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中国网首页 | 观点中国
 
 

【中国网评】避免中美踏进“修昔底德陷阱”,中方已拿出方案

2025-02-18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志新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张志新 

当地时间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见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

艾利森以其在国际关系和政治学领域的研究而闻名,他在2017年出版的新书《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中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理论,描述新兴大国的崛起与现存大国之间产生的结构性矛盾,探讨中美关系中的潜在冲突风险。在这本著作中,艾利森通过分析过去500年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的竞争后指出,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竞争导致战争,但也有少数成功的和平共处案例,因此,虽然中国崛起对美国构成“重大挑战”,但两国之间的冲突并非不可避免。

中国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就“修昔底德陷阱”发表过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中美应超越传统大国对抗逻辑,避免重蹈历史覆辙。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西雅图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时明确表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202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集体会见包括艾利森在内的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再次强调“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

然而,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团队仍不断渲染所谓“中国威胁”“中国挑战美国霸权”言论,让中美“注定一战”的舆论担忧再起。为此,王毅在慕安会期间明确阐述中国立场,强调中国“将继续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为根本遵循,应对中美关系的演变发展,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这其实也是中方为破解“修昔底德陷阱”提出的解决之道。

其一,交往前提是相互尊重。在艾利森的《注定一战》一书中,他建议美国领导人要明确本国的重大利益,并且理解中国正在努力做什么。习近平主席指出,作为两个国情不同的大国,中美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王毅在慕安会上也表示,中美社会制度不同,这是各自人民的选择,想要改造甚至颠覆对方是不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就是相互尊重,这是中美交往的前提。

其二,和平共处是唯一选择。2024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与时任美国总统拜登的通话中,提出发展中美关系的三大原则,即以和为贵、以稳为重、以信为本。同年11月,习近平在利马同拜登举行会晤时指出,中美要继续探寻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实现中美两国在这个星球上长期和平共存,多为世界注入确定性、提供正能量。习近平主席上述发言均指向一个基本的原则,即中美和平共处既是唯一选择,也是理所当然。

其三,合作共赢既是途径也是目标。2024年3月,在中美共同出版的《超越修昔底德陷阱》一书中,艾利森提出,借鉴中国历史的智慧和“阴阳调和”“竞争性伙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思想,中美两国应当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去年12月17日,当选总统特朗普也表示,“如果你想一想,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这很重要”。习近平在1月17日与特朗普的通话中指出,“双方要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加强合作,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让中美两艘巨轮沿着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航线不断前行”。这表明,两国领导人在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上具有共识,这不仅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也有利于维持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

当然,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国单方面的善意,也需要美国相向而行。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发动了对华贸易战、科技战,中美战略博弈加剧。拜登政府时期,中美关系虽有转圜,但是美国对华遏制、打压的整体态势并没有根本改变。中方期待中美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但对于美方的单边霸凌行径也会奋起反击。正如王毅所言,中国人从来不信邪、不怕鬼,新中国就是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难路途中,中国不会主动求战,但也不畏惧别人的挑衅。已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表示,大国必须学会在分歧中并存,否则将共同毁灭。相信美方也有相当的智慧处理好两国关系,避免两国迈向“修昔底德陷阱”。(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