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运用“钱学森智库”助力中央治水方针实现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作者: 薛惠锋 | 时间: 2017-09-27 | 责编: 毅鸥

9月26日,第十二届中国水务高峰论坛暨钱学森论坛开幕式在宁夏银川举行。此次钱学森论坛主题为“钱学森智库聚焦宁夏水治理现代化”。论坛开幕式与第十二届中国水务高峰论坛强强联合,形成“1+1>2”的影响。开幕式上,宁夏水利厅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二研究院共同打造的钱学森智库水治理(宁夏)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因水而生、因水而治、因水而兴的历史。数千年来,以黄河、长江之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了一个经济社会大系统,陶冶了历代思想精英、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开启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几千年治乱兴替昭示着,“水利兴则仓廪足,仓廪足则人心稳,人心稳则百业兴,百业兴则天下定”的深刻启示。历史的镜鉴、现实的选择,让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深邃而迫切的问题——中华文明已经延续了5000年,能否再延续5000年,成就“万年之业”,实现“永续发展”?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善为国者必除水旱之灾”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对一个政权、一个国家的考验。自古以来,兴水富民、兴水强国的事例比比皆是;水患频繁、社会动荡,以至改朝换代的事例也不胜枚举。据统计,到2030 年,全球的水需求量将高于供应量的40 倍。持续数千年的“水争端”,将延续到21世纪。一是需求激增引发“水危机”。水正取代石油成为最稀缺的自然资源。我国水资源短缺严重、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生态损害严重,人均水资源量仅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这成为制约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二是跨国公司侵蚀“水安全”。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和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的供水工程,推动供水私有化。一国的水资源命脉如果受到外国势力操纵,将对水安全和居民的生命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三是国际争端威胁“水主权”。仅过去的50年,各国为权抢夺水源这一关乎国家生存的战略资源,就爆发了500多起国际性的“水冲突”。上世纪60-70年代的数次中东战争,很大程度上源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争夺约旦河的水源。我国处于“亚洲水塔”的敏感位置,周边水外交呈现“低合作—弱冲突”现状。“水危机”、“水安全”、“水主权”问题,不仅关系我国国家安全、主权和可持续发展,更影响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布局。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节水优先,是倡导全社会节约每一滴水,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空间均衡,是坚持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强化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系统治理,是统筹自然生态各种要素,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解决水资源问题;两手发力,是政府和市场协同发挥作用,既使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发挥好作用,也更好发挥政府在保障水安全方面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作用。这四句话,纵横东西方、跨越几千年,蕴藏着振聋发聩的历史经验、凝聚着治水兴水的伟大创造,对于推进中华民族的治水大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民的科学家钱学森,就创造性地把系统工程的思想运用到社会领域,为生态文明建设、治水兴水事业,提供了系统性的思想方法。钱学森最先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即他所提的地理建设),强调把它纳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1989年,钱老撰写了《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一文,在当时已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的基础上”,不仅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早于党的十六大13年,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地理建设”的思想,认为“建设三大文明,必须把它的基础条件——环境建设搞好,否则,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就很难。钱学森最先提出永续发展的理念,为资源永续利用、文明永续发展提出前瞻性建议。1984年,钱学森作了《生态经济学必须关心长远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永续》报告,提出“要考虑资源永续利用的问题”,前瞻地提出:废气、废水、废渣不是“废”,恐怕是宝,是送到我们家门口的不需要开采的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正是在钱老等有识之士“先知先觉”,并一以贯之地宣传倡导下,逐步深入人心,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钱学森最先提出“环境系统工程”,为运用系统工程治理“山水林田湖”开展了最早探索。1982年,钱老发表了《保护环境的工程技术:环境系统工程》一文,强调研究生态环境,要运用系统思维,把地球表层的非生物、生物和人看作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来管理。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正是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钱学森的这些观点,与当前中央“系统治水”的理念殊途同归、不谋而合,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治水兴水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滋养。

1   2   3    


发表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