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卫生部《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发布会
活动描述
- 2009年12月18日(星期五)下午14:00,在卫生部新闻发布厅(西直门外南路1号)召开《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新闻发布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秦耕: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的新闻发布会。首先介绍一下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和嘉宾: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杨青同志;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同志,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常春同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金水高同志。另外,还邀请了其他一些专家来这里共同参加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我是卫生部妇社司秦耕。下面请杨青司长介绍2008年以来中国居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相关政策和有关情况。
2009-12-18 13:55:55
- 杨青:
新闻媒体朋友们、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卫生部自2008年以来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行动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和实际工作。
第一方面是出台的有关政策。一是发布了公告,2008年1月份卫生部第3号公告就是发布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公告,这是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政府公告,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公告界定的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一共有66条,也就是俗话说的《健康素养66条》,这66条新闻界的朋友可以看到,作为公民来说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2009-12-18 14:01:04
- 杨青:
二是印发工作方案。2008年8月份办公厅下发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2008年-2010年)》,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这两个平台,由卫生部门牵头,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广泛参与。要求省、市、县三级网络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0%、60%。对从事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专业人员培训力要达到80%。建立公民健康素养的监测评价体系,健康66条的传播活动要求是以县为单位,覆盖要达到60%。
2009-12-18 14:06:05
- 杨青:
第二方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素养的促进行动,开展了几项活动。
一是首次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这是委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也就是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在参考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们公告的内容编写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得到了中央补助地方项目的支持,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对象是15-69岁的常住人口,调查了将近8万人。经过数据分析形成了这个《报告》,一会儿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毛群安主任要对这个报告进行正式的解读。
2009-12-18 14:11:43
- 杨青:
二是举办了全国农民健康素养知识竞赛,目的就是让农民参与,所以我们是以《健康素养66条》为主要内容进行的健康知识竞赛。县、乡级竞赛共举办了9200场,地市一级竞赛207场,省级竞赛46场,国家级竞赛预算4场、总决赛1场。重庆和江苏又举办了“全省健康知识大赛”,这样让农民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把《健康素养66条》三基的问题让他掌握。
三是开发制作多种形式的传播材料,根据《公告》,一种是对卫生系统的专业人员,针对他们编制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释义。第二本是针对城乡居民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读本,同时制作了动漫光盘和画册,免费下发。还将这《健康66条》翻译成了六种民族语言,包括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壮文这六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字材料,供民族地区使用。
四是开展健康素养的巡展活动,先举办讲师团培训,然后在全国开展巡讲活动,一共举办了200多场次。
以上是我给大家汇报的近两年我们开展的工作。
2009-12-18 14:17:05
- 杨青:
当然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工作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包括理论工作还有待深入的研究。还有我刚才提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有待于积累和完善,所以任重道远。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感谢在座的媒体朋友和专家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2009-12-18 14:24:27
- 秦耕:
谢谢杨司长,下面请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毛群安主任发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结果。
2009-12-18 14:25:25
- 毛群安:
我代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也特别代表这个课程组的有关专家和同志,在这里发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这次调查是在卫生部的领导下,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负责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邀请了业内很多专家参与。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比如在美国大约有50%的成人对健康信息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提高健康素养是加快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卫生相关目标的一个迫切需要。
2009-12-18 14:26:24
- 毛群安:
刚才杨司长已经做了介绍,为了解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卫生部在2008年委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参考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公告内容,编写了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的调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调查,这次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对象为15-69岁的常住人口,总共调查79542人。
2009-12-18 14:30:21
- 毛群安:
这次调查结果经过专家的统计分析,目前结果显示如下:一是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按照这个总体水平我们估计,在人群中,每100个人中不到7个人具备健康素养。从健康素养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分为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按照这三个方面来分,达到具备三方面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4.97%、6.93%和20.39%。在五类健康问题的相关素养分析中,我们发现关于慢性病预防方面,我们具备的健康素养比例最低,在基本医疗方面次之。
二是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根据我国当前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我们把素养做了五类划分,主要是科学的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安全与急救以及基本医疗素养。我国居民具备这五类健康问题的相关素养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的健康观为29.97%、安全与急救素养为18.70%、传染病预防素养为15.86%、基本医疗素养为9.43%、慢性病预防素养为4.66%。
2009-12-18 14:32:54
- 毛群安:
三是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域差别。本次调查发现,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9.94%,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3.43%的比例。在地域分布上,东、中、西部地区在健康素养水平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别是7.03%、7.67%和5.23%。
四是55-69岁年龄组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调查发现65-69岁年龄组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口是3.81%;55-64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次之,为4.69%。大家都知道老年人是脆弱群体,容易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困扰,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应该给予更多关注,提高他们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五是发现有六个问题的正确回答率低于20%。这六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所说的对“四害”传播疾病的正确认识,对肥胖的正确认识,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认识和骨折伤员的处置,以及认识药品说明书,还有关于成年人每天饮酒量。对这几个问题,大家在回答的时候正确率都比较低,都低于20%。我们认为这个结果显示居民中大部分人对这个问题认识的不是很准确,也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这些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也提示我们今后在推广和普及健康素养工作中,应该着重提高居民在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认知。
2009-12-18 14:39:39
- 毛群安:
根据调查结果,专家组经反复讨论,在报告中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要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比较低,而且有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存在一些空白点,或者说认识还不够准确。这充分证实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对于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也呼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结合深化医改,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和工作网络,向广大群众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从而促进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2009-12-18 14:45:03
- 毛群安:
二是要努力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鉴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特别需要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播策略,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开展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为目的的健康传播活动,比如刚才杨司长介绍的,我们在去年开展的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竞赛活动,我们依托“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相约健康社区行”的活动平台,以学校、机关、厂矿企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为阵地,广泛开展以提高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的的综合干预活动。
专家也建议,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离不开公众个人的努力。我们组织开展的各种综合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就是希望广大居民能够从自身做起,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提高对健康知识的甄别能力。因为现在通讯技术发达、传播渠道丰富,公众经常感觉到不是找不着信息,而是怎么样来甄别他所能获得的信息,这应该是健康素养非常重要的内容。还要使农民能够合理利用可及的一些医疗卫生服务,促进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形成,提高个人健康素养水平。
2009-12-18 14:48:21
- 毛群安:
三是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专家组建议,我们国家应该每3到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监测,同时在不同地区,针对当地主要卫生问题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专题或应急调查,动态监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努力使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监测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在此基础上,专家也建议力争将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促进我国卫生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代表课题组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就这次调查的主要结果给大家做的介绍。谢谢!
2009-12-18 14:52:04
- 秦耕:
谢谢毛主任。下面利用一些时间欢迎各位媒体朋友进行提问,请毛主任和专家为大家解答。
2009-12-18 14:54:24
- 香港商业电台记者:
我想请问发布会之外的一个问题,关于H1N1疫苗,昨天我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介绍内地已经研发出可以对抗新型流感病毒的中药,其实中药可以防治新型流感,这个疫苗对于中国防控流感形势来讲会不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消息?另外,最新达菲疫苗的发展怎么样,现在有多少人已经接种新疫苗了?
2009-12-18 14:55:04
- 毛群安:
今天讨论的是专题发布会,既然大家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可以对这位记者的问题做一个情况介绍。
疫苗在预防像H1N1这样的传染病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作为全球第一个研发成功并大规模使用H1N1疫苗的国家,目前随着接种人群越来越多,我们对疫苗的安全性以及对疫苗的功效会有更充分的观察和了解。就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是,疫苗的接种工作正在全国各地顺利开展。提到关于中药治疗和预防流感的情况,大家知道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传统优势,在应对像急性传染病这方面,中药有它独特的优势,在这次防控甲型流感过程中,从一开始,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各地中医药的管理部门都注重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和控制疫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各地对中药防控甲流所做的工作都在进行总结、完善和推广。我们相信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特别是中药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功效。这两个有效的手段会对我们国家遏制甲流的疫情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希望今天就回答这一个关于非专题的问题。
2009-12-18 14:57:56
-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出来了,之后会有哪些举措呢?谢谢!
2009-12-18 15:04:04
- 毛群安:
我们开展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的目的就是想了解我们国家目前居民健康素养的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在这次调查过程中,专家也反复建议,我们国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目的是不断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在这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中央意见中,以及国务院三年要推进的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中,都对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医改意见中要求医疗卫生机构、机关、学校、企业、社区都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健康知识,特别是要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使居民能够改变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医改意见中,也特别强调各类媒体要加大对健康知识传播的支持力度,所以今天借着调查结果发布的机会,我们也希望和呼吁各类媒体,第一要加大对健康知识的传播力度;第二我们也希望在健康知识传播过程中,要注意传播知识的准确性。
2009-12-18 15:08:52
- 毛群安:
现在公众也向我们抱怨,不是找不着信息,信息经常很矛盾,我不知道听谁的,现在有很多媒体也做了很多有关健康的栏目或者节目,但是由于缺乏一个专业的支持平台,所以有些信息不够准确。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部分公众对一些基本的常识性信息存在错误性认识。为什么能够发生这种偏差呢?就是因为他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但是有些渠道是不够准确的。再则,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把健康教育作为我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向公众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健康信息。比如说在医疗卫生机构,应该说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的过程中,要向患者提供一些健康教育知识,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提醒和提示,这对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讲,在今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中有了国家医改大政策的支持,又有了我们国家在健康教育方面有专项经费的支持,并且把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已经具体化到我们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如何来完成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说经费落实、工作规范,而且我们任务也逐级落实到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像健康教育的专业机构,它是作为技术支撑部门,来负责指导各类工作场所、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并且评价各地、各类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比如说今天发布健康素养调查,我们以后还会继续调查和监测,监测的目的就是要看在某一个地区,或者在整个国家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不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我们不仅要传播健康知识,更要监测老百姓的行为改变,可能有些记者会有疑问,过去我们讲健康传播、健康教育,今天又出来一个新名词“健康素养”。
2009-12-18 15:13:09
- 毛群安:
今天我在开始介绍的时候特别强调健康素养是指居民具备的一种能力,什么能力呢?就是他能够获取、理解这些健康信息,并且能够应用这些健康信息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可能在初期,我们希望公众在第一个层面能够主动获取这些信息,并且接受这些信息、理解这些信息、遵从这些信息。高级的健康素养应该达到一个什么状态呢?作为一个居民,他知道我在什么地方可以获取到权威的健康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我还能够理解,并且我还可以结合我本人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而不只是随大流,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也就是说提高居民健康素养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现在公众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比较低,我们要提升这个比例,不但要提升比例,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健康素养的深度。
现在你可以看到我们测查的都是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今后我们在健康素养监测的时候而不是问你,让你答题,我们会对一个人群进行观察。比如说高血压是慢性病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我们就要监测公民、公众有多少人知道高血压的危害,他自己会主动寻求测量自己的血压,有没有观察行为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道。有的人说我知道这个信息,但是我并没有改变我的行为,那还达不到自我保健的目的。所以,我们今天的发布会就是告诉媒体的朋友,不要仅仅把它当成一个调查结果的公布,而是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是要提升我们国家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而且任务非常艰巨。
2009-12-18 15:20:35
- 毛群安:
而健康素养监测将一直监测到整个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的实际成效,我们也特别强调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过程中,各个组织机构以及居民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我们在报告中也特别强调,每个居民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你要提升这个能力。如果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应该去主动的获取这些信息,并且理解这些信息,遵从这些信息所指导的行为改变,那么他的素养水平就不可能提升,就达不到自我保健的目的。所以我们认为个人在提升自身健康素养中负有重要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报告的结果向公众宣传,提醒公众注意并唤醒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2009-12-18 15:27:39
-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
我请问一下,健康素养调查的过程中,经统计的、大概有哪些问题是很多人都答错的?如果一个问题很多民众都答错,是不是说本国民众最基本的健康知识都是不足的?
2009-12-18 15:31:35
- 毛群安:
正确回答率最低的是关于“四害”传播疾病的正确认识,我们专家在分析的时候也提出,其实过去搞爱国卫生,对“四害”大家认识比较清楚也比较注意。现在对这个问题回答的正确率比较低,根据我们当时的分析可能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在随着环境卫生大大改善,“四害”所引发的疾病对于一般公众,特别是对城市居民来讲,这个影响相对比较少,所以大家可能对这方面的信息不是特别关注。二是,提示我们像这样最基本的信息,虽然危害小,但是作为普通居民也应该知道,为什么回答率这么低,说明在这段时间,对这个问题的知识宣传不够,比如说蚊子、蟑螂等等,这些知识居民应该了解和掌握。
我们在对公众开展健康知识宣传的时候,为了追求奇异性,一些纳米、基因,这些东西听起来新闻性很强,可能也很吸引眼球,但是它对老百姓的健康影响来讲,关于“四害”的知识对老百姓进行传播可能更重要。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特别是对一些重点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知识进行传播。在内容选择上,比如“四害”在农村地区,目前仍然是传播疾病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现在我们在知识传播方面就重视不够。所以通过这次调查,对于我们在健康知识传播的方式和内容选择上、针对性上也给我们的专家和专业机构一个重要的提示。
2009-12-18 15:34:26
- 中国卫生杂志社记者:
请问本次健康素养的测量指标是否可以真实反映我国居民实际的健康素养水平?另外,今后要定期开展监测,有没有相应的监测指标?谢谢!
2009-12-18 15:40:33
- 毛群安:
关于这次监测结果是不是真实客观的反映了我们国家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这在我们整个报告结果分析以及形成最终报告过程中,自始至终是专家们讨论、争论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份报告用什么样的方法分析,能使我们的调查结果更客观的反映整个居民健康素养的水平。专家从整个调查的设计以及我们的抽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上,基于目前的情况,专家认为基本上我们调查的结果能够反映目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的水平,我们用调查结果来估计全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应该说比较准确。
二是我们要定期对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进行监测,因为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标志着我们国民健康意识的总体情况。健康技能的高低,又是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客观反映,所以监测意义非常重要,它能够通过监测提示我们对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上、方法上、内容上做某些方面的调整,因为我们这次调查涉及的问题是依据66条,这66条就是我们很多专家经过对居民所应具备的一些健康基本健康知识提炼出来的66条信息。所以我们今后的监测,不仅要像这次这样做这样的调查,我们还要做一些行为的观察和监测,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的考量居民健康素养的水平。
因为在这次调查分析过程中,专家指出我们现在的调查可能还是偏重知识回答的准确,是通过回答问题来考量他的能力。今后的监测我们将把重点放在通过观察行为的改变来监测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2009-12-18 15:41:41
- 金水高:
刚才媒体的朋友谈到健康素养能不能反映我们国家55岁以上老百姓的情况。除了刚才毛主任讲的几条以外,刚才毛主任讲到我们这个小本子,我刚才又仔细看了看,可能大家在市面上也能看到,这么多专家来讨论健康素养框架是什么,每个里面包含什么问题,刚才毛主任也谈到三大方面,每个方面包括哪些,都是经过了反反复复很多次的论证,包括杨青也是健康教育的专家。
第二,从调查来看,因为我是搞统计的,我比较关注这个问题。要代表全国的情况,怎么叫代表?代表老百姓的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人群代表不代表。如果调查的是城市,不能说代表全国,代表不了的,调查的是农村的,也不能代表,调查的是东部的同样也不能代表。这次抽样调查是分层的,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样还是比较严格的、随机的,城市有多少、农村有多少,怎么从城里抽到市、再抽到县、再抽到点,我觉得样本的代表性是可以保证的。但是样本代表了,并不能等于说这个数字就能代表。这个数字测得准不准,我觉得这次调查中做了很多质量的控制,使得大家说真话不说假话。所以我们也反反复复的在质量控制上做了大量工作,所以数据基本上能够反映所调查的这批人的实际情况。在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也考虑到样本,因为你设计样本和抽样样本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处理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标准化处理,使得我们的样本能够更加有代表性。
从结果来看我认为很多结果还是很有说服力、很有代表性的,很能说明我们现在的健康素养。我参加了很多次讨论,怎么理解这个结果,从我统计的层面来讲,数据还是能够代表我们国家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以后作为提高整个全民的健康素养所要做的工作。
2009-12-18 15:48:21
- 常春:
我简单再补充两个方面。第一,关于最后大家看到我们报的素养水平是百分之六点多的人有这个素养,大家可能会质疑,是不是全国人民当中只有这么一点人,什么样的人就算是具备了素养,刚才金老师从调查当中的数据代表性和数据准确性方面做了阐述,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了。毛主任也提到,大家也经过反复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怎么样界定和划分更好,最后我们的界定是,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准确回答80%以上的问题,才认为他具备了健康素养。80%这个水准似乎定的比较高,是因为我们目前看到的66条内容,都是公民应知应会的内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健康观、基本的健康理念,所以才定这样一个水准。
试想在那么多问题当中,如果能够准确的回答到80%,按理讲不应该是一个特别高的要求,但这也恰恰反映了当前我们国家居民当中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是有欠缺、有偏颇的。也许有的问题回答的比较好,但是有的问题回答得比较差。换句话说,如果拿100分来衡量,达到80分的人也就只有6点多,这个结果的高低和标准界定有关系。我们把80%界定为具备素养标准,实际上这个结果也是这样做的。客观数据是这样的,我们就认为是真实的。80%是否恰当,我觉得这在未来可以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进行探讨。
第二,指标的问题。在素养的评估方面在我们国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整个素养监测过程中它的指标诞生也是做了很多探讨,形成了现在的指标体系。可想而知,它是第一次,还有很多不完善,我想作为健康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员,我们在下一步工作当中,还是会进一步完善这些不足,在以后的发展中进行弥补。
2009-12-18 15:53:47
- 杨青:
《健康素养66条》怎么来的?我们从疾病谱来说,中国的疾病谱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占前几位。比如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这些是患病率和死亡率在前几位的。新老传染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也就是说双重疾病负担。我们《健康素养66条》包括基本知识、基本的生活方式还有行为以及基本技能这三大方面。我们主要是从疾病谱总结、发现和寻找指标,比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再加上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等。举个例子,在技能里面,你自己号号你的脉搏,数数你脉搏一分钟多少次,这是最基本的。遇到紧急的医疗情况,你知道拨120,这是最简单的了。就像刚才毛主任所说的,我们66条要达到什么目的?让中国公民首先要把最基本的这三方面内容,一是知道它,二是相信它、理解它,三是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要行动。知、信、行,有时候要知道、要理解,但是让他行动是比较难的。比如说一个人的体重超标了,肥胖和超重是两个标准,超重是指超过标准体重10%以内,而肥胖是指超过了标准体重的20%及以上;如果他已经达到了肥胖的程度,还要吃大鱼大肉、不爱运动,天长日久,血脂就高了,血压也好不了,所以这些都是生活行为造成的疾病。
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现在已经超过2亿人,高血压是一个典型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我们国家的高血压患病率也在持续的增长。你要是看那条线,50、60年代我们国家的高血压是很低的,70年代也是很低的,到了90年代就开始上升,到2000年以后上升的速度就更快了,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吃的蛋白质、糖的摄入量高了,运动又没有跟上,出门有车坐,上、下楼有电梯,摄入量和消耗量又不匹配了,天长日久,积攒而形成了很多健康的危险因素。这66条都是最基本的,当时100多个专家提出了300多条内容,后来我们筛选,简单了再简单,其实是属于巧合到66条。
2009-12-18 16:02:49
- 文汇报记者:
我想请问健康素养和科学素养有什么样的区别?刚才您也讲到在美国大约有50%的成人对健康信息的理解存在困难,请问这个数据可以跟调查出来的6.48%的数据做比较吗?您知道目前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水平在世界上大约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谢谢!
2009-12-18 16:15:21
- 毛群安:
健康素养和科学素养有一定的关联,科学素养里也包含了健康素养的相关内容。我们在这次进行健康素养的调查设计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刚才也讲到,美国已经将健康素养列入2010年的规划当中,他们考察的重点就是公民能否获取医疗卫生服务,他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利用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我们这次调查更加偏重的是以公共卫生的知识和技能为导向。所以我想简单的类比可能还不够准确和科学。
再有一个,大家也都公认现在对健康素养的调查和研究正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所以我们的课题组也和美国相关专家加强沟通,大家都达成共识,就健康素养题目加强交流。刚才专家也讲了,我们在下一步健康素养的进一步研究以及监测过程中,可能还要坚持以公共卫生为主导。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到公民获取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意识,我们也会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对我们的调查方法、指标体系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为下一步健康素养的调查提供一个借鉴的蓝本。
提高我们国家公民的健康素养,不能在短期内有很好的效果,但我们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感觉到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知道它不是我们卫生部门一家的事情,它需要动员全社会的资源,比如媒体资源,但是我们有我们国家特殊的制度优势,在医改方案中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把这个任务布置到了各个部门。所以我们希望在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过程中,要和多个部门展开合作,特别是和媒体加强合作,使我们在对健康知识的传播上,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我认为我们国家有我们国家的优势,特别是借助这次医改的东风,我个人一直认为这次深化医改,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这次医改的重大亮点。所以我们认为,只要我们大家形成共识,在提高我们国家居民健康素养这个问题上,可以创出我们国家的特色和发挥出我们的优势来。
2009-12-18 16:16:43
- 毛群安:
今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亚太地区在我国召开了关于普及和提高健康素养的部长级会议,各个国家和政府之间有一个经验的交流,很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们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健康知识的公告,并且开展大样本健康素养的调查给予了高度关注。我刚才讲包括美国在内,他们在了解了我们进行的调查之后,也主动跟我们联系,希望交流在健康素养方面的一些理念和技术。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有信心。卫生部也正在策划,针对一些重点人群,比如说农民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提升活动。最后我也希望媒体朋友和大家继续关注健康素养这个题目,关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在这个工作中我们也共同努力,发挥我们国家独特的优势。谢谢!
2009-12-18 16:25:50
- 秦耕: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各位朋友还有疑问或者需要解答的,欢迎以后跟我们保持沟通与联系。我们也希望在今后居民健康素养的工作中,继续得到各位专家和媒体朋友的支持。再次感谢各位朋友的光临!
(结束)
2009-12-18 16:29:56
图片内容:
卫生部《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发布会
中国网现场直播本次发布会
卫生部妇社司秦耕主持本次发布会
卫生部《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发布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金水高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杨青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常春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问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提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金水高回答记者的问题
文汇报记者提问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卫生部《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
中国网现场直播本次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
卫生部妇社司秦耕主持本次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
卫生部《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金水高
中国网 张琳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杨青
中国网 张琳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常春
中国网 张琳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张琳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
中国网 张琳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提问
中国网 张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金水高回答记者的问题
中国网 张琳
文汇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