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会

   11月28日(星期三)上午9时,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举办的“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会”将在北京朝阳区丽都假日饭店宴会一厅召开。中国网对此次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会

活动描述

  • 11月28日(星期三)上午9:30时,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举办的“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会”将在北京朝阳区丽都假日饭店宴会一厅召开。 报告体现了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挑战的决定因素。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未来范畴的事物,目前已经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世界正面临难以回避的不可逆转的生态问题。缺乏快速的应对和认真的行动将会导致在我们有生之年内人类发展发生空前的逆转,并对我们的后代带来更猛烈的影响。 中国网对此次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柯琪善: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欢迎大家参加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

    2007-11-28 09:11:22

  • 柯琪善:

    在这里要感谢大家能够参加我们的会议,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非常重要的客人,包括来自中国政府的一些专家参加我们的会议。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中国网为我们提供了网上的现场直播。

    2007-11-28 09:12:21

  • 柯琪善:

    首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先生;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先生;科学技术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晶先生;《人类发展报告》作者之一哈巍先生。非常感谢大家,首先邀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先生发表演讲。

    2007-11-28 09:14:18

  • 施泰纳:

    感谢我同事的介绍,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今天也是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的发布会,这是关于人类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报告。包括所有成员国在内都关注人类发展的状况。大家都知道,今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主要是关注气候的变化问题。事实上整个《人类发展报告》也关注到了公众科学方面发表的文章,主要关注2007年气候发展变化的状况。这也是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同样,我们在纽约大会当中其中一个作者也提到了人类活动同全球变暖的关系,在联合国大会当中也提到气候变化的问题。

    2007-11-28 09:16:40

  • 施泰纳:

    全球各个政府都关注到了气候变化问题,气候的变化不仅仅是全球要面对的情况,同样,对每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也需要紧密关注。包括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气候变化问题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气候问题关系到了人们能否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当我们在发展我们经济的时候,气候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变化。气候变化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这也关系到全球人类的发展,因为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变暖同我们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的,给我们带来非常重要的信息,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目前没有任何解决的方法,需要全球各个国家共同努力来解决。这里,我们希望所有的国家都能够紧密地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2007-11-28 09:18:05

  • 施泰纳:

    UNDP《人类发展报告》中清晰的确立了未来10-15年的时间目标。我们必须要控制降低碳的排放量。2015年我们希望能够将碳排放量降低15%,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目标。我们要证明能够实现这个目标,RPCC在发布的文件当中提及到了这个目标,当我们应对这些情况的时候,整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时候也必须关注农村地区的情况,同样我们也需要更多关注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

    看一下将来30-40年的结果的话,包括喜马拉雅山等一些我们周边的环境,我们还面临着水危机的情况,以及南亚地区的气候变化问题。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2-3亿人的生活。在这个事情当中,我们也看到,全球的海平面升高了20-50公分。如果海平面升高2-3厘米意味着20%-30%生物将灭绝。现在在孟买的难民的状况就是由于气候的变化而造成的,这是最终造成国际共同危机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从根本上关系到了经济的每一个部门,包括了社会政策制定的每一个方面。所以在这方面联合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强调气候变化的状况。

    2007-11-28 09:23:10

  • 施泰纳:

    根据《京都议定书》,我们需要确立起一个政策的框架,能够使得所有的国家面对这种气候的变化。包括在将来20年气候变化,这方面我们需要所有的成员国共同联合起来,对气候的变化负担起应有的责任。我们希望全球达成一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因为在过去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时候可以看到,过去200多年当中人类共同的协作,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这些数据,像中国、印度、巴西,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都给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2007-11-28 09:25:55

  • 施泰纳:

    今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使我们大家共同认识到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包括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必须很好的利用起这个平台,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利用的平台,通过联合国共同强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同样,我们需要面对不同的现实、不同的责任。在联合国特别是UNEP,我们需要更多的让人们意识到气候的变化,事实上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机会,包括环境问题同我们的发展也是紧密相关的。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紧密的关注、紧密的倾听环境问题,关注气候问题也意味着将来可以更多降低减少我们的成本。这也意味着使得我们的经济更加的高效。

    2007-11-28 09:27:04

  • 施泰纳:

    气候变化也影响到了经济等各个行业在将来10-20年的发展效率。包括在2020年汽车数量的变化,中国在这方面还是要强调一点,中国已经开始紧密的关注到经济和环境的变化问题。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过去几天正在进行的UNEP的会议中,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非常重要的一个驱动国家,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开始我们的行动,纠正我们环境的问题。包括每一个国家公民都要在这方面付出他们的努力。

    通过《人类发展报告》我们需要向所有的人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需要通过UNDP共同协作努力,所有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能够共同的努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们最终共同的目标。谢谢大家!

    2007-11-28 09:28:04

  • 柯琪善:

    下面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先生发言。

    2007-11-28 09:29:33

  • 马和励:

    尊敬的来宾、来自媒体的朋友们,在这里非常高兴地欢迎大家参加这次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正如刚才施泰纳先生提到的那样,联合国秘书长提到了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在整个联合国系统当中也是共同的协作来面对挑战。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双赢的解决方案。刚才施泰纳先生在他的演讲当中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信息,2007年我们关注到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这是需要我们马上采取措施的时候了,气候变化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事实上诺贝尔的和平奖项也颁给了RPCC,特别是UND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这方面他们也是强调了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情况,同样包括各个国家公民。下个月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联合国气候会议将要举行,这次会议将会带领我们进入到下一步发展的目标中。现在在全球各个国家政府都做出了政府方面的承诺,这方面中国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中国关注到了气候变化以及我们应对的措施。中国政府同联合国系统紧密合作,设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日程,包括中国各个部委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合作起来,看一下我们如何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

    2007-11-28 09:29:56

  • 马和励: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们谈的是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主要关注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各个国家的合作是能够提高人类生存发展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条件。这对所有的决策者来说在将来针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除了《京都议定书》之外,我们还需要在科学技术转换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更好地应对气候的变化。我们还需要开始关注研究一种新的方式。中国可以看到危机与机会并存,退回到很多年以前我们会看到还是面临着很多机会的。现在中国在科技方面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国家,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国家定位,中国在这方面是拥有着机会的。不仅在技术转让方面,在技术创新方面要成为一个领先的国家,还应该考虑如何才能够向一个低碳的经济和可持续的消费转变。中国现在设计了非常高的目标,包括单位GDP的能耗降低20%,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要占到15%,世界上只有中国制定了这么高的一个目标。

    2007-11-28 09:34:45

  • 马和励:

    如何能够把这样的目标转变成全球的目标,并且使得大家都认识到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呢?今年的早些时候中国发布了《气候变化影响报告》,现在也有一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出台,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政府官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常高兴在这里宣布联合国驻华系统,也就是9个联合国机构将会发布《联合国气候变化伙伴框架》,这是和商务部、发改委等其他的国家部委共同努力达成了项目,我们希望能够推进能效的提高、清洁煤技术的推广,以及跟气候变化相关的技术创新,并且制定有关的投资以及政策框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今天非常荣幸可以支持这样一个重要的项目。我们知道,如果中国做得好的话,世界一定能够做得好。谢谢大家!

    2007-11-28 09:36:54

  • 柯琪善:

    接下来邀请来自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黄晶副主任发言。

    2007-11-28 09:38:21

  • 黄晶: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UNDP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会。今天来参加会议也是受人之托,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办公室主任苏伟先生有紧急会议不能参加,委托我参加这个发布仪式,我代表他表达两个意思。

    第一,对UNDP发布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表示祝贺。今年报告是以气候变化为主题,反映了UNDP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采取的实际行动。特别是在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全球以及国际社会、各国政府、首脑、政要、企业界、科技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重视之下,发布这样一个报告会对未来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下个月,就要召开第13次缔约国大会,气候变化未来的行动和走向正在引起方方面面高度关注。我想这个报告也会对这个进程产生它应有的影响。

    2007-11-28 09:38:45

  • 黄晶:

    第二,中国很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刚才UNDP驻华代表马和励先生也提到,关于节能减排问题中央政府提出了很严厉的措施和具体的目标,在“十一五”当中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大家也看到,最近在媒体、各个部门都在广泛的传播这一种强烈的信号,政府已经把这个目标的实现作为一个必须达到任务分解到各地政府部门。这也表达了中国的决心,要加强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最后表达一点个人意见,中国21世纪议程也是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和中国政府一道共同完成的一项中国的工作。92年环发大会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政府一起启动并完成了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这项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UNDP也在这项工作当中提供了资金、专家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我借此机会对UNDP向中国21世纪议程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也愿意加强开展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合作,把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7-11-28 09:41:09

  • 柯琪善:

    接下来向各位展示一个短片,其中涉及到今年《人类发展报告》当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请各位观赏。(短片播放)

    2007-11-28 09:42:12

  • 影片旁白:

    近期将会发生的生态灾难大部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今后五六十年,在孟加拉国很有可能会有两千五百万到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在全球范围内,有三亿六千万人成为气候变化难民。在孟加拉国这样的国家,有两千五百万到三千万的气候变化难民,这为人类发展的整个未来造成了问题,包括卫生、教育、营养等方面,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报告》中说,我们需要集中精力解决如今世界上最穷国家近期面临的问题。

    你在这里会发现一场洪水如何真正影响人们的生活。在正常的年份,雨季到来时,土地会被淹三个星期到三个月,然后水渐渐干掉。但现在,已经淹了三个半月,将近四个月了。你看看整个这一片地方,正常情况下是用来种植水稻的,水稻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为该地区提供粮食与就业机会,这里的家庭已经丧失了所有的水稻,现在他们正在担心,那些祖祖辈辈种植的树,比如说芒果树、棕榈树,都会被毁坏。所以,这显示了一场洪水可以如何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2007-11-28 09:42:55

  • 影片旁白:

    一位老人说:“未来不仅对我来说是暗淡的,对整个地区来说也是如此。”

    凯文沃特金斯说:“这个村子有两千人,完全被淹没了。一些人一起离开了村子,但多数人在这个地区用竹子和塑料新建了小屋。”

    人们沿这条街建房子,是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一块干的土地。这是他们过去村子中唯一的依然处于水面以上的部分。”

    老人说:“我的房子在哪里,现在它被淹了。”

    2007-11-28 09:48:03

  • 影片旁白:

    德国

    “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受到最大的威胁。令人难过的是,他们并不对气候变化负主要责任。实际上,最不发达国家并没有造成气候变化。”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气候变化问题,思考它将会造成的生物物理影响,这是至关重要的,然后要以这些为基础来考虑对最贫困的人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因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会受到影响的人。”

    凯文沃特金斯说:“世界上最穷的人没有财产得以依靠,没有洪水防御系统的保护,完全生活在最容易受到干旱个与洪水袭击的地方,他们受到的保护最少。在报告中,我们警告说,这些征兆将会转化为人类长期发展的到会,这很危险。不是埃塞俄比亚北部的小农造成了气候变化,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向大气中排放任何二氧化碳,但他们却是要付出最高代价的人。”

    农民说:“上帝会保佑下雨,但不下雨我就要受损失。”

    荷兰

    民众说:“房子的这部分很轻,是用木头做的,水面一上升,房子就会自动升高,变成了一艘船。”根据荷兰的法律,政府必须保护人民,这样堤坝被冲毁的可能性就很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建了堤坝,还把它建的这么牢固。

    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正在动用几十亿美元来保护公民免受气候灾难,还有一些国家,几百万人无人理睬,他们在水中挣扎,财产也被淹没。

    2007-11-28 09:51:25

  • 影片旁白:

    世界人权宣言中提到了野蛮的行径,如果你们继续实行那些你们明知道有负面影响的能源政策,不坚决地去改变它,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行为不也是野蛮的行径吗?

    我们的目标应当是把全球气气温升高的幅度控制在两摄氏度以内。现在要做到这一点,发达国家必须在2050年以前至少降低80%的排放量。这是可能做到的。 我们一定不能再把大气当成是免费资源,也不能再认为排放二氧化碳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对人类整体来说,代价很高。

    《人类发展报告》不是带给人绝望的情绪,而是号召人们行动,尤其是号召发达国家行动。我认为,把世界上最穷的人的生命与地球的未来作为赌注。去玩俄罗斯轮盘赌,这不是一个聪明的游戏。

    2007-11-28 09:55:29

  • 柯琪善: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感动的信号,气候变化对人类资产、人类财产造成的影响。刚才这个画外音是人类发展报告处处长凯文沃特金斯先生的发言。下面有请报告作者之一哈巍先生来做一个解读。

    2007-11-28 09:57:46

  • 哈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有幸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向大家展示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的主要内容。感谢驻北京代表处的同事们为这次报告的发布做的辛勤劳动。刚才的录像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大家心里一直存在的疑问,这本报告与其他有关气候变化的报告有何不同?我们报告的重点是研究气候变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对人本身发展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受贫穷困扰,自我保护能力差的人群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认为,如不采取及时的措施,气候变化将导致人类发展上的倒退。人类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来的努力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付之东流。下面看一下报告的具体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人类的潜在影响可能被严重的低估了。气候变化的相关自然灾害从时间上来看非常短暂,可能对人的发展造成终身的影响。在埃塞俄比亚,出生在干旱年份的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概率比其他儿童要高36%,这将意味着新增200万营养不良的儿童。在几内亚这个比例更高,出生在旱灾年份的儿童,营养不良的比例比其他孩子高出50%。在印度,出生在干旱或者洪涝年份的女童小学入学率比其他孩子要低19%。这一系列的数据都在给我们一个警示,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以减缓气候变化。

    2007-11-28 09:58:42

  • 哈巍:

    要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首先要了解人类发展的背景。自从1990年第一本《人类发展报告》诞生以来,人类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1990年到2004年每天生活消费不足1美元的世界人口已经从29%降低到18%,在短短的14年间,人类的预期寿命提高了3年。同时,儿童的死亡率也已经从11%降低到了8.3%。但是,形势还不容乐观。世界上还有大约10亿人每天消费不足1美元。在最不发达的国家,有28%的儿童还存在着身高或体重不足等问题。在降低儿童死亡率上,世界银行监测的140个国家当中,只有32个国家能够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的目标。发展不平衡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在今天的世界上,最贫穷的26亿人口只拥有世界上5%的财富,而世界上最富裕的20%的人口却占有3/4的财富。在各个国家内部,不平等、贫富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在今天的世界上有80%的人口生活在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国家里。这种发展不平衡加大了气候灾害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成为灾害后重建的障碍。

    2007-11-28 10:01:10

  • 哈巍:

    从长期来看,气候变化将形成导致人类发展倒退的五大诱因。首先,气候变化可能带来农业生产力的降低,频繁发生的旱灾,不断上升的气温,和反复无常的降雨将造成农业系统的崩溃。后果是,世界上营养不良的人口将新增6亿。气候变化同时也会加剧已经非常严重的用水危机,由于冰川的融化和降水规律的改变,到2080年面临饮水困难的人口可能新增18亿。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和水温的升高,将带来海水侵蚀和热带风暴,这些灾害将造成居住在沿海和地势低洼地区3亿3千万人口流离失所。一旦气温升高超过2摄氏度,地球上20%-30%的物种面临加速灭绝的危险。气候变化同时会令人们面临更多健康方面的威胁,其中一个例子是,疟疾病毒的扩展,世界上将有4亿人面临疟疾疾病的威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面临疟疾威胁的人口比率将达到26%-38%。

    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威胁。首先,有研究表明,到2030年中国的大米、玉米和小麦的产量将减少10%。到本世纪中叶,农业生产率的降低将高达37%。到2060年中国2/3的冰川将消融,40年之后,中国几乎所有的冰川都将消融。在短期来看,这将造成洪涝灾害,但是从长期来看,却会造成我国主要河流的断流。2007年的季风雨在中国造成了300万人口的流离失所。2006年台风和热带风暴、洪水造成的伤亡人数在我国历史上排名第二。

    2007-11-28 10:02:49

  • 哈巍:

    当我们面临危险气候变化的时候,我们如何定义危险呢?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就这个问题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普遍认为,如果气温较工业化以前升高2摄氏度,这将是一个警戒线。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以前升高了0.7摄氏度。根据我们的计算,要想把气温升高2摄氏度的可能性控制在50%以内,人类每年只能向大气排放145亿吨的二氧化碳,但我们目前的排放量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这意味着世界各国政府必须团结一致到2050年前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平的50%。在强调人类团结的同时,我们报告认为,应该以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为准绳,积极的开展二氧化碳减排和气候变化的适应。虽然,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增加,但是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占工业化以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0%,即使在今天,发达国家排放量仍然占到45%,虽然他们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要等到人均排放量水平和发达国家一样才开始采取措施。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和美国、加拿大公民拥有同样的排放量,那么我们将需要9个地球的大气才能避免危险气候变化的发生。如果我们按照澳大利亚的排放水平,我们需要7个地球,如果全世界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们需要6个地球。

    2007-11-28 10:06:33

  • 哈巍:

    当我得到“9个地球”数据的时候觉得非常有意思,这和中国一个古老传说“后羿射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区别是在于,后羿的目标是太阳,我们的目标是减少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的报告倡导,应该采取二氧化碳减排和适应变化相结合的办法,双管齐下。在减排方面,当务之急是就减排的目标在多边的框架下达成全球的协议。刚才施泰纳先生和马和励先生都提到即将在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第13次会议,这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历史的契机。因为我们应该坚守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准则。我认为,到2050年发达国家应该至少减排80%,相对于1990年的水平。到2020年这是一个较中期的目标,发达国家应该减排30%。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也应该试图将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平的20%。但是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发展中国家减排的前提或者说对发展中国家减排将有巨大帮助的是技术转让和与技术转让相关的资金援助。报告认为,发达国家应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250亿到500亿美元的资金以完成低碳技术的转让。

    具体的减排措施上,我们同样也提出了一个双管齐下的办法,将市场机制和政府的规制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或者类似欧盟的限额排放权交易制度来对二氧化碳排放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目前,我们日常生活对能源的使用并没有体现出全部的价格或者说成本。另一方面,应该通过政府的规制来增加能源的多样性,增加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汽车尾气排放,家用电器和住宅的能效标准,加大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即使我们采取上述提到的措施,我们还是面临着气候变化的问题,尤其是在未来的50年之内。因为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二氧化碳一旦排放将在地球大气中存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所以我们必须适应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2007-11-28 10:08:31

  • 哈巍:

    刚才在录像里提到,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各个国家的能力迥异,当荷兰低洼地区的居民能够建筑漂浮在水面上的房屋的时候,在越南、在孟加拉等国,居民在学习如何游泳,如何使用救生衣。因此,我们强调,应该加强气候变化上的资金资助,在2015年前,发达国家每年需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860亿美元的自主,帮助他们修建抵御自然灾害的基础设施和加强他们的能力建设。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讲,应该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到反贫困的总体规划中来。

    下面回顾报告的主要内容:首先,穷人首当其冲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越来越深,他们可能陷入人类发展的陷井。第二,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呼吁,各国政府在即将召开的巴厘会议上,体现出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历史使命感,就二氧化碳减排达成多边协议。第三,我们的报告强调,要将减排与适应气候变化相结合。第四,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在2050年减排至少80%。发达国家应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上的技术转让和相应的资金支持。在适应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应该加大资助的力度,同时适应气候变化应该纳入到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总体规划中来。

    谢谢大家!

    2007-11-28 10:10:51

  • 柯琪善:

    感谢哈巍先生全面的介绍。在我们进入到问答阶段前,还是请施泰纳先生发布一个简短的声明。

    2007-11-28 10:12:53

  • 施泰纳:

    听完哈巍先生的介绍,我们可能会考虑是不是全球能否应对这个挑战,我告诉他们,现在全球已经开始行动起来,许多国家已经加入到了我们的行动计划当中。这些国家的努力也是对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非常重要的步骤,包括努力致力于降低森林退化,这也是我们降低碳排放非常重要的渠道。各个国家也正在实施措施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为了能够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降低40%的目标,这些国家正在采取非常重要的举措。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古巴,他们是如何实现降低碳排放的呢?他们在积极地使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这些目标实现中来。在3天之前有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中国在这方面也做出了非常积极的应对措施。去年,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会议当中,来自肯尼亚的一位代表包括我的同事提到了,为了全球能够更好的应对这种挑战,未来的一年当中全球将会增加种植10亿株树木,这个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这10亿株树木的目标也是非常艰巨,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今年我们看到,通过每个国家公民学校、各个国家的政府,包括中国在内,大家的共同努力,特别要提到的是古巴、肯尼亚、摩洛哥、墨西哥,他们也发起了许许多多活动,鼓励大家种植更多的树木。

    几天之前在印度尼西亚,他们也鼓励鼓励公民种植更多树木,通过这项活动我们看到,全球各个国家所有的公民都在努力的做出他们的贡献。为什么我要提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们看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这10亿棵树木的活动表明人们已经准备好了应对气候变化。在所有参加10棵树活动的国家,他们也愿意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他们的贡献。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们可以为之付出努力而实现的。

    2007-11-28 10:13:18

  • 马和励: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这个消息也将很快的发布给媒体。我们这个计划是UNDP和发改委共同合作,我们希望提高森林的覆盖面积,这个是非常令人瞩目的。下面进入到媒体问答阶段。

    2007-11-28 10:16:18

  • 财经杂志记者:

    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减排目标。报告提到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应该达到排放的峰值,不知道2020年的峰值界定有什么样的科学依据,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排放还在增长,需要空间。报告建议,2050年发展中国家减排20%,是指所有发展中国家还是指主要的发展中国家。第二,施泰纳先生讲,在植树取得很好的成果,并且建议以后收碳税,那么发展中国家农民和贫困人口能否从植树当中获得收益?

    2007-11-28 10:16:51

  • 国际市场报记者:

    在报告中提到,下个月将会在巴厘岛举行UNDP的气候变化会议,我想了解中国在碳排放中的目标是什么?在《京都议定书》谈判回合当中,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将会做出什么样的姿态?比如减少发电厂数量,是否有这样的目标或者说承诺?

    2007-11-28 10:17:54

  •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请问哈巍一个现实问题,如果全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日本的人均排放水平,或者达到日本的50%或者30%, 在哪个比例可以保证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前提下,如果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必须在哪些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如何去促进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

    2007-11-28 10:18:38

  • 柯琪善:

    这涉及到一些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先回答关于巴厘岛会议的问题。在巴厘岛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上,发展中国家会采取什么样的姿态,会不会有什么承诺呢?

    2007-11-28 10:19:33

  • 施泰纳:

    总的说来,巴厘岛会议会把注意力放到世界能否达成共识,是否有一个或者多个途径替代《京都议定书》,因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要失效。现在实际上是一个试验期,在这个试验期当中我们做了一些承诺,但都不是很高要求的承诺。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科学的数据。全球希望到2012年《京都议定书》失效的时候,我们能够达成共识,也就是达到我们之前制定的减排目标。刚才财经记者问到,80%和20%的减排目标是否有科学依据,我们知道这是我们已知的一些科学依据基础上得出的数据,但不是完美的依据,如果我们要稳定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问题,也就是说使得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这并不是一个整数,也许是1.9度,或者2.1度。IPCC也在走这样的程序,对气候变化的机制和科学依据进行进一步的讨论,现在400PPM左右的大气当中二氧化碳浓度不能够再超过的限值。80%或者20%的目标是说,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非常快,要到2050年达到50%减排目标,发达国家的减排力度必须更高,来抵消一些国家排放量更高所造成的危险。在现实生活当中,到2050年全球降低50%的减排目标是有科学分析作为基础的。

    2007-11-28 10:20:04

  • 施泰纳:

    关于碳税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全球的经济系统当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节能减排,在一个市场经济当中,价格信号能够传达商品的价值,但它同时也可以去传达其他的一些商品,比如说甲烷或者有跟能源相关的商品价值。让190个国家达成共识在全球形成一个碳税,至少在今天是很难做到的,至少不可能以我们所希望的速度来实现。在《京都议定书》之下的机制所带来的碳税是各国都在着手去做的一个努力。这是一个实现减排的很好路径,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我们实现技术转让以及能力建设的话,《京都议定书》已经有了一个清洁发展机制,实现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的转让,而清洁发展机制在接下来的10-15年也许能给我们带来1000亿美元的在发展中国家的额外投资。这相当于现在全球经合组织国家和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资金的力度。我们现在已经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巴厘岛会议必须开启一个谈判,从现在开始到2009年实现一个后续协议的基础因素,否则我们就不会有清洁发展机制也不会有碳税,也不会有全球达成共识的减、限、排的目标,那时候我们就无法实现我们的政策框架。

    2007-11-28 10:23:28

  • 柯琪善:

    另外一个问题请马和励先生回答,在中国实现减排目标过程中,关键因素在哪里,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该怎么做?

    2007-11-28 10:25:33

  • 马和励:

    可能中国的同事们回答更合适一些。

    2007-11-28 10:26:20

  • 黄晶:

    刚才发言的时候提到,现在政府分解了目标,在各个地方政府和部门,中央政府下了决心,虽然任务很艰巨,还是能够达到的。跟发达国家相比较,中间有什么实现的途径,我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我对中国达到这项具体的指标还是有信心的。虽然我没有经过主席的允许,也把第二的问题回答一下,讲到中国在巴厘岛会议上的原则立场也说一下。大的原则就是,胡锦涛主席在“8国+5”的会议提出了十项主张,温家宝总理在前不久的专门会议上提出了原则立场,具体的我不是很了解,今天很遗憾,我能代表苏伟发言,但是不能代表苏伟回答问题。

    2007-11-28 10:26:41

  • 哈巍:

    如果全世界人口达到日本的排放标准我们将需要多少个星球,刚好报告中有数据,如果这样的话,我们需要4个星球。是以日本的标准还是以加拿大或者美国的标准,不重要。重要的是现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不可持续的,将会带来人类发展上的倒退,这是非常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面对。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人均排放量应该是多少,我们的报告提出,在2060年左右,由于我们减排的努力,全世界人均排放量将低于两吨,这将是一个比较可持续的目标。刚才问到有哪些技术受到重视并且被推广,由于我们不是科学家,但是我们做了大量的文献综述,我们发现应该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下更大的努力,但是这个成本相当可观,要求政府在政策上进行支持和贷款上有相应的倾斜。

    2007-11-28 10:27:52

  • 哈巍:

    从目前来看,由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安全有着矛盾的关系,因此,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都有一个新的趋势,更加依赖于煤在能源和发电上的重要性。这包括美国、德国、中国和印度,这些国家都把煤炭发电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洁净煤的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的突破,现在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技术,但是还不是很成熟,还没有完全的商业化。比如刚才提到的碳捕获和碳封存的技术,还有超临界电厂和整体循环的燃烧系统。

    2007-11-28 10:28:59

  • 芬兰媒体:

    请问黄晶先生,很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制造,在您看来这些公司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帮助中国进行节能减排?温总理在新加坡的发言当中也提到,中国23%的排放量是来自出口产品的生产,这个数字是否有依据?

    2007-11-28 10:31:11

  • 中国日报:

    请问马和励先生一个问题,您提到联合国气候变化伙伴框架的内容能否再介绍一下?

    2007-11-28 10:31:49

  • 世界森林中国项目代表:

    我在南亚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区工作了很多年,我注意到中国和印度高层领导人已就气候变化合作达成了共识。我们也看到,南亚水资源是满足了大概30亿人口对水的需求。联合国系统在这些区域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我们知道水危机或者水匮乏的确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哪些适应性的措施我们可以采取呢?

    2007-11-28 10:32:13

  • 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一,下个月巴厘岛要讨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问题,我有一个疑问,据说美国作为世界上碳排放最大的国家,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契约,也没有执行这个责任。我们现在做试验期的时候也没有完成这个指标计划。下一步怎样保证这些世界上碳排放最大的国家参与减排,而且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

    第二,很多人谈到中国最近执行的碳排放的一系列政策,比如说单位GDP能耗降低20%,昨天也公布了中国要投资2万亿在能源环保领域,能源投入六千亿,环保领域投资1万五千亿。据我了解每排放一克硫的话,能减少二氧化碳。我们是否有人算过吗?中国这样最后会减少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全球的贡献有多大?现在有人说,中国很快将要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碳排放国,这样的努力跟这样事情有什么关系?

    第三,新的《人类发展报告》谈到,气候可能会影响未来的人类发展的倒退,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好象不是很大,你们没有给出排名的变化趋势,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以气候变化导致新的未来的排名,会不会做或者有没有一些想法,最新的人类排名好象没有,我看到的数据是2005年的,能否说明一下中国的排名在提升吗,怎么提升了?这些都没有,仅仅是一个气候变化的报告。

    2007-11-28 10:32:49

  • 柯琪善:

    首先请施泰纳先生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包括涉及到在喜马拉雅山区冰川溶化和南亚的水资源问题。

    2007-11-28 10:36:33

  • 施泰纳:

    喜马拉雅山的是南亚的水塔,满足30亿人的需求,这是我们面临的非常重大的挑战。有些人说气候变化总是存在的,的确是这样。冰川时期,我们并没有那么多人,现在有了这么多人却没有所需要的对水传输的基础设施、公路、港口等等。在南亚这些冰川很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的30-50年融化,不是融化一些而是全部融化。我们看到IPCC报告中提到冰川的融化已经成为了现实,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我们会失去一些水利的周期或者季节性的周期给我们的农业带来了利益。现在有一些流域有2.5亿人口直接或者间接受到冰川融化的影响。在发展报告当中提到了穷人的脆弱性,这是因为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的季节周期性,整个农村经济都是以其为支柱。

    2007-11-28 10:36:57

  • 施泰纳:

    我们可以看一些发达国家,比如意大利今年不得不关闭一些电站,因为在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下雪太少了,降雨又不足,没有水,使得它的这些河流的水平面太低了,所以发电站的冷却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会看到适应还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些针对已有现实的基础设施,你不用怀疑全球变暖的发生,这些问题正在发生,水流的确会产生一些现实影响。中国有最大的水电站和很大的水坝,在这些流域如果河流的水位发生变化的话,对农业、对防洪、对整个地方经济产生怎样的问题应该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2007-11-28 10:39:28

  • 施泰纳:

    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同样,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也正在努力的使得越来越多国家加入到《京都议定书》碳排放的框架当中,这是过去的历史。我们要看一下将来,我们相信美国在这方面也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转变。最近美国国会正在考虑重新制定新的碳贸易政策。今天还有来自这个项目当中的代表。欧盟将碳排放问题放到了他们的议程当中。在美国的公司目前正在倡导加入碳排放的框架当中,现在由于公司间激烈的竞争,包括经济的不断发展,都是基于全球共同的平台之上,他们不可能是完全孤立的,下个月在巴厘岛的会议当中,也将就美国是否参与《京都议定书》进行商讨。

    2007-11-28 10:41:08

  • 施泰纳:

    对于发展中国家,他们面临着全球气温升高的挑战,像格陵兰岛的土豆、草莓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影响之一。包括在欧洲、美国都将面临着全球气温变暖对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这是IPCC十天前在马来西亚发布的报告当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所有这些都暗示着气候的变化。在将来的100-150年之内海平面会升高1-1.5米,所有这些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巨大影响。

    再来看一下中国的情况,中国拥有全世界2/3的人口,2/3的人口都是依海而居,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对于发展中国家,他们面临着全球气温升高的挑战,像格陵兰岛的土豆、草莓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影响之一。包括在欧洲、美国都将面临着全球气温变暖对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这是IPCC十天前在马来西亚发布的报告当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所有这些都暗示着气候的变化。在将来的100-150年之内海平面会升高1-1.5米,所有这些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巨大影响。
    再来看一下中国的情况,中国拥有全世界2/3的人口,2/3的人口都是依海而居,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对中国的影响,而且是对世界的影响。
    马和励:要全面的看一下我们面临的关键挑战。几个月之前,联合国秘书长参加了日内瓦的国家领导人峰会,包括来自中国企业代表和中国政府领导人都参与了日内瓦的“G8”会议,大家共同探讨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对于这些跨国公司,特别是对于中国的跨国公司,也开始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当中来,他们也承诺投入更多的资金关注到技术的转换,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将来需要面对的。对中国的影响,而且是对世界的影响。

    2007-11-28 10:43:19

  • 马和励:

    要全面的看一下我们面临的关键挑战。几个月之前,联合国秘书长参加了日内瓦的国家领导人峰会,包括来自中国企业代表和中国政府领导人都参与了日内瓦的“G8”会议,大家共同探讨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对于这些跨国公司,特别是对于中国的跨国公司,也开始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当中来,他们也承诺投入更多的资金关注到技术的转换,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将来需要面对的。

    回答另外一个问题,刚才提到了人类发展的倒退问题。整个的报告当中提到了我们是如何来应对这种影响,应对这种倒退的。如果说我们不采取行动的话,我们肯定将会受到影响,肯定将会有损失,中国现在的情况非常的明显,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已经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姿态。比如在俄罗斯、中国的东北边境已经看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这当中还包括人口的迁移,人们如何应对这种气候变化。我们需要保证整个气候的稳定,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如何适应这些新的现实情况。联合国气候伙伴同中国的气候伙伴达成的框架也非常重要,我希望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我们同中国找到一个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案。

    2007-11-28 10:45:29

  • 马和励:

    报告当中第二部分主要强调了技术转换、技术应用。之前我们提到了许多清洁能源等等,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新的获取能源的方式。这是我们同中国国家发改委共同的希望,这并不仅仅是对农业部门孤立的问题,我们同样希望将气候的变化纳入到国家政策制定的框架当中。我们是如何向低碳经济进行转换,我们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正在积极的推进这些行动,我们现在要更多的关注碳捕获和碳封存,同样关系到人类发展将来的时候我们如何实现这种转换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正在做出史无前例的巨大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身上肩负着多么大的压力和责任。我们如何来实现能源节约,实现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希望在这方面同中国共同携手实现这个目标。

    2007-11-28 10:46:48

  • 哈巍:

    刚才的问题是气候变化对人类发展的排名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想说的是,人类发展指数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包括了人的预期寿命、成人的识字率和各级学校的毛入学率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自从人类发展指数诞生以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改变了或者说挑战了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的发展经济学的模式。但是在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已经有数据来证明气候变化对某一项人类发展的影响的话,我们并不需要最后看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的变化,因为排名是相对的,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绝对威胁的话,不需要看相对指数。为什么这个报告没有提供具体的关于某一个国家如何促进人类发展的政策呢?我们《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和其他几乎所有的联合国代表处都合作,发表了一个国别人类发展报告,最新的2007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正在撰写过程中,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向相关部门询问。

    2007-11-28 10:47:50

  • 柯琪善:

    感谢大家参与。进入茶歇阶段。

    2007-11-28 10:50:02

  • 李安度:

    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主持接下来的会议,非常高兴和各位专家共聚一堂一起讨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邀请了几位尊敬的嘉宾: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博士、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晶、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韩卓生先生,中科院林而达博士。

    下面首先有请周大地博士介绍一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别方案。

    2007-11-28 10:50:26

  • 周大地:

    中国政府多次明确提出,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说到减排温室气体的对策,我个人认为发达国家不但具有历史的责任,而且在现实过程中仍然负有重大的责任,现在全球温室气体的50%仍然是由占世界人口不到五分之一的发达国家排放的,而且现在他们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仍然非常高。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选择发展道路的时候面临着两重困难,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过程和商品流动、世界贸易的迅速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现在仍然在沿着过去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在前进。如果发达国家不能真正的把人均排放减下来,那么发展中国家很有可能持续朝着这样的发展模式前进。

    2007-11-28 11:11:51

  • 周大地:

    另一方面,从技术角度来看,一个国家如果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它一定很快的接收、消化和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且已经被证实有商业应用可能的这些技术,否则在现在这个时候也实现不了现代化。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在引进世界各方面的先进技术做了大量工作。中国以后所面对的挑战不仅是如何引进先进技术,可能还面临着如何创新、如何去制造更多的技术。

    2007-11-28 11:12:41

  • 周大地:

    中国如何实现减排?我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继续加强科学研究。真正找到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又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对较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业化道路。二是中国要加强国家政策制定,现在已经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温家宝担任小组领导,并且成立了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专门就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向政府提供质询,我想采取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三是中国也会按照IPCC发布的第四评估报告对各种减排技术措施的建议,全面地采取减排措施。把减排的技术、措施和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实际中国提出科学发展观,要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本身就有探索新的道路的含义。

    2007-11-28 11:13:21

  • 周大地:

    具体技术来讲,首先是强调节能和提高能效。这不但是对于中国,对于世界各国来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在节能和提高能效方面没有重大的进步,可能减排温室气体就成为了空话。节能和提高能效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改变现在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能源消费方式方面做工作。仅仅是改变能效,单位GDP或者是单位经济产出温室气体排放或者是能源效率的改变,不足以实现报告中提出的发达国家要减排70%-80%,发展中国家要减排20%的目标。另一方面,改变技术,技术方面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提出单位GDP能效要降低20%,这样一个约束性目标。现在政府和企业,全国已经把接近10万以上的耗能相对较多的企业动员起来,而且全国的各级政府也全面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最近国务院公布了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很多地方提出如果不能实现节能减排就要实行一票否决。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来讲,节能减排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作为企业领导人的重点考核之一。从技术来讲,中国从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对外贸、高污染、高能源消耗和高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进行了限制甚至征税。这样的政策还会继续实行。

    2007-11-28 11:19:51

  • 周大地:

    对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限制会长期执行下去。今年关停小火电1200万千瓦,这个数字是非常大的,因为欧洲这些大的国家全部的发电量大概也就是一亿千瓦左右,我们一关就发了这个国家十分之一的发电能力。同时我们在建筑物方面,要全面实现新建建筑物50%节能的标准,而且在大城市实现65%的节能标准,国务院也正在制定建筑节能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使这样的标准实行有更好的法律基础和实施方案。

    在交通方面,从交通模式的选择,比如发展高速铁路,发展公交,以北京为例,北京对于公共交通优先做了有效的工作,把城铁、地铁、公交车的价格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这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城市也在这方面重点发展。总的来讲,中国在节能和成效方面,过去将近30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过去30年的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0.5左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能源消费增长水平。当然最近几年有所回升,但是经过努力,去年特别是今年单位GDP能效的下降是明显的。

    2007-11-28 11:23:09

  • 周大地:

    从技术结构讲,从能源结构上讲,中国制定了非常宏伟的核电、水力发电、可再生能源利用规划,并且正在积极实施。中国可能今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发展地,从核电的建设水平和数量上讲可能已经超过世界各国。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发展方面,今后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发展国,而且从风电的装机容量来看也可能达到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我们在植树造林,在其他的减排相关的温室气体比如说甲烷气体等方面也在进行相关的努力。

    中国在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实际的努力方面是进行了全面的,在中国可以做的事情我们都在努力。但是现在看这个努力是否能做到在2050年使我们的人均温室气体减少到将近2吨二氧化碳仍然是巨大的挑战。所以我想今后的国际合作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非常必要的。谢谢大家!

    2007-11-28 11:24:27

  • 李安度:

    非常感谢周博士,非常简明清楚的对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战略进行了概述。现在请来自农科院的林而达教授介绍在适应方面的主要问题,对于食品安全和水安全的影响。

    2007-11-28 11:25:21

  • 林而达:

    首先祝贺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出版,而且主题是气候变化问题。我的题目是适应和影响粮食和水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因为时间限制我简要说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观察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显示了不利的趋势。第二,危险的气候变化向我们走来。第三,适应可以减少和推迟危险的气候变化。第四,如何让适应和减缓成为主流政策。

    大家都很关注2007、2006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比如说淮河大水,这都是气候变化的影响之一。过去五十年观测到中国河流径流量下降30%。另外还观测到冰川退缩,西藏的一些湖泊湖面上升淹没了草场。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因为冬季变暖,春季农作物受害程度加重了。农民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冬小麦种植的北界从北京一线移到沈阳一线。这些气候变化实实在在的影响着中国的农业和水问题,不利的影响是占主要的。

    2007-11-28 11:26:37

  • 林而达:

    未来的影响是什么?科学家用区域气候模式驱动影响模式进行未来的预报。图中说未来的区域气候模式产生的未来气候变化的情况,也是根据不同的情景气候变化程度预测出来的。从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出,在考虑二氧化碳和不考虑二氧化碳效应的时候作用是不一样的。到2050年以后中国的某些粮食生产最大损失会达到37%。(图),如果我们采取了适应措施、适应技术可以减少这些不利影响,可以避免农作物的减产。

    IPCC的结果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到3度的情况世界各地粮食生产会有增有减,但是一旦超过3度,减产会上升。IPCC同时给出了影响的分布,蓝色是有利的影响,红色是不利影响。比如说这张图可以看出中国大部分地区,黄河流域和粮食生产、畜牧业生产都会受到不利影响,但是在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在中短期内是有利的影响。IPCC同时作出了水资源的预报。在未来北非、南欧这些地方还有北美都会出现严重干旱的区域,同时预报了中国华北降水量会增加,但是这种增加不是像有些媒体所说的变成了北涝南旱,而是北方的降水量从现在的干旱季节恢复到60年代的降雨水平。依然不能改变北方缺水、南方多水的局面。

    2007-11-28 11:28:08

  • 林而达:

    在中国,气候变化对各个地区影响是不一样的。在中国西北地区2020年将缺水200亿立方米。我想说的是适应的作用。这张图是IPCC归纳总结全世界玉米、水稻、小麦生产情况的归纳结果。图中可以看到1到5度蓝线是有适应的情况,红线是没有适应的情况,它们和产量变化的交界线是0的预值。如果没有适应措施玉米的生产大概在1度半不到2度产量就下降,如何采取适应措施4度才会下降。小麦的生产如果不能采取适应措施的话在3度会下降,如果采取了适应措施会在4度以上将近5度减产。

    这张图清楚说明了3到4度界限范围内,会有一些正面和负面影响,超过了这个界限温度,绝大部分都是一些不利影响。因此说IPCC的结论,不是危险的气候变化,应该是3度到4度。我想结果的不同就是因为考虑了适应的作用。

    2007-11-28 11:30:00

  • 林而达:

    我们分析了中国的水和农业在不同温度下的影响和作用。同样发现影响是不利的。但是在2050年、2080年适应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能够抵消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当然这种适应需要巨大的投资。

    为了增加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英国环境部和海外发展部的支持下,一个中英计划正在宁夏进行,宁夏是非常脆弱的地区,进行这种适应帮助脆弱地区的农民适应和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这里面有很多技术问题,发展了很多技术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个项目有一个亮点,宁夏已经成为了我国第一个省,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了宁夏自治区“十一五”中长期规划,把适应从研究、评价过程中变成了实践。

    2007-11-28 11:31:49

  • 林而达:

    最后以几个问题结束我的发言。

    第一,我建议我们要再评价一下适应的作用,重新考虑欧盟提出的2度的危险水平的目标。因为我从一些欧洲的学者们交流意见中发现,他们也认为2度目标是一个完成数字的目标,提出一个恰当的目标对于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定高定低都不好,因为它影响我们经济发展的模式。

    第二我们对一些新的建议,包括报告提出的新建议和欧盟提出的减排建议都不太一样,评价一下可能产生的综合影响,建议比较好提,比如说205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百分之多少,欧盟提出的60%-80%,欧盟提出2050年发展中国家开始考虑减排,这次提出发展中国家减少20%,这些不同的建议的综合社会影响我们要做新的评价。

    第三全社会要说服发达国家关键的政策决策者接受开展国际合作的新建议,保证能源安全,保证粮食安全,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谁领导建立全世界低碳经济,为发展新的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我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认为至少不是中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得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得到技术和资金的帮助。

    谢谢!

    2007-11-28 11:32:50

  • 李安度:

    感谢林而达教授,感谢你信息丰富的介绍,提供了很多科学依据和信息,让我们了解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重大挑战,感谢你最后提出的问题,呼吁大家采取行动。下面有请韩卓生先生,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韩卓生先生会介绍联合国支持中国实现发展目标以及新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合作框架,在之前会议当中我们已经提到这方面的内容,有请韩先生。

    2007-11-28 11:34:03

  • 韩卓生:

    各位上午好。我代表联合国环境主题工作组简要向各位介绍一下联合国支持中国实现发展目标的一些工作。无论是环境领域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实际伙伴框架在上一节讨论中已经谈到,这是一项新的活动,我们称之为中国气候变化合作伙伴关系框架。这是一个新的三年的合作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会调动所有驻华的联合国系统机构,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问题,并且对于大家最终达成共识的结果的实现做出贡献。

    2007-11-28 11:34:42

  • 韩卓生:

    联合国驻华系统的合作,也许并不是很新鲜的一件事情,但是这样一种协同增效的做法,这样一个大集合的做法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现在都在努力考虑这样一个日程,一个方向,共同努力,这些联合国机构以更加协调的方式支持它的成员国,也就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这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孤立的,同样反映了气候变化的根本性。并且我们是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包括中国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我想在这方面,中国正在采取积极的态度关注到中国各个不同的行业。

    2007-11-28 11:35:13

  • 韩卓生:

    这项联合行动我们是同中国的主要相关部门都签署了合作伙伴关系,比如说商务部,我们将这三年合作项目的建议书于今年夏天提交,这项建议书也提交了千年计划基金,这个基金是由西班牙政府设立的。千年计划基金向我们拨付了1200万的基金,这部分基金还有500万是提供给私有部门的。在这个合作项目中,对于中国的努力和行动都进行及时的情报通报,整个项目的结论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在下面提供一些数据,以实现下列的一些目标。包括国际的、国家的、地区的目标。我们需要一个大框架,这必须是政策支持的框架,我们不仅仅需要有一个国家层面的框架,我们还需要地区层面的框架。

    2007-11-28 11:36:02

  • 韩卓生:

    这里还要提一下其他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要通过技术转让和技术革新来实现我们的可再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结构。事实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信息是,现在在中国,相应的一些措施和行动在地区层面已经开始起来。我们需要将整个行动纲领、行动规划分散到各个地区,中国现在也正在评估环境变化的脆弱性,在这方面我们也会支持中国做相应的评估报告,看一下我们是如何寻找到正确的、合适的解决方案。刚才我提到的主要的报告,主要是希望中国在《京都议定书》谈判以后,来帮助中国增加碳排放的新体系。在《京都议定书》签订之后,中国也要求国际组织能够支持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到中国的行动当中。

    2007-11-28 11:40:12

  • 韩卓生:

    在北京刚刚成立了全球气候变化中心。它不仅向大家通报中国的关于环境变化政策的实施,同时协助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进一步的试验清洁煤技术,我们希望得到一个结果,能够使得清洁煤技术在中国应用,最后整个项目将会为中国提供相应的支持。特别是在一些非常重要的领域提供支持。从国际社会角度来说帮助中国更好地评估我们现在面对的一些威胁,比如水的供应,我们之前听到很多讨论,水资源的短缺对于农业部门影响非常大,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公共健康、影响人们的健康,当然还有更多工作我们项目可以做,这里不想一下子给大家灌输这么多信息,但是还是要告诉大家我们的一个结论,事实上对于我们和中国政府的合作的前景我们非常乐观,我们相信中国政府能够做出积极的响应,能够面对共同的威胁和挑战。我们每个人都要马上行动起来,不仅仅动作要快,并且动作要有效,我们需要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我想联合国能够扮演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支持中国在这方面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所以说我们的伙伴关系框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帮助中国能够同国际行动合作保持一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谢谢大家!

    2007-11-28 11:43:20

  • 李安度:

    非常感谢韩卓生先生全面的介绍,特别是对于联合国的气候变化合作伙伴关系的报告。下面进入问答阶段。

    2007-11-28 11:44:45

  • 国际市场报告杂志:

    今天早上我们听到很多讨论,关于中国在技术方面的一些需求,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过程中,中国需要更多清洁煤能源技术,现在我了解到碳捕获方面的一些技术都是《京都议定书》谈判回合中重要的一部分,我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2007-11-28 11:45:11

  • 民间环保组织代表:

    我们多年来一直推动希望在中国能够使用节能灯,今天非常激动听到联合国帮助中国将有这样一个大的方案,我们期待着了解这个方案的细节,也希望民间环保组织能参与这个过程。另外一个问题,刚才提到联合国和中国新的气候变化合作框架,我感兴趣的是希望在中国地方层面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几位先生认为民间组织在这方面能够发挥哪些作用?

    2007-11-28 11:46:45

  • 世界环境杂志记者:

    请问周所长,作为中国人现在很自豪,我们有很多排名在前几位,最大的人口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排名全球第二,综合国力排名第四。刚才你又提到了两个振奋人心的数据,中国将成为风力发电和核电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国家。我在想,中国毕竟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们这样大规模发展核能或者风能,科学依据有多少呢?和国情是否相符呢?

    2007-11-28 11:47:53

  • 经济观察报记者:

    请问韩卓生先生,刚才你提到成立中国气候变化伙伴关系项目为期三年,为期三年有没有具体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上有什么?可否透露一下?

    2007-11-28 11:48:26

  • 韩卓生:

    我们的项目是否有支持,答案是肯定的,是的。刚才我们提到西班牙政府的基金提供了1200万美元的支持,同时还有500万美元的基金支持,这是来自于私有部门的。我还想回答一下清洁能源发展的问题,事实上这些技术也是非常先进的,当中国寻求不同的方式发展它的经济的时候,我们当然希望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提供支持。包括在技术方面提供一些咨询建议,同时我们可以请国际级的专家为中国提供咨询建议。

    关于非政府组织的角色,我想NGO在这里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气候变化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的责任,不仅仅是国有企业或者私有部门的责任,对于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来说它们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2007-11-28 11:49:05

  • 周大地:

    清洁煤能源技术在中国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如何更加清洁的使用这些煤。我们知道煤在燃烧过程中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在中国首先要了解如何更加清洁的使用煤,控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第二,我们需要将清洁煤能源技术同CCS技术结合起来。现在我们必须开始转变中国的技术,当然现在这些技术在工业应用方面是不可行的。事实上清洁煤能源要经历两个阶段,比如说像核能、风能,核能在全世界能源消耗当中占6%,在许多发达国家,核能占整个国家能源消耗的20%,例如法国。中国对于核能应用是有非常大的空间,风能是非常清洁的能源,在中国有非常大的风能开发潜力,所以在未来十年当中,中国开展风能发电有非常大的潜力。对于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的使用是需要政府长期政策支持的。一些发达国家希望能够帮助中国,但是在合作方面我们必须要解决许多的障碍,比如说知识产权方面的障碍。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我们确实是需要国际合作,我们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真的希望帮助中国加速技术的转让,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帮助中国解决高成本的问题,同样还有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谢谢大家!

    2007-11-28 11:55:43

  • 李安度:

    下面我们邀请黄晶先生做总结,然后请马和励先生做总结发言。

    2007-11-28 11:58:06

  • 黄晶:

    刚才有位外国朋友提问,我开个玩笑说代表苏伟发言不能代表苏伟回答问题。我想还是回答一下。关于跨国公司节能减排的问题,全球化进程当中,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享受了很大的发展红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从跨国公司中得利非常大,但是在气候变化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是不是需要跨国公司支持中国,我的回答是:太需要了。但是产生一个问题,关于技术转让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这个要求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气候变化领域、可持续发展领域应该更优惠的给中国提供。

    据我所知92年环境发展大会筹备之前想搞一个关于跨国公司有关的政治框架,因为很多跨国公司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环境发展大会上并没有通过。以前朱镕基说我们出口DVD拿到的利润非常小,很多都是因为我们付了专利,所以你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值得为气候变化领域为发展中国家做一些事情。你提到了出口当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国家很多产品出口,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都出口到发达国家了。很多出口当中转移的二氧化碳,应该从最终用户端来看。

    关于减排二氧化硫是不是同样有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呢。最近我们出了一本小册子,由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里面关于节能减排每一项行动都算了一个相应减少二氧化碳多少吨的数字,如果感兴趣可以跟我联系,可以赠送你几本。感谢大家!

    2007-11-28 12:00:49

  • 李安度:

    下面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发言。

    2007-11-28 12:03:25

  • 马和励:

    非常感谢你的介绍,感谢各位的到来,我认为在今天早上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非常受鼓舞,我们也听了一些发言,大家都看了报告的总结和概述,这个报告向我们表明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以及从联合国系统角度考虑这个过程中最脆弱的人群是谁、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在这些报告当中,我们有一些回答有一些问题,有一些信号。但是最重要的是在现在我们还是有机会去逆转气候变化的一些负面影响。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我们可以不以经济发展为代价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减限排措施,技术转让、碳税等等方面的措施来实现。我这里不需要给大家讲这个报告的内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这里要感谢在座各位的到来,虽然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报告,但是这个讨论中我们听到大家说中国是很重要的,如果中国能够成功的话,那么世界也成功了一大半。在这样一个意义上,我听了大家的发言和讨论,作为开发计划署的任务是很简单的,就是要感谢各位今天上午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会议,我们看到有来自捐赠国、各国政府、学术界、媒体、民间组织的代表。当然这里最多的是来自媒体的代表,因为这是一个发布会,非常感谢各位的到来。特别是要感谢来自政府的同事,还有组织这次会议的工作人员,大家花了很大努力才实现了今天的发布会。昨天在巴西UNDP也发布了一个报告,我们要感谢来自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科技部、发改委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代表,要感谢来自联合国的同事们,非常积极活跃的支持我们在中国的活动。借此机会我还要感谢我的团队,他们的努力工作使得这个发布会成为可能,包括柯琪善先生还有我们负责媒体和通讯的官员,还有彼特、王东先生,这些工作人员工作非常努力,所以今天的发布会才能取得圆满成功。再次感谢大家!大家需要任何信息请随时和我们联系。非常感谢!

    2007-11-28 12:03:54

图片内容:

1   2     lastpage


文字实录 全文 [打印] 升序 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