手术,在雨花医院检查后,医院邀请来南京市第一医院的骨科专家、主任医师王黎明,历时一个半小时顺利完成手术。

“以往看大病,很多居民第一时间会想到去市区‘三甲’大医院,耗时耗力不说,费用也不便宜。”雨花医院院长钟信斌介绍,该院是家二级乙等医院,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匮乏,看病难,看专家更难。近年来该院与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共同打造的“医联体”模式,利用后者技术优势,双方合作筹建了康复医学中心、骨科诊疗中心,每周定期安排专家坐诊、做手术,“现在好了,我们把大医院医生请进门,同样的专家名医、同样的治疗效果,老百姓花基层医院的费用,就能享受到‘三甲’医疗服务。”钟信斌说。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助力分级诊疗

“以前去大医院要坐近两小时公交,而且十有八九会扑空,现在家庭医生会帮忙预约好专家号,省时省心。”8月1日上午,家住福润社区的杨秀华早早地来到在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家庭医生签约卡。患有高血压的她告诉记者,有了这张小卡片,她每年只需缴纳20元钱,就能享受免费体检、日常检查费用8折等打包服务。“平时头疼脑热就找最熟悉的家庭医生,大病优先预约‘三甲’医院专家门诊。”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丁云红补充道,跟其他500多位社区签约居民一样,一旦有需要,杨秀华享有南京市胸科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等“结盟”医院的优先就诊权,甚至是一些专家的“稀缺号”。

在雨花台区,像这样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已全面铺开。雨花台区卫计局副局长刘文江介绍,按照规定,辖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与一家省、市“三甲”医院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开通双向转诊和住院绿色通道,真正实现分级诊疗。此外,除了基本医疗服务包,该区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明确,针对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有“服务升级”需要的人群,家庭医生“个性服务包”已达到了17种,签约费用从20元—150元不等。

“互联网+”诊疗成标配,居民少跑腿

心电图、X光检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大医院都能做,可是很多患者都倾向去大医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读片子”的医生较少。采访中,有的基层医务工作者笑称,尤其前两年,能读片子的高手稀缺得像“大熊猫”。

在雨花,这个难题已经被破解。记者走访中发现,在西善桥、岱山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心电会诊、影像诊断等远程联网系统已成为标配,医务人员把检查数据上传,网络另外一头的省人民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等“三甲”医院专家就可以在线“读片”,急诊病人最快半小时就能拿到反馈结果。

据介绍,雨花台区目前正进一步扩大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等“府院合作”项目成果,已建成区域心电会诊中心、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和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等“三大中心”,实现电生理数据集中存储、疑难病例实时会诊,促进区域内诊疗水平同质化,为推进分级诊疗提供技术支撑。

借助“互联网+”,雨花还在岱山保障房片区打造了全市首个“互联网+中药房”试点。在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市中医院的坐诊医生为患者看完病后,药方被传送到医院本部,待中药调配、熬制好以后通过快递到岱山,送到病人手中。在该中心的中药房,记者还看到了南京市中医院的特色制剂,据介绍,这是大医院自制药剂首次打破医院间限制、在医联体内共享流通。“通过共享药房,既保证了药物质量,又为基层医院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让偏远的岱山患者少跑了不少路。”该中心副主任陈德春说。

外引资源内修实力,医疗“短板”被拉长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群众够得到的才最实惠。”雨花台区卫计局负责人介绍,由于历史原因,雨花是南京市唯一没有“三甲”、“二甲”等大型医院的主城区。针对这一大短板,该区出台了《关于以“院府合作”为抓手加快建设全市一流的健康服务强区实施意见》,明确每年投入2500万元以上用于实施府院合作,引进优质医疗资源。

近年来,雨花“医改”成效初显,医疗资源短板正在被拉长。据统计,相比3年前,全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年门诊人次增加30多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再门庭冷落;该区先后建成医联体10多个,仅2016年接受“三甲”医院专家对口支援就达1582人次,目前,全区重点人群签约150920人,签约率达75.1%。

医疗服务强基层,除了外部引进、深度合作,还靠“苦练内功”。目前,成功创建14个市级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较3年前增长42.58%,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较3年前增长144.12%。据统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该区社区居民80%以上的常见病在“家门口”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居民满意度已由三年前的81.3%提高到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