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8-27 发表评论>>

文件编号:苏政发[2007]91号  发布日期:2007-08-15

  序 言

  江苏沿海地区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是江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海开发的战略决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意义重大。

  江苏沿海开发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市区以及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如东、通州、海门、启东等14个县(市)。沿海开发影响范围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的全部区域。2005年,本区人口1712.74万,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2596.8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2.9%、27.7%和1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167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1.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5.9:50.7:33.4。

  加快沿海开发将使本区与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共同构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主体框架,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态势,促进苏中、苏北快速发展。编制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主要是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开发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规范开发秩序,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凝聚力量,形成共识,促进发展。

  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编制依据,充分吸收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地质环境评价报告》、《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06-2010)》的相关成果,并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等进行衔接。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15年为规划目标期,重点明确“十一五”期间的开发任务,是沿海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其空间布局要求具有约束性。



  第一章 开发条件与目标

  第一节 开发基础

  1.区位条件。战略地位重要,区位优势突出。本区位于我国沿海地区中部,是我国沿海、沿江、沿陇海线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南部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拥有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是陇海—兰新地区的重要出海门户;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2.资源环境。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后备资源得天独厚。本区人均土地面积2.31亩,比全省平均水平多0.23亩;沿海滩涂面积1031万亩,约占全国的1/4;有近百万亩低效盐田,通过结构调整可用于其他产业发展。沿海潮流通畅,风速大,风力资源丰富。拥有亚洲最大的海岸滩涂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减缓风暴潮灾害和净化环境等功能。临海地带人口密度低,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2,开发空间较大。海岸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拥有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和麋鹿自然保护区,多处可建深水海港。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吕四渔场和海州湾渔场为全国重要渔场,海洋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海洋资源富集区域之一。

  3.产业基础。本区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农业比较发达,是我省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工业初具规模,纺织、机械、汽车、化工等已成为主导产业;建筑业较为发达,旅游业特色鲜明,海洋产业在部分领域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4.存在问题。发展定位不够明确,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港口、城镇、产业发展互动不够;建港条件不够优越,港口功能较弱,布局比较分散;产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关联度不大;临海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通达性较差;沿海城镇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带动力强的中心城市;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度较高,淡水资源相对缺乏等。

  第二节 机遇和挑战

  5.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科学判断。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重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相对较快,能源和原材料消费需求将继续增加,大规模利用世界资源的趋势日益明显。本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拥有建设大型深水海港的条件,为国内能源资源的区际调动和国外资源的进口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资源进口、储备、加工基地。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和区域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将直接推动本区经济加快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连云港发展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国家明确长江三角洲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关于连云港的发展,温家宝总理指出:“连云港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是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搞好连云港港口建设任务重大、前途光明,要做好规划、加快发展”。

  环渤海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为江苏沿海开发提供了契机。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环渤海湾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我省沿海港口作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国家进一步优化沿海港口功能定位和布局,东部沿海地区整体开发开放优势得到强化,为本区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沿海开发时机趋于成熟。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扶持苏北发展的政策和重点,苏北地区工业化显著加快;沿江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江海联动发展的态势越发明显;随着苏通大桥、沿海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运营,本区与上海、苏南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专栏1:兄弟省市沿海开发情况简介

  近年来,沿海省市依托深水港口,加快布局临海产业,沿海开发步伐明显加快。

  在港口发展方面:上海洋山港到2020年将建成50多个大型集装箱泊位,年吞吐量预计可达到2500万标准箱以上。到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将超过3亿吨,集装箱超过1000万标箱。“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沿海港口规划投资244亿元,新建万吨级以上泊位82个,新增吞吐能力3.27亿吨,其中集装箱900万标箱。到2010年青岛港港口吞吐量达到3.2亿吨,集装箱运输1200万标箱。

  在临港产业发展方面:到2010年,浙江省环杭州湾石化产业销售额将超过2500亿元。“十一五”末,天津滨海新区将形成1亿部手机、1200万台显示器、160万件芯片和100万辆汽车、30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260万吨无缝钢管、1000万吨板材、100万吨高档金属制品的生产能力。山东青岛1000万吨原油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100万吨乙烯项目正在报批,35万吨芳烃竣工在即,并将形成318万吨载重吨造船能力。

  6.沿海开发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国内土地、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增加了本区开发的成本;东南亚国家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加大了本区引进境外资本的难度;国内沿海大部分地区临海工业发展规模较大,港口发展处于较高平台,集聚要素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本区加快开发形成了较大压力。因此,在沿海开发过程中,必须创新开发模式,创新体制机制,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益,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开发之路。

  第三节 战略定位

  7.沿海开发的战略定位: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新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重要的旅游和生态功能区。

  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紧紧抓住本区和腹地集装箱生成量和货物需求量不断增长的机遇,以连云港港和南通港等为主体,加快深水泊位建设,完善航空、公路、铁路、内陆水运、油气管网等衔接配套的集疏运体系,建立依托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和苏北地区、面向亚洲和太平洋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腹地型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

  新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利用沿海丰富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风电、核电、液化天然气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有序布局火力发电。依托沿海港口,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石化、装备制造、物流等产业,形成临港产业基地。

  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发挥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海洋医药、海洋机械和海洋化工等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水平。积极发展高效、外向、生态、安全农业,提高优质特色农业的附加值。

  重要的旅游和生态功能区:利用本区沿海湿地规模较大的优势,发挥调节气候、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维护水系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建设若干个自然保护区,形成具有区际影响的湿地、鸟类迁徙和珍稀动物栖息等生态功能区。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海滨、湿地、海岛等特色旅游。

  第四节 开发思路和原则

  8.沿海开发的基本思路:按照建设大港口、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构建沿海经济带的总体要求,实施港口、产业、城镇三位一体联动开发,提高开发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沿海深水大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加强中心城市和县城镇功能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使沿海地区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9.沿海开发的原则:

  (1)坚持集约开发。对拥有深水港口的地区,实施节点开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促进临港经济发展。推进城镇集聚发展,产业集中布局,资源节约利用,提高沿海开发的集聚效应。

  (2)坚持环保优先。优先考虑环保因素,把环境保护作为沿海开发的重要前提,创新开发模式,按产业链引导布局,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严把环保准入关口,努力降低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3)坚持开放开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营造沿海开发的良好环境。

  (4)坚持互动开发。推进港口、产业、城镇互动,实施海洋与陆地、沿海与沿江、区内与区外、城市与农村联动,提高开发的整体效率。

第五节 空间开发格局和发展目标

  10.沿海空间开发格局: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的市区为依托,促进要素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沿海地区主要交通运输通道为纽带,进一步强化腹地产业优势,注重发展特色产业;以临近深水海港的区域为节点,加快布局临港产业,建设临港工业集中区和物流园区,培育和壮大重点城镇,形成“三极一带多节点”的空间开发格局。

  “三极”:重点加快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加强中心城市之间以及与周边城镇的联系,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以开发区为依托,以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为载体,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抓手,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一带”:依托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通榆河等主要通道,继续完善沿海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新能源、石化、车船、林纸、纺织、机械、特种装备等优势产业,积极建设高效外向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商务、产品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布局建设旅游和生态功能区,形成沿海产业、新型城镇和生态走廊。

  “多节点”:以可建深水海港的区域为重要节点,依托临海重要城镇,集中布局建设临港产业。重点建设连云港港主体港区、南通港洋口港区和盐城港大丰港区,适时推进南通港吕四港区、灌河口港口群、盐城港射阳港区和滨海港区等建设,实现港口、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11.沿海开发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本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到2010年预期达到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00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000元和7000元以上,万元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按国家和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持续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到2015年,沿海地区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南融长三角、北联渤海湾、沟通中西部的重要经济带和江苏新的经济增长极。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戴凡文章来源: www.jiangsu.gov.cn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