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智库中国>

潘向东:虚假信息是资本市场之“毒”

2023-08-14 14:32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文 | 潘向东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资本市场处于敏感点位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信息就可能会对市场产生强力的破坏作用。现实情况里会有一些不法人员企图通过制造虚假信息牟利,直接导致投资者受损,长远来看,还会影响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8月11日一段“刘宇轩”的聊天记录在网上疯传。聊天记录中,所谓“刘宇轩”声称“中国版雷曼要来了”。他借中融信托停兑造谣“五矿信托、光大信托也爆了”,成了当天资本市场那只扇动翅膀引起龙卷风的蝴蝶。本来近期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就略显不足,这一信息更是将一些投资者脆弱的神经放大。

这些被造谣的金融机构已发布辟谣公告,但对市场产生的恐慌情绪以及由此带来的投资者损失是难以弥补的。

资本市场虚假信息、“小作文”传播的现象早已有之,随着执法机构的打击力度加大,这些行为已经收敛很多。但有些传播手段还是较容易逃避网上监管,也加大了执法机构事后信息溯源的难度。现在自媒体发达,一则信息通过自媒体可以在境内与境外快速发酵。甚至不排除有些时候造谣者很可能是在境外制作虚假信息,然后在境内传播。虚假信息的管控以及事后的信息溯源是一方面,但是要从根本上杜绝虚假信息的传播还需要双管齐下,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真实信息的披露。

某种意义上来说,谣言之所以能快速传播,是因为大家有时候不确定真相是什么,对一些事情缺乏了解的渠道。对此,官方和主流媒体也许可以对大家最为关心的信息,加大披露力度及加快披露速度,如此知情的群众就不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糊弄。

市场经济“迎来送往”是自然规律,每天都会有经营不善的企业关门,也每天都会有新的企业诞生;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可能会走向衰败,也会有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走向舞台的中心。气候有四季轮替,经济也有周期运转,这本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如果大家不够了解,这些原本正常的事情,可能也会被造谣者夸大宣传,造成恐慌,并从中牟利。这最终伤害的是不知情的投资者,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以及大众对经济的信心,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所以,我们的官方和主流媒体,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大对真实信息的及时披露,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提高大众对信息真伪的甄别能力。一则虚假信息能对A股市场产生冲击,也凸显出当前阶段投资者的信心有待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尽快落实7月下旬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活跃资本市场,提升投资者的信心。

至于什么样的政策方案可以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恢复投资者信心呢?我们可以从交易端、融资端和投资端出台政策,尽快落实中央精神。

与此同时,不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从税收、货币、信心提振等维度多管齐下,兼顾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发展。一个健康、繁荣、“慢牛”的资本市场,对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能够产生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