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期
2020-11-19

【见智•中国经济洞察】中国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特邀专家:胡麒牧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编者按:从2020年初延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疫情让本就呈下行趋势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虽然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各项经济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增长,但在疫情和世界经济衰退两方面的严重冲击下,要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仍需付出艰辛努力。中国网《见智》栏目推出“中国经济洞察”特别策划,见证疫情下中国经济如何应对挑战,拨云见日。


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目标提到,203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未来15年,中国人均GDP要达到发达国家的50%左右。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水平?有关中等发达国家,国际上实际上并没有标准的定义。最早见于小平同志提到的“三步走”的战略。按照小平同志当时提出的关于四千美元的人均GDP的表述,以及当时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范围大约是发展中国家中相对比较高的水平,它的上限可能是高收入国家中的较低水平,就是在这个范围内。


我们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这就引出来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我们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很少有能够变成高收入国家的,绝大部分国家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它既无法在人力成本方面跟低收入国家竞争,也没有办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跟富裕国家竞争,与此同时,它的社会问题也在不断地突显。从历史经验来看,除了日本、韩国、以色列、新加坡等这些国家,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像拉美、东南亚这些国家,它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至今依然存在大量的经济社会问题,它的经济发展动力也不足。所以我们就得分析一下,拉美、东南亚国家为什么没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又有什么优势和举措,能够保障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变成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我们总结这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原因,发现主要有几方面:


第一,过于依赖国际市场的需求。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对本国经济冲击巨大。


第二,没有克服技术创新瓶颈,随着低成本优势减弱,它在低端市场难以和低收入国家竞争,但是中高端市场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难以跟高收入国家抗衡。


第三,对发展公平性上重视不够,国内贫富分化严重。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社会严重分化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动荡。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政府作用极度被削弱了。宏观调控体系缺乏系统性,政策不稳定,过度依赖负债发展。


第五,体制变革严重滞后,腐败现象非常严重。


对比这些因素,我们中国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首先对于外需,我们依托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战略,把我们发展的立足点放在了国内市场。对于这种技术创新我们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且正在把我们增长动力从资源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数字经济的发展,就能有深入的体会。


对于发展的公平,我们一方面通过扶贫攻坚,坚决消灭了绝对贫困人口。另一方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统筹城乡区域的发展。我们摆脱了对投资和外贸的过度依赖,消费已经多年来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拉动因素。对于宏观调控,我们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机制,强调精准、逆周期和政策的稳定性。另外我们在过去几年实施金融去杠杆,对宏观杠杆率做出了严格的控制。另外我们深化改革,加强党建,铁腕反腐,加强社会治理,把一些可能激化的社会矛盾得到了有效的化解。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我们决策层对于中国国情的把握,对于拉美、东南亚经验教训认识是深刻的,我们不会重复走他们的老路,我相信我们一定会顺利实现我们的远景目标,跻身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责编:蒋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