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传习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2023-06-10 08:1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雷钟哲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致贺信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主题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围绕这一主题,论坛针对繁荣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共建互联网版权新生态等八大议题展开交流探讨。论坛必定会促进中国文化焕发生机活力,以便更好地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为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作出重要引领、提供强大动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展现出新的蓬勃生机。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深刻用意就在于中国现在全力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只有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让中国式现代化大大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肩负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赓续,是因为中国有世界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朱书文字陶扁壶、彩绘龙纹陶盘……中华民族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史足迹令人肃然起敬;宋代石刻天文图上标注着的古人观测的恒星位置,商王武丁时期的“四方风”甲骨刻辞、宋刻本《棠湖诗稿》、宋拓本《西楼苏帖》、唐写本《妙法莲华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渊综广博让人叹为观止。谱写,则因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怎么赓续、怎么谱写,习近平在贺信中给出明确“答案”,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如果不坚定文化自信,就会迷失方向,就没有创新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守正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让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编审:高霈宁 郭素萍 张艳玲)

【责任编辑:吴佳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