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投入中医传播

自从去中医院看过咳嗽之后,陆叶和女儿心心就成了郭医生的“铁杆粉丝”。

“郭医生会用很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些常见问题的预防方式。”来自江苏的陆叶此前对中医几乎一无所知,一次女儿心心小儿咳嗽很久都没有好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挂了郭强中的号,结果几剂药下来,心心就痊愈了,“郭医生告诉我说,坚持跑步4-8周,可以有效增强肺功能,加快代谢,一来不容易感冒,二来久拖不愈的咳嗽能够加快痊愈。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加强运动之后确实恢复起来也快了,不会再一拖就几个星期不得好。”

陆叶关注了郭主任的微信公众号,有时候看到相关的小儿病防治小窍门,也会收藏起来。

上个月幼儿园很多小朋友得了流感,陆叶之前刚好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个防治小儿流感的方法,她照着给心心用了,果然奏效。“我验证过真有效的法子,也会在朋友圈里推荐,现在我很多朋友原来不怎么关注中医的也都对这方面感兴趣了。”陆叶说,郭医生写的歌朗朗上口,心心听多了也喜欢唱,“这些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用这种形式让我们这些不熟悉中医的人去主动接触并了解中医,掌握一些中医知识。”

“其实中医也可以很时髦的。”郭强中笑着说,长久以来中医都远离舞台,以至于人们印象中认定中医学与流行音乐不搭界,“刻板的印象自然而然地将人们的目光驱离。”

他说,他要传递的不仅仅是中医知识,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上班的休息间隙,郭强中在报纸上开专栏、写博客、做微信公众号,但用他的话说,体制内像他这样“闲”的人很少,“在体制内走的是学术路线,很少人去搞科普,看病都累死了,写点论文评职称时间就够紧张了。”

但当病人过来看病时聊起自己曾经写得很好或者很接地气的文章,他又觉得这一切比发论文更有意义。于是和妻子商量后,几个月前,郭强中从体制内离开,专心投身到中医知识的传播当中。

换个角度去做中医

郭强中想做一场传播的实验,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中医知识的传播者和创新者”。

创新是什么?在他的概念里,除了用互联网思维、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普及中医知识,也许还要结合线上线下探索“互联网+中医”模式。

线上的传播内容,除了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外,还有经历了几千年岁月考验的理论。他一直在思考:如果能将中医的理论精髓深入地挖掘、广泛地传播和普及,让老百姓人人都懂些中医,人人都知道中医是怎么一回事,可能就不会出现伪专家的“神话”闹剧了。

以前做公益讲座,都是各种机构争着抢着请郭主任过去讲。但是,自从离开体制之后,开科普公益讲座常常会遇到对方提出“有没商业推广”这样的质疑。一开始,这让郭强中感到有些尴尬,次数多了之后,便明白了这是“转身的代价”。

至于形式,他还有更长远的想法:以前照本宣科的传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人不愿意看这东西,但是“一个公众号,打个比方,十万粉丝,10%的阅读率,就有一万人看到你的作品,再加上多平台分发,其影响力比起论文什么的大得多。”

他笑称,中医赶上了互联网+的东风,创新可以有大胆的尝试,在未来团队成熟了,他或许也可以考虑朋友的建议,拍拍MV或者电影,“我们要打动年轻人,让年轻人看中医成为时尚,带动传统中医行业转型。”

在研究生导师夏纪严看来,他正在做的尝试是用现代方式弘扬传统文化,“之乎者也,不一定每个人都听得懂,那就没办法把文化传承下去了,把深奥的、很难让大家理解记忆的东西跟时尚结合起来,让大家能听得懂,能够传播就是很好的弘扬。”

“在本质上还是为人民服务的。”郭强中强调,目前比较成熟的模式是线上+线下,在线上传播解决不了这问题,可以引导到线下来看病,“并不是说不做中医,而是说换个角度做中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