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经历着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竣的挑战,国家、企业、个人该如何规避风险筹划未来?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迅速出台了扩大内需十项举措。我们应如何理解并实行这些措施?扩大内需的政策又将为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挑战带来什么影响?“中国访谈”频道邀请经济学领域的八大专家为您解析!
| 中国网首页 | 网上直播 | 中国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访谈 > 扩大内需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 > 经济危机专家访谈
中国经济发展30年周期表
四万亿投资蛋糕怎么分
金融危机下的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王瑞芳

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但是,危机往往也意味着转机,中国经济将面临哪些转机?金融危机给新兴市场带来哪些机遇?在中国市场有哪些投资机会?如何抓住机遇壮大中国金融体系的实力?

进入现场访谈:金融危机下的投资机会>>>>

生死攸关时刻,是走出去“抄底”还是做好自己的事

中国网:金融危机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您认为它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产生了哪些影响?

谭雅玲:我觉得对中国经济和股市产生的间接影响,从目前来看比较大一些,但是它的直接影响,可能要进行后续的观察。因为在心理上的影响对中国带来的抑制比较明显,从中国股市不断低迷的角度来看,受到特别是美国股市、西方股市不断下跌态势的冲击力很大。我们的股市有涨有跌,但是更多的是随同西方股市的状况,特别是美国股市比较大的下跌幅度的抑制是比较明显。

近几天我们的股市在不断上涨,已经突破了2000点,但实际上美国股市下跌的幅度更大,昨天晚上下跌了400多点。虽然从市场和经济形态上,我们和西方纯自由市场的经济和完全自由的经济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经济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的把全球的心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所以它所产生的联动,甚至负面的压制比较突出。

中国网:很多人认为危机对于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出口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升级转型的机会,而且有望更上一个台阶,缩小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您认为它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有哪些促进作用?

谭雅玲:这是两面的。在整个外部环境不太好,特别是这一轮金融风暴的特色是发达国家而起,而且又是最发达国家美国而起。他们的经济面临很大困难和压力,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的市场地位和市场资质的改变,他们依然是发达国家,而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也好,资金链也好,主导面都在发达国家。

所以在这次的风波当中,可能对中国企业是一个机会,但是这个机会不代表着你可以崛起,可以和发达国家平起平坐。在很多制度、产品和战略、策略,包括品质、品牌,以及观念和制度上与发达国家有很多的差别,有这个机会,但是世界上的发展水平和分工依然难以逃脱两个基本界定,那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发达国家出现的问题会给发展中国家很多的机会和空间,但是这个空间需要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时间的概念不是靠短期来解决的,而时间背后带来的是品牌,是一个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更大的规模和更大的效率,来提升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所以,我们要把握机会,提升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数量和质量。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水平,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创出自己应该有的竞争力和自己的生存,甚至是发展空间。

中国网:您认为当前的情况下,中国最应该把握的机会是什么?

谭雅玲:在国际市场一片混乱、慌张的情况下,中国最应该把握的是自我和自主,就是搞清楚自己处于什么样的阶段,自己发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自己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外部所有的东西全部把我们搞乱。虽然价格的链接不可避免,因为西方所有发达国家第一市场比重非常大,第二货币影响力非常突出,第三它所有的经济指标或者市场份额都比中国要大,所以它是主导的影响力。

作为中国按在被动地接应西方的价格或政策、战略的时候,我们要搞清楚自己目前的困难和压力,面对自己的优势去争取机会和空间,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的更好。这样的话,在我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基础上,有提升、有创造、甚至有更强势的展现,这样在整个世界经济当中,包括国际金融和经济竞争中,我们的能力会增强,地位会提升,影响力会扩大。

但是这里面自我主见、自我认知,包括自我对价格、政策、战略的规划和长远设想是最重要的第一前提。

中国网:最近有网友提到花旗、美林季度亏损非常严重,是不是为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抄底提供了一个好的条件?

谭雅玲:我一直不太赞同抄底的说法。因为在西方比较规范、全面、综合的市场技术或者市场竞争中,任何一个价格高点可以挣钱,低点也可以挣钱,无论是高点,还是低点取决于你的判断、基础和规划。所以这里面简单认为华尔街可以抄底,第一这个低在哪儿?美国股市从13000点跌到现在的7000多点,大家认为是底吗?未来会怎么样?到9000点的时候,大家认为可能是低,走到8000点,现在又走到7000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单靠一个价格的指标来判断它是一个底线,这个认知有点偏颇,而且是对投资理念认知不全面的一种表现。再一个角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包括华尔街是最发达的国家,最优质的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资本市场。在这一点上,即便我们抄底了,我们的经营管理、把握分寸、控制能力能不能把这个底做到利润最大化、效益最优化,这值得我们思考。

因为我们的经验、发展过程和水平有差异,所以在抄底以后,我们能不能经营管理,能不能准确的把握,能不能有效的发挥这一板块,对我们的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有效支持和作用,这又是一个问号。

所以在这场华尔街金融风暴当中,一方面我们要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累自己的经验,做好目前的势力、水平和现阶段能做到和做好的事情。

中国网:据您了解,华尔街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入股、并购持什么样的态度?

谭雅玲:仅从《美国外资银行安全法》就可以看出来,所有外资如果参与美国的金融机构或者金融体系,它的最高持有股份只有8%。从这个角度想,美国人对自己的企业在外资的参股上有很强的控制力,他是最发达的国家,是最优的国家,在这一点上,它控制了10%的比例,那么它对国家安全,包括金融财富的保护色彩比我们目前的指标界定要紧的多。

美国人认为中国要开放金融市场,开放金融体系,美国人想在中国开更多的分行、代表处、跨国公司,所以要求中国的审批和开放程度更大一些。但是美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国家,它对外资的敏感和对外资的控制是非常严谨的。招商银行在美国开一个分行用了16年。所以在比较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开放度和开放水平都是跟它自身的控制能力、监管能力,甚至是把握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开放过度,就会出现金融风险,甚至出现金融危机,这对国家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样会影响甚至是约束、伤害有效的金融改革,包括经济改革的进程,对持续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要尽量防止出现更大的金融危机、金融风暴,甚至经济的问题,应该从国家利益和金融安全的角度去考量我们的对策和对外走出去的战略。

个人和企业要找准位置 危机中有不同的投资策略

中国网:像您说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而且中国的经济已经慢慢的融入到国际贸易体系当中。近两年,中国也尝试做了很多的海外投资,但都不是特别理想。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呢?

谭雅玲:主要的原因是经验和经历。因为金融的高端不仅仅需要有技术、专业,更重要的是要有经验。这个经验是经历和经过的积累。相对于美国的200多年的金融史和中国只有1718年的金融史,我们的缺陷比较多。在专业或技术水平上,我们或许达到了西方国家的程度,但是在经验和经历过程中,我们没有西方充分的经验。无论在产品和制度层面,我们都和西方最发达的国家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在国际专业的市场经济或者是金融板块,它的划分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可以分为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还有转轨国家。而中国依然在发展中国家板块里面,发展中国家可以站在最前沿,就是新兴市场国家,但是和发达国家按还有巨大的差异。所以我们看自己的位置和自己的水平阶段,这才是自我最佳的选择。

中国网:相对于一些小型的企业来说,您认为目前合适的投资产品有哪些?

谭雅玲:要看你的资金规模和投资的认知,金融的问题就是玩钱。这里面要有技术和专业,还要自己的判断力,是对未来回报、风险、价值和价格的判断,这完全是自我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首先应该想到一个风险,而不是首先想到收益。比如说我有多少钱,我要赚多少钱,而首先想到怎么把钱的风险降到最低,这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作为一个相对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来讲,因为假使你的金融资产、财富有限,可以做一个多元化的组合,因为这个市场是多元化的,价格的起落是交替的,所以要做更多的产品,而不是单一的在某一个产品上期望自己有更多的回报。

中国网:有一些人认为现在是非常好的投资环境和时机,他们想投资一些实业,但是投资实业对决策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投资一个实业来讲,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目前投资哪些产品什么比较合适呢?

谭雅玲:这是一个综合的要素,而不是简单的价格和价值问题,你的综合判断能力和管理能力、综合的驾驭能力对于你购买一个实业更多一些思考。不是价格低又可以买,买完以后就可以赚钱,如果投资都这么简单的话,包括这次的金融风波,包括美国次贷也不是那么简单了,也不会引起全球这么大的振动和反响。所以从金融的角度看,我们看到,美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也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没有钱的,因为他有巨额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同时拥有美元的印刷权。

从这个角度讲,美国人把美元玩得如此之好,他把全世界调动和控制起来了,把全世界都分配起来了。为什么这样说?上半年美元贬值大家要接受,在美元贬值的过程中,所有大宗商品都在上扬,大家也必须接受。而在今年下半年,美元在不断的上升,上升的幅度已经达到26%28%,但是全球大宗商品都在不断的下跌,石油已经回到68%

所以对于这样一种状况,我们要想的是,美国人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它有霸权,它背后有经验。它为什么有充分的经验?它有战略。他走的每一步,做得每一个事情都有自己的打算,想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未来做什么,它都非常清晰。所以作为企业来讲,要做到实体的收购、并购或者投资选择,首先要搞清楚我的能力有多大,我能做什么,我能管好什么,才能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产品非常重要的基本点。

中国网:我们现在还有一位网友说,他对个人投资非常感兴趣。就目前金融危机的的环境,个人有哪些投资机会?专家认为股市未来的走势如何?

谭雅玲:从股市讲,任何一个价格走到一个超低的点必然会反弹,但是干扰因素比较大。而这次金融风暴的最大因素是不确定,至于未来风暴程序时间、缓解对策、给价格带来的方向都不是非常明确的。所以作为个人投资者,我觉得投资多元化会相对好一些。不能仅仅盯住股票,黄金投资、外汇投资、保险都有它有利的地方,而且有充分的空间。

所以不能仅以股票作为自己投资的主攻方向,更多的视野应该放到更多的金融资产或者投资产品上。这样的话,第一,自己的视野非常宽泛;第二,在整个收益损失中,可能会组合性的规避或者防范,这样对个人的有限空间或者有限财富,它的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网:最近房价在跌,很多人看到股市不稳定,就转移想去投资房产。您认为现在是好的机会吗?

谭雅玲:论是房产还是股票,大家都不要有太大的期望值。期望过后,你亏损后心态就会扭曲。所以作为投资者心态很重要,心态是用自己的财富基础和自己的知识认知,以及自己对未来的判断去选择投资品种和投资方向的,而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事情会怎么样,那个事情会怎么样来选择自己的投资方向。这样可能给你心态的不稳定和对判断的方向带来迷失会比较大一些,所以我觉得在当前次贷风暴当中,整个价格,整个经济环境和对前景的预测判断上,慌乱甚至迷失比较大。所以大家应该用平和的心态使自己的心沉下来去想事情的真相和原本,以及事情的未来。

中国网:中国这几年的外汇储备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昨天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一个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了5850亿美元,已经替代了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对于这个消息一发出,就引起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通过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来帮助美国金融市场尽快恢复和稳定,从整体而言是有助于最小化中国外汇储备在次贷危机中的损失。但我看到更多一部分人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就现在中国的情况来看,继续放在回报很低的美国国债里似乎是一个浪费,应该多投入在美国的技术和实业方面,您如何看?

谭雅玲:这个问题要两面看,如果从外汇储备的数量上,中国已经超过了日本。但是从外汇储备的结构和质量角度看,两者有巨大差别。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和日本的外汇储备,从国家的资质度看,它是一个发达国家,我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货币角度讲,他们的货币是自由货币,我们是本币,所以我们跟日本的外汇储备的数量和规模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相提并论。日本的外汇储备人均GDP分布是多少,中国是多少,这个差异没有办法去对比、平衡和考量的。

从外汇储备的角度看,我们过去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从金融市场的博弈看,美国的金融市场在信誉、产品方面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在现行的体制下,我们选择哪一种金融资产,无论是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哪一个份额最大,哪一个权威性最强,哪一个整体的影响力最大,这是我们值得考量的。如果我们不想用美元,认为是在帮助美国人,那么我们买那种金融资产,我们不能够把所有的储备放在人民币身上。在外汇储备结构当中是以外币的形势表现的,我们放在日元身上靠的住吗?日元和美元比,我们会选择美元,如果和欧洲比、英镑比,无论是份额、规模、效率,影响力美元是第一位。我们现在所要考虑的是怎么样在外汇储备当中发挥对国民经济,对行业改革、企业改革的效益。

因为在这个外汇储备不断增多的过程,我们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就是向上市银行注资,通过注资的方式一些银行提高了自己的素质,走向了海外,在其他市场我们的影响力和价格、价值的体现。我们已经有了这些成功的模式和经验,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模式把我们的外汇储备做到最佳组织和最有效的运营。

大家对外汇储备的担忧不是在它的数量上,而是在它的效率上。就是这么多的外汇储备,不能在那里任凭别人的金融资产价格变动,他高的时候我们跟着升值,他低的时候我们跟着贬值,我们就是在被动地接应。我们要把被动变成主动,就是利用这1.9万亿美元,怎样做好国内的事情,在做好国内事情的同时显示是经济竞争力和金融竞争力。就像银行一样,如果在没上市以前,我们是国内的表现,但是走向海外市场以后就现实显示了国际竞争力。所以从个角度讲,规模和数据是一个角度,但是也要关注自己的效率和利润,这才是我们关注外汇储备更重要的层面和角度。

中国网:最近人民币升值、美元的比值对欧元有一些上升。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情况很利于中国的经济从出口转向内需,您赞同这种看法吗?

谭雅玲:出口转向内需不是价格变化带来的,它和你的产业结构、行业的分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说外部不好了,就一定会变成内部好的东西。而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外部的外需在减弱,中国的内需提升也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所以我们要出台很多的对策。因此,从货币的升值角度讲,它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伤害,这点在这一轮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给企业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了。

因为人民币从2005725日汇改到现在一直在升值,升值从慢变成了快。近期人民币相对稳定是和美元反弹相对有联系的,但是美元反弹达到20%几,而我们的汇率下跌,或者它的波动期间只有2%3%。从这个角度讲,在一个国家的汇率价格没有根本性地把握和主动地调控状态下,汇率对经济和企业的影响如果想出现一个转变,这个可能是不太现实的。而在升值的压力下,国内企业的被迫转型和它在汇率均衡水平下的主动转型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所以汇率的单边升值脱离了国际规律和国际趋势,我们应该把握住自己汇率水平,给企业更充分和主动的空间来调整自己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

人民币未来的前景依旧艰难 现在界定它的目标为时过早

中国网:有网友问,人民币的表现是一直在升值,现在比较缓慢。针对于这样的情况,人民币也是一个强势的货币。据您的观察,未来人民币的走势是如何的?

谭雅玲:一个强势货币不是靠价格来界定的。在美元贬值的时候,大家可以说美元不是强势货币吗?它依然是。强势货币和它的身份、地位、市场覆盖率、影响力而定的。单靠价格来认为人民币是强势货币太偏颇了。人民币是本币,而我们国际化的进程还相当复杂。仅从一个价格来界定人民币的储备价值有点太单一了,但是从人民币的信誉角度来讲是非常好的。因为97年我们承诺了不贬值,汇率改革到现在我们一直按照自己的需求不断提升货币的价格。但是在这当中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任何一个市场规律的价格都是有涨有跌,但是人民币违背了市场价格,走了单边上升。

从这个角度来想,我们的控制力和认知,需要回归到常态的市场价格和市场价格体系中。所以对人民币储备也好、投资也好、价格也好,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和科学、客观的态度来认识它,对人民币未来的前景不能看的太简单和乐观,人民币未来的前景非常艰难,历史任务非常长期,面对外部的复杂性非常突出。因为我们是还没有国际化的市场经济体,在未来国际化中,既要考量你的体系架构,同时要考量你的判断力和控制力,更要考量你的体系、价格、价值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强势货币。

中国网:您认为人民币会成为一种储备货币吗?

谭雅玲:储备货币可能是未来一个长久的话题。在现实的状况下,你的人民币国际化没有实现,而在整个金融板块中,你的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开放,未来所要走的路还非常长、非常远。现在来界定这个话语或者目标,可能为时过早。

中国网:G20也是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很多人认为,这是世界金融体系朝着多级化发展的方向。也有人提出来,是不是要建立一个亚元体系,打破美元独大的局面?建立欧元、美元、亚元三足鼎立的格局,您觉得这个有可能吗?

谭雅玲:这是美好的愿望,但是要实现的时间非常长远,过程非常艰难。欧元走的怎么样大家已经看的很清楚了,而亚元要成型走上国际舞台,它的路更长。因为欧元的合作是在经济、政治、文化都均衡的条件下,而作为所有的亚洲国家,它的水平差异,包括政治、社会、文化是非常大的,所以要走出合作的货币,它的困难很多,压力是很大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充满信心,更重要的要脚踏实地,期望不能太高。

包括G20会议,大家期望值很高,最终的结果只有宣言、共识,没有具体的对策,和2007年的结果差不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大家的基础发展阶段没有达成相对均衡的条件下讨论金融合作问题,它的趋势非常多,没有根本性的共同利益和根本性的共同目标,大家各谈各的,都是为了各自利益的索取。我认为发达国家是这次金融风暴的受害者和发起者,它需要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帮助它,而发展中国家有没有这个能力和水平援助它,这都是问号。

所以在这个市场状态面前,大家的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共识,达到共同的举措和行为可能有很大的难度。所以,世界的均衡是要在自己的实力基础和市场完全均等、合理的前提下来讨论合作。所以在舆论上我们作出一种姿态,或者提出更高的目标,是为了使这个世界运行的更有序,使大家能避免更多的动荡和危机,使整个世界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趋势相对比较稳定、可控,这样对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最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的平台。 

 (责任编辑 王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