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智库中国>

“先立后破”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

2023-12-13 14:14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文 | 邹蕴涵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

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复苏曲线,也为我们做好新一年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克服经济运行的新困难新挑战,就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相信在政策协同的影响带动下,在比较优势、经济韧性的有力支撑下,明年的中国经济必能克服长短期、内外部等诸多困难挑战,走出一条通往春天的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今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实事求是地看,2023年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经受了重重考验,顶住了外部压力,克服了内部困难,在波动性明显加大的情况下逐步向好。经历波浪式恢复性发展后,国内国际方方面面对中国经济恢复的形势有了更多认识感受,对于后续经济发展方向也更加关心。如何“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如何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各界都迫切希望从年底中央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中,探知到最新动向。

回顾这一年,经济恢复既面临外部环境的新冲击新挑战,也面临内部固有问题的新变化新调整,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相叠加、短期问题和中长期矛盾相叠加。放眼国内,疫情涟漪效应仍然存在,微观主体彻底摆脱影响还需时间。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转型进入攻坚期,更多新增的、急需破题的“卡脖子”环节需要重视。再看国际,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仍然疲弱,全球市场增长乏力。尽管国际组织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不断上调,但这更多代表的是“情况没有年初想象的那么糟”。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复苏曲线,也为我们做好新一年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困难多了点,但并不意味着向前走的底气就少。中国经济的前景是由长期固有且不断增强的发展优势决定的。从主流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来看,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一个国家增长状况的主要因素。过去十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提升,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显著增强,我国劳动力数量优势正在加快转向人才优势。从资本来看,我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资本对经济质的提升、量的增长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说上述两者增长有限,那么决定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主要变量正是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带动影响力。无论面临怎样的外部环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闯过基础研究、技术革新的一道又一道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根就会扎得更深,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就会更加稳固。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克服经济运行的新困难新挑战,就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宏观政策的重心不仅要“求稳”,更要“求进”。必须清醒看到,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大国,许许多多的困难都需要在发展中寻求解决办法、在增长中带动问题消化。也正因经济增长有压力,才更要以进一步发展换时间、换空间。

越是周遭环境惊风密雨,越要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所谓“立”,就是要加快培育新增长点、推动新动能见实效,让新因素在发展中撑起一片天。所谓“破”,就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以转型升级稳住经济增长的传统引擎,撑稳我国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先立后破”是减轻明年经济恢复压力的具体指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宏观政策更好发挥作用是推动明年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市场波动较大之时,更需以政策减轻负担、减少障碍、化解矛盾、增强动力。实践表明,宏观政策怕空怕虚怕难落地,更怕相互打架、相互掣肘、难成合力。由此,明年宏观政策既要强调力度,注意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也要强调方向,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配合度。相信在政策协同的影响带动下,在比较优势、经济韧性的有力支撑下,明年的中国经济必能克服长短期、内外部等诸多困难挑战,在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正面较量”中加快恢复。

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经济的系统复杂性远超其它国家,同时意味着无法照搬他人的经验。没有人走过的路,总是荆棘丛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提振信心,必能走出一条通往春天的路。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