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关村论坛“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平行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网讯)10月17日下午,2019中关村论坛“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平行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出席会议并讲话。 

刘印春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合作共赢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要坚持开放创新,以世界一流科学城为平台,集聚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和大学,用世界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体制机制,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人才,推动产生世界一流的成果、思想、企业,使北京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刘印春强调,北京市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进“三城一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科学城;积极拓展与全球各科学城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全球提供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以开放、创新、包容的姿态欢迎全世界的合作伙伴。

众多高科技应用产品和技术亮相2019中关村论坛“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展厅

在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北京赛场上,由我国主导设计、集成建造的全球首台“5G+8K”转播车进行了赛事试播


市科委主任许强作了题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认识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从为什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愿景等三方面阐述了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许强表示,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快“三城一区”建设进度,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升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完善创新制度、优化创新生态、倡导创新文化,力争到2020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全国,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到2050年,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

此次论坛嘉宾云集,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以色列、日本、俄罗斯等8个国家20多位知名科学城或科技园区的建设运营者、著名科学家、智库专家等,通过主旨报告和高端对话分享真知灼见,分别就以色列特拉维夫、法国格勒诺布尔、英国剑桥、俄罗斯西伯利亚、日本关西、北京“三城一区”、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国内外知名科学城在建设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对科学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人才聚集、创新生态、学科布局等关键议题展开充分讨论,为新时代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经验借鉴及智力支撑。近200位国内外嘉宾、公众和媒体朋友们出席了论坛,共同见证这场凝聚全球智慧的盛宴。

会上,北京市科委与美国《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签署《“科学·北京科技创新计划”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从“学术交流、推介宣传、素养培训”等多个维度开展战略合作,依托《科学》杂志的品牌优势、高端的学术资源和丰富的国际推广渠道,打造品牌国际学术会议,促进科技人文交流,提升科研人员科学素养,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营造良好的国际学术氛围,进一步在国际学术界传播中国科学声音;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北科智库)、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国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创新与技术经济社会研究所在本论坛上联合发布《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19》,聚焦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构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指标体系,生动诠释了2014年以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跑出了“加速度”,建设成果红利不断释放,关键指标领跑全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为决胜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2019中关村论坛展厅现场的高科技应用展示


自动虹膜识别技术,可以快速采集纹理清晰的虹膜图像,并能自动比对,在公安刑侦、社保、高端门禁等都有广泛应用


智能交通感应系统与人脸3D渲染技术引起参展嘉宾的极大兴趣


论坛展厅内的水下仿生机器鱼可应用于水下探测、搜索、救援等。游弋自如的仿生鱼造型逼真

z


北京农大的林木三倍体等产业化应用,将让植物变得更“智能”且有益于人类。春季的漫天飞絮也许将不再成为困扰


在医疗行业的各种辅助诊断系统已经有很多应用场景

随着科技手段的完善,干细胞培养速度的缩短和质量的提升,将更加造福于医疗行业和广大患者

人工颈椎以及更多高科技的应用使人造器官变得更加可行

智能麻醉穿刺辅助机器人系统来自于北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及北京积水潭医院,并已应用于临床

现场进行巡逻的超级智能终端服务机器人

此次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北科智库)承办,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协办,论坛也得到了美国《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日本日中经济协会、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等11家单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