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泉州讯   侨联工作的重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近年来,泉州市侨联以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中国侨联十代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基层侨联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围绕“有组织、有队伍、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基层侨联组织建设要求,着力做好“抓统筹、抓覆盖、抓创新、抓队伍、抓品牌”,持续推动基层侨联组织建设。目前,泉州“市—县—乡—村”四级共成立侨联组织1958个,拥有专职侨联干部274名、兼职侨联干部3348名,聘任顾问、委员8400多名。有143个侨联组织获评省级“侨胞之家”,其中20个获评省级“侨胞之家”示范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着力抓统筹,加强总体谋划


贯彻落实中央、省侨联的决策部署,加强对全市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工作的设计和谋划。一是按照“先建立、后完善、再提高”的工作思路,指导全市各县(市、区)侨联抓好《条例》的学习贯彻和组织实施,下发《泉州市侨联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年”活动方案》。各县(市、区)侨联均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县级侨联统筹协调作用,主动争取当地党委的支持,不断推动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工作。二是围绕“一提升、两完善”目标,规范侨联组织阵地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根、魂、梦”等重要论述、新修订的中国侨联章程等内容上墙,将侨联会徽、会牌、授牌等悬挂在基层侨联办公场所醒目位置,营造浓厚的侨联工作氛围。三是加大县级基层侨联组织建设的创新经验的推广,规范制订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侨联组织成立(换届)程序,组织各县(市、区)相互交流学习,补齐短板,共同提升。


着力抓覆盖,健全组织体系


立体推进侨联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覆盖面。一是市级侨联层面。积极推行侨联组织体系“5+1、全覆盖”模式,新成立了华大电商园侨联、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侨联等一批产业园、高校侨联组织。二是基层侨联层面。主动以“基层侨联+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工作机制为抓手,相继在港澳、海外新成立了8个社团组织,如石狮市银江华侨中学港澳校友会、英国永春同乡会、马来西亚蕉赖德化会馆等。三是团体会员层面。相继成立了侨商联合会、侨界青年联合会等“侨字号”社团,集聚了一大批侨商、侨青,持续开展讲座培训、商务考察、侨智沙龙等一系列活动,更好地联系和服务侨界特定群体;永春、泉港、惠安等也相继成立了侨青会,成为侨联推进“两个拓展”的新平台、新载体。


着力抓创新,理顺运行机制


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侨联运行机制创新,提升运行效率。一是加强党建带侨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支持,自觉承担起引领侨界群众热爱祖国、跟党走的政治任务。近年来,泉州市、县两级侨联相继被本级党委批准成立党组,全市乡镇侨联成立党支部共11个,并推动4个团体会员单位成立了兼合式党支部。二是优化乡镇侨联组织架构。抓住基层侨联换届契机,加强党对侨联工作领导,鼓励支持侨界知名人士、本地知名侨资企业家兼任当地侨联主席,充分发挥主席个人影响力,为侨联争取有利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村(社区)侨联会主席则通常由村两委干部担任,强化党群共建和日常管理。注重挑选热心侨联工作、年富力强、有开拓精神的人士担任驻会副主席或秘书长。设立荣誉职务,妥善解决德高望重但年事己高的基层侨联负责人发挥余热问题。三是支持条件成熟的村(社区)侨联小组升格为侨联会。目前全市共有672个村(社区)侨联小组,升格为侨联会,使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四是积极建设“网上侨联”。建立“福侨世界总网”泉州站、“泉州侨联”微信公众号、“追梦中华·我的根魂梦”宣传专栏等,及时向海内外侨胞推送涉侨资讯,讲述泉籍侨亲的感人故事,传播侨界好声音正能量。


着力抓队伍,焕发干部精神


着眼侨联队伍老化、弱化等现实问题,多措并举加强侨联“两支队伍”建设。一是侨联干部队伍。坚持锻炼与提升并重,积极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近年来,泉州市侨联机关下派蹲点驻村任村支部书记3人,另选派1名干部到市扶贫办挂职一年;还有一批县区侨联干部分别被选派到扶贫重点村、重点项目挂职锻炼。主动加强侨联干部的学习提升,每年积极组织全市侨联专职干部十余人参加中国侨联、省侨联系统干部培训班;组团赴江浙两省学习考察基层侨联组织建设、服务新侨创新创业等特色工作。二是侨联委员队伍。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连续两年依托泉州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侨联委员培训班、乡镇(街道)侨联干部委员培训班,将新思想宣传覆盖侨联队伍,提升政治引领作用。为加强委员管理工作,晋江、石狮市侨联均出台《委员划片分组管理暨基层侨联结对共建制度(试行)》《侨联副主席(含兼职)履职规范(试行)》及《侨联委员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鲤城区侨联在泉州木雕艺术研究院,设立委员学习交流基地。


着力抓品牌,焕发组织活力


立足群团组织优势,按照“两个拓展”方针,致力打造 “五个工作平台”,促使上下联动,使各级侨联组织工作有抓手,开展活动有活力。一是打造侨资侨智集聚平台。发挥各级侨商会、侨青联的优势,广泛凝聚侨商侨企侨青力量,注重拓宽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渠道和平台,积极发挥市、县、乡、村侨青联在金融投资、创新创业、公益慈善、专家学者的聚力作用,引导侨界青年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创业奉献。二是打造海外联谊拓展平台。通过督促各级侨联组织按时换届,及时联络联系到更多海内外侨亲,更好地将侨界各阶层代表性人士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同时由泉州市侨联组织品牌活动帮助基层侨联勇于“走出去”,参加海外侨社重大活动,扩大对外联谊联络面。三是打造华侨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一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一会(泉州华侨历史学会)一刊(泉州乡讯)”,加强华侨文化宣传研究展示交流工作。支持惠安筹建华侨历史博物馆,并列入全县重点项目工程;基层侨联也建设了一批侨史馆、著名侨领馆等,做好“留根、筑魂、圆梦”工作,如永春达埔镇侨联建设三侨领纪念馆,晋江金井镇溜江村建设爱国爱乡华侨陈列馆等。致力打造“族谱展”“花灯展”“对台文化交流示范点”“华裔新生代文化寻根夏令营”等文化活动品牌,通过富有闽南元素的文化交流活动,引发海内外侨心的同频共振。四是打造华侨权益保障平台。组织各级侨联组织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调查研究,提交有影响、有质量的议案、提案,反映侨情民意;充分发挥好市、县两级法顾委、侨界群众来访接待室、法律援助工作站以及基层侨联维权岗等作用,依法维护侨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会议精神,整合运用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黄仲咸教育基金、王水九贫侨帮扶基金以及各种侨捐资金,做好“百侨帮百村——侨界精准帮扶”“同心安居工程”等工作;持续开展好侨青助学、义诊送药、助老助残、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彰显侨界的公益情怀。五是打造寻根谒祖服务平台。把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列为泉州市侨联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侨情普查、谱牒征集,以及日常寻根服务等工作中,基层侨联积极呼应、主动靠前、认真做好,彰显了“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纪妤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