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中南元首会晤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新台阶

2023-08-24 00:1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钟卓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所

8月21日至24日,习近平主席受邀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今年是中南建交25周年,中南战略互信持续深化,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南元首会晤为两国发展擘画了新蓝图,将推动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同志加兄弟”情谊历久弥新

21日晚,中国代表团专机抵达南非约翰内斯堡坦博国际机场,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携外长及官员亲赴机场迎接,体现了对习近平主席访问的高度重视。这是习近平第六次踏上南非热土,第四次以国家主席身份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拉马福萨也曾两次到访中国。此访延续了两国元首交往传统。

两国领导人正式会晤前,习近平在南非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表示“早在上世纪中叶,中国就曾支持南非人民的反种族隔离斗争,并与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建立起同志友谊。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率先向南非提供抗疫物资,展现兄弟般的特殊情谊”。在两国元首会谈中,习近平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方愿同南方推动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携手构建高水平中南命运共同体。”

拉马福萨予以积极回应,对中国帮助南非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斗争深表感谢,并称“中国是南非从种族隔离废墟中重建的重要伙伴”。他还强调,“在中南关系更加紧密的新时代,双方将致力于推动两国人民和‘全球南方’国家共同繁荣”。会谈后,拉马福萨亲自向习近平授予南非勋章,这是南非授予友好国家元首的最高荣誉,象征中南“同志加兄弟”特殊关系历久弥新。

对于此次会晤,南非各界亦是反响热烈。非国大总书记姆巴卢拉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将有助于深化两国关系,并进一步助推实现非盟《2063年议程》,减少非洲大陆经济边缘化地位。南非媒体普遍高度赞扬习近平此访。南非最大传媒集团“独立传媒”撰文称,“南中关系根基超乎想象”,认为此访将进一步提振双边关系,为南非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双边关系持续稳步发展

双边关系层次高。1998年建交以来,中南实现从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到非洲首个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三级跳”。中南两国建有副元首级双边关系委员会,立法机关、执政党定期交流机制,年度战略对话等各层级合作机制。2022年,两国签署《中南十年合作战略规划(2020—2029)》,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作出规划。今年2月,中南俄在南非附近海域开展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拓宽了中南安全合作深度和广度,更加夯实双边战略关系。

务实合作成果多。南非是非洲首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国家,也曾承办中非合作论坛,在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框架下,双边经贸合作迅猛发展。中国连续14年成为南非最大贸易伙伴,南非也连续13年成为中国在非第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2年,中南贸易额达567亿美元,同比增长5%,创8年来新高。

中国在南非投资存量超过100亿美元,涉及矿业、基础设施、能源、制造业、农业、金融等多个领域,南非也是实际对华投资最多的非洲国家,双方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关系。近年来,中企在南投资参与多个大型新能源项目,援助发电设备,有效缓解南电力短缺的“燃眉之急”。

人文交流领域广。中南曾相互举办“国家年”,开创中国与非洲国家交往先河。2017年,两国建立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目前,双方建立了33对省市友好关系,中国在南非设有6所孔子学院和3所孔子课堂。

引领示范效应强。中南同为联合国、金砖、G20、气候变化“基础四国”等多边机制成员。中南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对中非合作、南南合作均具有示范意义。中南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非洲国家关切的和平与安全、粮食、能源、全球治理改革等议题上发声并相互呼应。中国支持非盟加入G20,提升非洲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支持南非推动金砖对非合作,对俄罗斯、印度、巴西及新兴市场国家调整或强化对非关系均起到良好带动作用。

和衷共济同赴新征程

访问结束后,中南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联合声明》,重申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以战略互信引领中南双边关系发展。2025年,南非将担任G20轮值主席国,这将是G20峰会首次进入非洲。中方表示将支持南非成功办会,推动国际社会重新聚焦发展问题,增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综合影响力。

中南双方签署了19项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涉及新能源、科技创新、海洋资源开发、绿色经济、数字化、教育、航天、卫生等多个领域,就促进投资合作、推动南非优势商品输华、能源公正转型等达成重要共识。南非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资源总量占非洲50%。中南协作将充分结合南非独特资源禀赋和中国的超大市场、资金、技术优势,推动两国经济互利共赢,助力南非经济复苏和民生改善。

诚如习近平所言,中南人民友谊跨越山海阻隔,未来,两国将继续携手互助,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编审:郭素萍 高霈宁 张艳玲

【责任编辑:刘维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