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首页 | 观点中国
 
 

【中国网评】新冠肺炎疫情:莫在来源问题上继续枉费心机

来源:中国网    2020-12-07    作者:陶短房
大字体
小字体

陶短房 旅加学者

自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以来,就不断有一些国家的个人、团体、政党,甚至官方在病毒来源问题上大做文章。“独立调查并追究中国责任”甚至“责令中国向受疫情影响国家赔偿”之类声音此伏彼起、不绝于耳,甚至某些大国领导人也不顾身份、专业常识和外交礼仪,在公开场合张口闭口“武汉肺炎”,仿佛“新冠病毒来源是中国武汉”已是板上钉钉、不容争辩的事实,又仿佛这个“事实”一旦成立,中国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的“真凶”。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1日报道,根据期刊《临床感染疾病杂志》在网上发布的一份研究,美疾控中心的科学家在美国红十字会收集的美国9个州居民的7389份献血样本中,发现106份有感染迹象。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基于美国红十字会去年12月13日至今年1月17日间收集的血液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去年12月中旬美国西海岸出现了孤立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美国《波士顿环球报》12月1日报道,疾控中心科学家得出的结论表明,新冠病毒开始在全球传播的时间可能比人们最初认为的更早。

路透社11月16日报道,意大利米兰市国家癌症研究所(INT)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冠病毒自2019年9月以来就在意大利传播,这表明新冠病毒在中国以外地区的传播可能比之前以为的更早。英国广播公司5月5日报道,12月27日在巴黎附近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疑似肺炎患者实际上感染了新冠病毒。这意味着该病毒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早一个月到达欧洲。路透社6月27日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26日表示,西班牙病毒学家在2019年3月采集的巴塞罗那废水样本中发现了新冠病毒的踪迹,比中国发现病毒早了九个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新冠病毒及疫情来源问题上饱受“泼污甩锅”之祸的中国,仍然坚持科学、客观的研究态度,认为在获得更翔实资料、经过更缜密研究前,不应肯定或否定任何“新冠病毒起源说”,同时继续坚决驳斥、拒绝那些并无根据和莫名其妙的指责、泼污、甩锅和“追究”要求。上述不同声音足以证明,现阶段认定中国或任何一国的某地为“新冠病毒起源地”,是与科学、专业精神背道而驰的,是一种“超医学”、“超公共卫生领域”的人为指向。

更应严肃指出,“病毒及疫情起源于何地”,本身也并不是一种原罪。

天花起源于古埃及,但如今的埃及共和国没有理由为此“背锅”;15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将起源于“旧大陆”的霍乱、疟疾、麻疹、鼠疫、结核、伤寒、黄热病……,一股脑带到了“新大陆”(南北美洲),导致后者原住民人口锐减,许多部族甚至举族灭绝,这些“疫情源起国”又何尝为此承担过责任?一战期间开始流行的“大流感”最初爆发于1918年3月的美国芝加哥近郊,是通过赴欧美军传播到“旧大陆”,并进而波及全球的,但美国也并未因此背负什么责任或提供任何赔偿,相反,本身是受害国的西班牙却莫名成为这场大流感的“冠名者”……在“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命名受到广泛批评后,2015年5月,世卫组织(WHO)制订了新的疾病命名规则,明文摒弃了“可能对某些行业、地区或社区构成污名化、对经济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命名方法,这其中就明确包含以国名、地名命名新的疾病和疫情。很显然,不论新冠病毒和疫情是否起源于中国,那种“污名化”的操作本身,就是与WHO原则背道而驰的。

不仅如此,病毒起源是病毒起源,疫情流行是疫情流行。迄今最早发现、确认并通报新冠肺炎疫情社区传播的地区的确是中国,但在渡过最初的忙乱、艰难后,中国通过应测尽测、群防群治,通过各种负责、有效的应对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的传播和蔓延,累计确诊数、留院数和死亡人数都从最初的第一,“退步”到如今的榜上无名。境内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节奏,也在全球范围内较早、较快恢复正常。相反,另一些国家最初疫情并不明显,却浪费了中国等疫情先发国用生命争取到的应变时间和应对经验,采取了诸如“群体免疫”、“佛系抗议”、“仓猝重启”、质疑口罩、痴迷“神药”……等一系列荒腔走板的“应对”。如果不戴任何有色眼镜,公平审视这些国家的疫情曲线,不难得出一个一望而知的结论,即造成这些国家疫情扩散、反复,令这些国家经济衰退、就业凋敝,无数人染疫、患病甚至死亡的罪魁祸首,并非新冠病毒和疫情的发源地,甚至也不是新冠病毒本身,而是包括“泼污、甩锅”在内,这些国家的政府及其领导人不负责任的疫情应对措施和态度。

迄今人类最恐怖的恶性传染病——肆虐于公元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其病毒来源至今说法不一,甚至连这种瘟疫究竟是腺鼠疫还是出血热也尚无定论,但绝大多数公共卫生及医学历史学家都认同一个观点,即中世纪欧洲及其糟糕的公共卫生环境和个人卫生习惯,以及愚昧、迷信、落后的社会认知意识,才是导致黑死病在欧洲势头汹汹、蔓延不已,和高死亡率的最根本原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惨痛的历史教训墨迹未干,严峻的现实疫情威胁阴霾不散,此时此刻,那些仍罔顾事实和现实的个人、团体或国家,最终不但自讨没趣,且极可能自食恶果。(责任编辑:乐水)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