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吹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号角
高玉林 南方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副教授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全面系统深入阐述,郑重宣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系统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深刻阐明“第二个结合”的前提、结果和意义,科学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举措,是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郑重宣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是立足新形势新起点,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郑重宣示、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的明确表达、对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目标的新阐释。
系统总结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的根本所在和决定因素;中华民族的创新性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无畏品格的根本所在和决定因素;中华民族的统一性是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牢固凝聚的根本所在和决定因素,是“四个不可”共同信念的根本所在和决定因素,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的根本所在和决定因素;中华民族的包容性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向、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的根本所在和决定因素;中华民族的和平性是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根本所在和决定因素。
深刻阐明“第二个结合”的前提、结果和意义。习近平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结合”的意义体现在,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打开了思想和文化的创新空间,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
“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文化传承发展创新上的自知自信自觉达到新高度。
科学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是根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路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秉持开放包容是布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守正创新是方法,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盛世修文,强国有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学以致用、自信自强,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团结奋斗。
(编审:安然 乐水 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