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厚植文化土壤,牢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思想根基

2023-09-28 06:3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薛小荣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蓉蓉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明确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实践,继承弘扬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白皮书以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与价值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中国的文化土壤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根基,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伦理道德、社会价值观念。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为中国提供本土智慧和精神支持,同时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积极的文化资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渊源。中华文化蕴含和合理念、仁德博爱、互助精神等元素。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底蕴,为厚植文化土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支撑。这些元素分别强调了和谐共处、互相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体现了对人类的深切关怀,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擘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宏伟蓝图。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承载无数仁人志士长久以来的苦苦探索。它也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载体,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现。这一全球视野不仅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也为各国呈现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范式,为全人类的共同未来注入更多元、更有活力的文化元素。

弘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和平原则。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立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继承并强调了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中的和平原则。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一直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全球治理观、正确义利观、安全观、发展观、合作观、生态观等重要理念。主张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对于国际社会的责任担当和愿景,凸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和平理念和文化底蕴,为全球合作与共融提供积极的动力和方向。

兼收并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多元价值。习近平提出“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指出“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强调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文化多元性的代表。这种文化包容性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力量。通过文化交流和互鉴,融合不同民族、信仰、文化和地域的人们对共同价值的共识,汲取世界各国文明中的历史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元文明相融相通的价值观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编审:高霈宁 唐华 张艳玲


【责任编辑:吴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