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实现止跌企稳是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的第一步

2023-11-15 03:4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张志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当地时间11月14日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APEC第30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近期,为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双方加紧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共识,高层互访与民间交流同步展开,为旧金山会晤创造良好氛围,并为会谈取得成果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美方积极寻求重启中美关系,显然有其应对内外困境的考量,但实现止跌企稳仅是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的第一步,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需要两国相向而行。

今年以来,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有所缓和,既与其面临的内外困境相关,也是中美两国不断交锋与博弈的结果。从美国国内来看,后疫情时代美国经济虽然复苏较快,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通胀居高不下,拜登政府加速经济转型面临成本高昂、效果不彰的掣肘,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的斗争接连不断,也成为制约拜登推进自由主义议程的主要障碍。同时,共和党也通过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加速审查拜登家族涉贪腐问题等,直接对拜登执政进行“釜底抽薪”。因此,在2024年总统选举大幕已经开启的背景下,拜登在国内面临的政治压力与日俱增。

外交上,欧洲与中东地区两场冲突的爆发与延宕,目前来看,都对拜登是减分项。事实上,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已经给拜登竞选连任蒙上阴影。此前,拜登的助手认为,乌克兰危机对拜登来说是可以利用的竞选议题,因为西方国家有意将其打造成所谓“捍卫民主”的战争。但民主党仍担心乌克兰的战况最终会阻碍拜登连任,因为若俄胜乌败,美国选民会质疑为什么政府投入巨大,最终却一无所获。祸不单行的是,自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爆发以来,拜登也面临来自民主与共和两党前所未有的压力。两党基本上都认为是拜登政府失败的中东政策导致此次危机爆发。民主党认为,拜登政府“过度支持”以色列,因而,要求给军事和财政支持附上政治条件。共和党方面则认为,拜登对以色列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这使得拜登近期面临腹背受敌的政策困境,可能同时失去国内犹太裔与巴勒斯坦裔选民的支持。

在内外政策均面临较大压力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在与中国的博弈中也未取得预期的成果。自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推行的对华加征关税措施,不仅未能解决两国之间巨额贸易逆差的问题,反而导致美国内物价上涨,贸易战的成本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同时,强行推动与中国的“脱钩断链”,事实上,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梗阻与贸易不畅,直接阻碍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而且,美国推行的“美国优先”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对俄罗斯采用的金融制裁措施,对其他国家无疑是当头棒喝,去美元化进程正在缓慢开启,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不断被削弱。

与此同时,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推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的复苏、应对日益增多的极端气候现象,以及解决包括乌克兰危机、新一轮巴以冲突在内的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也需要中美两国携手努力。毕竟在国际社会面临众多深刻危机与挑战的时刻,大国之间非理性的竞争与对抗非常不合时宜,而且后果与影响难以估量。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美两国近期的走近就不难理解了。11月8日,中美气候特使及团队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气候会谈圆满结束。双方就开展气变双边合作与行动,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达成积极成果。11月8日到12日,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与美国财长耶伦在旧金山举行会谈,就“加强沟通、发展健康的经济关系、应对共同挑战”达成三大共识。耶伦称,这次会谈有助于为旧金山即将举行的两国元首会晤奠定基础。此外,中美亚太事务磋商、军控与防扩散磋商,乃至中美残疾人事务协调会的举行,都显示两国之间全方面的政府间磋商正在恢复。美国飞虎队老兵旧地重游与费城交响乐团多年之后再次访华演出,都成为近期两国人文交流中的亮点。

当然,来自美方的不和谐声音也在持续。11月10日举行的美国与印度“2+2”部长级对话中,美方希望印度增加面向“印太”地区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特别是针对中国南海和东海增加部署,从而更好地“替美国分担地缘战略压力”。11月8日,美国国会再有两党议员联合提案,要求完全禁止联邦政府使用任何与中国有关的区块链技术,以防止“中国和其他外国对手开发区块链技术带来的风险”。

总而言之,重回巴厘岛首脑会晤共识,是当前中美关系止跌回稳的重要前提,也为两国实现大国之间的良性互动奠定基础。中美关系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的规律已经为历史所证实。尽管美方多次作出“五不四无意”的承诺,但是行政部门的阳奉阴违、国会的百般阻挠,都是两国关系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也正因为如此,对中国来说,有必要对即将到来的中美元首会晤成果保持理性期待,并切实做好自己的事,因为许多问题终将随着中国自身实力的增长而得到解决。

编审:唐华 高霈宁 张艳玲

【责任编辑:李平书】
返回顶部