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其人

易鹏

    盘古智库理事长、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多家媒体的特邀撰稿人。 [进入人物库]

精彩瞬间

  • 标题图片
  • 标题图片
  • 标题图片

舆论坐标

以论对策

破解京津冀一体化的大难题

#倒逼市场主导# 京津冀一体化最大的困难还是破行政化,破“一亩三分地”的本位主义。要变行政主导变市场主导的城市发展格局,这个难度确实是比较大的,因为有既得利益者一定不愿意放弃自身利益。 [详细]

让市场来治北京的“自私病”

#北京“城市病”# 北京的发展之所以存在现在这么多问题,主要是来自“自私病”、“行政病”,北京超过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特权,获取了足够多资源。因此一定要去行政化配置资源,把行政力量配置资源拿走以后,有很多人就愿意去涿州、廊坊或者固安。 [详细]

保定做不了“政治副中心”

#保定高调炒作# 即使保定承担一些中央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以及一些教育功能也不代表就是“副中心”,保定的发展应该定位在相对比较低的生产成本,以便吸引更多人过来,这就需要快速搭建轨道交通连接,构建“卫星城”的模式。 [详细]

文字直播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对京津冀协调发展提出“七点要求”,明确表态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4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规划将根据编制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出台。发改委的表态被视为京津冀区域规划3.0版即将落地。

京津冀区域实现真正的一体化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地区间的差距又该如何缩小?北京的“城市病”是否可以因此而得到缓解?盘古智库理事长、国际金融论坛

中国网:京津冀一体化当中的京、津、冀各是怎样的角色定位?

易鹏:严格讲,真正的角色定位要等到中央的城镇化经济一体化的规划出台以后会更加明确。目前,从总体而言,北京是总书记亲自做的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贸易交流中心。

天津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其实是北方的经济中心;河北的定位,应该既是北京首都生态涵养地,还有一部分重要的职能是制造、生产、装备的基地,因为河北有很多工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应该会是北京周边的一个“生活走廊”。

中国网:京津冀一体化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易鹏:京津冀一体化最关键的是有首都北京包含在里面,所以导致了问题的复杂性。

首都更多地要体现政治要素,可能考虑政治特殊性,所以河北做了很多年的“护城河”,就是为了确保首都的稳定,所以当时牺牲了河北周边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首要问题。

现在,用导致“护城河”两地差距过大的这种发展模式来保证稳定,已经不能做到恰如其分。这样不但会把“护城河”周边的低收入人群吸纳到北京,反而给北京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

中国网:河北作为北京的“护城河”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发达,常被形容为“灯下黑”。如何让河北地区尽快赶上京津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

易鹏:整个京津冀地区,河北和天津、北京有差距,天津和北京也有差距,这个落差实际是一种“倒逼”。

现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如果差距过大,在“人往高处走”的推动下,会让人不断进入北京,现在北京非户籍常住人口中,有22%的人是河北进来的,而且可能跟就近的“环首都经济区”的区域没有很好的经济发展格局有关,比如廊坊、保定一带,那就很难可持续发展。

河北肯定要考虑如何发展。我认为,对河北的思考有几点:

第一,河北发展的重点应该要有生态建设,要有服务北京的环首都经济圈的“生活走廊”。我认为河北一定要有具主体功能区定位——张家口和承德地区要注重生态,对它们不要问GDP,只问青山绿水,不断保持首都以及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河北经济发展重点应该是在沿海——沧州、秦皇岛、唐山,沿海以曹妃甸、黄花岗和秦皇岛港港口,主要发展海洋经济、制造业乃至重化工业和装备业。

第三,最关键的,是在环首都部分打造“北京生活走廊”。很多北京的人可以通过轨道交通到廊坊或者保定这些北京周边地区居住,使得北京的人口得到合理疏散。这个地区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要有绿色的概念,不要密度做得太大。

第四,河北冀中南地区的石家庄、邯郸和衡水这些区域需要加以转型升级,以新型工业和城镇化作为双驱动,同时发展。

中国网:近几天,保定的房价急剧飙升,非常高调地出现在媒体和大众的视线内。另一方面,还有媒体表示保定是“政治副中心”的首选地。如何看待保定的高调?

易鹏:保定这几天的“高调”很明显是被炒作的结果。保定做“政治副中心”是不可行的,政治是决策概念,政治角色分散是政治风险问题,是不容分散的。行政副中心乃至经济副中心是有可能的。即使保定承担一些中央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以及一些教育功能也不代表就是“副中心”,过于炒作不利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保定的发展,包括廊坊发展,应该定位在相对比较低的生产成本,以便吸引更多人过来,这就需要快速搭建轨道交通连接,构建“卫星城”的模式。比如浙江杭州就是这样的模式,杭州毗邻德清,而德清是湖州市的,但是它与杭州很近,所以它直接成为杭州的卫星城,并没有从行政出发依靠湖州发展。

千万不要把廊坊当做一个整体板块,廊坊、燕郊、固安和永清,都可以构建“卫星城”的模式,每个“卫星城”可以聚集五万到十万人,甚至二十万人,都直接作为连接首都的一个核心点,形成发散状。这个的话,大则通吃,形成一个以大带点,而不是以大带面。

中国网: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是“房价先行”是比较典型的现象,保定的房价飙升就是最好的例子。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易鹏: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多地讲一体化、讲共赢,而不代表房价先行,“房价先行”表示很浮躁,没有找到一体化的核心。

其实,一体化疏散后总体有利于降低北京的房价,也有利于控制当地房价。随着交通方式的越来越便捷,保定很多人可以到北京购物,花二三十分钟到北京来做高档消费,而传统消费还可以在保定。在这个角度讲,一体化是“双刃剑”,因为一体化过程中保定可以受益,也可能会受损,它应通过顶层设计,优化结构,合理分工这种方式来处理。

中国网:北京作为首都,在一体化过程当中是否需要让渡一些权利和利益?

易鹏:这是必须的。

北京的发展之所以存在现在这么多问题,主要是来自“自私病”、“行政病”,因为北京超过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特权,获取了足够多的资源,所以北京的地铁两块钱、公交车四毛钱,这需要大量的财政补贴。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成本越低,机会越大,要素更多,一定会吸引很多人进来,所以一体化角度讲一定要去行政化配置资源,把行政力量配置资源拿走以后,有很多人就更愿意去涿州、廊坊或者固安。而如今“一亩三分地”的本位主义保护太多,所以我认为北京要疏散功能,疏散利益,更多地去行政化,以市场作为主导。

中国网:您觉得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可能最大困难在那儿?

易鹏:我认为最大的困难还是破行政化,破“一亩三分地”的本位主义。要变行政主导变市场主导的城市发展格局,这个难度确实是比较大的,因为有既得利益者,最简单的例子:1300万北京户口的人也一定是不愿意放弃自身利益的。

中国网:怎样去破解这样的难题?

易鹏:第一,要有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第二,经济一体化开始规划以后,通过全国人大审议的方式确立规划的权威性,同时需要群众监督;第三,要通过混合经济所有制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使京津冀地区通过招商持股,共同搭建基础设施,要让各地方共同出资,让社会力量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所以基础设施一体化一定要先行。

当然更重要的是市场一体化。第一,要建立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第二,运用新技术促进市场体系的统一,比如电子商务,减少保护主义;第三,要在北京存量不增加的前提下,要让河北、天津、北京三地的社会保障差距和公共服务的差距缩小。

中国网: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意识渐渐深入,"经济区"的概念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在哪?

易鹏:中国经济区域已经提了很多年了,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地区,大家意识到共生、合作、崛起这是共赢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区域协同成为主旋律。

第一,这是基于中央政府新一轮城镇化的思路的改变,新一轮城镇化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第二,这是当前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例如电子商务一体化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三,各自为营的“一亩三分地”的模式带来太多的弊端,吃了很多亏,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北京愿意让步是被倒逼出来的。

所以,我认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将在这一轮形成,经济一体化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