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其人

袁征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美国对外政策(包括中美关系)、美国国会、美国选举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美国社会中的枪支问题、美国的腐败与反腐败。 [进入人物库]

精彩瞬间

  • 标题图片
  • 标题图片
  • 标题图片

舆论坐标

以论对策

美国对亚洲“小伙伴”的承诺难奏效

#恢复亚洲盟友信心# 奥巴马访问了中国周边的四个国家,但是另一只眼却盯着中国的反映。因为中国的影响力在不断上升,当中国的反映比较强烈时,美国会有所收敛,显得态度更为中性,避免过于刺激中国。 [详细]

日本抓住美国心理弱点牵制中国

#美国的对华政策# 美国感觉到自身的力量有所下降,经济上吃力,需要找他的盟友,找他的“小伙伴们”分担一些重担,日本在这个时候恰如其分地提出来分担重担的愿望,美国当然高兴。 [详细]

中国应该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

#把握战略机遇期# 作为一个大国,不能按照别人的步调走,而是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抓住我们的战略机遇期。把精力放在国内问题上,理顺经济发展、社会关系,深化改革,这是根本性的东西,也是我们必须切记的一点。 [详细]

文字直播

4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了对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亚洲四国的访问。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老大,一再鼓吹“重返亚太”的奥巴马此行把阵势拉得很大,引发全球舆论关注。

奥巴马此次亚洲之行为什么选择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四个国家出访?他的“算盘”是怎么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室主任、研究员袁征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针对奥巴马亚洲之行做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中国网:奥巴马的这次亚洲之行为什么选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这四个国家?

袁征:亚洲之行的理由很简单:去年美国国会共和、民主两党扯皮,一时间在财政预算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导致政府关门,奥巴马没能来参加APEC会议,原先预定访问相关国家的计划也暂时搁浅。于是,相关的国家颇为失望,担忧美国到底能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预期的作用。

今年他到访亚洲就是一种弥补。其实开始应该是三个国家——日本、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这就是去年没有到访的三个国家,但是韩国一直在争取,希望能够彰显美国对于韩国的高度重视和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关注,所以最后定下来奥巴马访问这四个国家。

另外,今年奥巴马亚洲之行选在这个特定时刻,因为发生了乌克兰的问题,所以就带上了一层特殊含义。

中国网:这次四个国家当中,奥巴马首访是日本,日本也计划给奥巴马特别高规格的接待,并有意让他在日本多留几天,日本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袁征:日本当然是希望能够加强美日同盟。在上世纪90年代甚至在21世纪初的时候,东亚地区的两大国——日本和中国一直在尝试如何能够相处,谁来做这个地区的老大。

2010年以后,由于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日本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且影响到整个国际舆论。国际舆论都认为,从长远来看,日本可能难以跟中国能够匹敌,距离会越拉越大。这么多年日本一直处于经济滞胀的状态,很难再反超。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就有意拉住美国来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他的一个战略选择就是渲染“中国威胁论”,依托美国来平衡和牵制中国。安倍上台以后,这种趋向更加明显,其具体的措施还包括加强西南方面的布防。钓鱼岛问题为什么在2012年凸现,而不是在那之前?原因就是跟这个有关。

可以说,日本人这种内心的紧迫感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了。日本如果现在不在钓鱼岛上做一些文章,将来要做的话风险更大了,可能连机会都没有了。实际上,一些中国周边国家也是这个心态。

当然除了中日双方力量的变化,日本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从长远来讲,日本的综合国力可能难以跟中国相匹敌,所以现在日本急切需要拉住美国。其实安倍政府,甚至以后的日本政府,内心里一直有一个宿愿——就是日本一定要变成一个“正常的国家”。

目前日本受到和平宪法的约束,受到美国的约束,希望通过拉近美日同盟,包括渲染“中国威胁论”,能够一步一步突破现有的和平宪法,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

现在需要美国的哪怕是私底下的认可,日本就可以一步一步突破现有的和平宪法。之前派军队到海外自卫队,现在已经实现了,尽管不是直接参加作战,但是承担了联合国的排雷、后勤等一些任务,将来日本需要抓住美国的这种心理来一步一步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以量变促质变。

中国网:美国目前对日本是怎么样的心理?

袁征:美国现在觉得力量有所下降,经济上也有点吃力,需要找他的盟友,找他的“小伙伴们”分担一些重担,日本在这个时候恰如其分地提出来分担重担的愿望,美国当然高兴。

中国网:奥巴马一方面表态钓鱼岛是由日本管理,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支持安倍政权解禁集体自卫权。另一方面,选择不住日本国宾馆而住五星级酒店,而且也没有像日本希望的那样多停留几天。如何理解奥巴马这样的矛盾行为?

袁征:如果说奥巴马从总体上的表态,倒是没有出乎意料,而且也不是美国总统突然冒出来的想法,实际上美国的官方,包括美国白宫的发言人,国务院的发言人,再到像哈格尔·克里这一层,内阁级的重量级官员,负责对外关系、国防的官员,都已经在公开场合有过这样的表态。只不过这次表态是第一次由美国总统亲口说出来,而钓鱼岛问题又如此敏感,因此备受关注。其实美国的对华政策本身就是表现一种自相矛盾的东西。

一方面美国要和中国合作,在很多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帮忙;但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崛起有很大的不安,他担心有一天中国会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甚至挑战美国的霸权,所以美国又想利用周边国家,包括一些事态来牵制中国。

从客观的现实关系来讲也是如此,中美之间是一种合作竞争的关系。在合作的领域双方共同努力;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利益,双方有竞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较劲,就是一种博弈的状态。所以在涉华的问题上,美国的表态属于来回摇摆,这一次奥巴马到访日本很大一个意愿就是想实现关于TPP(“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的突破问题。

前不久美国一位专门研究亚太经济和中美经贸关系的资深专家跟我说,美国过早让日本参加TPP谈判可能是一个大的错误,因为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参加进来以后使得问题变得很复杂,美日在一些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

这个专家认为,应该是美国先和其他国家,主要是一些中小国家谈好所有的规则,然后再让日本参与,这样比较稳妥,阻力也小一些,但现在奥巴马操之过急,允许日本参加谈判,然而日本在农产品等问题上很难做出实质性让步。这次奥巴马想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表态作为交换条件,来换取安倍的让步,而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安倍肯定也要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考虑到日本国内政治和支持率的问题,所以他也不会轻易让步。

另外,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强调乌克兰的背景。这次在乌克兰的问题上,奥巴马政府很丢面子,在他的盟友伙伴甚至全世界面前都失了分。面对乌克兰出现的动荡局面,美国人起初很高兴,希望乌克兰“变天”,甚至直接插手干预。但是美国没有考虑到俄罗斯是什么样国家,普京是什么样的人,乌克兰的反对派就以为美国真能靠的住,结果普京就狠狠地回击了,把克里米亚拿过去了。

美国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俄罗斯拿回克里米亚,这不仅引起了乌克兰的强烈反对与失望,也在东亚地区引发了连锁反应。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无能为力,降低了美国的东亚“小伙伴”从心理层面会对美国的信任度。他们担心,美国在乌克兰危机的问题上不敢去动武,会刺激中国采取“冒险行动”。一旦中国在东亚、西太地区采取相关的行动,比如说钓鱼岛,或者是南海的问题,而美国会不会同样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阻中国的“冒险行动”。

而美国人同样很担心中国会不会在东亚地区争端中采取行动,从而让美国面临进退两难的选择,所以美国认为有必要向中国传输非常清晰的信号——千万不要受到普京夺取克里米亚的鼓励,在东亚采取军事行动。因此这也是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明确表态的一个重要背景。

中国网:美国总统奥巴马28日抵达菲律宾,开始本次亚洲四国之行最后一站的访问。就在奥巴马登陆菲律宾前,美菲两国正式签署了加强防务合作的协议。菲律宾美国亚太盟友的“第二梯队”国家,属重要性次一筹的盟友。奥巴马此行访问菲律宾是否为了遏制中国?

袁征:奥巴马在菲律宾访问期间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嫌疑。奥巴马到了菲律宾就是要把之前非常露骨的表态稍微挽回一下,他在菲律宾又重新澄清一些政策,让他的言论显得更为中性一些,就是为了避免过于刺激中国。他再次表示,美国无意遏制中国,希望中国能成为地区和平的一个主要力量,美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不站边。

奥巴马访问中国周边的四个国家,但是一只眼又盯着中国的反应。如果中国的反应比较强烈,他就必须往回收一收,甚至他可能早就想好了要先表态、后挽回的策略。美国的对华政策,甚至是对待整个西太地区的态度都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是内在的,但从根本上讲也是一致的,就是在来回摆动的同时寻求中间的平衡,力求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网:这一次奥巴马的亚洲之行,有人说主要是为了牵制中国来的,也有人说主要是为了TPP的问题,应该怎么看待奥巴马此行的目的?

袁征:TPP问题属于经济层面,但是里面又带有外交和战略的考虑;而此行的直接原因就是作为去年没有到访的弥补。

因此,我认为,奥巴马此行主要目的是恢复这一地区对美国的信心,无论是TPP,还是牵制中国的发展,这些都是美国整个重返亚太,或者再平衡战略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同盟关系的层面。

中国网:作为一个大国,在中美关系方面,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心态?

袁征:自美国推行所谓重返亚太战略,国内的舆论氛围有了一些变化。我们的确感到了来自美国的压力,毕竟两个国家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而且美国把目光转向亚太的一个重要目标,多多少少是针对作为新型大国的中国的崛起。当然不仅仅是针对中国,也有美国的实际利益的考虑,包括这一地区还有一些热点问题,美国希望能够在这个地区维持甚至加强他的主导地位。因为美国逐渐发现在东亚地区、西太地区,中国的影响力大幅上升,而美国相对有点失势的感觉,所以他也有一种紧迫感。

我认为,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表面上来势汹汹,其实并不是一种战略进攻,而是战略防御。也就是说,中国发展很快,在地区内的影响力在往外扩,美国有点担忧,所以他要竭力恢复和巩固他的主导地位。

在大国关系方面,有时候要注重的是两国之间真正的利益矛盾,而且大国之间是有一种博弈的。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更长远的、带有战略性的目光来看待中美关系,看待整个国际格局的发展。

中国应该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我们通过自己的改革开放,实力不断提升,影响力也不断提升。这种扩散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挡不住的。当中国的实力强大到跟美国差不多甚至是超过美国的时候,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包括我们的一些邻国在一些领土争端上跳来跳去,除了有美国的因素之外,就是他们的心态问题,周边一些国家比如说像越南、菲律宾,他们现在的心态是着急和焦虑。在他们看来,时不待我,现在要趁着中国还没有足够强大的时候,赶快多占一个岛,赶紧趁着美国推进再平衡战略的时候闹得欢一些,否则将来就很可能没有机会了。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一定要在战略上看清楚,战术上要重视,要知道哪些大局,这是很多中国民众应该需要理解和了解的。

作为一个大国,不能按照别人的步调走,而是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抓住我们的战略机遇期。把精力放在国内问题上,理顺经济发展、社会关系,深化改革,这是根本性的东西,也是我们必须切记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