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既是立足于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谋划。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做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会落空。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7年7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这一系列体现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观点和论断,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之所以能够开辟新局面,最根本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最根本成就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汪永清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最根本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系统、博大精深,他体会深刻的,主要体现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二是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坚持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三是明确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首要任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四是确立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工作布局,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是明确规范和约束公权力的价值取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六是统筹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执法和执纪贯通起来,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
七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推动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汪永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穿着科学的辩证思维、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全球视野、强烈的创新精神,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阶段产生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之所以能够开辟新局面,最根本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五个文明”的战略部署,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开启了法治中国新时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步云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立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这近四十年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两个里程碑。
第一个是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写进大会报告,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在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个是2014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依法治国,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李步云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启了法治中国新时期。
汪永清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第二章:依法执政引领推动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指引下,五年来,依法执政取得重大成就。
“为政者须率先奉法。”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大引领和推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健全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加强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促进党的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治党治国理政,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对依法治国战略的领导贯穿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五年来,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就是依宪执政,带头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共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成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共识。
“治国,须有一部大法。”
杭州市北山路84号,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当年就在这里起草,毛泽东主席1953年来杭路途中说过的上面这句话,如今被镌刻在宪法陈列馆展厅的墙壁上。
2016年12月4日,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坐落在此处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那天,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不时有人驻足沉思。
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