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智库动态周报(2015年第7期)

发布时间: 2015-03-02 11:47:03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张林 实习生门凤晓    责任编辑: 张林

智库动态周报(2月23日——2月27日)

中国第一家针对智库的媒体平台中国网“智库中国”(think.china.com.cn)推出智库动态周报,每周梳理智库动态、专家观点以及智库研究相关文章,周报发布在“智库中国”并用邮件形式发送,旨在帮助智库相关人士更清晰的了解中国智库的发展状况。

一、智库动态

新常态下两会前瞻:五大重点经济改革望提速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这是“新常态”概念提出后的首次全国两会。此次两会将明晰一些重点经济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财税、金融、国企、价格、收入分配等改革有望提速,而随着这些改革的落地,老百姓的生活也将迎来积极变化。 【详细】

习近平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引领民族复兴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 【详细】

中国特色外交的新常态

中国的内政外交都随着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发生着影响深远的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锐意进取,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等各方面都形成了新的常态化模式。 【详细】

羊年首次常务会 总理再为创业创新送上“大礼包”

225日,农历羊年首个工作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为全国小微企业和创业者送出“新年大礼”。当天,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其中,仅将失业保险费率由现行条例规定的3%统一降至2%一项措施,每年便将减轻企业和员工负担400多亿元。 【详细】

国际顶尖智库眼中的2014世界局势

2014年,世界各国风云变幻,国际形势愈加复杂。在国际顶尖智库眼里,这一年全球局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有哪些值得高度关注的新问题?他们的研判与思考对中国有何借鉴意义?这一切,都可以在《全球思想版图2014》一书中找到答案。 【详细】

财政改革“迈开腿”“挑大梁”

财政改革的每一步,无不牵动着大众关切的目光,更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居民消费、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羊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打出财政改革的“当头炮”,足以说明这一改革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地位—— 【详细】

国家部委首份执法权力清单发布

226日电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税务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共涉及38项处罚权力事项,这是由国家部委发布的首份执法权力清单。 【详细】

充分发挥重大水利工程稳增长、惠民生作用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

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去年以来,有关部门和地方按照国务院加大公共产品供给的部署,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目前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57项已开工建设,27项拟于今年内开工,其余的要抓紧前期工作,条件成熟的应尽早开工。 【详细】

CCG举办中美慈善研讨会 智库走出去需要实干家

2015224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纽约的Harvard Club成功举办中美慈善研讨会。这是继222CCG在波士顿哈佛大学举办的中美慈善研讨会后的第二场研讨会。 【详细】

"创新工程"实现"双轮驱动" 社科院智库科研步入改革期

201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海旺多了一个“新头衔”——“人口发展与公共政策”团队首席专家。这个柔性组合的团队共有7人,5个来自院内,2个来自院外,分别是华东师大和复旦大学。周海旺说,2014年团队承接并完成了16项课题,如市发改委的“‘十三五’上海人口发展和加强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研究”。 【详细】

 

二、智库观点

读懂“四个全面” 读懂中国的大战略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刊文称,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复兴伟业的战略路线图,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有着很强的学理支持和经验支撑,是读懂中国故事、读懂中国复兴的重要窗口”。 【详细】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前瞻两会六大经济热点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近日接受采访,前瞻“两会”经济热点。 【详细】

胡鞍钢:研究中国需“三通”——通识、通达、通变

从事当代中国研究,是门大学问,需要真正做到“通识、通达、通变”。什么是“通识”?研究当代中国的一个最大难点,就在于中国问题的多面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分门别类地进行,难以做到对中国问题全面了解、全面分析、全面评价。 【详细】

郑永年:十八大两周年再评价

十八大后习近平表示“肉吃完了要啃骨头”。上世纪80年代大家都很穷,穷则思变。现在要改革,既得利益群体不想改,他们过得很好。此时,只有集权才能打破改革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打破寡头。 【详细】

刘生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

要保持政治定力,充分认清作风问题的反复性、顽固性以及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钉钉子的精神持之以恒地正风肃纪、反腐治贪,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抓常、抓细、抓长。 【详细】

宋方敏:军队用人要力避“人情圈子”

我军在狠抓“四风”整治、深化反腐败斗争的同时,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管理的五项制度规定,为正确选人用人硬化制度、立好规矩、扎紧笼子。 【详细】

杨凯生:关于银行业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究竟怎么评价我国几大银行的改革成果?我始终认为,对经济金融问题的剖析要更加理性,对银行问题的讨论要更加专业。对任何事物都需要辩证地、全面地、历史地看待,思想方法上的任何简单化、片面性都是有害无益的。 【详细】

韩启德: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

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之所以可以作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应当基于一系列现实必要性认识其重要意义。 【详细】

党校赵磊:既要“正能量”,更要“政能量

常常听人们议论,“正能量”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我赞同这个观点,但仔细想想,“政能量”也是社会进步的稀缺资源,甚至没有“政能量”就很难有持续的“正能量”。本质而言,政能量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与实现路径。 【详细】

林火灿:中国经济正持续向中高端演化

20152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实现了2014年年初确定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详细】

富家奇: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人才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2007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30周年之际,党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明确提出了“三个定位”的要求,即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详细】

人社部薪酬报告:地区间工资差距逐步相对缩小

“同类工作、同样岗位,在北京还是在西部城市,工资差出一大截”——许多人对地区工资差距感受颇深。地区工资差距有多大?正在发生哪些变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所近日发布《薪酬发展报告(20132014)》,对近年来的地区工资水平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详细】

姜柏林:新型合作金融 农村改革的核心和力量源泉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构建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进行。 【详细】

京津冀区域产业调整巧用“加减法”

疏解、转移、承接,京津冀区域产业调整的背后,是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使京津冀成为一个经济有机体,走上内涵集约发展之路。稳扎稳打做“减法”。 【详细】

崔洪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该如何“扎根成长”

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开拓很难超脱于当地的政治、法律和文化环境之外,因此与他国商签各种贸易、投资和领事协定,来为中国企业和投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了中国政府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并在近年来取得积极进展。 【详细】

温铁军:发展综合性合作社才能盘活资源

三农问题”这个词在国内是我在上世纪90年代最先提出来的,基本上是一个人口膨胀而资源短缺的农民国家追求工业化的发展问题。这些年强调的新农村建设其实是生产过剩矛盾和去工业化压力出现后,中央提出的应对危机之策,被称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 【详细】

叶兴庆:集体产权总体改革是顶层设计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成各方共识。改革的具体路径,是在全国范围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让农民以股份形式持有集体资产,成为集体的“股东”,使集体资产不再“人人所有、人人无份”,从而被基层干部无理侵占。 【详细】

李昌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路线政策选择

国家农业部门和统计部门都说: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十连增”,总产超过了1200亿斤。人均占有主粮达到900斤,创造了历史新高。可与此同时,粮食及相关产品的净进口却以两位数增长,2013年达到140亿斤,也创造了历史新高。 【详细】

陈向阳:2015年国际形势展望

过去的2014年可谓“多事之秋”,其动荡多变的背后是国际秩序“新陈代谢”的失序无序。刚刚开始的2015年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2014年国际形势的“不消停”,而二战结束与联合国成立70周年还将进一步令各方聚焦“战后国际秩序”,秩序之争更趋复杂激烈,中国大外交值得期许。 【详细】

 

三、智库研究

孙广远:智库与媒体需要融合发展

无论从国内视角还是从国际视角看,智库和媒体都是智慧高地,都是十分重要的国家智慧资源,都在影响国家走向、引导社会舆论。当前,我国的这两个智慧高地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使命:前者已经开启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的发展之路,后者已经开启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详细】

韩方明:中国智库发展不能大跃进

综观近来中国国内关于智库的讯息,不难发现,各界对于什么是智库、如何定位智库、怎么发展智库等基础性问题尚没有理清,甚至有些以营利为目的、追逐利润的市场机构也将自身贴上智库的标签,彰显自己的与时俱进。 【详细】

尼克·派洛特:从美国智库到全球智库

作为智库,我们一方面提供政策导向,希望能够影响政策的制定者,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广泛地被大众看到,因此我们在网站上发布了很多文章,希望这些文章能够被更多的人重视,被政策制定者接触到,从而带动一些问题的解决。 【详细】

梁强:中国外交呼唤怎样的新型智库

20141027日,中共中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反映出新一代领导人更加讲求科学治国理政,其政治学含义与西方古已有之的“治国方略”(Statecraft)亦有相通之处。不管是顶层设计还是“百家争鸣”,智库都已成为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补充。 【详细】

以西方标准评判、建设中国智库是不可取的

“现在智库研究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唯西方论’,以建立在西方经济制度文化基础上的智库和标准来衡量、建设中国智库,是不可取的。”今天,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智库》《中国智库》总编辑、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于今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详细】

李扬:智库建设不能“刮风”

为政府决策服务是智库的根本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时需要倾听包括反对意见在内的各种声音,这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一个重要要求。”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日前接受光明网视频访谈,畅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有关问题。 【详细】

穆荣平:智库要有思想并提出解决方案

智库不仅仅要有思想,还要提出解决方案。政府也好,机构也好,领导最不喜欢老提意见的人,他喜欢提建议的人,建议就是有“智库范儿”的人。 【详细】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