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首页 | 观点中国
 
 

【中国网评】画出香港美好生活的同心圆

来源:中国网    2021-12-06    作者:乐水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12月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为《香港志》第二册《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出版典礼暨《粤港澳大湾区志》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作视频致辞时表示,《香港志》不仅记载着香港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而且具有鉴古知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有助于人们弄明白香港从哪里来、走过哪些路、将向哪里去,从而进一步增强香港同胞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香港更加灿烂的明天。

回首香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百年沧桑,尤其是自回归以来24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结论:只有坚持“爱国者治港”原则,“一国两制”实践才能行稳致远,香港才能实现长期繁荣稳定。无论是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抑或是2003年非典肆虐,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每当香港遇到困难与挑战,中央政府与祖国人民总是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帮助香港化危为机、转危为安。香港同胞始终与祖国人民血脉相连,与祖国内地密不可分。

香港同胞拥有光荣而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反中乱港分子不断煽动民意、鼓吹暴力,严重扰乱了香港社会安宁,挑战了“一国两制”。随着“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香港社会迅速恢复秩序。如今,香港社会人心初定、经济复苏,广大香港同胞爱国爱港的信念依旧坚定,我们更应理直气壮地高举爱国爱港的旗帜,将“一国两制”实践向纵深推进。

坚持“爱国者治港”原则,绝不是要搞“清一色”,而是要在爱国爱港的旗帜下搞“五光十色”,欢迎拥有不同身份和秉持不同价值理念的人和谐共处,继续保持香港社会的多样性。“爱国者治港”原则不仅具有明确的标准,而且拥有丰富的外延,要在爱国爱港旗帜下,最大限度拉长包容多样性的半径,画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香港同胞奔向美好生活这个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圆。

今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在“爱国者治港”原则指引下,为香港的选举制度掀开了新的篇章。香港过去盲目追求西式民主,让各种政治投机分子有机可乘,肆意煽动对立情绪,导致政党恶斗、社会失序、经济失衡、管制失效的危机。尤其在“修例风波”中,黑暴分子给香港社会造成的严重创伤至今历历在目。西式民主不仅没有给香港居民带来秩序与自由,反而险些让香港的法治根基毁于一旦。以“爱国者治港”为原则的新选举制度旨在让香港选举回归良性竞争,为香港居民谋实惠、谋福祉。

新选举制度充分彰显了四大优势和特点:一是广泛代表性,二是政治包容性,三是均衡参与性,四是公平竞争性。新选举制度将选举委员会由原先的四大界别扩大到五大界别,委员人数由原先的1200人增加为1500人。界别和委员人数的增加使得选举能够更充分地表达香港社会的利益和诉求。

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将于12月19日举行,这是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举行的第一次立法会选举。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立法会选举的全部90个席位都有竞争,可以说“区区有竞争,个个界别有得选”。新选举制度既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需要,也是香港发展民主、实现良政善治的需要。

好的民主制度不会自动发挥作用,需要广大港人积极参与才能良性运转。香港的良政善治,也要靠广大港人共担责任去创造。每一张选票代表的不仅仅是选民的个人政治选择,更是对“一国两制”的坚定信心,对国家富强昌盛的美好希望,和对香港繁荣稳定的共同心愿。凡是拥护“一国两制”、希望香港越来越好的香港居民,都将会以主人翁的姿态,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郑重投出神圣一票,选出各自心目中的立法会议员。

香港实行什么样的选举制度是中国内政,香港的选举制度好不好,要看是否符合香港实际、是否有利于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但是国际上总有一些国家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他们习惯于以一副“人权教师爷”和“民主优等生”的姿态对香港事务横加干涉,甚至罔顾事实,大肆抹黑、污蔑香港的选举制度。事实上,他们自身的人权历史却是劣迹斑斑。中国外交部网站近日发布的《美国民主情况》报告就以详实的数据和确凿的事实揭示,自诩为“民主灯塔”的美国,其所谓民主政治早已沦为“金钱政治”“少数精英政治”“否决政治”。西方国家种种言行不会对香港的未来产生影响,只能暴露出他们的无知、傲慢和偏见。而那些挟洋自重、数典忘祖的反中乱港分子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并受到应有的惩罚。

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充满自信,对发展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充满自信。在“爱国者治港”原则的正确指引下,随着“一国两制”实践的不断深入,香港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