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家解读世博城市主题

    时间:2010年4月28日 10:00
    嘉宾:世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夫妇 
    简介:在上海世博会即将召开之时,中国网记者对世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夫妇进行了专访。奈斯比特夫妇恳谈了他们对上海世博会的理解和期望,提出了他们对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的建议并且介绍了他们与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先生合作出版的新书《对话:中国模式》。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未来学家解读世博城市问题

活动描述

  • 时间:2010年4月28日 10:00  嘉宾:世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夫妇简介:在上海世博会即将召开之时,中国网记者对世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夫妇进行了专访。奈斯比特夫妇恳谈了他们对上海世博会的理解和期望,提出了他们对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的建议并且介绍了他们与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先生合作出版的新书《对话:中国模式》。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世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是中国访谈的老朋友了。这次我们在上海非常荣幸地再次采访到奈斯比特夫妇。

    奈斯比特先生、奈斯比特夫人你们好,欢迎再次作客我们的节目。奈斯比特先生,您最畅销的著作《中国大趋势》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您曾经说过,您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特别是让西方国家的人民了解真实的中国。中国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世界了解她,但是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很多情况有很多误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您认为上海世博会将给世界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机会,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2010-04-27 17:43:56

  • 奈斯比特:

    我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都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看待对方。中国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介绍它的情况,而西方国家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接受这些情况。因为当前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沟通并不是很好。

    2010-04-27 17:44:43

  • 中国网:

    上海世博会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是希望这届世博会能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第二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让城市更美好;第三是我们怎样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您是怎样评价上海世博会所选择的这个主题的?您对想要解决的这三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2010-04-27 17:45:09

  • 奈斯比特夫人:

    我们最近看到过对世界14个城市的一个民意调查,猜测您认为世界上最乐观的城市是哪个,答案是上海,排名第二位的是北京。(奈斯比特:排名第三的是芝加哥。)

    2010-04-27 17:45:27

  • 奈斯比特:

    你提到的三个问题,人们用了很多年甚至用了好几个世纪的时间都在试图努力找到解决办法,所以这些不是新问题了,但是我们需要新的答案。我认为找到这些老问题的新答案是我们需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

    2010-04-27 17:45:55

  • 奈斯比特夫人:

    我认为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是中国人民很乐观,中国人民相信世界的明天会更好,他们也相信他们会使中国的明天更美好,这一点事实上是能做出真正改变的基石。所以如果一个国家具备这个优势,那么这个国家可以应对它遇到的每个挑战。

    2010-04-27 17:46:21

  • 中国网:

    上海世博会试图找出解决城市化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能源,交通等问题的一个最佳办法,使人们在城市能够生活得更加舒适。你们认为最理想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以你们的意见来说,你们认为哪座城市是适合人们居住的理想城市?

    2010-04-27 17:46:53

  • 奈斯比特:

    哪座城市是我们的理想城市?

    2010-04-27 17:47:19

  • 奈斯比特夫人:

    你知道我们在奥地利时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在一座城市生活,应该是打开这面窗户看是市中心风景,而打开另一面窗户则是乡村风景。所以我们认为的理想城市是拥有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既有城市的喧嚣和活力,也有乡村的平静。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比如上海,就有很多绿化地带。我认为如果人们工作很疲累了,看到这些绿化,心情会放松下来。我们很高兴看到,现在早上仍然有很多中国人在练太极,这样可以在变化多端的现代化社会继续保留中国的文化传统,我认为这是一座城市值得人民居住的很关键的一点。

    2010-04-27 17:48:01

  • 奈斯比特:

    我们刚去过圣地亚哥和其它地方,那里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我们对圣地亚哥的绿化工程印象非常深刻。你知道圣地亚哥有700万人口, 不是一座小城市。圣地亚哥有个横穿整座城市的大约14平方公里的不间断的绿化公园。我有生以来从没见过一个城市像圣地亚哥这样,被俊山所围绕。在这之后,我们提出了“窗户之说”(奈斯比特夫人:是的。)。所以,你不可能只用一个方法去解决所有城市的问题。解决办法是依据这个城市的构成元素、它的具体情况、它的气候环境等方面得到的。如果一座城市相比其它城市有它独特的地方,可能是因为他们注重真实的东西。如果一座城市是以真实面目对人,那么它们就和那些假装和幻想的东西区别开来。所以我认为应该通过2010年世博会,使城市在考虑有关问题时可以真实地面对自己。

    2010-04-27 17:48:28

  • 中国网:

    您在著作中提到了“中国模式”。如果我们用“中国模式”来分析 “中国城市模式”,我们能够发现什么?

    2010-04-27 17:48:57

  • 奈斯比特夫人:

    我们认为“中国模式”很特殊,中国模式是需要在长期计划后,找到一个有效的途径。这不同于西方政治体系的思维方式,它们是很强烈地被选举所驱动。中国政治体系基本上是从上至下的动力机制,这意味着(一方面)政府可以进行长期战略规划,这样对人民有利。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民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政府可以更好地倾听人民的问题和忧虑。举个例子,在大城市,我们必须说,在世界每个地方的青年人都会担心,我们怎么生存下去,我们怎么负担得起这么高的房租,我们怎么负担得起这么高的支出,为什么工资不能像房租这样升得这么快等等,这些是世界所有国家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怎么平衡这些发展。

    2010-04-27 17:49:14

  • 奈斯比特:

    这些问题不是城市面临的独特问题,而是在全世界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都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2010-04-27 17:49:47

  • 中国网: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城市也在发展中。在这中间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相互矛盾的地方。你们是怎么看待中国出现的这些城市化问题的?你们的建议是什么?能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给出你们的建议吗?

    2010-04-27 17:50:02

  • 奈斯比特夫人:

    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是解决人民的户口系统问题,因为这造成了城市社会产生了城乡两大阶层,因为理论上说,城市里有很多是从农村来城市工作的人,工作很多年的人。我们知道上海政府已经着手开展让城市流动工生活得更加方便的工作。但是这肯定是中国政府不管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必须解决的城市问题。新来到一个城市工作的为这个城市创造财富的人所获得的机会,和这个城市的固定居民所获得的机会应该更加平衡。

    2010-04-27 17:50:28

  • 奈斯比特:

    其他还有教育和交通问题。我们看到中国正在非常努力解决它的交通问题,建立领先世界的全国范围的交通网络。但是在教育方面,中国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在怎样让昨天的教育服务于今天的世界这个问题上困住了。教育还停留在昨天,我们的教育体系应该服务于今天和未来的世界。现在中国还有机会在这方面领先世界,但是还没有任何国家的任何城市能解决这么大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现在整个世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城市人。

    2010-04-27 17:51:02

  • 奈斯比特夫人:

    我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世界水平。中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8%,大概两三年后可能可以达到50%。但是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到80%。财富来自于城市化。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用了上百年的时间,中国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完全的城市化。

    2010-04-27 17:51:23

  • 奈斯比特:

    我认为真正走入城市化,以美国为例,是从美国农业工业化开始的。你知道在1900年,这不是很久以前的时间,超过半数的人是农民。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业需要越来越少的农民。城市人口从占全国人口的3%增长到30%。中国也在进行同样的城市化进程,中国需要更少的农民。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在继续增长,中国城市化的脚步不会减慢。所以我们谈论的这些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紧迫和更加重要。

    2010-04-27 17:51:50

  • 中国网: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谢谢你们把你们的新书《对话:中国模式》介绍给了中国读者。我们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你是怎么看待传统读书方式与数字化媒体读书方式共存这种现象的?你们对未来阅读的看法是什么?

    2010-04-27 17:52:07

  • 奈斯比特:

    这两种读书方式确实共存。我们发现世界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说法,我们过去拿着报纸,现在我们要把所有报纸数字化了,你知道其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是当你拥有新技术工具,像收音机、电视、电脑软件时,交流方式混合了,这种混合的交流导致报纸和其他纸质媒体变少了,它们会渐渐消失的,因为我们有替代物了。我们也有纸质书籍的替代物,但是纸质书籍不会消失。关键是要考虑,这种混合交流将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以旧的方式交流和我们以新的方式交流各占多少比例。

    2010-04-27 17:52:56

  • 奈斯比特夫人:

    还有就是阅读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当你看一部电影时,你在你脑子里创造了一部电影,你的想象力在为你服务。而不管你是在读一本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时,你的想象力也在为你服务。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产生了创造力,你创造了自己的景象。

    2010-04-27 17:53:37

  • 奈斯比特:

    如果我们没有创造力,我们将遇到很大很大的麻烦,所以我认为这是世界运行的原动力。

    2010-04-27 17:53:54

  • 中国网:

    我们想再谈一下你们的新书《对话:中国模式》,这本书充满了令人激动人心的见解。你们对这本书的评估是什么?

    2010-04-27 17:54:09

  • 奈斯比特:

    事实上我们不是最适合评论这个的。你知道说到“评估“,是由市场和未来的读者来决定的。我们很高兴与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先生在这本书上进行合作。我们非常喜欢这本书,我们准备这本书用了很长时间,大概12年的时间。我们写作这本书时感到很愉快,这是一种享受。我们希望读这本书的读者也感到很愉快。

    2010-04-27 17:54:25

  • 中国网:

    夫人想说点什么吗?

    2010-04-27 17:54:42

  • 奈斯比特:

    没有了,我完全同意。

    2010-04-27 17:55:01

  • 中国网:

    您认不认为为自己对中国模式的分析和评价有些复杂或者需要在将来需要加以改进?

    2010-04-27 17:55:16

  • 奈斯比特:

    这只是一个开始。

    2010-04-27 17:55:29

  • 奈斯比特夫人:

    这是一个过程。

    2010-04-27 17:55:43

  • 奈斯比特:

    这是一个过程。

    2010-04-27 17:55:54

  • 奈斯比特夫人:

    我认为一方面中国模式在发展,我们的见解也在发展。你了解一个东西越多,时间越长,你的经验也就越丰富,你获得的知识也就更完善。第一步是看到中国不仅是在其系统里正在发生改变,而且还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系统。所以这是我们思路的突破点。和《中国大趋势》主要关注美国不同的是,这本书关注中国整个系统内正在发生的变化。

    2010-04-27 17:56:05

  • 奈斯比特:

    我们认为在这个新的社会经济系统下,或者你说是在中国模式下,这个过程现在只进行了30%或者三分之一,这确实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就像在跨越一条河,去看中国人民怎么生活的,去看各个地方。所以我们不知道河水流向哪里,方向是很明确了,但是我们不知道细节。所以我们走过这三分之一的路程后,会继续完成下面的旅程,跨过这座河,到达河的那边。

    2010-04-27 17:56:25

  • 中国网:

    我最后一个问题是有关上海世博会的。我想这不是你们第一次来上海了。

    2010-04-27 17:56:47

  • 奈斯比特:

    不是的,来上海很多次了。

    2010-04-27 17:57:01

  • 中国网:

    能告诉我们一下你们对上海的印象吗?

    2010-04-27 17:57:13

  • 奈斯比特:

    上海还是上海世博会?

    2010-04-27 17:57:34

  • 中国网:

    先是对上海的印象。

    2010-04-27 17:57:45

  • 奈斯比特:

    绝大部分西方人,特别是从没去过中国的西方人,他们坐飞机来到上海后,是完全的目瞪口呆。他们只是大叫“哇哦!我从来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我没法相信这样的城市在这里!”等等这样高度的赞叹。你知道西方人完全没有或者没有接近那种适合的感知,到底上海的外观是什么样的。但是更重要一方面是上海的活力。我们前面谈到的上海人民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希望和对将来的期许。上海人对发生的变化机遇和对更好的未来的希望感到欢欣鼓舞等等,这些对我们来说当然是很重要的。上海美丽的外观是令人感到惊奇的。你可以把这点与人民积极的活力相结合,这就是上海。看着这些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未来很多年,我们还会继续关注上海。

    2010-04-27 17:58:08

  • 中国网:

    夫人的看法呢?

    2010-04-27 17:58:34

  • 奈斯比特夫人:

    我们第一次一起来上海时,是2000年。我记得从那时起,我们总是住在同一个饭店。当你往窗外看时,你能看到景物的变化。你知道当你三个月后再来时,景物已经不同了。这是很棒的,因为这是这座城市充满活力和变化的表现。关键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好,人民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有时候,人们想更快地改善生活,但是每件事情都需要时间的。看到这些,真的感觉很好。

    2010-04-27 17:58:45

  • 中国网:

    上海世博会就要开幕了,能不能告诉我们你们对上海世博会的期待是什么?

    2010-04-27 17:59:17

  • 奈斯比特:

    我记得我1970年去过日本大阪世博会。之前,我已经去过日本很多次了,我感到很感兴趣的是,也是我希望在这届世博会上能看到的是,当时日本经济正在腾飞向上。我们注意到,最好的展览是日本馆的展览。几乎所有日本乡村的人都千山万水去了大阪,因为他们想看到日本是怎么和其他国家竞争的,他们的看法是日本当然是最棒的,这让人感到很惊异。我们这届世博会中国会怎么展示自己,但是我猜,中国也会像日本那样展示自己。中国不仅是一个应答者,同样上海也不仅仅是对上海世博会的一个应答者,而可能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明星。

    2010-04-27 17:59:34

  • 中国网:

    夫人的看法呢?

    2010-04-27 17:59:52

  • 奈斯比特夫人:

    我想当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时,它给了中国自信心的一个推动力,我认为上海世博会将是推动中国自信心的又一个力量。它将再次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提升一个新的水平。我们来自西方国家,我们知道,西方国家声称他们有权利决定中国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和人民应该怎么去管理任何事情。但是中国想走自己的路,它应该走自己的路。这样的盛会会使中国更加强大。从世界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上海世博会是一个积极的发展。

    2010-04-27 18:00:07

  • 中国网:

    非常感谢你们接受我们的采访。

    2010-04-27 18:00:27

  • 奈斯比特:

    谢谢。

    2010-04-27 18:00:42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shexpo/100427naisibite.wmv

数据地址:

    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created/6628/152_1_0101_desc.htm

图片大图:

  • 我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都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看待对方。

    中国网 胡迪

  • 我认为找到这些老问题的新答案是我们需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

    中国网 胡迪

  • 我认为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是中国人民很乐观,中国人民相信世界的明天会更好。

    中国网 胡迪

  • 我们认为的理想城市是既有城市的喧嚣和活力,也有乡村的平静。

    中国网 胡迪

  • 中国政治体系基本上是从上至下的动力机制,这意味着政府可以进行长期战略规划,这样对人民有利。

    中国网 胡迪

  • 新来到一个城市工作的为这个城市创造财富的人所获得的机会,和固定居民所获得的机会应该更加平衡。

    中国网 胡迪

  • 中国不仅是一个应答者,上海也不仅是上海世博会的一个应答者,可能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明星。

    中国网 胡迪

  • 从世界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上海世博会是一个积极的发展。

    中国网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