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中国网首页 | 观点中国
 
 

【中国网评】贼喊捉贼,美国才是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

来源:中国网    2024-02-06    作者:严展宇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严展宇

近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声称“破获了一个针对美国公共基础设施的中国黑客网络”,并且极其不负责任地妄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客活动国家”。实际上,这已不是美国第一次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贼喊捉贼。作为网络攻击的始作俑者和集大成者,美国才是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

对历史稍加回顾便能发现,美国是网络攻击的“祖师爷”。上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应用,美国逐渐发现其关键基础设施面临网络攻击威胁,并开始启动相关安全立法。但是,由于网络攻击可以为本国带来巨大战略优势,美国并没有止步于防御战略。相反,美国战略司令部和国家安全局开始详细研究如何使用网络武器对付特定国家的电力系统、金融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以期将网络空间的先发优势转变为战略霸权。

2010年,美国对伊朗发动代号为“奥林匹克行动”的网络攻击,打开了网络战的“潘多拉魔盒”。尽管彼时网络空间中病毒攻击事件层出不穷,但破坏力仍然有限。而美国的这次行动依靠“震网”病毒大规模损毁伊朗的铀浓缩装置,首次让网络战产生了物理性战果,让美国尝到了甜头。

于是,美国开始公然将他国的关键基础设施列为美国网络攻击的合法目标。2018年,“率先对潜在对手发动网络攻击”的“防御前置”策略被赫然写入美国网络司令部的新版战略之中。2023年9月,美国国防部发布的《网络战略概要》将“建立网络空间持久优势”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加紧对潜在对手进行“前出狩猎”,以支持美国新国防战略中的“综合威慑”需要。如此看来,谁是网络攻击的始作俑者,答案一目了然。

美国的网络攻击行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数量之大、频率之高、手段之多、组织之密、对象之广同样令人咋舌。2013年,斯诺登泄露的文件披露,早在2004年,美国便启动用于大规模情报搜集与监听的“星风”计划,后又将其拆分为“棱镜”“主干道”“码头”“核子”等由国家安全局负责的项目,并对全球进行长达十余年的无差别攻击。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360公司联合组成的技术团队发现,仅最近数年,美国相关部门就对中国的网络目标实施上万次恶意网络攻击,控制数以万计的网络设备,窃取超过140GB的高价值数据。

如今,美国的网络攻击行动已成体系,任务分工明确、技术生态完整、组织结构严密,“美帝国”俨然已成为“黑客帝国”。在分工上,既有针对网络数据收集的“上游计划”和“棱镜计划”,也有意在监控窃听的“天网计划”和“猎巨人行动”,还有以入侵基础设施为目标的“奥林匹克行动”和“SWIFT行动”,以及确保美国持续访问目标能力的“金色极光行动”和“拱形计划”等。在技术上,美国开发了作为进攻系统的“湍流”和“量子”,作为攻击平台的“酸狐狸”“蜂巢”和“电幕”,以及作为攻击武器的“验证器”和“联合耙”等木马病毒与后门软件,全球受害单位感染量已达百万量级。在组织上,有以攻击大型公司、科研院校和基础设施为主的中央情报局,也有负责对全球进行无差别攻击的国家安全局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还有在2018年即宣称达到6187人和133支网络任务部队的美国网络司令部。更有甚者,美国还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通过《外国情报监视法》等法案,强迫在相关科技企业的硬件和软件中植入后门,利用嵌入代码、漏洞攻击等方式,实现对全球数据的监控和窃取。

此外,为了掩盖网络攻击的真相、转嫁矛盾,美国还针对竞争对手和同盟国家,分别精心编织了不同的话语叙事,意图混淆视听。对于竞争对手,美国采取颠倒黑白、贼喊捉贼的污名化手法,炮制各类所谓“安全报告”。例如,炒作所谓“中国网络窃密”“中国对美国基础设施网络攻击”等话题,将中国抹黑为所谓的“网络威胁主体”,意在引起美国民众与同盟国的恐慌和对中国的敌意。对于同盟国,美国则高举自由主义与制度合作大旗,以提升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为由,构建所谓“清洁网络计划”,成立所谓“未来互联网联盟”。而“棱镜门”“怒角计划”“脏盒”等事件已经说明,这些合作框架不过是美国对盟友与伙伴开展监控窃密的“遮羞布”,以安全防御为名掩盖公然侵略之实。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各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它不应该成为某些国家寻求优势地位的工具,更不该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繁荣、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如今,美国这种不负责任的政策和做法,将全球关键基础设施和公众隐私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面对美国的无端指责抹黑,我们不禁要反问,谁才是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

编审:蒋新宇 高霈宁 张艳玲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