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以学促干,书写暖心的“民生答卷”

2023-08-15 15:5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提高为民服务真本领,凝聚奋进精气神。以学铸魂、以学促干,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在为民服务中检验学习成效,将学习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行动。

以初心换民心、以实在换实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止境,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停步,既要立足于当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小区电动车充电、文体娱乐设施、小孩入托入学以及农村道路、供水、公共照明等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以管长远的思路彰显为民情怀。解决民生问题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切勿堆盆景,搞面子工程,集中资金、集中力量,一件接着一件办,办一件成一件,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头雁示范”带动“群雁齐飞”。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满意度高不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满腔热情,以亲人般的温暖,为群众解难事、排忧患,到矛盾最多的地方去,到群众反映问题强烈的地方去,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攻堡垒、拔钉子。多说“怎么办”,少说“不能办”,承诺的事“马上办”,多出“新招硬招实招”,多些“雪中送炭”,带头实践,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用心用情用力写好暖心的“民生答卷”。

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评判标准,以为民造福为最大政绩。一个干部好与差、合格不合格,说一千道一万,主要看其为民服务意识强不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深不深,为民实事办得好不好。主题教育落脚点和归宿点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增进民生福祉,我们要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评价标准,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识别干部,在“实干为民”中考验干部。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挑担子,杠责任,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初心印刻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把使命落实到为民办实事中,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件件民生事、浓浓民生情,赢得好口碑,获得最高分。(李欢)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