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生态省 探路科学发展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3-21 发表评论>>

南海网3月20日消息:2007年,海南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5%,创1994年以来经济增长新高。在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的同时,海南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海南,正在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推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一切,得益于生态省建设战略的顺利实施。

海南生态省建设自1999年拉开序幕,迄今已9年,一路走来,向人们展示了魅力四射的良好生态——一个绿盈盈的生态岛、健康岛和长寿岛,令世人刮目相看。

“海南生态省建设的星星之火,正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海南在全国带了好头。”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评价说。大特区探索绿色发展模式

  碧蓝的大海,蓊郁葱茏的植被,清新甜润的空气……海南素有“天然大氧吧”和“绿色生态大花园”之美誉。

对于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是一个决策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经历了泡沫经济带来的经济增长大起大落之后,海南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资源才是海南最强的竞争力。立足海南资源优势的“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在这个时期趋于明确,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省两地”产业战略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海南省的决策者认识到,海南未来真正能给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不是靠经济总量,而是靠保护好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海南的生态一旦遭受破坏,岛屿的所有优势将会丧失,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大特区的探索试验所能引领和示范全国的,应是绿色发展的道路和模式。

酝酿建设生态省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从1998年起,省委、省政府领导在有关会议上不时传递建设生态省的声音。1998年7月,在与海南省一位领导进行工作交谈时,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提出,“海南生态保持良好,条件优越,能否考虑建生态省?”

这与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1999年,省委、省政府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生态省的跨世纪发展战略。1999年2月6日,省人大二届二次会议作出《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同年7月,《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经省二届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正式通过并付诸实施。至此,海南拉开了建设中国第一个生态省的帷幕。

  “建设生态省,是立足于海南省情,总结海南大起大落惨痛教训,增创特区新优势所做出的加快海南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海南建省办特区11年不懈探索的必然选择。”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原厅长兼省生态办主任,现任省人大财经工委主任林诗銮说。保护生态毫不含糊

9年来,海南通过立法保障、高层推动、统一协调、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等方式,将生态省建设步步推向深入。尤其是在保护生态方面毫不含糊。

对2003年上半年曾轰动一时的尖峰岭采石、松涛水库污染事件,很多人还记忆犹新。省委、省政府着眼于长远发展,铁腕治理生态问题,刮起了一场不小的“环保风暴”。最终,尖峰岭生态保住了,松涛最大污染源切断了。

事实上,海南保护生态行动从未停止过。“一控双达标”、“千里生态长廊”、封山育林、营造“绿色长城”等系列生态工程先后付诸实施,奏响了建设生态省的“绿色乐章”。

  城边林、公路林、生态公益林的营造,构筑了一道道绿色生命线。8年造林26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2007年达到57.1%,比5年前增加了4.8个百分点。海南处处植被葱郁,俨然一个生态大花园,生态功能得以恢复。

面对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有人发出了疑问:建设生态省,海南还要不要发展?

回答是肯定的。生态省建设的初衷,是在保护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口袋里有钱了,才有充裕的财力更好地保护生态。

基于此,海南坚持发展为先,积极探索以环境优势推动经济优势,将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摆在核心地位,培育壮大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现代工业等生态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天然气与天然气化工、汽车制造及配件、林浆纸一体化、医药和农产品加工等低污染的清洁型产业。

在推进新兴工业省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把大项目、高科技企业集中安排在西部少雨地区,以利于对污染物进行集中有效处理。

海南已逐步探索出一条既能发展好工业,又能保护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保住了良好的生态。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以内,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保持良好,80.7%的监测河段、82.4%的监测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占82.2%。

“在发展中消化经济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生态处调研员程春满说。

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原副厅长、现任省人大环资工委主任何少群说,海南既不能走放弃发展、单纯保护环境的路子,也不能走无视环境保护、单纯发展经济的路子,必须实施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三赢’的生态省建设模式。向新型生态经济特区迈进

9年来生态省建设的实践表明,建设生态省,就是立足自身最大的优势,站在较高的战略起点上谋划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自身的试验,走出一条示范全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海南的优势之路、希望之路、振兴之路。

“十一五”是海南经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

省委书记卫留成在省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把生态立省摆在了发展思路的首要位置,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要继续推进生态省建设,确保主要环境条件持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走在全国前列。

这既是对海南以往发展之路的总结,又为海南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引入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对全国第一生态省的海南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海南生态省建设将“一张蓝图干到底”,缔造和谐海南。

落实生态立省战略决策的行动已付诸实施:再筑海防林“绿色长城”战役已打响,省委、省政府决定,用3至5年时间,新造改造海防林15.33万亩,实现海防林基本合拢;用3年左右的时间,投入巨资,建成18个市县重要地区的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设施。确保我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2007~2008年,省财政安排6000多万元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对中部生态核心保护区和水源地进行生态补偿,以保护海南的青山绿水。

将整个海南岛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作为一个大花园来建设。海南,正朝着新型生态经济特区目标奋进。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亨得尔文章来源: 南海网-海南日报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