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观点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北京卷(2015~2016)精读

发布时间: 2016-08-05 09:00:18    来源: 中国皮书网    作者:    责任编辑: 毅鸥

 

三、 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展望

(一)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2016年北京市的头等大事。首先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严格落实《北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对于产业、市场、公共服务、行政事业单位四类非首都功能,分类制订疏解方案,预计引导300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向外疏解,加快推进区域性专业市场的转移疏解和业态升级,推动部分市属高校和医院疏解。以“三个率先”突破带动协同发展。继续实施跨区域环境治理,包括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工程,京冀生态水源林建设,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等跨界河流实行合作治理。搭建“4+N”[ “4”指共建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包括河北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河北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N”指发挥市场作用,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结合当地资源禀赋,自主选择若干个产业项目承接地。]功能承接平台,加快建设曹妃甸首钢京唐二期等重大项目,打造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不断推动绿色产业项目向张承生态功能区集聚。开工建设新机场外围交通和市政配套设施,机场周边村庄纳入机场功能区域规划,加快实施临空经济区规划。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发挥实施主体的作用,以整治“小、散、低”特征突出的工业大院为重点,瞄准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推进首都生态文明与城乡环境建设。借鉴西红门镇“283(拆10还2绿8建3)”模式,实现“新人、新空间、新政策”。即瞄准城乡环境治理与农民就业增收两大难题,推进乡镇统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工作,通过规划调整、产业升级,实现人地减量,规划还绿,集体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长久利益依托,加快农民市民化为标志的农村社会结构转型进程。在平台搭建、规划审批、产权颁证、抵押融资、市场公开、收益分配等环节方面,建立完整的制度与政策体系支撑。重点是从乡镇统筹方式、乡级主体和股权结构等层面完善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体制机制。

(二)城乡一体化综合性改革和制度创新更加深入

认真落实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为抓手,以构建城乡对接的现代治理结构为保障,以打造城乡一体的资源要素市场为纽带,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创新。

1. 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关键环节

2016年将总结大兴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工作经验,完善入市交易规则、服务建管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逐步推动城市规划范围内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对于城镇化地区则按照规划通过乡镇统筹方式集聚利用土地资源,吸引功能性项目和品牌企业入驻,开展特色文化活动。郊区最终保留的村庄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形式逐步实现土地和人口的集中,非保留村庄通过山区搬迁工程逐步迁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评 论

中国皮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