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田京灵
近期,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北领地政府频繁释放信号,称将推动收回2015年山东岚桥集团与澳北领地政府签订的达尔文港99年租约。这一消息引发国际社会热议,担心刚刚企稳向好的中澳关系会因此受影响。毕竟,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港口投资的典型案例,达尔文港的前途命运不仅关乎商业契约的严肃性,也是澳大利亚政府作为“安全、可靠的投资目的地”,在内部政治考量与外部压力下能否公平守信对待外资项目的“试金石”。
“安全”幌子下的政治角力
2015年以来,澳大利亚经历了四次大选,对华关系亦经历大起大落。随着内政局势、政党斗争以及对华态度的跌宕起伏,达尔文港项目几次三番面临澳、美两国以“中国企业运营该港将威胁澳国家安全或澳美安全合作”为幌子的非议和审查。但稍加梳理便会发现,这一叙事既缺乏事实依据,更充满政治操弄的痕迹。
自2015年山东岚桥集团获得达尔文港99年运营权以及港口附近的东臂港土地和设备80%所有权之后,围绕该项目的猜测、质疑和担忧便不绝于耳。莫里森2018年上台后,澳大利亚对华鹰派影响力显著上升,澳大利亚明显加大外资审查尤其是对中资项目审查力度。2020年12月,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通过《对外关系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可据此否决地方政府机构与外国签署的协议。次年4月,澳大利亚即援引该法,取消了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并宣称该法同样适用于岚桥达尔文港项目。2022年大选期间,时任工党领袖阿尔巴尼斯以达尔文港项目向自由党国家党联盟政府发难,指责联盟党执政时期与中国企业签署这一协议“威胁澳国家安全利益”,而莫里森本人在该协议签署时担任财长,存在渎职嫌疑。阿尔巴尼斯2022年上台后正式启动了针对达尔文港协议的审查,并在2023年10月公布审查结果,认为经过“严格审查”,澳监管体系“足以应对达尔文港等关键设施的风险”,最终决定“没有必要改变或取消”中国企业对达尔文港的租约。当时,这一“审查结果”被认为是阿尔巴尼斯访华前,对改善和深化对华关系的积极表态,也是为了给担忧澳大利亚外资审查“安全化”的中国企业吃下“定心丸”。
然而,澳大利亚总理内阁会同国防、情报、安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审查结果,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可能成为“废纸”。2025年3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北领地政府在堪培拉正式讨论达尔文港租约问题。有澳大利亚联邦议员提议,由澳大利亚政府出面、以“公私合营”方式回购租约,并公开表示多家机构投资者显露收购意向。阿尔巴尼斯对此没有具体回应,仅表示该港“本就不该被卖掉”。4月竞选期间,阿尔巴尼斯正式改口,称“希望港口回到澳大利亚手中”,甚至暗示不排除强制征收。态度反复无常,暴露的是澳大利亚“国家安全”议题被政治化、工具化的问题。
“外部压力”或是更深层的推动因素。美国对达尔文港的关注由来已久。根据美澳《军力态势协议》,美国已在澳大利亚建立大量的燃料、弹药、备件、维修和设备储存设施,美军可无障碍出入澳大利亚机场港口、军事基地;在此基础上,“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构建,更让美澳进一步加速军事协同。达尔文港地处澳大利亚北部战略要冲,是面向亚洲的门户、美“印太”军事布局的重要节点。
美国近年着力加大对该地区的军事资源投入。在达尔文的驻澳美军轮换规模从2012年的200人增至当前的2500人。2024年11月,美、日、澳三国在达尔文举行三边防长会,宣布自2025年开始,日本将在此定期部署两栖快速部署旅(日称“水陆机动团”),与美、澳开展三边联演联训。2025年5月,澳大利亚媒体曝出,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的美国私募巨头瑟伯勒斯资本管理公司拟参与收购达尔文港。该公司由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斯蒂芬•范伯格1992年创办,资产涉及军工、房地产、信贷等多领域。倘若瑟伯勒斯资本管理公司成功收购岚桥达尔文港租约,无论其以何种比例、是否联合澳大利亚官方资本,都很难不被解读为阿尔巴尼斯政府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政治表态。
契约精神是国际合作的基石
正如肖千大使所言,“十年来,岚桥集团在维护和建设达尔文港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管理、拓展客户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给港口带来显著变化,实现扭亏为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样的企业和项目应得到鼓励而不是惩罚。在港口亏损时把它租出去,在港口盈利时将其收回,这在道义上是欠妥的。”
这一租约是岚桥集团通过公开竞标程序获得的,符合澳大利亚当时的外资审查规则。若岚桥公司被迫撤资或被强制征收,不排除该公司援引中澳自贸协定和中澳双边投资协定中有关歧视性政策、直接或间接征收等提起仲裁。法律战一旦开启,无论结果如何,对双边关系的损害都不可避免,而最大受损方一定是澳方。澳方强行毁约,不仅冲击中澳经贸投资领域的互信,更因“政治干预商业”信号,而严重影响外国投资者对澳大利亚营商环境的信心。
澳大利亚若真想“维护国家利益”,应回到法治与市场规则的轨道,恪守契约精神,而非被地缘博弈的短视逻辑绑架。毕竟,一个尊重契约、珍视合作的澳大利亚,才能真正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也才能在复杂的世界变局中实现长远发展。(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审:唐华 郭泽涵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