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中国气象局2014年7月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中国气象局定于7月3日(周四)下午14:30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一层多功能厅举行7月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近期南方强降雨成因解析、《农村民居雷电防护工程规范》相关情况等内容。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余勇: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中国气象局2014年7月新闻发布会,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专家和领导,他们是: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先生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女士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先生。
今天我们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6月份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和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未来十天天气形势展望。
二是,近期南方强降雨成因解析及气象服务有关情况。
下面我们首先请陈振林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14-07-03 14:55:47
- 陈振林: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介绍一下6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6月全国天气气候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多
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0.7毫米,较常年同期(99.3毫米)略偏多。从空间分布看,华北北部、东北南部、黄淮北部局部、西北中西大部、四川中部、云南中东部、广西东部局部、浙江等地降水偏多2成至1倍,新疆及内蒙古西部局部降水偏多1倍以上。新疆北部、东北西北部、黄淮南部、江汉、江淮西部、西藏大部、广东南部局部等地降水偏少2~8成,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
6月,全国共有25站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其中广西荔浦(6月5日,182.7毫米)等7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6月,全国共有24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量事件 ,主要分布于浙江、四川和贵州等地,其中贵州石阡(6月1-6日,372.2毫米)、青海玉树(6月3-30日,183.6毫米)及四川小金(6月19-30日,150.7毫米)3站连续降水量值突破历史极值。此外,全国共有37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日数事件 ,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和广东等地,其中广东潮州(22天)等4站连续降水日数突破历史极值。
2014-07-03 15:03:19
- 陈振林:
第二,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5℃,较常年同期(20.0℃)偏高0.5℃。从空间分布看,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北部、西藏大部、西南地区西部及华南中东部局部等地气温偏高1~2℃,局地偏高2℃以上。新疆西部、华北北部及西南地区东北部气温偏低1℃左右。
6月,西南及东北等地共有101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 ,主要发生在5月底、6月初,其中云南及四川共42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2014-07-03 15:03:38
- 陈振林:
第三,南方强降水天气过程频繁,东北华北等地多阵性降水
6月,我国南方强降水天气较多,主要暴雨过程有6次:5月31日-6月2日、6月3-6日、8-10日、14-16日、17-23日和25-28日。这种连续降水多数并没有停止,到目前还有比较大的降水过程。6月,南方大部地区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其中华南大部、江南大部、西南东部部分地区达200~30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3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四川西北部、重庆西部、云南中东部、浙江中部等地降水量偏多2~5成,四川西部部分地区在5成以上。浙闽赣湘渝川桂黔8省(区、市)暴雨及以上站日数为723个,比常年同期偏多48站日;平均降水量为236.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4.1毫米。受强降雨影响,湖南资水、沅水,江西抚河,福建闽江上游,广西蒙江、贺江,浙江钱塘江干流及支流金华江、浦阳江等一些中小河流一度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
6月,我国北方多阵性降水,东北、华北大部、黄淮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及内蒙古东部等地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上,其中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黑龙江中部部分地区、吉林大部、辽宁大部、北京、河北北部部分地区有100~2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黑龙江中部部分地区、吉林大部、辽宁大部、内蒙古东部、北京、河北北部等地降水量一般偏多2成至1倍,局地偏多1倍以上。其中,黑吉辽京津冀鲁7省(市)6月平均降水日数为11.2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天;平均降水量为83.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3.6毫米。
2014-07-03 15:04:05
- 陈振林:
第四,今年第7号台风“海贝思”在广东登陆
今年第7号台风“海贝思”(热带风暴级)6月14日在南海北部海面生成,15日16时在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海贝思”是今年第一个登陆我国的台风,较常年初台风登陆时间偏早10天。
“海贝思”具有“路径稳定、登陆快、生命史短、局地风雨大”的特点。受其影响,6月14-17日,广东东部、福建中南部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出现大暴雨,过程降水量一般有25~10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100毫米;粤东沿海市县普遍出现了7~9级大风。
2014-07-03 15:04:22
- 陈振林:
第五,西南气象干旱缓解,特别是云南、四川南部。
5月10日-6月4日,云南、四川南部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显著偏高。与常年同期相比,云南西部、四川南部降水量偏少8成以上,气温偏高2~4℃,局地偏高4℃以上。产生叠加效应,就是少雨高温使得云南、四川南部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6月4日以后,云南及四川南部等地降雨增多,截止6月18日,上述地区降水量普遍有100~150毫米,云南西部、南部及东部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150毫米。充沛的降水使得云南及四川南部气象干旱得到明显缓解。
目前,从6月4日-6月18日全国气象监测干旱对比来看,全国大部地区无明显气象干旱发生,全国旱情比常年同期偏轻。
以上是6月天气气候特征,下面再关注一下6月全球其他地方发生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2014-07-03 15:04:39
- 陈振林:
6月国外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主要有:暴雨洪涝、滑坡、雷电和高温。其中,暴雨洪涝的事件最多,共造成至少138人死亡;滑坡造成6人死亡;雷电导致10人死亡;高温造成1人死亡。
(一)暴雨 洪涝
6月1-4日,斯里兰卡西部及南部地区遭受暴风雨袭击,暴雨引发的洪涝及山体滑坡造成23人死亡。
6月6日,阿富汗北部暴雨引发洪水,造成近百人死亡,另有近百人受伤。
6月9日,德国西部地区遭遇暴雨天气,导致至少5人死亡,多数航班和列车停运。
6月中旬,保加利亚东部和中部连日来暴雨引发洪灾,造成10人死亡,3人失踪。
(二)滑坡
6月17日,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发生山体滑坡灾害,导致6人死亡,3人失踪。
(三)雷电
6月7日,印度比哈尔邦遭遇雷电袭击,造成至少10人死亡,6人受伤。
(四)高温
6月1日,日本列岛各地遭受高温袭击,因中暑被送往医院的人数高达491人,其中1人死亡。
2014-07-03 15:04:52
- 陈振林: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6月份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6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一)东北地区光温条件较好,墒情适宜,利于作物生长
东北地区大部气温正常或偏高1~4℃,日照较充足,有效弥补了5月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对春播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目前,东北地区作物长势较好,多为一、二类苗。
(二)全国夏收为近五年最快,夏播也较顺利
6月,夏收区大部以晴到多云或阵雨天气为主,夏收进展迅速,截止6月16日全国麦收已过九成,比常年同期快约十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最快一年。夏播期间,大部地区墒情较好,利于夏种开展。17-20日,北方夏播区出现10~50毫米、部分地区达50~100毫米降水,今年夏播得以趁墒完成。目前,北方夏玉米已进入幼苗生长期,大部产区发育期正常偏早、苗情较好;仅河南西北部等地因墒情偏差的影响,夏玉米播种出苗较常年偏晚3~7天。
(三)江南、华南上半月光热较好,下半月早稻遭受“雨洗禾花”
江南和华南大部上半月气温偏高1~2℃,日照较充足,利于早稻孕穗抽穗和棉花生长。下半月江南、华南大部出现较强降雨过程,降水量有100~250毫米,江南地区东部达250~400毫米,正处于抽穗开花期的早稻遭受“雨洗禾花”危害,结实率下降,强降水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渍涝灾害。另外,受热带风暴“海贝思”影响,6月14-17日广东东部沿海和福建中南部的暴雨到大暴雨,造成部分农田被淹、鱼塘被毁。
(四)云南旱情缓解,西南地区东部低温多雨影响玉米授粉和夏收
西南地区大部降水量为100~250毫米,有效补充了土壤水分及农田蓄水,云南滇中地区旱情得以缓解。西南地区东部气温偏低,雨日有20~25天,部分地区日照不足40小时,不利春玉米授粉结实;贵州冬小麦收晒进展缓慢,麦收较常年偏晚5天。
2014-07-03 15:49:42
- 陈振林:
下面就6月南方强降雨成因以及气象服务情况跟大家讲一下。
6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6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西南、江南、华南等部分地区出现洪涝、滑坡等灾害,江南、华南等地多条中小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中国气象局积极应对,加强相关方面的预报预警及服务工作。
南方强降雨持续成因解析:
6月上半月,西南大部和华南西部降水偏多。6月上半月,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强盛,使得西南和华南西部的降水增多。并且,6月5日南海夏季风爆发,向北输送的西南暖湿气流明显增强,使这一带地区的降水性质转为季风降水,主要以强对流天气为主。
6月下半月,江南及长江中下游降水显著偏多。6月15日以后,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抬,我国主雨带位置向北推进至江南一带地区,江南大部及长江中下游降水显著偏多。这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东北冷涡活跃,有利于中高纬冷空气南下影响江南地区。另一方面,暖湿气团控制了我国28?N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表明江南大部已处于夏季风涌的控制之下。东北冷涡活动带来的频繁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交汇,导致江南大部暴雨频发,降水显著偏多。
2014-07-03 15:49:52
- 陈振林:
针对南方强降雨情况,气象部门进一步强化主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部署
近日,国务院领导做出重要批示,指出近期多地普降大到暴雨,7月台风活动又将增多,要求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应对灾害叠加的预案,对灾害防范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加强对地方指导,全面排查隐患,严加防范由此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以及各类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精神,中国气象局昨天向全国气象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防汛减灾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从强化业务技术能力、业务运行保障、部门联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工作部署。
要求各单位重点加强:一是着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强化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特别要做好城市、山区、边远地区等灾害脆弱区的短时临近预报,增强预报的针对性;把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风险预警业务作为当前防灾业务的重点,在实践中完善业务提高能力。二是在针对性气象服务上下功夫,做好决策气象服务的同时,加强城市内涝防御、气象灾害预警等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灾害脆弱区和高危人群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为危险地区群众安全转移、避险自救赢得时间。三是加强部门联动联防,特别在大城市的城市运行和城市防灾中,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应急管理部门、防灾部门密切配合;在农村山区要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要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进入主汛期以来,雨带摆动比较大,预报特别是北方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在预报上的把握难度大,我们一方面加强中期、短期预报,做好衔接,同时加强短时临近预报。
2014-07-03 15:49:59
- 陈振林:
及时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
针对南方强降雨天气,各级气象部门加强天气监测和预报会商,对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准确预报,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在做好面向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气象服务的同时,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显示屏、短信、报纸、微博、网站、电话等发布强降雨过程的波及范围、降水落区、降雨强度、持续时间及后续影响,为公众提供针对性、精细化的气象服务。6月以来,广东省局发布的各类服务短信和预警短信受众就达1亿多人,福建省局发布的预警短信受众1380万人。
2014-07-03 15:50:13
- 陈振林:
强化部门合作和应急联动。
气象部门已与20多个部门建立了实时预警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及时向水利、国土、民政、农业、交通等部门第一时间发布降水预报预警信息。6月,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制作发布《重大公路气象预警》6期、《全国主要公路天气监测报告》9期、《暴雨影响公路气象预报》7期。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制作并对外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8期、《全国渍涝风险气象预报》4期。南方各省气象局也与各地三防办、民政、国土等有关部门及时联动,启动了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014-07-03 15:50:45
- 陈振林:
下面我们展望一下未来十天的天气气候趋势
未来10天(7月4-13日),江淮、江南及西南地区东部总降雨量有50-80毫米,部分地区100-15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200毫米;另外,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多降雨,雨量分布不均,一般有10-30毫米,其中华北东部和东北地区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0-80毫米,局地超过100毫米。应该说未来十天延续前一段天气形势。主要过程有三个时段:
4-5日,江淮、江南中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河北南部、黑龙江北部等地的局地有大雨或暴雨。
9-10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东部有小到中雨,其中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北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雨;我国东南沿海有较大风雨天气。
11-13日,江淮、江南、云贵高原等地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有大雨;东北地区北部有阵性降雨。
重点关注:
未来10天,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多降雨天气,雨量分布不均,局地还将伴有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未来10天,将有1个台风生成,并将于8日前后影响我国东部海域,带来较大风雨天气。
未来10天,南疆盆地、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多晴热少雨天气,部分地区将出现3-5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
2014-07-03 15:50:55
- 陈振林:
针对7月天气形势,我们有一些提示和建议:
首先是气象服务的提示,7月,全国各地将进入防汛关键期,天气形势复杂多变,需加强防范区域性洪涝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切实作好防汛工作;江南、华南等地将进入高温伏旱期,需做好蓄水、抗旱、防暑降温和供电供水的调配工作;另外,东南沿海及内陆地区也要做好防台工作。
华北、东北和南方地区须防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各种灾害。7月,华北、东北和南方地区强对流天气增多,需防范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江南、华南等地需注意做好防台工作。进入7月,台风活动变得活跃,江南、华南等地需提前做好台风应对工作,加强防范台风带来的风雨影响及其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海上作业渔船注意回港避风。
防范高温天气对公众生活、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的影响。7月,各地的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性逐渐增大,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对公众日常生活、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产生影响。公众需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注意防暑降温。
2014-07-03 15:51:12
- 陈振林:
农业生产方面,北方农区要加强水肥管理,促进作物健壮生长。7月,北方春播作物将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各地要做好田间水肥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施肥,促进作物稳健生长;已完成夏播的地区要及时查苗补种、间苗定苗,尚未完成播种的地区要加快夏播进度,以免贻误农时;降水偏多地区注意及时清沟理墒、排涝降渍,促进作物正常生长。
南方农区要加强田间管理,防范高温、强降水等不利天气的影响。稻区应采取以水调温等措施,防御高温危害,并根据长势适时施肥,促进产量形成。江南、华南东部降水偏多地区应注意及时排涝降渍,促进旱地作物、露地蔬菜、果树等生长。西南地区要做好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注意蓄水防伏旱。
沿海地区要注意防范台风。7月,台风活动较前期将会有所增多,各地应提早做好防范准备,减轻农业和渔业生产损失。
有关情况就通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4-07-03 15:51:35
- 余勇:
谢谢陈振林先生的介绍,各位媒体朋友,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主汛期,同时也是雷电灾害的多发期,据统计分析,我国因雷击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约占全年雷击伤亡人数的85%以上,近年来针对频发的雷击灾害,我们气象部门不断加强雷电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在城市和农村大力开展中小学校雷电灾害防范示范工程建设,同时免费发放科普安全手册。大多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发生在空旷的野外、无任何防雷装置的棚屋和农村民居住宅。这与我国农村农民防雷意识薄弱,缺少基本的防雷知识,农村民居未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乱搭建电线、天线、铁丝等有直接关系。
为强化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减少和降低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发生,中国气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努力完成了《农村民居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农村民居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第265号公告)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952-2013,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5、4.1.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充分体现了气象主管机构和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对农村防雷安全的高度重视。请大家和我们一起做好科普知识的传播工作,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的支持。
下面进入媒体朋友提问环节。
2014-07-03 15:51:51
- 农民日报记者:
我是农民日报记者,现在“三夏”中的夏收和夏种应该说基本结束了,还有比较持续的夏管,今年夏粮实现了11年连续丰收,我想问一下气象部门在今年的“三夏”气象服务怎么做的?跟往年比有哪些突破和创新。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农村民居防电,每年伤亡人数城乡加起来大概多少?因为雷电导致的人员伤亡数有多少?雷电导致灾害事故大致占我们整个农村灾害,特别是农村气象和气象衍生灾害里面的什么位次,在整个农村影响人员伤亡是什么位次?还有,农村的民居怎么理解,是指农村居民或者农民本身建的住房,还是包括农村所有新设建筑物,比如说包括农村、医院、村委会、政府?如何执行?一种可能性是农村新建的民居全部要按照这个标准安设防雷标志,另一种可能性是不是以前建的没有防雷装置的需要新建或者置之不理?
2014-07-03 15:52:00
- 陈振林:
你刚刚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刚刚余主任也说了给各位媒体提供非常详细的国家气候标准、农村防雷标准,这也是经过很大的努力,城建、气象部门一起组织专家制定,进而批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我想说到防雷,我们也多次举过这个例子,比如说2007年,重庆开县发生的中小学生雷击伤亡事故,事故发生之后中国气象局马上针对雷电灾害的预警,包括防范科普宣传,包括在中小学校布设防雷装置,将这项工作纳入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国家校舍安全委员会的重要学校安全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几年下来,从学校抓起,也带动了全社会的防雷建设工作,从2007年当年伤亡700多人,逐年下降,到去年伤亡人员到了319人,这种效益还是非常明显的。前不久我随中国代表团参加亚洲部长级防灾减灾工作大会,我们就举了中小学校安全这件事情,说明经过努力还是达到了这个效果。
雷电灾难尽管伤亡逐年下降,但是所带来的损失在农村地区比例还是比较高的,90%以上的伤亡人数发生在我国农村地区,当然有的是在田间劳作的时候或者在雨中农事活动的时候,由于防范不及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是也有他所居住的房屋缺乏防雷措施产生的。刚才说的标准就是针对建筑物有一个国家的标准,我想标准的有效执行、制定对于今后这项工作纳入有序开展是非常好的激励措施,所以今后可能还要联合相关部门,把这个标准的实施抓好。针对其他方面,比如我们继续按照过去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建设,在农村各种公共场所其他易发生雷击的地方加强这方面的防雷设施、防雷宣传、科普等方面的工程和非工程性措施,进一步按既定的规划来部署。
2014-07-03 15:52:45
- 余勇:
我稍微补充一下,刚刚记者给我们提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我想新的技术规范出台和实施,如何贯彻好实施,下一步针对您刚才提的一些问题和思路我觉得是不是这样,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希望得到各位媒体朋友们的指导和帮助,你们把如何贯彻落实好,就我们广大农民朋友在实施过程中感兴趣、想要了解的有关情况我们共同商量采用问答的方式或者辅导的方式把这个规范落实好。
2014-07-03 15:52:52
- 中国气象报记者:
我想针对台风问一个问题,刚刚陈司长也提到说,未来10天会有一个台风影响我国,但是截止到现在今年只有一个台风登陆了我国,与往年相比是否台风的登陆数是偏少的?强度是偏弱?
2014-07-03 15:53:02
- 王秀文:
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已经有7个编号台风,其中一个登陆,编号的个数和登陆的个数与多年平均相比基本上接近,强度稍微弱一些,预计今年的第8号台风将于今天或者是明天就该生成,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预计生成以后偏西,西北方向逐渐向我国东南沿海靠近,北上或者转向,最大可能是转向,但是登陆的可能性目前来看不是太大。在台风活动的时候,对台湾以东的洋面、东海还可能带来比较大的风雨天气,这里还是提醒过往船只注意航行安全。
2014-07-03 15:53:41
- 光明日报记者:
今年4月份我国华南就进入了前汛期,现在进入6月中旬,长江中游都已经进入了入梅季节,我想问一下,我们国家今年汛期的雨带分布会有什么规律吗?会不会像去年那样,今年北京7月份又会出现像前两年那样的大暴雨?
2014-07-03 15:53:59
- 周兵:
我们关注到今年4月3日华南进入前汛期以后南方的降水比较多,但是普遍的华南前汛期在4—6月份,大概6月—7月是雷雨季节,7月下旬—8月上旬是华北雨季,气候上是非常清楚的,但是逐年雨带活动上变化还是很大的。目前我们关注到,华南前汛期还没有结束,但是从6月16日开始江南一带进入了梅雨季,6月下旬长江一带也入梅了,所以目前包括华南前汛期、梅雨都还在活跃当中。至于未来雨带怎么发展,可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关注降水的同时更需关注副热带高压的变动。
2014-07-03 15:54:15
- 经济日报记者:
近期北京先是遭遇一天一场雨的多雨天气,接着又遭遇高温,今夏北京已经发出4个高温预警,转折性天气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异常?另外,截止目前北京乃至华北的降水与往年相比是否偏多,这个原因又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近期华北,山东等地已经出现了干旱的苗头,南方却是多雨的天气,此现象是否能够说明厄尔尼诺的影响已经出现?未来一段时间华北地区是否会出现干旱等气象灾害?
2014-07-03 15:54:28
- 周兵:
第一个问题,从京津冀降水可以看出,6月份总体降水日数偏多,降水量对北京来说也是偏多六成左右,天津大概偏多四成左右,京津冀包括华北地区的降水跟南方降水影响的系统是不一样的,一方面,南方主要是来自热带地区的暖湿气流跟来自西风带的冷空气造成的,华北地区的多降水很大程度上跟中高纬度的经向性环流有关系,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冷涡,6月份我们监测到有三次明显的冷涡活动,这个冷涡的存在使得冷空气不断的由北方侵入到华北一带,冷空气跟华北一带的热力作用,辐射热力作用相互影响,所以每当午后到傍晚雷阵雨天气就明显加强。
2014-07-03 15:54:45
- 周兵:
第二个问题,关于厄尔尼诺,我想在此主要先讲三个背景,第一,目前中东太平洋暖水还是比较明显的,进入6月份以后,尤其太平洋以东的暖水变暖更为显著,但是跟以往不同的是,西太平洋附近海表温度的异常是正异常而不是负异常,所以使得太平洋表现出了一致的增暖现象,这是第一个现象。第二,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热带大气另外一种现象的差异,也就是说在东南太平洋到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地方之间的气压差表现出的指数为正指数,某种程度上跟厄尔尼诺状态这种海温的变化也不太相适应。第三,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进入21世纪的00年代,无论是在东太平洋还是,海表温度10年的平均都要明显的高于目前进入2010年以后的海表温度,这个高的值大致在0.3度—0.4度之间,所以说用目前的海温减去这么一个背景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减以后使得厄尔尼诺的生成还是比较困难的。
谈到厄尔尼诺的影响,从5月份还表温度达到了0.7度以后,6月份又是出现正的0.9度,目前累计的海表温度水平在1.6度,一般对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海表温度要达到弱的厄尔尼诺事件累计温度都要在3.8以上,所以目前海表温度1.6度到持续增长到3.8度还是有一个过程。
厄尔尼诺的影响刚才有记者朋友已经谈到了,北方或者是黄淮有可能有旱象出现,今年而言,从南海季风爆发和海文的情况来看,跟历史上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1—199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是有点比较相象的,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当年秋季一般北方有可能出现秋旱,东北有可能出现低温、冷夏。另外一个特点,在厄尔尼诺当年的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厄尔尼诺真正的威力或者影响一般到第二年才能更加显示出来。
2014-07-03 15:54:57
- 新华社记者:
昨天北京刚下了一场大雨,今天的空气我们原以为比较好,但空气污染指数好像已经达到300多,这种情况怎么解释?一般觉得像这种雾霾天气都是在秋冬出现,为何夏天也出现这么高的污染指数?
2014-07-03 15:55:07
- 陈振林:
空气质量跟气象条件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比如说我们的风、雨,雨有洗刷作用,风也有吹散的作用,确实大家希望来场雨,洗刷一下空气,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昨天尽管也出现了雷阵雨,特别是北京城市的东部和北部下雨比较大,但是由于地面湿度非常高,再加上地面风也不大,现在是偏南风为多,使得空气湿度大,雾也比较大。我们今天早上起来发现有雾,还有好多地方能见度都小于一公里,湿度大,又没有比较大的风,所以空气中污染物也不容易扩散。尽管昨天下了雨,但是今天实际PM2.5的浓度还是比较高的,这直接跟气象条件有关。
2014-07-03 15:55:21
- 余勇: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4-07-03 15:55:32
图片内容:
中国气象局2014年7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
中国气象局2014年7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14年7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14年7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14年7月新闻发布会
农民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全程直播本次会议
中国气象报记者提问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中国气象局2014年7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
中国网 杨楠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
中国网 杨楠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局2014年7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局2014年7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局2014年7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局2014年7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农民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中国网全程直播本次会议
中国网 杨楠
中国气象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