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标题图片
 

聚焦

  • 最近几天,“少年们”很忙。一边是“超级课程表”的90后CEO余佳文上央视节目后,声称公司已获得千亿美元级融资,“明年给员工发1个亿”,却招来产品用户数不实、融资数注水的质疑;另一边是网名为NIKO的19岁少年发表题为“少年不可欺”的文章,指责优酷网以拖延战术窃取自己团队的创意,并将之用于商业广告中。

     

     

  • 互联网时代,创新如何被维护

     

     

     

    互联网时代给青少年带来了创业机遇,他们有机会以较小的成本,用“白手起家”的方式迅速积累大量财富。思维敏捷,方向灵活,不怕失败,是青年创业者的优势。不过,一些创业团队带有不太被社会接受的“草莽”之气,在发展中过度求快。余佳文和他的团队向公众展示出来的“野路子”形象,无疑加剧了一些人对他的质疑。

     

    社会价值理念的代际差异,需要重新确立规则来消弭。如果说余佳文致力于打破旧规则,那么《少年不可欺》讲述的故事,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建设性的思路。粗看上去,这是一场创意团队与大公司的纠纷。但就其激发的广泛讨论而言,反思已不可避免:哪怕是在新媒体视频领域取得龙头地位的优酷网,其版权保护思维是不是有问题?如果新媒体产业延续过去随意抄袭、模仿的路子,还有没有资格被称为创新?详情

     

     

     

  • 少年亮剑,换来了道歉

     

     

     

    少年不可欺,这样堂堂正正摆明阵仗的叫板维权倒是很少见到。时下,各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时有发生, 尽管专业人士认为少年要在法律上判定对方侵权取证不易,尽管优酷回应时用了“即使在法律范畴内尚不能认定为侵权行为”这样的词句,但还是要为少年的行为大声点赞。尊重和道歉都是自己赢来的。

      

    少年人特别容易蹦出创意的火花,但是并不能因为他们是少年,不谙熟商业社会的种种,就能任意地利用,随意的借鉴和抄袭。毕竟已经到了谈合同的阶段,忽然间另起炉灶而不告知,这样的欺诈很容易让少年热血沸腾。少年是弱小的,而对方是一个庞大的商业机构,在这样的强弱对比之下,少年的发声格外有意义。少年的亮剑,换来的是对方的道歉,是对方对少年梦想的正视与尊重,少年的一己之力当然不能一夜间改变整个外部环境,但是掀起的波澜不小,也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业内外尊重原创、尊重创意的语境。详情

     

     

  • 有人说这是营销模式的泛滥

     

     

     

    在信息爆炸又不对称的年代,面对热点事件,有的人选择什么都不信,而有的人总是急急忙忙地站好立场。反感在先,立论在后,之后这些人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反复论证其早已预设好的结论罢了。

     

    造成这样的信息错位在所难免。正因为如此,任何有机会触动我们内心情怀的信息,总会有人跳出来认为质疑其真实性。因为现在浑然天成的感动是那么少。而精通炒作的人往往很擅长抓住人性的软肋,将那些人为的痕迹打磨干净。那时候,你也就真分辨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了。

     

    进一步讲,我们始终支持年轻人的梦想,少年不可欺。我们更应该感谢这个年代,任何微小的个体都有发声的权利。但有些人试图利用人性的真善美来愚弄大众,贩卖同情心或许就令人反感了。更可怕的是,这种营销模式的泛滥正在一步步地蚕食我们思考的能力。还是那句话,凡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详情

     

     

     

  • 舆论话题不必过度解读

     

     

     

    这点从脸萌CEO郭列的创业感受来看更为直观,2013年出现的脸萌应用,在今年6月份做到了APP排行榜第一,一时之间红遍各种社交空间,而1989年出生的郭列把未做任何推广活动的脸萌的成功,归结为走“狗屎运”,低调谦虚之间,似乎也能把创业搞好。

     

    其实,无论是炒作也好,个性惯常高调也罢,“90后霸道总裁”不过是当代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典型案例,作为一个做出了产品,获得了用户,又得到了融资的90后青年,他确有过人之处。然而,在市场中竞争,凭的还是真本事,能不能盈利还是主要的评价标准。“90后霸道总裁”只是一个舆论话题,对其本身不必过度地解读。详情

     

     

  • 警惕标签化的恶果

     

     

     

    我们的社会善于标签化所有事情。就像我们善于标签化一切影视作品、文艺作品里的人物一样。这种一成不变的事物便于理解,也更容易被描述。可奇怪的是,就算是人人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单一,却依然钟爱标签化一个人、一件事。不知道是我们的大脑已经退化到不支持多维度思考,还是仅仅懒得去做。一个人,一件事尚且有千面万面,一万个观众眼中便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何况是一代人。

    详情

     

     

     

     

结束语

在看“少年不可欺”的新闻时,人们最先关注的很多都是,一位少年竟然敢公然叫板中国最大的视频网站。人们惊讶于他们的勇气和胆量,有些人容不得小辈优于自己,便把这一切都阴谋化,认定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炒作。本应是好初衷的勇敢说话,也被看成无脑喧哗。当得知这位少年是90后时,又补上一句“怪不得”。我们当然“怪不得”90后,他们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不一样,社会看待他们也更应该有包容的眼光和态度。

调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