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虽然7月份部分数据走弱,但中国经济仍处在复苏轨道上

2023-08-18 15:1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8月18日讯(记者 郭泽涵)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0.0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2%。总体来看,7月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恢复向好基础仍待加固。

如何理解7月份整体数据?经济复苏需要哪些条件?可怎样进行政策调整?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稳固企稳条件的中国宏观经济”主题研讨会上,多位知名经济学专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研讨。

研讨会主题报告指出,虽然7月份部分数据走弱,但从本轮经济复苏的总体阶段看,目前中国经济仍处在复苏轨道上。7月份暑假旅游等带动的接触型服务业继续推动经济复苏,生产生活秩序全面修复是主要推动力量。但在7月份高温、台风等新的冲击后,总需求不足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这种情况下,未来要进一步稳固中国经济复苏就必须要梳理清楚经济复苏所需条件。

报告指出,稳固本轮经济复苏需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第一,定位本轮经济复苏下行力量的成因,更加关注本轮经济中大量的结构性问题。第二,加快推进全社会的资产负债表修复,也就是要从当前的秩序修复阶段全面进入资产负债表修复阶段,为经济复苏提供内生性动力。第三,进一步加快和加大政策调整力度,着力稳住房地产和外贸。第四,为了推进政策的落地,需要制定更多相关细则,加快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报告建议,第一,在政策定位上,要加大总量政策的力度,给市场更多的自由调整空间。虽然在本轮经济复苏中,总需求不足的背后是结构性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需要全力扩大结构性政策。第二,在总量政策的定位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同时通过财政体制改革等有效手段加快推进化债过程。第三,货币政策要全力集中在修复资产负债表,并助力解决房地产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进一步降低银行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经济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第四,加快房地产政策调整节奏,更进一步适应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第五,进一步在“31条”基础上加快政策细则落地,以一些标志性事件充分回应民营企业的关注,从而为经济的企稳创造更加坚实的基础。

会议研讨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教授表示,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今年前七个月的轨迹让我们比较乐观的预期有所调整,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不要寻求依靠短期让经济恢复的某些激烈措施,而是要进一步理顺经济结构、增长政策、金融、房地产等基本思路。底线思维的核心是休养生息,要思考并积累发展的能量。比如,对于农民工问题,到底要农民工市民化、大城市化,还是要农民工建设乡村?对于县城的经济发展,未来新城市建设从哪里着力?这些问题都需要考量。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博士表示,当前环境下更重要的是对政策方向的调整。他建议,政策关注的重点要由以前的保生产、保投资、保就业更多转向保消费保需求,政府也可以通过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来减少居民超额储蓄和预防性储蓄的意愿。朱海斌提出,在产业转型和升级方面,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升级要比翼齐飞,两边都要突破,这对短期周期性或结构性政策应对都非常重要。要尤其重视服务业,因为服务业比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服务业的升级也对未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转型升级起非常大的作用。朱海斌表示,要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为其提供更多政治保障和更加稳定的政策环境,这远比央行降息点数或财政赤字增加数更加重要。

【责任编辑:蒋新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