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八项行动”为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黄金十年指明发展方向

2023-10-24 08:3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瑞长安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中国和共建国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开展互利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共建“一带一路”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指明发展方向。

八项行动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与各国现代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一基本逻辑,直面共同发展难题,发挥中国优势、释放中国力量,并倡导共建国家一起推动相关重点建设,展现中国秉承的“天下一家”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前三项行动分别是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主要涉及“硬联通”和经贸合作领域。

其中,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补上相关短板,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更加畅通,成本更加合理,流动更加安全和高效,是推动贸易金融高质量合作发展的重要支撑。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越健全,经济合作才能越深入、越持久。

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需要相关合作主体签署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和投资保护协定。从长期来看,只有形成有约束力的协定,贸易投资等相关活动才能行稳致远。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开放程度与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紧密相关。中国积极推动同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并且在此次峰会上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在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扩大开放、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这些举措将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更多合作发展机遇。

“开展务实合作”,强调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这是基于过去10年实践中的一些机制性问题的总结,积极倡导项目的有效性和延展性。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中国还将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通过鲁班工坊等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这些务实行动体现了大中小相结合,市场化项目和公益项目相协调的理念思路。这三项行动,概括起来就是做好基础支撑、平等务实合作、不断扩大规模和成效。

而促进绿色发展和推动科技创新,聚焦当今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领域、新空间,代表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方面实现较快发展。发挥中国这一优势,加强机制对接和人员培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着力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尤其需要推动科技创新。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未来五年把从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对于相关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扩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增厚发展新动能,将发挥巨大推动作用。中国与共建国家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将给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红利和民生福祉。

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是立足“一带一路”建设长期发展的机制保障。其中,支持民间交往,加强文明对话,拉紧文化交流互动这根纽带,增进人民之间相互了解、文化互鉴融合。通过文化交流合作形成更多发展共识,增进对共同利益的追求,化解分歧矛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更强的精神动力。相关交流合作平台具有鲜明的公益性质,需要各方一起投入、一起建设,也必将对未来合作发展带来更大的“软支撑”,最终转化为合作效益。

建设廉洁之路,对“一带一路”建设极为重要,因为任何经贸和金融合作都应当按照市场规则、法律规范去执行。出现腐败行为,必然损害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方将会同合作伙伴发布《“一带一路”廉洁建设成效与展望》,推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建立“一带一路”企业廉洁合规评价体系,同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一带一路”廉洁研究和培训。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符合各方期待。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搭建好多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又要完善相关平台的合作机制。在参照和运用既有国际商贸金融规则的基础上,中方将同共建国家加强能源、税收、金融、绿色发展、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继续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成立高峰论坛秘书处。这些机制保障需要所有共建国家一起商量、一起参与、一起投入,其形成的成果也由大家共享。

八项行动既包括“硬联通”合作,也包括“软联通”合作;既包括传统领域合作,也包括新兴领域合作;既体现对接现有国际合作机制方面,也体现创新国际合作机制方面;既高度务实,也有高度前瞻性,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精髓,将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统一。相信这一纲领性行动举措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不断增进世界人民福祉和安全。

编审:唐华 高霈宁 张艳玲

【责任编辑:唐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