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智库中国>

刘元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安排与政策目标具有很强的匹配性

2024-03-15 17:2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3月13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宏观经济热点及两会专题解读会。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出席会议并发言,以下整理了他的主要观点。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为落实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的再部署。所以,对照《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其政策基调和重大部署基本与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致。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本年度的经济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与去年相同,但2024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较2023年的5%,二者达成难度和实质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去年和前年两年平均GDP增长速度是4.1%,如果今年达到5%,那么今年和去年两年平均的增长速度是5.1%,剔除基数效应后,今年的5%增长要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结合目前的全球经济状况和中国的经济体量而言,提升一个百分点的难度着实不小。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设置的不低,但也不是过高,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潜在水平依然在5%-6%的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十大工作重点,排在首位的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二位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第三位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工作重点的变化符合战略目标要求,从疫情防控到疫后恢复,再到当前战略实施的全面回归,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十四五”所确定的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全面实施阶段。而新发展格局战略中,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都是重点。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工作的调整,实际上体现了从非常态向常态的转变,从走出疫情向回归战略的转变。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表述与去年存在相似性,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变成了八字方针,是否意味着政策定位没有调整?特别是赤字率拟按3%安排,这一安排设定使一些观点认为相对保守——政策安排与政策目标不匹配。实际上,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全面落实了“适度加力”要求,也就是说不仅在一般公共预算有3%的赤字,更重要的是在专项债提高了1000亿,在资本金的使用范围上也进行了扩大。同时,还增加了超长期国债至少1万亿的发行。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不仅仅体现在赤字上面,更重要体现在超长期国债的发行,体现在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实施,体现在去年1万亿国债今年的留用以及专项债进一步的提升,还体现在名义GDP的加速提升所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基数效应提升。因此,今年的政策安排与不低的经济目标具有很强的匹配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去年的稳增长、稳就业、稳价格变成了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把稳预期放在最核心、最重要的层面。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谈到了要以微观主体和人民获得感作为政策调控的重要标准,这里就会看到整个政府工作报告在目标设定、工具选择、主要工作设定上把稳预期的一揽子方案进行了锚定。比如目标引领,5%不低的目标就是要引领预期,政策要与目标相匹配。二是对于风险防控、对于稳地产、稳金融、稳风险的举措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方案。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及新一轮全面改革的谋划和推进,通过改革稳预期,结构调整稳预期,科技突破稳预期。今年还体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通过加速性的社会建设来稳定大家预期。因此,今年在稳预期上着力很多,不是简单的一招鲜,依赖于单一的某一项政策,而是进行了系统性谋划,使稳预期的抓手更实、更多、更体系化、多元化。因此在这上面,2024年一定是在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目标的过程中逐渐进行预期稳定、动力信心恢复的一年,这一年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改革的全面推进,在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再上台阶,在于扩内需的一揽子政策能够实实在在的推进,这几个方面在政府工作报告体现的很明确。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责任编辑:蒋新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