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期
2022-04-06

​【见智】美国挑起乌克兰危机的终极目标是以更大野心称霸世界

文|李智 中国网记者

4月,俄乌冲突仍在持续,至今未现明显缓和迹象。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俄罗斯《消息报》在2月23日援引来自法国欧洲议会议员赫维·朱文的话称,在俄乌危机中,美国扮演着挑起冲突的角色,希望利用俄乌冲突控制欧洲,并阻挠欧洲在安全事务上独立自主。

作为问题的始作俑者,美国及其盟友仍在煽风点火。那么,美国为何这样做?其终极目标是什么?近日,中国网《见智》栏目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

“冷战”其实从未结束,俄乌冲突是“冷战”的延续

20世纪末至今,全球化的发展使“冷战”几乎成历史。吕祥认为,“冷战”其实从未结束。所谓“冷战结束”,不过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单方面战略收缩。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未停止“冷战式”攻势。上世纪90年代,北约对前南斯拉夫实施大规模武装干涉;之后,美国主导北约在1999年后的20多年里进行五轮东扩。2014年,美国将北约势力扩至俄罗斯的“窗台”,又在乌克兰导演“颜色革命”,以民众示威加暴力介入方式推翻乌克兰当时的民选政府,并将乌克兰变为北约抗击俄罗斯的前沿地带,最终引发俄罗斯一系列反应。

之前,俄罗斯处于弱势,无法对北约攻势作出有效反应。然而,在俄罗斯实力恢复且开始反击后,“冷战”局面再次“显性化”。美国以意识形态划线,绑定北约成员国,也再度以壁垒化的方式把世界分为两大阵营。

吕祥强调,目前的俄乌冲突是“冷战”的延续,这与2014年的动荡一脉相承。

绑架欧洲上“战车”,美国是疯狂敛财的“战争贩子”

拜登政府为何挑唆俄乌冲突?吕祥认为,美国希望借此继续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同时,借俄乌矛盾,将欧洲牢固地绑在“战车”上,这样,可断绝部分欧洲国家与俄罗斯业已建立的经济伙伴关系,同时为美国转向全面实施“印太战略”作准备。今年3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七国集团峰会后发表讲话时直言,“北约从未像今天这样团结。”这显然是在“绑架”欧洲,使其不得不跟随美国步伐,且承担更大损失。

吕祥指出,美国挑唆俄乌冲突的另一个目的是离间中俄关系。中俄分别是欧亚大陆人口最多和领土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欧亚大陆重要的稳定因素。在美国看来,日益紧密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是美国实现全球霸权的障碍。此外,拜登希望通过俄乌冲突这样的外部危机提升其目前在国内极低的支持率。

究竟谁在俄乌冲突中受益最大?吕祥直指乌克兰危机中疯狂敛财的战争贩子——美国军火商。他说:“2014年,乌克兰危机刚一开始,美国军火商就立即前往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推销美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斗机。现在,连德国也被迫‘上车’,同意增加1000亿欧元的军事预算,其中至少有600亿欧元用来购买美国武器。北约各国不得不购买更多的F35战机、防空系统、导弹防御系统等。”俄乌冲突中受益最大的是美国的军工复合体,与美国民众毫无关系。

终极目标是企图搞印太版“北约”维护美国霸权体系

以更宏观的视角来看,美国挑唆俄乌冲突并不是最终目标。吕祥指出,美国历史上遵循了两大核心战略:一是麦金德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学说——该学说称欧亚大陆为“世界岛”,而其中心地带,从中东欧到伊朗高原,是“世界岛”的“枢纽地带”或“心脏地带”,控制这一“心脏地带”就可以控制整个欧亚大陆;另一个是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学说——该学说认为,欧亚大陆的东部岛链形成的欧亚边缘地带是美国掌控欧亚全局的关键。

当前,“印太战略”堪称“边缘地带”学说的延伸。“早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就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如今拓展为‘印太战略’,范围更加广阔,这样可以在中国周围形成巨大包围圈。”吕祥分析,假如美国真的在欧洲实现了自己的计划,未来将用更多精力来实施所谓的“印太战略”。他强调,美国通常不会直接与大国发生冲突,而是在幕后挑唆小国发起挑衅,进而集结盟友向对象国发起全方位“群殴”。

面对美国为实现“两大核心战略”利益进行的霸权主义行径,中国态度十分明确且立场坚定。近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记者会上表示,北约作为冷战的产物,本应在苏联解体时成为历史。作为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和最大推手,美国主导北约不断东扩,直抵俄罗斯边境,一步步将俄罗斯逼到墙角。“世界不需要新冷战,欧洲更不需要新冷战。北约理应对自身在欧洲安全问题以及乌克兰危机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反思。”

对于美国最终的“印太战略”目标,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指出,“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北约”,维护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冲击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损害的是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王毅强调,亚太是合作发展的热土,不是地缘政治的棋局。中国始终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明辨是非,坚守正道,抵制“印太”对抗“小圈子”、共筑亚太合作“大舞台”,携手迈向亚太命运共同体。

策划:蒋新宇

责编: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