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荐读

艺论场:《1950他们正年轻》,纪录一首“青春”的战歌

来源:未来网 丨 作者:谢伟锋 丨 时间:2021-09-03 丨 责编:唐华

庄严的时刻,敬慕的氛围,我们用崇尚的心迎接英雄回家。9月2日,我国迎回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109名烈士的遗骸以及1226件遗物返回故乡。2014年至今,已有八批825位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他们离别时满目战云密布,归来正是繁花似锦。在“去”与“回”的轮回之间,早已换了人间。礼兵护送、战机护航、“过水门”,祖国以最尊崇的方式迎接他们——这是对英烈的崇尚,这是对英灵的致敬,更是对那一场“立国之战”的不忘。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抗美援朝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胜利不是轻轻松松得到的。71年前,许许多多花一样年轻的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有些人回来了,而有些人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9月3日,抗美援朝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在全国影院上映。影片用全新的视角聚焦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的真人讲述,以一句句平实细微的话语呈现出他们曾经热血的青春与梦想,也还原了最真实的战场,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触动内心的震撼与共鸣。

“虽然我长到19岁,但背个人还是太费劲了,我都不知道那个劲是哪里来的……”“今天连明天在不在都不知道,那我得干啊,我是战斗员。”没有人能真正还原战争,除了经历过战争的人。《1950他们正年轻》用镜头对准当年还都不到20岁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披上战衣,蜕变成战士,在最好的年纪写下了民族永恒的记忆。从艺术角度来看,《1950他们正年轻》没有和传统纪录片一样,执着于用时间轴、章节划分来进行主线把握,而是更偏向于用内在情感的连结来为整个电影搭结构。毕竟,对于这些当时15至18岁的故事主人公来说,一场血与火的战争就此划分出人生的巨大转折——有人不幸倒下,有人继续前进。影片以大篇幅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人,呈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个人命运。在时代的宏观叙事之下,每个真实的个体都不能被忘记,“因为那段历史,需要有人铭记、以史为鉴。”

电影,最终是以眼走心的艺术。在社交媒体上,很多观众反馈看到影片预告,感受到了热血和温情。有网友说,“被《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电影感动,我爷爷奶奶也曾是志愿军战士,当年他们跨过鸭绿江,为了民族未来去战斗,197653名志愿军战士的生命换来如今山河无恙盛世繁华。”相对于观众的观影热情,制作者们认为这个影片的关键词之一是“珍贵”。导演宋坤儒说,“纪录他们的故事,再不拍就来不及了”。1956年,四川荣军院中伤残抗美援朝老兵有两三千人,到去年,就剩下了9个老兵还健在。本来少年,此去一生。把健在的英雄搬上银幕,于每一个后来者而言,是荣幸,更是责任。

《1950他们正年轻》,纪录一首“青春”的战歌。虽然面对镜头,老人不承认自己是英雄,但他们确实曾用血染的青春换来安宁的盛世。电影终究是忠实的记录者,随着光与影的延伸,一个个令人敬仰的形象站立在眼前,一段段岁月可证的历史越发清晰起来。无数观众也得以看见,那场战争不仅仅是爱国精神的胜利,更是中国人乐观、不服输的民族精神的胜利,以“钢少气多”战胜敌人的“钢多气少”正是抗美援朝的胜利之道。有热血青春这么一股子精气神在,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打败!还有什么胜利不敢夺取!(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