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汪子洋
近日,白宫发布“美国第一”投资政策备忘录,宣称将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等“对手国家”投资美国高科技领域,同时还将阻止美资对华投资。同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也提议,对与中国船舶运营商和中国建造的船舶相关的国际海运服务征收一定的“费用”并施加限制。
上述行动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对华“科技封锁”进一步加剧。美国一直幻想通过限制中国获取高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阻碍中国创新进程。然而历史证明,幻想终究是幻想。
“铁幕高墙”难挡中国科技乘风破浪。在美方极限施压下,中国企业始终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性,凭着“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毅力,不断突破技术封锁。半导体领域,中芯国际14纳米、7纳米制程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华为搭载自研麒麟芯片的新款手机接连发售;人工智能方面,国产大模型DeepSeek等依旧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出,在部分应用场景上取得了比ChatGPT等美国大模型更优异的成绩。在机器人、航空航天、无人机、智能驾驶等尖端领域,中国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逐步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这一系列的突破性成就,证明中国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的崛起势不可挡。
船舶制造业的确是中国对外出口的支柱之一,但对美出口不足1%,对华造船业强加限制影响十分有限。不仅造船业,2017年至2024年,对美出口占中国对外出口的比重从19%一路下滑到14.7%,而这期间,中国对外出口总量、增量、质量“三量”齐升。反倒是美国肆意玩火只会引火烧身。
美国的限制措施严重违背经济运行逻辑,强行推进只会反受其害。
一是营商环境持续恶化。随着美国不断加强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其本土市场和企业可能面临资金流失的困扰。外国投资者可能会因为不确定性增加而选择其他市场,美国本土企业也可能面临技术和资本的流失,进而影响到其全球竞争力。
二是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美国经济在新冠疫情后本就面临较高的通胀压力。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在电子产品、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的地位不可替代。限制中国对这些领域的投资和出口,将导致美国企业面临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短缺,推高生产成本,最终反映到消费者价格上,进一步推高通胀。
三是全球要素流通受阻。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是推动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美国的限制措施,将阻碍全球资本流动和技术交流,导致全球跨境投资萎缩、技术断链风险加剧。限制投资中国,事实上也让美国企业丧失了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受益的机会,压缩的是美国企业本身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
四是美国国际形象受损。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冒天下之大不韪,既向他国声索领土,又挥舞关税大棒讹诈全球各国。许多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持批评态度,并着手寻找新伙伴和新市场。
与美国咄咄逼人的立场相反,中国主张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中国的企业也在应对美国的封锁政策中,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潜力。美国霸凌全球,中国则团结世界,各国总能找到新的、更值得信赖的、更有增长潜力的合作伙伴。(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