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近日,包括总统特朗普、财长贝森特在内的多名美国政府高官不断对外声称,“中方违反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并扣押此前承诺对美出口的稀土”。然而,上述言论不仅遭到中国商务部、外交部先后驳斥,还被美国企业界“打脸”。
据彭博社6月2日报道,中美商会会长何迈可(Michael Hart)表示,中国并未拦阻稀土出口,“部分延迟与中国正在使用新系统审批出口有关,而非禁止出口。”企业界急于澄清事实,显示出他们比美国政界更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休战”局面和中美间的重要共识。
事实上,自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后,中方始终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对待、严格落实、积极维护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取消或暂停了针对美国“对等关税”的相关反制措施。相反,美国接连出台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停止对华出售芯片设计软件(EDA)、宣布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等一系列破坏友好磋商氛围的限制措施。“背信弃义”的帽子显然更适合美方。
美方挑起关税战,原本就是“作茧自缚”。“对等关税”4月2日生效后,迅速在美国国内出现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一,美股遭遇暴跌,仅4月3日至4日两天,市值就蒸发近6.5万亿美元。其二,滞涨风险加剧。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计,受关税政策影响,2025年,美国整体通胀率可能上升超过2个百分点,日用品价格将大幅上涨,导致家庭平均支出增加约3800美元。物价高企反过来会抑制需求,进而拖累经济增长。摩根大通预计,美国今年陷入衰退的概率由30%升至60%。其三,美债市场剧烈波动。从4月7日开始,3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0.6个百分点,9日收益率一度突破5%,创下新冠疫情以来最大单周涨幅。10年期美债收益率亦出现1981年以来最大单日波动。美债作为全球资产“定价锚”,此类异动不仅推高美国政府融资成本,也迅速波及抵押贷款、企业借贷等全市场利率体系。更严重的是,美国政府如今已背上36万亿美元巨额债务,利率水平飙升,将让特朗普政府的化债目标变得更加遥不可及,甚至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对美国的金融、经济乃至国家信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鉴于上述负面影响,美国政府不得不在实行一周后便紧急叫停“对等关税”。不过,美国政府自设的“停战期”只有90天,期限一到,美国政府要么与各贸易伙伴达成新的协议,要么就得恢复“对等关税”。
眼下,距离7月9日最终期限只剩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为避免再次出现4月国内的混乱局面,美方明显加快了与各方谈判的进程。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近日向各国发函称,特朗普政府希望各国在6月4日之前就贸易谈判提交“最佳方案”。看来,美国政府已没有耐心讨价还价了,希望各国自主“报价”后,再由白宫“批量处理”。在此背景下,美国突然向中国“发难”——倒打一耙,便是其急于求成心态的反映,企图通过强硬姿态“快刀斩乱麻”,逼迫中国在谈判桌上让步。
对于中美经贸磋商,中方有着一贯的原则立场。2019年6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即言明,中美应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本着善意和诚信,通过磋商解决问题,缩小分歧,扩大共同利益。白皮书还强调,中国政府始终认为,以贸易战相威胁,不断加征关税的做法无益于经贸问题的解决。
中方的上述原则立场一直未变,与美方谈判的大门也始终敞开。但美国若又要“从实力地位出发”,以盛气凌人的姿态居高临下与中国谈判,甚至试图压服中国接受不平等条约,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编审:蒋新宇 张艳玲 蔡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