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智库中国>

人民大学智库报告:完善“老老人”照护服务政策体系已迫在眉睫

2024-05-13 16:3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5月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和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以下简称“民建北京市委”)联合主办的首都治理热点问题研讨会(第7期)如期举行。本次会议聚焦超大城市“老老人”照护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发布了“北京市‘老老人’照护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主报告。

报告从年龄上“更老”、身体功能上“更老”两个维度对“老老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清晰地勾画出了“老老人”的“群体像”。报告指出,截止到2023年,北京市“老老人”规模不低于88.74万人,到2035年将超过145.6万人,“老老人照护”问题将十分普遍,完善“老老人”照护服务的政策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报告立足首都市情,基于老龄化先行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建立“老老人”的综合分析和预警机制,实现“应知尽知”“应评尽评”;二是完善战略规划与配套设施布局,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三是建立多层次医康养服务协同机制,形成三级服务网络,“五床联动”机制和智慧服务模式;四是循序渐进推动老年健康服务深层次改革,在家庭照护支持、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普及长护险等方面精准发力;五是多措并举化解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尤其是注重新技术在照护服务方面的应用。

嘉宾点评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杨志伟认为,“老老人”的概念界定清晰、重点突出,对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透彻、客观,其中“适医化改造”等见解独到。他还介绍了北京市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工作,一是推动街道乡镇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二是形成居家养老照料服务清单;三是出台加强和改进“老老人”保障的若干措施;四是加强养老照护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日报社总编辑伍义林认为,人大首发院通过不断发布高水平课题成果,定期召开首都治理分析研讨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此次公布的“老老人”照护服务的相关研究,聚焦真问题,坚持系统思维,以深入浅出的概念分析和生动详实的案例分析为我们展示了“老老人”照护服务的重要价值、现实困惑、路径优化。他还探讨了大众媒体如何在宣传传播养老服务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北京市卫健委一级巡视员王小娥认为,主题报告不仅做到了底数和服务需求“两个摸清”,而且推动了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健康北京建设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她也介绍了下一步北京市医养结合工作的重点:一要尽快建立相关配套政策;二要注重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建设;三要更加重视居家养老服务;四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王斌认为,这是一次“党委出题,首都高端智库和党派市委共同答题,集合首都优质资源破解难题”的成功范例。“老老人”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需要循环往复面临的问题。此次报告聚焦这一关键议题,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对于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揪心事、烦心事和操心事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后,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刘芳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老龄健康工作是一个“得民心、顺民意、保民生”的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统筹推进。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是先导,失能老年人是服务重点,居家社区是主阵地,队伍建设是保障,“互联网+”是有效的手段。要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改善设施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

会议总结环节,首发院黄石松研究员对今后“老老人”照护服务整体性解决方案落实的基本思路和其他工作安排进行了说明。

【责任编辑:蒋新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