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离心最近的地方

    嘉宾:中国青年报《文化周刊》主编陈娉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扎西顿珠
    时间:2007年6月25日15:00
    简介:“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陈娉舒、扎西顿珠一起回顾与成卫东在西藏共度的难忘岁月。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中国青年报《文化周刊》主编陈娉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扎西顿珠:西藏 离心最近的地方

活动描述

  • “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1995年,报道组“灵魂人物”成卫东和陈娉舒、扎西顿珠曾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天,作为成卫东的好朋友,二位作客中国网一起回顾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并为成卫东一行加油。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了,中国网的很多网友都密切关注着成卫东老师一行穿越青藏高原的进程情况,大家从每天三人报道组发回来的图片和文字中感受着旅途的乐趣与艰辛。

    2007-06-25 15:07:33

  • 中国网: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请到了成卫东的两位好友,曾经在1995年,一同与成卫东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时光的《文化周刊》主编陈娉舒女士、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扎西顿珠先生,与大家一起谈谈西藏情结。

    2007-06-25 15:08:06

  • 中国网:

    首先欢迎二位老师的到来。

    2007-06-25 15:08:30

  • 陈娉舒:

    各位网友好。

    2007-06-25 15:11:32

  • 扎西顿珠:

    各位网友好,我是记者扎西顿珠。

    2007-06-25 15:11:43

  • 中国网:

    “行走中国”首站主题为穿越青藏高原,两位老师作为成卫东老师的好朋友,你认为成卫东老师对这次活动会带来什么样的亮点?

    2007-06-25 15:11:58

  • 扎西顿珠:

    我认为成卫东老师这么多年进藏20多次,虽然经历了是多次进藏,可是每次都会给网友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可以说对西藏有执着的爱,他每一次都不用担心,每走一次其实在走重复的路,每次带回来的都是,包括95年去的时候,每一次走到同样的地方都有同样的感觉,这是他不断地进去西藏的理由。

    2007-06-25 15:12:24

  • 陈娉舒:

    成卫东老师我都是习惯叫他成大哥,每年去西藏藏区还是往青海的藏区跑,这次正好是青藏铁路开通一周年,因为他本身做的新闻几十年,他肯定会找到一个07年的社会舆论的热点,肯定会给大家一个惊喜,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我们认识他20多年的一个基础。

    2007-06-25 15:13:39

  • 扎西顿珠:

    对于他来说也走过了很多路,像今年这样的意义一样,很多的记者也都走过,但是我们走每次都是穿过去的,他是一点一滴的,他发回来的一些图片都可以看到是很细的东西,你每走一个地方都会记很细的日记,过去没有这样的条件,让更多的网友和更多的读者去享受,现在有了这样的平台,他会更细心地去做,让更多的网友和读者,能够细细地品味到。

    2007-06-25 15:14:13

  • 中国网:

    我们跟踪的成老师的行程,每天都看他的发回来的一些文字,包括他的衣食住行,包括他每天露宿在哪里?价格是多少?吃的是什么?非常的细心。

    2007-06-25 15:14:51

  • 扎西顿珠:

    我们在西藏那一段日子,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每天回来的时候,他都会一点点地用笔来记录下来,每次从西藏回来一次,会有厚厚的笔记本,而且这么多年来,都有很厚的日记本,他觉得这是一种财富,他时时通过网络来展现,我觉得非常的好。

    2007-06-25 15:15:17

  • 陈娉舒:

    这几年成大哥不知道与时俱进了没有,学会了电脑没有,在以前连打字都不会,在95年我们认识的时候,每天都用笔来记录,而且他又是唱腔短跑这样的人,每天走到哪儿都会很细的品位和记录,在现在跟这样的网站和网络媒体合作的话,网络和互联网的手段对他来说是如虎添翼,我相信他会做得更好。

    2007-06-25 15:15:41

  • 扎西顿珠:

    其实是在04年的时候,我回家碰见他,他当时从西藏到怒江,当时就是拿的笔记本电脑,所以他觉得今天跟中国网站的合作,他学东西也非常快,像10多年前,他写的东西只有他自己看得懂,如果要是把笔记本翻开的话,他都能讲得非常的细。

    2007-06-25 15:16:48

  • 陈娉舒:

    他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爱张罗,在一个团里是一个中心点。

    2007-06-25 15:17:44

  • 中国网:

    十几年前你跟随他进过西藏?当时比较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2007-06-25 15:26:27

  • 陈娉舒:

    之前没去过,因为成大哥去了很多次,可能没有这个缘分。当时他比我大,给我们的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我们去的桑南,我们坐的江上的船。他经验非常丰富,那个船逆着上去,那个时候我觉得非常的惊险,对他来说非常平常,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还是蛮艰辛的。

    2007-06-25 15:26:42

  • 陈娉舒:

    95年的活动实际上是中央代表团组织的活动,每个媒体都会抽一个人,央视这种的会比较多,纸媒体是一家媒体一个人,组成一个浩浩荡荡几十个人的新闻团,我和扎西非常的荣幸,所有的团员按组织的安排只有一周的时间在西藏呆着。

    我们俩是全团最小的两个,我是最小,他其次,因为成大哥当时去了十几次西藏,他通过了各种关系联系了姜昆和当地的一些官员,我们就跟着他有幸地多走了一个月。就是我们两个跑了西藏的拉萨地区,那段时间也是我们有名的开始,成大哥这种老西藏的风格就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

    2007-06-25 15:27:50

  • 扎西顿珠:

    这些经历对他来说是一种资本,他之所以能够像这次把更多的作品或者是很多有意思的图片能够展现给我们,和他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成大哥本身非常喜欢他的职业,他可能真的是停下来就不行,每年都会有藏区的经历。所以04年我在云南看见他的时候,他非常高兴,他说整个全国都已经走过了,有的地方不只是一遍两遍。

    2007-06-25 15:29:20

  • 中国网:

    我记得上一次成老师作客我们访谈的时候说到,他在这么多年的行走过程种结识了很多的西藏的朋友,像亲人一样,大家互相非常热情,每次进藏的时候都会给这些人带一些小礼物,不一定珍贵,但是是一点心意。

    2007-06-25 15:30:15

  • 扎西顿珠:

    因为那个地方比内地的生活环境差得很多,像成大哥结识到现在10多年,我们不是每个月或者是每年都能见,但是大家都会很牵挂,他会给我们发信息,或者是打电话,我们或者是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也会给他打电话,大家都会问候一下,或者是聚会一下。

    在别的地方出差都是想象不到的,我们12年前去的民间的一个组织,就是自己命名的组织,他就是老大哥,只要他回来,就会给我们讲,或者去他家欣赏他的各种各样的作品,我们在他们家呆一天,大家都觉得不尽兴,都是这样的。

    2007-06-25 15:30:36

  • 中国网:

    这也是受了一点藏民的感染?

    2007-06-25 15:31:22

  • 陈娉舒:

    他的朋友都是藏族,结交很多藏族的朋友,他的朋友上至于藏区的官员,下至很多山野当中的村民,都是他的好朋友,他走到哪都要去一些老百姓的家里去看看,反正他的朋友应该是三教九流什么样的都有。

    2007-06-25 15:32:09

  • 扎西顿珠:

    越深入,他自己得到的东西很多,像这次你们这样的网络能够发布信息,应该会感到非常的高兴,现在有这样的条件,以前是想象不到的。

    2007-06-25 15:32:45

  • 中国网:

    陈老师作为一名女性进藏,让我非常的羡慕。我们看到您也是非常瘦弱的,进藏的时候有没有感觉不舒服?是不是女性比男性更适合进藏?

    2007-06-25 15:33:15

  • 陈娉舒:

    我第一次进藏是跟扎西和成大哥和很多好朋友一起去的,是1995年8月、9月的时候,后来有一些机会去了青海、去云南这些的藏区,包括长江的源头。我基本上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你刚才说的有道理的,跟我们同行的很多男士人高马大的,在平原的地区非常的健硕,但是一上了高原之后,也不是肌体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心理的问题有一些恐惧,可能只有3000多海拔就会倒下,我觉得这是有心理因素的,因为女孩子的肺活量需求小,所以心脏的负担没有那么重,可能这是男女之间的区别。

    2007-06-25 15:33:45

  • 陈娉舒:

    还有一个就是心理的原因,如果心里不太担心这件事,不自己恐吓自己。在去年的时候,我写过一个行走类的随笔,就是讲这个问题,有时候当时的情绪乐观一些或者是豁达一些,稍微转移一下注意力,这样的反应就会小,还有一些人是不适合这种高原。但是对于我们来讲,就是没问题的。扎西顿珠是云南的藏族,所以也有这方面的优势。

    2007-06-25 15:35:03

  • 扎西顿珠: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体的状况不一样,但是她谈到的第二点,我觉得非常的重要,其实每个人的心理非常重要。比如说陈娉舒去没有多大的反映,不存在跟藏区有一种距离,就不存在这样的东西,好多时候包括你说在藏区生活的不光是藏族,内地很多各个民族的都有,那些人不光是生活工作也在那,如果想融入那个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的。

    不管去哪个藏区,他说我们行不行,我觉得首先有这个心理就不行了,你怎么可以说自己不行呢?你就应该说我行去看就对了。只不过你走了一次的时候,你觉得你的身体状况不好,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太一样,你还没去的时候,就说自己行不行,如果这样的话,成大哥就不会走了20多次还要再走,也不是成大哥身体有多好,每次进去都会有一些损伤,这是一种精神,他觉得到那个地方可能比在一个大城市感觉心情很舒畅。

    2007-06-25 15:36:04

  • 陈娉舒:

    我记得01年的时候走的长江源头的时候,有幸路过可可西里的边缘区,到自然保护站一代,我们01年的时候走了一趟,那个时候刚才扎西顿珠说的有一些男士很害怕,路上老是想觉得氧气不够,就开始发低烧,在路上非常的害怕,等到我们五道梁之后,有很多人开始不舒服,因为青海的这种植被比西藏还要少,青海的氧气比西藏有些地方还要少,到那所以很多人都不合适。

    到了沱沱河,很多男士一个屋一个倒下来,就开始吐,当时我记得有两个老大姐,大家上窜下跳,他说觉得我们的情绪非常的开心,非常的高兴,因为那个时候情绪非常的重要,你要是保持那种乐观的情绪,在那种很寒冷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2007-06-25 15:36:53

  • 中国网:

    你说你的老家在迪庆?

    2007-06-25 15:37:39

  • 扎西顿珠:

    对。

    2007-06-25 15:37:50

  • 中国网:

    我觉得我当时去的时候也没有高原的反应,可能是被美景吸引的一点都没往那想。

    2007-06-25 15:38:00

  • 扎西顿珠:

    成大哥去的时候非常的辛苦,因为他们在不停地工作和不停地走路,更多的网友不需要存在这样的心理,因为是同样带朋友去云南那个地方,我想象当中这个人身体最不行的,可能最后就是最行的,这就是心理的作用,他到了香格里拉,最后他回到了昆明,就什么事都没有,可能人生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要过一个坎。

    2007-06-25 15:38:18

  • 陈娉舒:

    这一路非常的辛苦,很多都是没有办法想象的,还有这次没带电话,但是成大哥以我们对他十几年的了解,他觉得对藏区有这种很深的感情,觉得不去就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主要是他到那高兴,非常的想去做这件事,不管是吃得不好,住得不好,可能对他三位行走中的三位男生,就不是什么大事,可能有适合网站用的图片和报道,这就是他们非常关注的事,所以会非常的适应。

    2007-06-25 15:39:16

  • 中国网:

    像两位说的那样,进藏还是要冒一点的冒险,刚刚进入可可西里的时候,联系突然中断了,就发不过来任何的消息,我们的网民非常的着急,怎么会没有信息了,可能就是因为高原的原因,我们网民非常着急,收到了无数问题。

    2007-06-25 15:40:32

  • 扎西顿珠:

    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去灾区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你们着急,其实成大哥他们也着急,他们就像出去打仗了一样,他们没有消息了,大家也着急。慢慢的条件就会好一些,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了。我们那个时候去的时候,根本就不能联系到,因为连手机都没有,现在会用电脑了,会好很多。

    2007-06-25 15:41:29

  • 中国网:

    问一下两位老师,你们是不是不经常参加这种探险活动呢?参加这种活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呢?

    2007-06-25 15:49:12

  • 扎西顿珠:

    对于我来说谈不上是探险,我最近从灾区回来,大家觉得非常的苦,我觉得把这个工作做好就可以了,能把稿子发回来就可以了,不觉得辛苦。但是有很多人羡慕。

    还有一个就是太不容易了,对于成大哥他们来说就是完成一种任务,圆梦而已,成大哥现在也不一定觉得是探险的活动,就是走一趟西藏,去圆梦。所以,其实对于我自己来说,他们进去到我们的老家去,他们就觉得是探险,是徒步探险而不是驾车旅游,对我来说不存在,因为小的时候经历的太多了,因为从大山出来,比外面的人更适合这样的环境,对我来说这还不算是探险,就是完成一项任务,走我自己喜欢走的路,我想成大哥也是这样的。

    2007-06-25 15:49:29

  • 陈娉舒:

    扎西顿珠说的对,因为我确实比我同龄女记者走西北、西南会多一些,其实也都是机缘巧合。从95年这个时候开始,我们一个多月的行走,一下子给我们有一些西藏情节,接下来一直到2003年的时候,这8年的时候,大西北、青海、内蒙等去骑骆驼,去那种地方,对西北有一些西北的情节,也可能是我们刻意去找探险的机会也不太准确。

    如果你是一个学新闻做新闻的人,可能天生对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当你有这样的机会的时候,很想主动报名,很想抓住这个机会多看看多感受。

    2007-06-25 15:51:28

  • 陈娉舒:

    我觉得当时走到那的时候,都是作为记者去的,当时觉得是这一周我是不是得传稿子回去,不会考虑到我让大都市的人知道我在探险。但是等我回来,问我这一切的经历有没有改造我内心的世界,我觉得非常的大,这种改造是非常隐性的,但是力量非常大。

    2007-06-25 15:52:20

  • 陈娉舒:

    我举一个例子,9月在西藏开一个实名制的博客,把这些年关于行走的感悟传上去之后,发现量非常的多,我发现实际上当我们在都是里面过的时候,了解一些西北和西南的经历,会比一般在都市里面的人会多一些,一些感触一些不同的感受,我们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记者,叫蔡平。他说,当你往西北、西南贫穷和贫瘠的地方走多了,你会觉得活在都市里面是一种罪,差别太大了。

    2007-06-25 15:53:48

  • 陈娉舒:

    就像扎西顿珠来说,他回家一次需要走两天,对我们来说就不行,对他来说很自然,实际上自然就在那,我相信成大哥不会抱着去探险,去征服自然的想法去的,这样的心态是畸形的,就会有很不对路的情绪产生,实际上你就报着天生的好奇心,去接触,我觉得他是一个媒介,成大哥和我们当年走的时候是一样的,通过我们的笔和相机给后面的一些网友带来很多很多的东西,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地方有那么一群人,有那么一些事物发生,有那么一群人是过的。

    2007-06-25 15:54:47

  • 扎西顿珠:

    需要传达这样的信息,但是我觉得我想简单的说一下,不是说任何的地方都是任何人可以去的地方,今年五一的时候,我们老家发生雪崩,像这样的地方不允许游人去折腾,不管是探险或者任何活动,应该是要亲近自然,而不是要征服自然。

    2007-06-25 15:55:35

  • 陈娉舒:

    我们都非常的羡慕他们,尤其是里面还有一个大学生。在他这样的岁数还是在校大学生,有这么一个机会,跟着一个20多次往返藏区的老西藏走这一趟,对他的整个生活理念有很大的冲击和改变。假如你老去上海出差,或者是老去发达的地区出差,你会没有感觉的,倒是高楼林立,但是他突然间放掉校园的生活,到那样的地方,我相信他这一生,会因这次改变,会有一种心灵的触动。

    2007-06-25 15:55:52

  • 中国网:

    而且大都市的人心情经常非常紧张,工作压力竞争非常激烈,去那样宽阔的地方拥抱大自然,张开双臂就可以拥抱蓝天了。

    2007-06-25 15:56:48

  • 陈娉舒:

    我相信老去藏区的人,他们会对一些东西看轻很多,看淡很多。但是对生活当中另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会看得很重,所有去过藏区的人有这样的共同特质。

    2007-06-25 15:58:02

  • 中国网:

    两位老师,我们成老师得知你们今天作客中国访谈,也发来信息。陈老师和扎西两位老朋友你们好,两位喜马拉雅记者俱乐部的核心成员都来了,我感到很高兴,我们这次带着去雪域永恒的梦又踏上了西藏高原,我们此次沿途几乎风雪交加,但有着对西藏的热爱,我们仍然很开心的前进,在这里我要对你们这些好朋友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共有的西藏情怀,感谢你们对我们“行走中国”的关心,感谢!

    2007-06-25 15:58:31

  • 扎西顿珠:

    从西藏回来的,他们三个去了之后,大家都非常的讲究人与人之间的情结,其实严格意义说就是一般意义的出差,但是在西藏和高原这样的地方,就会把人和人的距离拉得非常的近,有一些东西会看得非常的淡,他能够辨别出哪些淡,哪些看得特别重,可能换个地方很难感受到。

    2007-06-25 15:59:04

  • 陈娉舒:

    我们刚才上来聊天之前,我们联系的一个和成大哥是好朋友,现在在新华社的刘伟大哥,95年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是人民日报西藏记者站的站长,后来调任新华社西藏分社的社长。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就是身兼作者和作家,他在机场接了我们的电话,因为之前我们没有联系上,本来是想请他来做最主要的嘉宾,他是核心的核心,他在电话里面说,你们为什么不叫我。一说起西藏,虽然他现在的工作岗位不是在西藏,而且是领导岗位上的人了,和我们又是忘年交,因为毕竟比我们大十多岁,但是说到西藏的情谊,大家都不会忘记的。

    2007-06-25 15:59:44

  • 扎西顿珠:

    虽然平时不一定说天天打电话,天天见面,但是大家的心里面肯定都有。

    2007-06-25 16:01:53

  • 陈娉舒:

    我们所谓的喜马拉雅记者俱乐部,我们在北京的工作非常的忙,我们有很多人7、8年没见面,没见面的同时,连电话和短信都没联络,但是一见面就是特别的亲切,我们就觉得和兄妹一样,很天然的亲近感。

    2007-06-25 16:02:22

  • 中国网:

    陈老师作为一名女性,感性非常的细腻,在西藏的时候,看到西藏的女孩子,他们带的装饰品,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2007-06-25 16:02:41

  • 陈娉舒:

    我们去慰问过一些贫穷地区的藏民,说到藏饰想到八角街,那确实非常的琳琅满目,到了比较山野的地方,当地的藏民还是比较穷的,他们那种衣着打扮以咱们今天来看非常的纯朴和朴素。但是,当时我在拉萨在做中央代表团一个星期正式采访的时候,跟我同屋有一个女孩,是比我大几岁的一个姐姐,她是作为接待人员每天为我们忙碌,并且接待领导。她每天都在换她的藏饰和藏服,她不仅是人长得漂亮,而且衣服也非常的漂亮。

    2007-06-25 16:03:18

  • 陈娉舒:

    随着我岁数大了,才发现原来藏饰非常的贵,他们有的人是穷尽一生,家里只有一套两套的藏服,上面会有很多的玛瑙石,反正最值钱的东西都会打扮在他们的帽子上,或者是很大的项坠上或者衣服上。从这一点来说,可能藏族的人民经济上不太发达,但是爱美可能是人类的天性,而且只有最高贵的嘉宾或者最好的朋友,他们才会穿上这样的衣服,载歌载舞,参加重要的节日,包括藏历的春节都会穿这样的衣服。但平时就会穿得比较简单。

    2007-06-25 16:04:55

  • 扎西顿珠:

    藏族的服饰有很多其实是一代一代往下传的,在康巴藏区的话有一个康巴艺术节,最贵的藏服有上百万,来的时候都是会带着保镖,虽然说是代表一个家,其实严格是说是代表一个家族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以前没有受这种损坏,很多时候都会一点点往下传,但是大家说的小玩意,都会便宜的,但是祖传下来的东西都是无价的。

    2007-06-25 16:06:13

  • 陈娉舒:

    他说的家传的这种,你有机会去大蕉寺,会花很少的钱,买很好的东西,但是也会有上当的时候,因为有的人会骗你,但是有一些人比较挑,会买到非常好的东西。

    2007-06-25 16:06:53

  • 扎西顿珠:

    像北京的古玩交易市场上一样,也有人会淘到很好的东西,如果是假的,说明你的水平不行。

    2007-06-25 16:07:22

  • 中国网:

    有很多的女士都会买一些比较有民族风的装饰品,有一些都已经生了黑绣,但是都不舍得扔,去青海的时候一定要从日月山买很多的藏饰。

    2007-06-25 16:07:34

  • 陈娉舒:

    我96年的时候去过一次,他们给我打电话,说这个东西不够,那个东西不够的,还有藏枪,藏刀。其实成大哥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他都会给我们买回来的藏枪,我们觉得非常的珍贵,因为那个带回来是很不容易的。

    2007-06-25 16:08:09

  • 中国网:

    扎西顿珠老师,您作为成老师的老朋友,能不能说一下,成老师为什么那么迷恋西藏?

    2007-06-25 16:08:29

  • 扎西顿珠:

    对于成大哥来说的话,他一个是特别的热爱他的事业,可能越到高原,很多人都走不到的地方,成大哥本身就热爱藏区,热爱高原,可能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一样,每年不走一趟两趟,可能就觉得呆着不舒服了。

    2007-06-25 16:08:57

  • 扎西顿珠:

    我去西藏也差不多十来次,不管是因公因私,好象每一次去都是一种新鲜的感觉,我相信成大哥那么热爱那么执著,真是这样的,所以他会不停地走。这就是他执著的原因之一。

    2007-06-25 16:09:25

  • 陈娉舒:

    很多人都不理解,他是北大出身,他也不是搞摄影的,应该是半路出家的,他在这种情况下,几十次穿梭于五大藏区,有很多地方都去了N次,我没和成大哥好好地聊过他的第一次,但是我相信也是跟我们一样,可能是某一次的机缘巧合,可能那个地方有一种不一般的东西,吸引着他。

    2007-06-25 16:09:38

  • 中国网:

    他不仅是自己那么迷恋西藏,而且会带动大家,让大家都知道那个地方有多美。

    2007-06-25 16:09:53

  • 陈娉舒:

    我们只是这些好朋友中的代表而已,像那位朋友也是有95年的时候去了西藏之后,到现在已经是十多年了,成大哥有很多这样的好朋友,从来没有去过西藏,会说,老成我能不能去西藏,成大哥就会说能。

    2007-06-25 16:10:05

  • 中国网:

    西藏铁路开通的以后,有没有坐过西藏线?

    2007-06-25 16:10:33

  • 扎西顿珠:

    我去过,西藏铁路开通的时候我们在拉萨,我是在拉萨火车站的这一块做直播,在西藏总不想直播完了就走,都想留下几天,在拉萨这个地方转一转,我们就从拉萨坐火车到了西宁,虽然刚刚试通车,停停走走,但是我觉得非常的美好,在2000年的时候我是坐汽车从拉萨到的格尔木,坐火车是头一次,我觉得非常的亲切。

    2007-06-25 16:10:44

  • 中国网:

    刚才成老师发回来的照片,格尔木现在是空无一人了。

    2007-06-25 16:11:21

  • 扎西顿珠:

    汽车的颠簸,舒适度没有火车好,因为汽车天黑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发现已经快到格尔木了,外面已经是冰天雪地,汽车玻璃上冰结了厚厚一层,但是坐火车没有这样的感觉,好象是天黑了,好象还要拍一点东西的感觉,因为这趟车前前后后也没有走过多少趟,后面我坐的那一趟是从拉萨首发的车,来回跑了两趟车,我们坐了那趟车。我现在在云南工作,我完全可以直接飞回北京或者昆明,我想既然经历了这么大的事,我还是特别的想坐一次。我觉得蛮兴奋的,大家和我同一趟回来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的紧张,那时候票都非常的紧张。

    2007-06-25 16:11:36

  • 中国网:

    现在这个季节去西藏不是高峰的季节?

    2007-06-25 16:12:13

  • 扎西顿珠:

    去拉萨8月是最好的季节,像暑假、五一、十一可能会多一些,因为有了火车,有了方便的条件,可能去的人非常的多。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其实去的人稍微少了一点也好,不管是西藏还是藏区或者是人走得比较少的地方,保留一些比较好。如果去得太多的话,对环境各个方面都是一种压力,我觉得少一点也好,大家不要觉得奇怪,但是通了火车,西藏还那么少,没有人去,其实远不是那样的,包括这两年其实去的人非常的多。

    2007-06-25 16:12:35

  • 网友 太神奇了::

    我有两个朋友刚从西藏回来,他们说如果不是工作的原因,真的不愿意回来,还有人辞了内地的工作去西藏开始新的生活。我很奇怪,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为什么只有西藏让人不愿意回来,想留在那儿,到底西藏有什么样的神奇力量吸引着人们?

    2007-06-25 16:13:08

  • 扎西顿珠:

    我觉得不能说是旅游景点,95年的时候我们去的地方,我觉得是藏文化的发祥地,我觉得它是用西藏雪域的文化包容一切,就是融入到这里不会觉得任何不自然,首先就会特别的亲近,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这种和谐。

    其实这些东西我们社会讲构建和谐社会,其实这些东西在藏区有这样的传统有这样的历史,所以融入到那个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的亲切,不是想象那种的那样,西藏怎么怎么样?其实离我们的生活、离每个人的心都很近,所以融入到里面非常的自然。

    2007-06-25 16:13:39

  • 扎西顿珠:

    我们老家也是一样,甚至很多老外到那个地方买房子,租房子,到那发呆,因为那个地方给你的心里想象的很接近,包括当初大家常说的香格里拉的概念,其实是一个小说,就是希望找一个没有硝烟没有战争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找来找去整个藏区都可以说是香格里拉,其实这个东西这种理念,就是一种和谐,和我们社会上讲的构建和谐社会是一样的,所以很多人融入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就会觉得不想回来了。

    2007-06-25 16:14:22

  • 陈娉舒:

    确实也是,因为他和内地的生活节奏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扎西顿珠说到藏民是千百年来信佛,我觉得真正的西藏人民非常的纯朴与世无争。我觉得西藏是一本大书,而且它的文化、它的历史,如果有兴趣上网去看,或者买书去看,多看多走,山南真的是藏民族的发祥地,几趟去西藏的时候我都去的山南,都是很好的。山南有西藏最古老的西藏第一座皇宫,虽然现在有一点像废墟一样的,但是还是觉得那就是一个历史。

    2007-06-25 16:14:51

  • 中国网:

    当地的导游和我说了一个故事,外国有一个游客,一个老太太,走的非常的慢,他就问,你为什么走得那么慢,他就说,我们从一个地方来,回一个地方去,为什么走得那么匆匆忙忙?

    2007-06-25 16:15:49

  • 扎西顿珠:

    一个人不同时间的都不一样,每个人读这本书他的感受还是不一样的。

    2007-06-25 16:16:12

  • 陈娉舒:

    西藏所谓的“驴友们”老去,因为这两年我许多什么机会去西藏跑了,我听说在拉萨成立的一个非常繁华的小城市,在哪里有一些酒吧、餐吧,都是为了从世界外地的文化的年轻人和“驴友们”去安排的,我估计他们会在这里面会品位到西藏不同的侧面,我们一直停留在西萨,因为西萨不能代表着西藏,而且越偏远的地方有西藏真正最纯的地方在里面。拉萨已经是变样了。

    2007-06-25 16:16:50

  • 网友::

    “行走中国”是一个中国首次的户外探险的报道,两位都是资深的记者,您能不能给“行走中国”报道提供一些建议?

    2007-06-25 16:17:27

  • 扎西顿珠:

    我觉得让网民近距离地看,非常好。我觉得这样的东西应该走得更远,有时间也可以走到云南、丽江等等的地方。

    2007-06-25 16:17:59

  • 陈娉舒:

    在聊天之前,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以我们个人的兴趣,中国的幅员辽阔,我觉得这个栏目一旦开了,不管是中国网独办,还是再扩大一些合办单位,我觉得这个栏目希望可以一直走下去,还有西北、东北、南疆都可以去。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我觉得这是就是爱国,这就是文化。

    2007-06-25 16:19:04

  • 中国网:

    今天非常谢谢两位老师作客中国网谈,最后为成大哥老师送上一些祝福的话。

    2007-06-25 16:19:36

  • 扎西顿珠:

    我希望借助这样的平台,祝你一路平安,我们等着你回来,回来一起喝酒!

    2007-06-25 16:19:48

  • 陈娉舒:

    我前几天收到您在可可西里发回来的短信,我没想到在那个地方都可以发信息回来,我可以念一下。您说,我现在在可可西里,这里海拔4700米,此时此刻大雪纷飞。

    我记得当时回了一条短信,我现在愿意把这条短信重新再说一下:我觉得每一次行走都不同,但是每一次行走都非常艰辛,我希望成大哥以及您的两位小弟弟都一定要一路平安,安全的归来。我希望在8月份的时候我们能见到您被风雪漂打过一遍的黝黑脸庞。

    2007-06-25 16:20:05

  • 中国网:

    我们也希望成老师早日归来,再到你们的喜马拉雅俱乐部开一次迎接他的仪式。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各位网友,再见!

    2007-06-25 16:21:17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rtsp://video.china.com.cn/2005VIP.CHAT/vip20070625b.rm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扎西顿珠

    “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1995年,报道组“灵魂人物”成卫东和陈娉舒、扎西顿珠曾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天,作为成卫东的好朋友,二位作客中国网一起回顾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并为成卫东一行加油。

  • 中国青年报《文化周刊》陈娉舒

    “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1995年,报道组“灵魂人物”成卫东和陈娉舒、扎西顿珠曾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天,作为成卫东的好朋友,二位作客中国网一起回顾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并为成卫东一行加油。

  • 我第一次进藏是跟扎西和成大哥和很多好朋友一起去的

    “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1995年,报道组“灵魂人物”成卫东和陈娉舒、扎西顿珠曾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天,作为成卫东的好朋友,二位作客中国网一起回顾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并为成卫东一行加油。

  • 访谈现场

    “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1995年,报道组“灵魂人物”成卫东和陈娉舒、扎西顿珠曾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天,作为成卫东的好朋友,二位作客中国网一起回顾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并为成卫东一行加油。

  • 不管是探险或者任何活动,应该是要亲近自然,而不是要征服自然

    “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1995年,报道组“灵魂人物”成卫东和陈娉舒、扎西顿珠曾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天,作为成卫东的好朋友,二位作客中国网一起回顾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并为成卫东一行加油。

  • 我相信老去藏区的人,他们会对一些东西看轻很多,看淡很多

    “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1995年,报道组“灵魂人物”成卫东和陈娉舒、扎西顿珠曾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天,作为成卫东的好朋友,二位作客中国网一起回顾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并为成卫东一行加油。

  • 藏族的服饰有很多其实是一代一代往下传的

    “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1995年,报道组“灵魂人物”成卫东和陈娉舒、扎西顿珠曾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天,作为成卫东的好朋友,二位作客中国网一起回顾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并为成卫东一行加油。

  • 去青海的时候一定要从日月山买很多的藏饰

    “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1995年,报道组“灵魂人物”成卫东和陈娉舒、扎西顿珠曾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天,作为成卫东的好朋友,二位作客中国网一起回顾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并为成卫东一行加油。

  • 每一次去西藏都是一种新鲜的感觉

    “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1995年,报道组“灵魂人物”成卫东和陈娉舒、扎西顿珠曾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天,作为成卫东的好朋友,二位作客中国网一起回顾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并为成卫东一行加油。

  • 西藏人民非常的纯朴与世无争

    “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1995年,报道组“灵魂人物”成卫东和陈娉舒、扎西顿珠曾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天,作为成卫东的好朋友,二位作客中国网一起回顾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并为成卫东一行加油。

  • 去拉萨8月是最好的季节

    “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1995年,报道组“灵魂人物”成卫东和陈娉舒、扎西顿珠曾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天,作为成卫东的好朋友,二位作客中国网一起回顾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并为成卫东一行加油。

  • 嘉宾签名留念

    “行走中国”报道组已在青藏高原探访半个多月。1995年,报道组“灵魂人物”成卫东和陈娉舒、扎西顿珠曾在西藏共度一段难忘的岁月。今天,作为成卫东的好朋友,二位作客中国网一起回顾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并为成卫东一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