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荐读

共同富裕的中国启示

来源:今日中国 丨 作者:夏一璞 丨 时间:2022-03-04 丨 责编:唐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逻辑起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涵进行了概括。在第三个“明确”中,共同富裕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核心要义。中国要在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党中央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最为质朴的理想和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殷切期盼,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另一方面顺应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为新时代继续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内在契合性。我们应该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指引,在“两个结合”的视域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理念阐释与实践进程。

中华民族的理想与人民大众的诉求

共同富裕的概念脱胎于马克思主义财富观,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连接两者的关键环节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公平、富足、安居乐业的价值追寻。在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的视野中,利民富民始终是一个关键要素,是对义利平衡、义利相兼理念在现实层面的践行。

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共同富裕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周易》讲“天地之大德曰生”,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承载万物、培育生命是自然的大德。管子说“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积累财富、公平分配是社会治理的大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的本性;“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以富裕为目标进行正当的奋斗是社会应当倡导的行为。

从社会治理层面来看,共同富裕是统治稳固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不仅应该保障人民追求富裕的权利,更要为实现民众,尤其是下层人民的富足安乐提供条件。荀子说“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人民长期在动荡、赤贫与不公平中生活,是无法为社会发展提供长久动力的。

从社会的建设图景来看,共同富裕是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作为传统小康社会之后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先贤最为理想的社会图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千年梦想的实现不能向“三皇五帝”上古时期追寻,而应该在不断提升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的实践进程中奋进。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共同富裕始终是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诉求,是社会治理的关键要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是封建明君约束自身的原则,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生产关系的制约和无法克服的阶级矛盾,“民本”在更多的时候是发挥维护统治的工具性作用,而非作为治理目标的价值性作用存在。因此,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无法在旧中国确立,共同富裕的理想也一直无法实现。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小康社会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的历史性跨越,开辟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实现了中华民族朴素民本哲学思想的时代转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由此可见,共同富裕指的是社会成员都能够拥有满足其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保障人人都达到富裕生活的水平,但又存在着合理的差距。所以,共同富裕不是一部分人的富裕,而是社会成员普遍的富裕;不是完全没有差异的平均主义,而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动态向前的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富裕,而是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富裕;不是依靠劫富济贫实现的富裕,不是放弃奋斗的搭车富裕,而是以人人奋斗实现人人享有;不是只衡量物质财富的单一富裕,而是物质精神双重富足的全面富裕。

我们之所以现在要非常精确地定义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发展的历史方位,原因在于西方国家曾经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却无法在整个社会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一定要准确辨析西方式的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所主张的共同富裕之间的根本区别。

从全球各国的发展进程看,二战结束的初始阶段,相当一批新兴国家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采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使得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渐渐加入追赶现代化的征程。它们有的在这一过程中还完善了相应的社会保障与共同服务体系,健全了收入分配制度。然而由于他们从根本上不以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的内在特征和实现目标,无法突破新自由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与政府治理的对立,无法真正以人民的利益为旨归来重塑公平的分配制度,所以,它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无法避免财富两极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动荡。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国家事实上没有进入现代化文明状态,收入不平等问题越发突出,发展成果几乎无法惠及最底层的广大民众。在这样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里,“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财富聚拢于少数人,中产阶层塌陷,贫困人口暴涨,社会严重撕裂,社会动荡,民粹主义泛滥。现代化的航船,似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所能走的路越来越窄。

这一切都警醒和提示着我们,中国式的现代化决不能偏离航向或半途而废,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不仅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而且能为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社会动力。

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改善是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振聋发聩地发问:“物质丰富了,但发展极不平衡,贫富悬殊很大,社会不公平,两极分化了,能得人心吗?”人心代表着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让人民通过共同富裕的方式,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国之大者”,是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着眼点,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根本遵循。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见,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发展更加平衡充分的过程。

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启示

共同富裕的提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指明了航向,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说明人类社会进程不止于一种道路,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规定性是为了谁、依靠谁的基本诉求。在中国,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科学诠释了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执政为民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立足点,汇聚起推进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力量。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许多有益的文明成果,但无法克服其内在的矛盾弊端和历史局限,无法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此外,不考虑世情、国情和地区、文化差异,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国家,往往都面临着各类复杂严峻的问题,甚至发生政治动荡、国家分裂。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在发展模式上符合历史规律,处于真理的制高点,同时,又以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为实践目标,处于道义上的制高点。我们从不寻求社会发展方式的垄断,从不强求他国必须照搬我国发展模式,而是始终强调,一个国家或民族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走向现代化,归根结底要看这条道路是否符合自身具体实际,能否解决自身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方案新选择,更通过对人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突破,以对共同富裕的不断深入践行,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拓宽了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途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强调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对共同富裕的追求,“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共同富裕兼具理论的深刻性与实践的现实性。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从中看到美好生活的丰富意蕴,看到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具体内涵。人世间的一切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为中国人的奋斗指明了方向。从此,在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每一天,都是朝着共同富裕前进的每一天;在现代化进程中奋力拼搏的每一刻,都是踏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每一步。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研究员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